书城科普读物天上的街市——空间站
7320300000018

第18章 奇异的旅程(2)

空间站有两种方法进行温度控制。消极的方法是内部尽量采用绝缘材料、表面绝缘涂料,外部使用绝缘瓦、绝缘隔离层,尽量减少热量损失。主动的方法是采用空调设备,加热和平衡温度,将温暖的空气分配到各种不同的区域。

空间站有一个热交换器,收集来自各种设备运行时发出的热量;也可利用太阳能帆板, 接收太空辐射,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热量。

空间站虽然身处恶劣环境,但内外两重天。空间站的内部控制在18℃左右,四季如春。各国的奇花异草在空间站里竞相吐翠,羞答答地开放。

比牛排难吃一点儿

“这里是空间站。我们只有一个月的食物了。请为我们准备以下食品……”来自空间站的呼叫都是紧急的,必须及时办到。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很快就出发,将各种食品送到空间站。其实,宇航员一般在开始飞行之前的五个月,就选择好了他们的菜单。

一份比萨、两个汉堡、一只香喷喷的北京烤鸭、一盘热腾腾的西湖醋鱼……太好吃了。这是奢望。空间站的食品都是由营养师配置的,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味道肯定很好。食品都是经过脱水、低温、能储藏的方便食品。现在人们家里使用的微波炉、电磁炉,原来就是为宇航员发明的。

宇航员吃饭的时候,必须将自己固定在椅子或墙上,捧牢特殊的盘子,不让食物和盘子飘浮飞走。每个宇航员的嘴都像一个小簸箕,不让吃进去的东西溜出嘴巴,不然要在空间站里追赶那些四处漂流的食物,那就太狼狈了。

宇航员可以用吸管吸塑料袋装的啤酒。人们常用的吸管最先就是为宇航员发明的。宇航员如果想吃肯德基、汉堡包、三明治、比萨或者烤乳猪、北京烤鸭、西湖醋鱼,就只能在梦里了。天堂里也有吃不到的东西。

人类能够把人送上月球,却还不能把比萨饼送上空间站或宇宙飞船。比萨饼到了太空根本成不了形。既不能冷冻,也不能很好地脱水保存。此外,太空中没有冰淇淋。在太空叫卖比萨饼,可能得等几十年后才能实现。

来自纽约的宇航员迈克·马西米诺特别怀念香喷喷的比萨饼。他说:“如果有人能够研制出太空比萨饼,他肯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为了节约水,在空间站里不能洗盘子。每位宇航员可以带一套银制餐具上太空。他们每次用餐过后,只能用消毒布擦盘子、刀叉。因此,在空间站没有“洗碗”这一说法和习惯。

宇航员不能在太空舱里乱丢垃圾。宇航员必须尽量把盘子里的食物吃完,把杯子里的咖啡喝光,因为他们所制造的垃圾数量必须符合厨房垃圾箱的规格。如果有剩余的食物,他们必须把食物包起来,体积尽可能地压缩到最小。

免费的总统套房

空间站的房间非常狭小,但非常干净。宇航员四个人住一个高科技的房间。这个房间的科技含量和价值超过任何一个宾馆的总统套房,但对宇航员是免费的。

在空间站上睡觉非常有趣,完全不同于在地球上睡觉。空间站上没有床,也用不着床。宇航员每人一个直立装在舱壁上的睡袋,睡觉时钻进睡袋,拉上拉链就行了。因为在空间站没有上下左右之分,当睡觉的时候,睡袋像气球一样飘浮在空中。宇航员就直立、倾斜或颠倒着睡觉,进入梦乡。宇航员说:这样睡觉,比在床上自由一点,比没有床又难受一点。

如果在太空流汗,因为没有重力,汗不会往下掉,只能用毛巾把汗擦去。每个太空人都有牙刷、牙膏、洗发精、剃刀和其他梳洗用品、个人的卫生保健用品。

在空间站里,飘浮的污垢和杂物非常危险。所以,必须将每一点废物收集起来,统一放到指定的垃圾袋里。对于一般的清扫房屋,太空人将会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擦拭清理,如用水、毛巾、清洁剂、消毒剂和吸尘器。垃圾将会用袋子收集起来, 由航天飞机或宇宙飞船带回到地球。

宇航员从来不需要担心洗衣服的事情。在太空根本没办法洗衣服。水资源太珍贵。因此,无论太空行程是10天还是几个月,宇航员都得一直穿一套内衣服。宇航员的T恤、袜子和内衣裤镶了一层特制的织物,能够吸收气味,令衣服更加耐穿。

太空里是一个失重的环境。宇航员的运动量大减,身体不但不生长,反而还要萎缩,失去健壮的骨骼和肌肉。为了防止对身体的损害,宇航员必须每天锻炼身体。空间站里也有健身房,一个健身器和一辆自行车。宇航员在健身或骑自行车时,千万别忘了用绳索捆扎自己,以防锻炼的时候飘浮飞起来,被撞得头破血流。

没有人化妆的化妆间

卫生间在空间站里被美其名曰“化妆间”。空间站里的卫生间,科技含量非常高,价值1800万美元。

来自“化妆间”的大便装在特别的垃圾袋里,定时烘干或焚烧,然后被带回到地球。小便储存到一个20升的容器里,定期向宇宙空间排放,或者储满后再倒进运送物资的飞船上,随飞船进入地球,在穿越大气层时焚毁。小便也可被处理净化,成为空间站的矿泉水。

在太空,由于身体飘浮不定,加上心理因素,许多宇航员都有解不出大小便的经历,于是在地面就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宇航员要克服极大的心理障碍,在横舱里、卧床上,坐着、躺着或颠倒着,变换着各种姿势进行大小便的训练。在上卫生间前,宇航员要把脚、下身固定好,双手握住马桶两边扶手。最重要的是马桶的孔很小,臀部必须与马桶边缘贴紧,使马桶内部与外界完全密封,才不至于让尿粪从马桶中飘出乱飞,污染环境。

空间站由于空间有限,所有的东西都尽可能的设计成最小,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这是一个失重的场所,所以在各位男宇航员方便的时候,需要对准图中那个小管子,不然会尿液四溅。当然,夹一块尿不湿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尿不湿就是为宇航员发明的。

有一次,国际空间站的3名宇航员面临了一次尴尬——卫生间坏了!卫生间的风扇突然停止运转,随后厕所的尿液收集器也开始出现故障,幸好粪便收集器还能正常运作。宇航员们尝试进行修理,但一直都没有修好。他们不得已使用正与空间站连接的一艘宇宙飞船返回舱上的厕所。但是它的容量有限,宇航员们只能先用备用的粪便收集系统应急。这种类似袋子的收集系统可以与坏了的卫生间连接在一起。宇航员们叫苦连天,这种滋味最难以忍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让“发现”号航天飞机临危受命,为宇航员们送去新马桶。据说这个卫生间以前也坏过一次,但是不像这次“罢工”这么久。

对不起,你太灵敏了

火灾是空间站中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太空没有119,也没有消防车。如果发生火灾,宇航员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有一次,宇航员杰瑞在空间站上工作,火灾发生了,报警器拉响警报。宇航员们及时扑灭了火,幸好空间站和人员没有受到伤害。在火被熄灭之后,空气控制系统立即过滤空气,除去烟雾、粉尘和有毒的物质。

空间站里有一套火灾预警和消防系统,许多最灵敏的烟雾探测器、报警器、灭火器安装在空间站的每一个角落。有时,报警器太灵敏了,搞得宇航员精神紧张。在空间站上,每个宇航员又是消防员。

无毒的手提式灭火器,可以喷出氮和二氧化碳的泡沫和液体。每个宇航员还配有个人呼吸装置,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在地球上我们可以说,万一失火,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救,等等。空间站里没有万一。

来自太空的天音

“您好!这里是国际空间站。”这是来自太空的电话提示音,还伴随着一首太空音乐,空灵而优美。

空间站宇航员在地球的亲人经常可以接到这样的电话。太空电话可以是普通电话,也可以是电视电话,可以与家人面对面地交谈,音容笑貌非常清晰。空间站在所在国家的太空上空时,太空电话可以由空间站直接连接到地球上;不在所在国家的太空上空时可以由其他通信卫星转发电话。当然,地面一定要有一套接收太空电话的接收天线。

2006 年9月20日,俄罗斯宇航员麦可到达国际空间站。在莫斯科,他的夫人和儿子尼古拉斯通过太空控制中心的一个屏幕,与麦可通视频电话。尼古拉斯很幸福一次就认了5个干爸爸,而且都是宇航员。

在空间站能看到有云彩、雪山和高山,但用肉眼看不到中国的万里长城。中国南京第三中学的20名学生,曾通过学校电台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实现直接通话,并进行了全程直播。宇航员非常清晰地回答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

重返地球

重返地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不是感觉本身,而是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恐惧。如果进入大气层的角度略小,返回舱就会像打水漂的石子一样从大气层的上面弹开,有可能成为一块太空垃圾,再也回不到地球;如果角度稍大,就成了一颗流星,熔化在太空中。实际上,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的牺牲就是因为后者尽管当时的高温没有熔化飞船外壳,却烧掉了降落伞包,没有减速的飞船生生将地面砸了一个大坑……

经历了六个月到一年不等的空间站生活,宇航员又回到了他们出发的地方。突然而至的重力,让他们久经失重的身体虚弱无力,不得不由别人抬出返回舱。当然也有例外,在太空停留438天的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就是自己走出返回舱的。他说:“恐怕是我回家的心情太迫切了。”

胜利大逃亡

接来送往在空间站是常事。如果一个宇航员有严重的疾病,或者受伤,他(她)需要尽快回到地球。空间站如果发生火灾或其他严重危及空间站和宇航员生命的情况,必须紧急疏散,安全地胜利大逃亡。因此,必须有一个方法很快地逃离空间站。救生舱像救生圈一样,总是悬挂在空间站的一边,应对紧急情况。救生舱里可以乘坐两三个人和一些应急医药器材。

非常幸运,空间站有备无患,没有组织过一次大逃亡。未来,空间站可不用专门的救生舱了。如果空间站发生灾难,距离近一点的话,将来的空天飞机可以在几分钟内赶到,比救生舱更简单,比120救护车、110消防车更快、更安全。

空间站不喜欢胜利大逃亡,而喜欢接来送往,特别是迎接新来的宇航员。空间站里很寂寞,经常会被送来新面孔,大家总能高兴一阵子,此时连空气都充满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