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败源自细节
7328000000036

第36章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精打细算财产(2)

大量的事实说明,企业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公司,就必须具备法律意识,要知法守法,更应懂得用法律武器、懂得以打官司来保护自己。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之心不可无。在商场上,在“利”字当头的个别企业身边,随时都干得出违法的事情,除了需要经常防人外,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官司,让法律惩治这些不法分子。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商之道也得到了发扬光大。经商人虽然是在“将本求利”、“利上滚剩”,但买卖双方交往,素来都以“情”、“理”为先,视“法”为末路,主“和”为贵,以“讼”为凶。尤其是在过去的农业社会里,生意交往特重信誉,一言九鼎,对于货物点收验收,纵然没有任何凭证,卖者届时依约前往收款,虽然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单据凭证,买方也绝少有赖帐拒绝付款的情况,甚少有对簿公堂,以法为据而要求一判曲直来决定胜败的。

就是在今天的商场上,人情的运用、情谊的迎合以及“买卖算分、相请不论”的生意道德,依然是小本买卖交易双方往来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法制观念日益加强,同时一些真正能做到一言九鼎、视信用为资本的企业往往吃亏上当。因此,要保证自身的正当利益不受侵害,企业在买卖过程中,除了秉持“情”、“理”原则外,还必须注意法律的运用,这样才能既有和气,又能生财。

生意往来,贵在谨慎。我们这里告诫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懂得打官司,并没有要求企业遇事就打官司,因为打官司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很多官司,即使有理,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打不赢的。在光明磊落的争执中,如果做一些让步就能解决争端,节省许多时间和金钱,那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你向某人吹起战斗的号角,你必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双方的争执之中,竭尽全力把对手打倒在地,这么一来,你也就无暇顾及你的生意了。如果官司打起来不那么顺利,焦躁和愤怒的情绪一起向你袭来,再加上旷日持久的争战之后出现疲惫,哪里还有心思做生意呢?

话又说回来,少打官司并不是不打官司,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企业必须学会、必须懂得的,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处于体制大转型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普遍还比较低。最后,还是告诫企业,遇到麻烦、解决问题时,首先看能否依“情”“理”双方进行正当的和解,实在不行时,应果断地拿起法律这项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4.偷税漏税,得不偿失

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很多人一心只往“钱”看。为了钱,他们不惜触犯国家法律。有一些商人就是这样,为了眼前的利益,利用种种违法乱玩手段聚敛财富。他们坑害国家、企事业和社会大众,陷入了聚财的死胡同。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的不法行为受到社会公众的唾弃,受到税收机关和工商行政机关的严厉查处,直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极个别的商人想通过偷税、漏税和逃税,挖国家税收的“墙脚”。但是在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审计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使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义之财没发得了,还被罚款、吊销执照等。

据深圳一次对2664户个体老板和承包企业的老板进行税务检查,发现有漏税行径的达1883户,偷漏税人员比例竟高达七成以上。其中罗湖区的个体户迟某,炮制出真假两本账进行偷逃税款,真账的营业额达300万元,而假账的营业额还不到70万元。对他们的错误行径按情节轻重,税务部门分别予以5倍至10倍的罚款,直到吊销营业执照,税法的威力给这些老板极大震慑。

从当前调查掌握的情况看,有六种偷税漏税的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制止极少数商人的不法行为,严肃国家税收法规和法纪。

①.换牌逃税

目前,部门机关团体开办了一些经济实体,但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的能手,只好采取招聘经营、定额承包的办法经营企业。这给了少数不法老板、个体工商户的可乘之机。他们摇身一变,戴上校办企业、国有企业的“红帽子”,成为机关团体经济实体的承包者。如此一来,他们不仅逃避了砚行较为合理的税收,还享受到新办经济实体的一些减免税优薄政策,致使国家税收流人个人腰包。

②.瞒税

少数商人利用发票做手脚,采用虚报丢失、伪造涂改、大头小尾、两次填写等手段逃避税收。例如,某企业承包人将实际金额5万元的业务分两次填写,在业务报销联上填的金额是5万元,而存根联上竟只填区区百元。还有少数商人公然违反制度规定,设两本账。在应付税务人员的假账上填写少量的金额,却在给自己看的暗账上记载大宗经营收入,通过这种手段来减少纳税。可惜的是,再好的伪装也有漏马脚的时候,对于这种瞒天过海的偷税手段,税务人员只要下功夫是能够查出来的。

③.无证经营

极少数商人,为了躲避税收管理,采取不办税务登记和营业执照的方法进行无证经营。也有些商人借别人的营业执照副本经营。他们采取“你来我走、你追我跑、你疲我卖、你查我躲”的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算完毕就迅速逃离经营现场,逃避纳税检查。

④.以小瞒大

少数商人利欲熏心,他们深谙利润多交税也多的道理,便节外生枝,虚增成本,假摊费用,达到账面上减少利润而偷逃税收的目的。

⑤.私立账户

一些商人对开设的银行账户弃之不用,而又另立账户或采取现金交易不入账的手段,隐瞒收入,逃避税收。

⑥.偷梁换柱

为了提高利润,谋求更多的财富,个别商人公然销售经营范围以外的商品,而且将这部分商品的销售收入隐瞒,以图少交税。例如,某发廊老板擅自销售电视机和电风扇,某杂货店老板非法经营建材。税务部门坚决取缔他们超出营业执照范围的经济合同,把已经获取的收入照章追缴了税款。

以上这些方法你千万要注意不要采用。否则,也许就会一失足千古恨了。法律上没有任何余地!

5.合理使用资金,避免资金投入失误

对于私营公司来说,投资失误无疑是一场极大的灾难。而在导致投资失误的众多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投资时资金失误。

一般来说,资金失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筹资不当。有的私营公司的投入资金是通过借、贷等方式筹集而来,而在使用资金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利息、还款时间、抵押财产等借、贷时的一些附加条件,从而使资金使用失误。

②开支过大。有的私营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开支过大,从而导致资金不够用,使投资出现失误。

③负债过多。有的私营公司在投资过程中,由于负债过多,使公司无法偿还应还的债务,从而给公司带来败局。

④投入资金不足。有的私营公司由于投入资金不足,从而使投资的项目搞到中途时没有钱继续投入了,导致投资项目半途而废,给公司带来败局。

日本八佰伴公司的失败,其悲剧的起点均源于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失误。八佰伴曾经是奋斗与成功的代名词,其创始人的传奇故事,至今还留在很多“阿信迷”的心中。但是,这个百货行业的巨人被迫宣布破产的悲剧全方位地向人们昭示了资金在投资中事关全局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八佰伴公司因为经营有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八佰伴公司开始在世界各地大量投资。随即,大规模的投资造成八佰伴开始迈向死亡之地。

在大量投资过程中,八佰伴公司在新加坡一个县就投下了十多个店,其中一个分店就投下了200亿日元,而日本八佰伴一个月正常收益才11亿日元!这种投资策略在日本同业中被传为笑柄。此外,八佰伴还投资了多种新型贩卖店,例如家电贩卖店、鳗鱼食品店等。而八佰伴公司的投入资金很多是向银行贷的,还期接近时,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急忙出售店铺,结果价格被杀,以331亿日元出售了16间店铺,其中每间店铺亏损近百万日元。早在20世纪70年代,八佰伴在巴西投资了首家海外公司,由于当地的高膨涨而最后被迫变卖资产结束营业。再如其在香港的扩张,从1984年12月起,八佰伴仅在香港就建立了5家上市公司,包括八佰伴国际、八佰伴食品等。八佰伴公司董事长和田一夫还惯于使用“以扩张对抗萎缩”的杀手锏,以1993年为例,当八佰伴在香港的业务陷入长期低潮时,他又宣布在经济蓬勃增长的中国内地开拓百货零售业,连续投资了上海新世纪商厦、莫斯汉堡连锁快餐店和无锡八佰伴超市连锁店。如此不计后果的快速扩张,硬是将本来就根基不深的八佰伴大厦拖垮。

在肆无忌弹地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同时,缺乏银行支持也是招致八佰伴公司破产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