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生意就是做心理学:商场必备新经济时代的制胜宝典
7324800000028

第28章 让顾客从“酒足饭饱”到“心满意足”(3)

在中国有两个情人节,一个是由西方传入的,另一个则是本国自产的。在情人节前后,与情人有关的商品的价格,是一路飞涨,平时,5块钱一枝的玫瑰在情人节前后,可以卖到50块。即使这样,购买的消费者还是络绎不绝。其他的一些商品比如情侣表、珠宝等,价格也同样上调。为什么明知这些商品已经超出了它自身所固有的价值,消费者却还要购买呢?这就是感觉在作怪。很多消费者认为,在情人节为自己所爱的人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正是消费者的这种感觉,让商家在情人节大赚一笔。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情人节,其他的节日也是如此。在人们看来,节日消费,对他人和自己都有着一种祝福的含义。这就是感觉所带来的消费。

感觉有时候会很奇怪,就连当事人都说不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感觉往往是商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所以感觉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或东西的外在。比如,销售人员的衣着、相貌、商品的包装。这些差异性都有可能给别人带来不同的感觉。

由此可知,即使感觉是无形的,我们也要重视起来,因为它与销售搭上了线。企业要注重销售时顾客的心理变化,不但要在产品上下功夫,还要让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时时刻关注顾客的心理变化,引导顾客将销售人员的感觉变成自己的。表面上,顾客是在跟着感觉走,其实,是在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

激情可以打动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

其实,现代经济就是“新经济”与“心经济”的结合。作为人性化的“心经济”,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而要让“心经济”发挥它的作用,就要调动起消费者的消费激情,从而达到让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最终目的。

在生活中,我们在听到别人开怀大笑时,也会受到感染,心情瞬间也会变得好起来。同样,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也同样可以传递这样的力量。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的过程,就是一种情绪沟通与传递的过程,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的情绪都在围绕着“销售与被销售”进行着相互的较量。

让人产生快乐感觉的“心经济”

作为销售人员,能否将客户的情绪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是沟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的商家用心服务,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的热情,以此打动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让顾客感到十分满意乃至感动,从而实现顾客利益和企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上的“双赢”。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对“心经济”进行深入了解。

首先,“新经济”与“心经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新经济”的产生多与高科技有着紧密联系,而“心经济”则是指消费者注重体验、享受与感觉。说到底,就是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过程当中,精神和心理都得到满足,而商家又可从中获得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心经济”是一种双赢的经济形式。

其次,城市的建筑在这几年注重高科技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心经济”,注意文化底蕴的发掘,用建筑语言来满足人们情事情的诉求。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让经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建筑都与文化紧紧相连,比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不仅为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还有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技馆自西向东螺旋上升的屋顶与上海浦东“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遥相呼应,蕴含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科技馆的外观也很漂亮,让很多有幸到此一游的朋友叹为观止。

文化创造财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可惜,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并没有将目光锁定在“心经济”上面,关注更多的还是“新经济”。

“心经济”是可以让人产生快乐感觉的一种经济模式,那么,我们如何将那些足以打动人心、使人快乐的“事物”(例如物品或节庆等)变成一种产业?当然离不开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心经济”同时称作“文化经济”的原因,我们应该知道,动人心弦的文化本身也是可以计量的财富。

比如,辽河文明的源头上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真正成为产业的软件。辽河文化产业园拥有辽河画院、辽河文化一条街、辽河石油科普公园、一个专业网站,而辽河大学城也正在酝酿之中。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里,盘锦市兴隆台区选择了文化产业作为接续产业。文化一条街是产业园最初的载体。那里有9家画家工作室,14家书画代理行,18家收藏品、工艺品经营网点和数家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当年产业园从铁岭、鞍山、辽阳等地招聘来的8位画家就生活在这里。文化产品为文化一条街带来了直接的效益,据统计,产业园区域内的商品零售额比2004年增长了4倍。文化产业直接拉动了房地产业的增值空间,实现各项税收4600万元。这就是“文化经济”的力量。

日常生活消费用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现在居然也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实用性是不能改变的,否则人们的购买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但在产品中,企业添加了了一些与体验性相联系的文化设计。这一点在商家的广告语中有着很明显的体现,比如“飞跃无限”(摩托罗拉)、“活得精彩”(长安福特)等,这些广告词都是紧紧扣住文化主题,让人“动心”,继而产生消费。

让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双丰收

金融危机让消费者越来越看紧自己的口袋,不必花的钱尽量不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商家该如何打动消费者呢?

精明的商家发现,文化对消费者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正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消费者更注重文化消费。所以有着文化意义的商品,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商品。对于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越是处于困境人们对知识就越充满渴望。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是包含文化设计的“形神兼备”的产品。只有这样的商品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得到消费者的喜欢。

文化创造财富,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项经济投入相对较少而收益较大的高智慧的工作,带有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文化设计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绝不是一个花瓶,仅仅起到摆设作用,好的文化设计会起到增值效应,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在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都会有迷惑不解的时候,企业也一样,但只要记住你的最终目标,你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心经济”点燃了消费者冰山下的激情,并让人心甘情愿情愿地为这份激情买单。企业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妥善运用文化来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双丰收。

不要简单地把以前的商业模式套用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甚名谁。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在“心经济”时代,商业模式也与以前有所有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企业应打造自己在“心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能让企业走向成功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商业模式。那什么是商业模式呢?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组织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原来,商业模式就是一个解决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包含基础条件、手段、主要目的和客观结果。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统”是基础或先决条件,“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目的,“持续赢利”是客观结果,这些都是检验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标准。

商业模式给人的印象是与企业和赢利有关的问题,但究其根本,却是是商业规律在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商业模式就是检验企业经营的唯一标准。

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商业模式既是策略也是战略,所谓战略就是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所以,养成看商业模式的习惯有助于做好正确的决策。

很多企业,因为商业模式有问题,导致在企业投入生产不久,便面临着倒闭。而企业的负责人却没有认识到问题根源所在,于是又做了大量的宣传,但还是没有起色,结果还是没有改变已定的结局。商业模式就像一辆快车,如果从出站台开始,就走错了方向,那么速度再快也是没用的。快的速度只会让车离目标越来越远。

现在,商业模式是很多企业都必须关注的,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才能让企业走向成功。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珠宝手工师傅,他生活在一个小城镇上,依靠给人做些珠宝手饰为生。

珠宝师傅有一个绝活,能将钱币融化,制成各种小饰品。这个人在城镇的生意很一般,于是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他到农村去开店。结果,一天挣的钱甚至比他原来在城里十天还要多,珠宝师傅十分开心。其实,这就是转变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好处。

现在是“心经济”年代,人们更要关注商业模式,关注现象背后的机制,这时你就会发现商业模式的奇妙之处!而且,从商业模式的转变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到一种境界的提升,做生意就像经历一种从实到虚、又从虚到实的过程,这与生意的三重境界有关。

这就像人生一样,在我们人生之初,很多人都是纯洁无暇的。在刚开始用眼睛看世界的时候,总是认为眼睛所见到的就是真实的。这时的我们纯洁如白玉,没有一点瑕疵。

但人总是会长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经历的也在增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经常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不愿意再轻易相信什么。看山感慨,看水也叹息,原本自然存在的山水都变得让人认不清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茅塞顿开,重新回归自然,从而达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他能够做到只关注自己,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只要坚持本心,一切都会变得豁然开朗。

商业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从经商角度来讲,把握商业根本规律的最好方法就是参透商业模式,我们知道,商业模式在企业之间是竞争的利器,足可以决定一场商战的结果。所以商业模式也是值得每一个身在商场的人员仔细研究的。在“心经济”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也要有所改变,不要简单地套用以前“物经济”时代(物质经济)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并不是固定的。它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创造出的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心经济”年代,创新也是商战中最有利的武器,在我国国内就有着现成的例子,那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国内的奶业大亨——蒙牛。

蒙牛的产品种类多、品种全,产品得到多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蒙牛又是怎样的商业模式?

蒙牛的商业模式,简单说是整合资源。它经历了“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虚拟经营”模式。而蒙牛只负责制奶,其他的事情,都以外包的方式来出租托管。这就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的机会,也体现了蒙牛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赢利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每个公司都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那么什么才是企业的赢利之道呢?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它可以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一种思路。这就要我们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一条平坦大道;也只有找出了属于自己的“心经济”时代商业模式,企业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下去。

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相同的思路和方法,经常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形。结果是什么,不言而喻。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失败的教材,所以企业经营必首推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企业走下去。

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企业而言也是同样的。我们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在经营中摸索,别人成功的商业模式只能作为参考,企业要想真正发展下去,还是要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不是拿过来就用。要知道,别人走的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走。

在当今社会,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在实践当中,真正找出属于自己成功的“心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