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趁年轻,首先要干的事,就是筑巢引凤,假如男人是凤凰。这个巢,不是指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因为美貌这个东西,顶多维持头三个月,三个月后,再美都抵不过新鲜。往后维持情感的是什么呢?是性格。再往后维持情感的是什么?是恩情。再再往后,你都变成老太太了,维持情感的纽带是什么?是品格。人家因为尊敬你、爱戴你而环绕在你周围,不愿离去。
2013年11月4日
所谓剩女
所谓的“剩女”,论相貌、论智慧、论收入,她们不输于任何人,就因为她们太优秀,所以就这么剩着。剩女,不是剩下没人要的女人,而是一群“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剩女们在婚姻上拒绝妥协,她们追求完美的婚姻,她们对自己苛刻,对另一半要求更高。她们生怕上一秒委曲求全地嫁了,转瞬就碰见了真命天子。剩女不仅是剩下的,而且是挑剩下的,不过,不是被别人挑剩下的,而是她们自己把自己挑剩下的。
女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独立,为掌声和关注精心地准备着,亮丽地呈现着,转过头来却发现,世界已尽在掌握,而那个死生契阔、两情相悦的另一半,老天爷却没为自己“剩下”。
而从前,只听说“光棍汉”,从来没听说过“光棍女”。坊间老话说“只有剩男,没有剩女”,笃定女人是没有嫁不出去的,可现在,风向转了,现在是只有“剩女”,没有“剩男”。我注意到自己周围,愁嫁的都是女人,还都是条件优越,芳龄三十、四十的,她们让男人有压力。男人是不喜欢压力的,男人宁愿娶一个年龄小自己十几岁的平凡女孩,也不想把同龄“白骨精”娶回家当“教科书”。有的男人就是这么浅薄,现实。女人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剩女们每年都希冀“白马王子”出现,老点也将就了。可即使是“老白马王子”,也把目光投向年轻女孩身上。“杨翁之恋”的浪漫故事,给单身老男人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让爱情照耀着我”。其实我认为:结婚有结婚的好处,单身有单身的好处,“剩女时代”并非世界末日。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开放的时代。
2009年3月23日
女人的衣橱
我以为,不爱逛商店的女人就算不上真正的女人。所以我对逛商店有着浓厚的兴趣,保持着经久不息的热情。一旦与商店疏远数日,就像思念一个人似的坐立不安,于是某日激情迸发一头向街上奔去。大街小巷大商场小百货超市自选,一一拜访周到,走了半日或一天下来,忽然觉得脖子疼,想来想去,是看衣服看的。
大多时我逛商场只为了看,那一日正在吉利大厦二楼时装柜前走着,忽然听一位男子跺脚抱怨:“怎么最好的衣服都是女人的!”我在心里笑出了眼泪,我真高兴上帝分配女人穿裙子,假如让我活一千次,我会一千次选择做女人。或许因为有了女人,才有了丝绸,有了夏·内尔、皮尔·卡丹。世上最会做衣服的是男人。有一次在电视《正大综艺》节目看见外国的一个民族,男人在家织布,女人在外种田,男人为女人编织头饰,背篓衣裙是一片五彩的厚厚的文化。就想,那里的女人即使劳累些,我也羡慕。
每天都在人群中穿行,那各个不同民族的装束,如同风筝一样漂流在记忆的天空,那又是无数关于女人的话题。纯情少女,穿一身清澈的校服,一双洁白的舞蹈便鞋,再配以齐耳短发或扎成一束马尾,小小心心走过斑马线,如一个梦境。我会一直目送她很远,心中却在咀嚼一段苦涩。后挽一朵发髻的少妇,眉线唇线淡淡勾过,穿一条乳白的休闲裤,一件深红或浅紫的夏衫,手里羁绊着一个淘气的男童,脚步亦显得慵懒,眼神亦显得飘忽散漫,不知为什么,我也会驻足相望,心中流出女人特有的温柔的感觉。
女人与衣服如花朵和花茎,如唇红和齿白,如月亮和夜晚,女人天性里就对服饰倾注万分的敏感。心既已有所追,便不能如期归来。
在一个家庭中,最醒目的家具是衣橱,那里面陈列的是女人的骄傲,是女人生命的一部分。有人说,时装是女人永远的情人。女人就是女人,不舍得吃香喝辣,却舍得买穿买戴。不做女人,就不会明白走遍千山万水的三毛,为什么会从墨西哥城坐长途汽车去乡下寻找那件漂亮的便宜的然而又绝对乡土的大氅,坐公共汽车颠簸几百公里为的是买一件衣服,也只有女人才会如此犯傻。
在亲友之中,我是公认的购衣癖。我买衣服全凭感觉,其实,我买衣服也不是一往无前,无所顾忌。像我这样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正式场合很少露面,居家时多,买衣服常入误区。虽然丈夫一直是我买衣服的后盾,但我因职业女性和赋闲阔太两个角色都不到位,衣服买得不伦不类。买太好或较差的都不合适,无奈只好满街地转,寻找那种色彩款式都合适的衣服,往往是一无所获。尽管我常常在买衣服的喜悦和烦恼中跌来荡去,尽管我常常不停地买衣服却总是发愁没有合适的衣服,我仍不后悔。比如裘皮大衣,很多女人使劲攒钱买到一件,以示家私,以示身价,以示家庭多么温暖幸福,却忘了这个城市并不十分需要裘皮大衣,三五千一件的时装,一年只穿三五天,然而需要花费三百天的时间考虑防蛀防霉,实在划不来。
如今,经过无数次的买衣服之后,心里的承受力就越来越可以。首先是找准了位置,什么是可以买的,什么是不可以买的,我心里有数。其次是能理解一切,有人买了最高档的不受刺激,有人买了最低档的也不鄙视,都合情合理。人活到这份上不是很洒脱吗!
总之,女人能决定一个家庭的色彩,也能决定一个世界的色彩。美丽的衣服,只能照亮女人自己,然而美丽的心灵,能够照亮世界。
2001年6月
女人的疼痛
我曾读过一篇小说叫《我疼》,是作家陈希我写的。刚读一行就知道是写女人的,很为陈作家担心,因为他是男人,能把女人那种与生俱来的疼痛写到位吗?整个小说读完,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惊叹他对女人的疼比女人自己还了解入微,写得丝丝入扣。
我是女人,所以我对这篇小说有很深的共鸣感。女人确实跟疼痛有无法摆脱的纠葛,比如生理痛、生育痛,因为是弱者,我们更容易受伤,或者说因为敏感而受伤。女人比男人更怕痛,但偏偏疼痛紧紧咬着我们。
我第一次感到身体的疼痛,是月经初潮的经痛。十三四岁的女孩子是最怕羞的年纪,这种疼难以启齿,又见不得人。疼和心理压力拧成一股精神黑暗,如影随形折磨着我。这种疼的降临和持续,让我彻底和孩子的天真烂漫告别,并郁郁寡欢,不太合群。也是因为这种隐秘的疼,让我喜欢独处,喜欢看书,胡思乱想,等待重重的黑暗弥漫过来。
身为女人,疼痛就像一根生命的链条,贯穿在女人的生命长河里,有的疼是带着生命的欢愉、希望,尖叫着出现在女人的生命进程中。女人二十,花样年华,经痛已不再是羞答答的秘密了。身边的同龄女孩都是同病相怜,个个都是疼痛之花。最值得纪念的疼,是初夜。那是疼痛的里程碑。我不敢说,每个女人的初夜都是在“洞房花烛夜”。只有在古代女子的贞洁才可以百分之百地坚守到那一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改革春风,让爱情和性爱进入一个新纪元。人们根深蒂固的处女观念日趋淡泊,追求人性的自由、情欲的欢畅是中国男女的基本指导思想。但,女子无论与哪个男人完成了“初夜”,那股新鲜的“疼痛”,都是一样刻骨铭心。
女人的生育之痛,我看来就是像是太阳的歌唱。池莉的一篇小说叫《太阳出世》,就是写小孩出生的故事。女人为生产痛得死去活来,我有亲身体会。但这种身体仿佛被撕裂开的疼痛里,还另有一层复杂的因素,就是在那一刻对男人的怨恨。躺在产床上,才痛知男女之间最大的不平等,其实是生育。男人太轻松了,只管撒种,怀孕生产都让女人面目全非。
我生儿子是在八十年代,赶上生育高峰,妇产科医院产床极紧张,产妇们在手术室的产床上鬼哭狼嚎,丈夫们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也别想进病房里帮女人一把,隔岸观火让妻子单独在里面遭受炼狱。我认识一位女歌唱家,和我同龄。她远嫁到美国生孩子时,洋丈夫就陪在她身边,握着她的手。可我丈夫却只能被关在外面,有劲无处使。后来丈夫对我说,见我那么受罪,他真是懊悔!
这让我想起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亨利在产房外为里面的卡萨琳祈祷,可是卡萨琳是难产在里面抢救。我想我丈夫当时的懊悔,跟亨利的懊悔是一样的,他对卡萨琳发誓:“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可是当儿子还不到周岁,我又怀孕了。这让我惊异。当然,独生子女的国策,我不可能做两个孩子的母亲。我身边的女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好了伤疤忘了疼。我是女人,我理解她们,就像理解我自己。全是因为爱,为爱而宁愿忍受疼痛。
恐惧疼痛,是我们生命的本能。感谢我们身体里有着一种阿片样物质,它免去了我们许多痛苦。阿片样物质,英文名opioid,又翻译为“类鸦片”,能引起精神欣悦,具有镇痛效应,往往被用在临床上,用来缓解疼痛,比如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又比如晚期癌症患者。实际上,阿片样物质是分为体外阿片样物质和体内阿片样物质的,我们体内的阿片样物质与生俱来,有了它,我们才不会每时每刻感觉到血液在血管壁摩擦,神经像闪电一样闪射,我们才得以生存下去。
疼痛是女人的私密朋友。它潜伏在女人的身心里,又宛如平静的大海,一旦出了问题,疼痛就如黑浪滔天把女人淹没。有的女人,活得好好的,突然就患上乳腺癌了,维纳斯般美丽的乳房通过疼痛发出告急,接下来要手术全切,要化疗,女人在疼痛的地狱里绝望地挣扎。有许多鲜花一般的生命就被这种疼带走了,上了天堂。
我认识一位摄影女记者,非常有才华,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洁癖。她从西藏出差回家,即使是半夜,也要把行李箱里的东西拿出来归置到原先的地方,然后再擦地,抹桌,折腾到天亮,没时间睡觉,就直接上班去。她四十八岁就得了脑癌,十个月就走了。她住院期间,我看了她几次。每见一次她就瘦了一圈,憔悴得不成样子。最后一次看她,我惊异得认不出病榻上瘦得只剩一副骨架的她了。她说她疼,疼得想撞墙。两天后,她就去世了。再也不疼了。
疼,也是人的终极归宿。小时候看电影《烈火中永生》,最怕看革命者江姐被严刑拷打,手指扎进竹签子的画面,我在影院的黑暗中感觉身体似乎被扎痛了。到了中年,自己的身体已经忍受过各种各样的疼痛,有病痛,有心痛,可谓伤痕累累。其实这是女人的宿命,而且是逃避不掉的。
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受苦是生命的实体,也是人格的根源。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人跟动物不同,就在于人不仅有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精神生命通过疼痛来确认,痛感是一种感知生命的能力。
对疼痛没有感受力的人是肤浅的,虽然更多时候我们是被迫接受疼痛,这疼痛,绝不是我们所欢迎的。但是既然它要到来了,我们就只能接受它,就像命运。年轻的时候,常接受这样一种人生观教育:“与命运抗争!”作为女人,其实一生都是在与疼痛抗争。
革命者和英雄的身体,正是因为承受了无数痛苦才锻炼成了“超越了普通生理躯体的崇高躯体”(齐泽克语)。受痛让他们具备了成圣的契机,他们身体上的伤痕,就是他神圣化的资本。《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因为被捕受刑才得到了真正的考验,成了正式的共产党员。小说描写了她受刑时的内心的活动:“闭着眼睛,道静依然站在地上,不声不响地好像睡着了。她能够说什么呢?她咬着嘴唇,只剩下一个意念:‘挺住,咬牙挺住!共产党员都是这样的!’”她就这么着,“一壶、两壶的辣椒水……她的嘴唇都咬得出血了,昏过去又醒过来了,但她仍然不声不响。最后一条红红的火箸真的向她的大腿吱的一下烫来时,她才大叫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每当看到革命者在电影、电视剧里遭受严刑拷打,心里总是揪成一团,莫名其妙地胳膊发麻。我怕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小时候很畏惧父亲,四五岁就开始讨他欢心,不要惹他不高兴。因为年轻时的父亲脾气很暴,大我一岁的哥哥太淘气,总挨父亲揍,然后就号哭。我几乎没被父亲打过,因为我怕挨打,怕疼。学会察言观色,乖巧听话,就不会挨打。我很小就懂得这个道理了,且是硬道理。
恐惧疼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游戏规则。违背规矩、规则,就是犯规,就会遭打。当下,人们越来越远离了疼痛,以快乐舒适为价值取向。消费主义借助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更把可以引发痛感的因素消解掉了。女人们生活在一个貌似没有疼痛的世界里,比如大街上的美容院、养生馆、身体按摩、足底按摩、经络按摩,都是用来对付疼痛的。
但是,女人真正的痛是沉留灵魂深处的,说不出,喊不出,只能与之共存共舞。
2009年6月17日
女汉子
“女汉子”的叫法,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
“女汉子”,并非外形彪悍,力大如牛,不施粉黛地为一家老小生计劳碌的农村大嫂,而是都市里的气质美女。她们在职场上“巾帼不让须眉”,看似强悍,其实不用蛮力,是绕指柔的智慧,和风细雨的霸气。
“女汉子”讲究生活品质,健身美容吃喝穿戴,无一不上档次,是时尚流行的潮人。但她们有精打细算的优点,热衷网购和团购,偶尔一身“淘范儿”出来,与穿“一线大牌”一样地搔首弄姿。
“女汉子”的为人之道,远比男汉子理智。她们和闺蜜聚会,吃饭唱歌观影旅游,一般采取AA。相见时乐翻天,拜拜时分账自然。谁也不欠谁的人情。“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未免老土了!
“女汉子”大都不太年轻,都有过较漫长的奋斗经历,深谙“人生苦短”之真谛。她们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自己也每年走出国门,看风景开眼界。而今世界各地都有中国旅游团,各国奢侈品店,中国游客是主力军,“女汉子”更是购买女魔头。
另外“女汉子”的冒险和猎奇精神,让男汉子都刮目相看。我身边的“女汉子”就有去非洲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去乞力马扎罗山登雪峰,去北极体验哈士奇狗的雪橇狂奔,深度观赏极地雪景的,回来向我讲述,我由衷感慨:女汉子更疯狂!
“女汉子”单身居多。离异初始抱着美好幻想,以为放弃一棵树,肯定有一片森林等着……但生活不是电视剧。
在寻找真爱的路上,“女汉子”身心沧桑,坎坷无奈。美丽洒脱的外表下,终是一颗柔软的女人心。“女汉子”不过是一种自嘲和调侃,她们最渴望的,依然是浪漫的爱情,和真心陪伴自己到白头的那个人。
美梦成真的那一天,谁叫她“女汉子”,她就跟谁急!
201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