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天上的街市——空间站
7320300000019

第19章 太空惊魂

致命的几十秒

1971年6月30日8时13分,苏联莫斯科电台突然公告:亲爱的同胞们,“盟-11”号宇宙飞船失事。指令长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中校,宇航员弗拉斯拉夫·沃尔科夫和维克多·帕查耶夫不幸罹难。牺牲不能阻挡人类探险的步伐。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第4天,“盟-10”号飞船发射,并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但由于故障,无法进入空间站,紧急返回1971年6月6日4时55分,“联盟-11”号飞船发射。第二天,“联盟-11”号飞船与“礼炮-1”号对接成功。“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人居住的空间站。3名宇航员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长期入住空间站的人。宇航员共在空间站里度过了23天18小时,第一次利用太空望远镜进行了天文观测,进行了生物医学实验和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等科学实验。

6月29日21时,“联盟-11”号飞船飞行384圈后与“礼炮-1”号空间站分离,进入返航飞行。由于飞船的空间狭小,这次“联盟-11”号的宇航员们都没有穿宇航服。他们最后报告:一切正常,还有30分钟就回家了。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起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0秒:飞船高度为168千米,连接轨道舱和返回舱的换气阀门被震开。10秒:气压已经下降到致命的程度。气阀位于宇航员座椅的下方,无法定位和封堵。40秒:飞行数据记录器中的生物传感器显示宇航员死亡。212秒:舱内气压降到0。

6月30日2时2分,地面指挥中心看着飞船进入俄罗斯的大气层,准确降落在指定地点。地面迎接宇航员的部队发现了目标。返回舱在降落伞减速下,顺利着陆。直升机首先到达降落地点。官兵们打开舱门,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宇航员。医生一摸身体还有体温,立即就地抢救,可惜回天无力。他们都有脑溢血、肺部充血、耳鼓膜破损和血痰的现象。

兴高采烈的人们,几天前就已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宇航员在太空的壮举,准备迎接英雄们的凯旋。当搜索部队打开舱盖时,却大吃一惊:3名宇航员安详地死在自己的座椅上。死前却一点预兆都没有。3位宇航员是世界上第一批在空间站居住过的人,也是第一批死于来自空间站的人。

悲剧是如何造成的呢?原来是自动返回程序控制错误。当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返回舱的2个压力阀门中的一个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舱内宝贵的空气迅速外泄,气压迅速减低。在手动控制的设计上,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一个用手拧紧的闸门,关闭它最少需要两分钟时间,而舱内全部空气只需1分钟就会全部跑光。宇航员因急性缺氧,体内血压致命地升高,血液突然冲入大脑,几十秒钟内引起血栓而死亡。所以,3名宇航员因窒息而死亡,身上还散发着体温。

苏联国家领导人全都为烈士守灵,在红场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大会,许多国家发来唁电和派人参加追悼会。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命令,3名宇航员被追授“苏联英雄”等称号。烈士的骨灰放入克里姆林宫墙墓地内,与苏联宇航之父科罗廖夫、宇航员加加林永远长眠在一起。

因为“联盟”号飞船本来就狭小,又塞进3个人,更挤得要命。当时,苏联“联盟”号返回程序明确规定:宇航员在返回前必须脱掉宇航服。不少科学家就反对,但宇航部门的领导人不接受意见。为此,苏联宇航主任卡马宁将军被撤职。

这一事故是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事故发生后,苏联又一次推迟了空间站计划,“礼炮-1”号此后再无人进入。苏联飞控中心不得已于发射后175天忍痛发出降轨指令,将“礼炮-1”号运行到太平洋上空烧毁。“联盟”号飞船又一次中断飞行达2年3个月,以改进“联盟”号的安全性能,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阶段必须穿上宇航服。

逃生大彩排

倒霉事接连发生。1983年9月26日,运送“联盟T-10”号飞船的运载火箭矗立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场上。高高的逃逸塔直插云霄。逃逸塔是运载火箭发射发生危险时,宇航员用来逃生的一枚小火箭。为了保险起见,逃逸塔设计了重复命令系统。只有两个人有决定权:发射场的指挥员和运载火箭设计局的代表。他们同时下达“起动”指令后,逃逸塔才会起动。虽然每次载人飞船发射,运载火箭顶端都有逃逸塔,但一次也没有实际使用过。

这天,发射飞船时,地面指挥中心有两位指挥员。一位是发布点火命令的零号指挥员舒米林,另一位是火箭设计局的工程师索尔达坚科夫。他们比谁都紧张,出的汗比谁都多。发射成功后,他们喝的酒也比其他人都多。倒计时结束,零号指挥员发布发射命令:“点火!”

宇航员季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坐在指令舱里。他们即将搭乘“联盟T-10”号飞船前往“和平”号空间站。零号指挥员发出了倒计时命令。“我们感觉到运载火箭一阵剧烈的抖动,就像卡车驶过时的颤动。”季托夫回忆说,“时间只持续了3到4秒,然后一切归于平寂。”我当时想:“可能是有阵风吧。”

“过了3秒钟后,又是一阵颤抖和振动,比上一次猛烈。我们这才明白:出事儿了……”真的出事了。在飞船下方30米处,运载火箭燃料箱轰然爆炸。滚滚烈焰直往上窜,点燃了运载火箭箭体。仅仅几秒钟,火焰就蔓延到装着270吨航空煤油的主燃料箱。

危险!两位指挥员突然发觉不对。火焰越窜越高,眼看运载火箭就要爆炸,宇航员会被炸死。危险!舒米林眼疾手快,扳动操纵杆。几乎是同时,索尔达坚科夫也按下了控制按钮。

运载火箭从着火到逃逸塔起动只短短9秒钟时间。当时火苗已经窜到运载火箭的最顶端了。顶端安装有逃逸塔的天线。一旦天线受损,地面发出的信号将无法接收。幸运的是,当指挥中心发出指令的时候,一阵风刚好把火焰稍稍压下去。

天助我也!逃逸火箭以100吨的力量喷出火舌,“嗖”地一下飞上了天。4秒钟之后,运载火箭便爆炸了,惊天动地。宇航员季托夫说,“这4秒钟,使我们与‘苏联英雄’的称号无缘”。舒米林感到很自豪:“当时,我们没有惊惶失措,我们表现出了应有的风度。”

逃逸火箭将飞船弹射到950多米的高空。服务舱成功分离。红白色的降落伞在返回舱上方打开。那可是一朵生命之花。它拯救了宇航员,在4千米外安全落地。

这次任务本是去空间站救急,没想到却在地面演练了一场逃生大彩排。舒米林救险有功被授予“勇敢”奖章。他说,在所有奖章中,这枚是他最钟爱的。

季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很感谢对他们有救命之恩的再生之父——舒米林和索尔达坚科夫。正是他们将宇航员从死亡线上硬生生地拉了回来。9月26日也成了季托夫和斯特列卡洛夫的第二个生日。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专业性的世博会——“太空时代的人类”。季托夫以私人身份参观博览会。他与美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约翰·格伦相见,感叹时代的伟大。当记者问:在太空有没有看见上帝?格伦回答:“上帝不可能小到让人类看见的地步。”季托夫说:“我只相信人类的智慧、力量和科技。”

史料证明:运载火箭爆炸的消息随即被封锁,列入绝密信息。人们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几个月后的1984年2月8日,一艘也挂名“联盟T-10”号的飞船被送往“和平”号空间站。

惊险“联盟”号

2003年5月4日,国际空间站上的3名宇航员要返航了。回家,多美好的字眼3名宇航员分别是美国的鲍尔索克斯、佩蒂特和俄罗斯的布达林。当年47岁的宇航员佩蒂特是一个对太空痴迷的俄勒冈人。他这次上国际空间站是要做一项实验:太空环境下的燃烧、危险和保护。

他们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时间是3个月。由于当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美国下令无限期停飞航天飞机。宇航员们只能改乘俄罗斯的飞船回到地球。他们在国际空间站不得不延长了2个月,成了太空流浪儿。宇航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这3名“倒霉蛋”,飘在太空的日子长达5个半月。

5月4日6时43分,3名宇航员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离开国际空间站。按事先的预计,飞船将于10时7分降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附近。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宣布,飞船已经平安着陆。宇航员们在打开降落伞的一刹那与地面飞控中心进行了无线电联系。这说明一切都平安。直升机立即飞往预定的降落地点,准备把这3名宇航员接到移动式医疗帐篷内。当适应地球引力后,再把他们送回莫斯科星城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并在那里接受为期16天的医疗检查。

上帝保佑,他们终于回来了。当直升机赶到预定的降落现场时,搜救部队却没有看到飞船的踪影。他们在哪儿呢?直升机一边扩大搜索,一边试图与3名宇航员取得联系。半小时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人们仍没有发现飞船的踪影,也未能与宇航员联系上。难道他们根本就没有回到地球?3名宇航员的生死成了一个令全世界揪心的事情。

悲剧是否重演?就在人们担心是否发生惨剧时,几架执行扩大搜索任务的飞机发现了宇航员,他们离预定着陆场有460千米远。因为偏离预定降落地点太远,加上通信不畅,3名宇航员只能在原地干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看见那些充满热情的记者们。

最高兴的是当地的老百姓。有人突然发现一个火球,呼啸着从天而降,又突然打开降落伞。他们以为是外星人落到当地,兴奋地奔走相告:发现了UFO和外星人。有人甚至想将返回舱这个天外之物占为己有,抢夺瓜分3名“外星人”。

研究太空燃烧的佩蒂特说:我在太空5个多月都没有研究好的事情,刚才半分钟就研究好了。重力加速度就等于燃烧,科技与幸运就等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