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败源自细节
7328000000035

第35章 创业不易,守成更难:精打细算财产(1)

1.要有忧患意识

当一个企业走上正轨,抵达事业将辉煌的顶点时,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忧患意识,而慢慢走下坡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台湾大富豪王永庆认为,创业者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克服一切困难,最后成功了。成功后,自然而然地松懈下来,养尊处优,无危机感和风险意识,久而久之,一种自满情绪弥漫在公司内部,在奋斗、挣扎时的那种紧迫感逐渐消退,许多人会认为自己应该有享受成功的权利,企业失去了初创时的活力。由于抵挡不住竞争中的横逆,败亡也就不远了。这是对“富不过三代”的一种注脚。

观察一下古今中外企业成功事例,不难发现,他们哪一个不是白手起家,从无开始的?但是,当他们把辉煌的事业交给他们后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今不知昔,甚至会日落西山。究其原因,是他们的继任者“崽卖爷田不心疼”,没有忧患意识,而导致家业的衰落。这是对“富不过三代”的一种注脚。

有的企业老板,创业时谨小慎微,成功后刚愎自用,为所欲为。居安而不思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也是对“富不过三代”的注脚。

挫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企业老板们不知道成功的背后有挫折、有失败。小企业最终要强大,要保持旺盛、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须有忧患意识,力争富过三代。

①.力戒家长式的管理作风

有些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因规模不大,往往采取“家长制”的管理方法,企业老板一竿子插到底。这样的管理风格,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容易得到强化。企业老板把过去的成功等同于现在,把昨天的智慧等同于今天,把昔日的威望强行于眼下。企业决策缺乏制约,再大的风险、再多的投资也是一个人说了算,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集体决策机制,企业越发展,就越容易埋下危机和衰落的种子。譬如在巨人风波中,史玉柱拒不纳谏、执意推行的两件:巨人健康大行动(损失1亿元)和修建巨人大厦(积压资金1.7亿元),则是成为巨人集团元气大伤的根源。

②.不能全凭经验办事

企业老板个人素质的提高应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如何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运作资本、加强管理等等,是企业老板的基本功。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成熟的“舵手”,他应该既能组织好内部的“划船队”,又能组织好社会上的“啦啦队”。而所有这一切,对于一个从“手工作坊”里把企业盘活扯大的小企业老板来说,还显得相当陌生。成功的小企业老板,往往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操作阅历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路,这些东西要打破是很困难的。然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不懂得尊重市场变化规律,掌握消费动向,不能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去处理所面临的新问题,则难免会令企业进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③.家族统治是祸根

由于企业的成败与企业老板的身家性命连在一起,对外人不放心的戒备心理,使得许多老板从创业开始就在企业内部搞家族式管理。比如,在“三株”集团,总裁的儿子是董事长;在“飞龙”集团,总裁的妈妈是二把手……家族式管理,使企业内部缺乏公平竞争机制,必然是外行领导内行;家族式管理,肯定会有“崽卖爷田不心疼”,必然滋生腐败和官僚。曾轰动一时的“巨人脑黄金”在市场走红后,老板史玉柱有意放权,撒手给部下干,结果两年换了四任总经理,每次都得他来收拾烂摊子。后来才发现,5000多万元债务不实,许多是内部勾结造成的,如有人拿了一笔回扣就走了。1996年初,史玉柱发动“巨不肥会战”,集团内部一些人将其视为“最后的晚餐”,侵吞私分现象集中爆发。几十万、上百万的资产“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流失了”。再如,关于“太阳神”的落山已经形成了几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后续产品开发乏力;一种认为是多元化发展之罪;一种认为是决策者优柔寡断。而有一种较为隐蔽的原因至今未被人言及,那就是大批“叛将”对“太阳神”的“围剿”。在南方食品饮料界一直有一种说法:当地所有食品、营养品公司的老总都是从太阳神出来的“叛将”,而几乎每一位都让“太阳神”头痛得不得了,以至于到广东采访的记者都听说过一句改动了的广告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兄弟成了对手。”可见,家族式统治同样免不了“祸起萧墙”的厄运。

④.“只要我在,这公司就垮不了!”

有些小老板,在事业成功后,飘飘然起来,放大了自己的作用,膨胀了自己及家族的力量,结果,自觉不自觉地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刘某曾是某企业的老板,相当聪明。在公司初创时期,他很善于集结有能力的才子。可正当这个公司摆脱了困境,顺顺当当地发展的时候,老板的左右臂、得力的两个干将突然向他递交了辞职报告。老板眼里闪过一丝震惊后,从嘴里说出两个字:“随便!”这两大干将先是一愣,而后相对而视,心领神会地转身而去。两位干将走后,老板竟将两个原计划炒鱿鱼的人纳为左右臂,代替了原来两干将的职务,没过多久,公司的财务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公司人心浮动,业绩每况愈下。可老板依旧斗志昂然,逢人就说:“公司没谁都可以,但不能没有我。只要我在,这公司就垮不了!”当年的左右臂看到公司的情况,遗憾地说:“刘老板错就错在不能摆平自己,他希望别人拿放大镜看他,自己却用显微镜看别人。当我们的工作得到各部门赞许的时候,他不觉得庆幸,相反却觉得我们有意树立自我的威信,并在动摇他的最高权力。表面上他愿意接受忠臣,愿意这样的人帮他闯市场,但实际上,他骨子里喜欢奸臣,喜欢那样的人吹喇叭、抬轿子。这是他的不幸,更是公司事业的不幸。”

我们小企业老板不能有了几个钱,就忘了当年给人擦皮鞋的滋味。这是最可悲的!

⑤.气球吹大了要炸

很多小企业老板的理想是把企业做大。他会给你讲述一整套的企业发展思路,如跻身于“最大规模”、“进入世界500强”之类。这反映出中国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奋斗激情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初衷虽好,结果却未必佳。气球吹大了要炸。八佰伴集团创办人和田一夫,以其“八佰伴——从零到亿万”的业绩风靡全球而成为传奇式人物。他本是日本静冈县数家八佰伴杂货铺的小老板,继承父母所经营的果菜店,最终办成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百货超级市场集团。然而,“八佰伴”最终破产了,其原因之一是,在公司急剧扩张的同时,缺少周密有效的投资计划,一味求“大”而丧失理性。一般来说,企业规模大则竞争力强,规模效益显著。但这绝不等于企业大了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八佰伴的破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缺陷,企业规模大必然导致操作难度大,经营风险大,极易患上“大企业病”,甚至破产。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少见。

企业也有大小之分。但就数量而言,“小”的占有绝对优势。小企业的存在,正因为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发掘和利用“小”的优势。而一旦失去理性贪大、盲目扩张,则优势必定丧失,生存空间容纳不了小企业的膨胀,犹如吹大了的气球,必将爆炸。

⑥.“多”也要不得

小企业老板成功以后,既不可贪大,也不可贪多求全。有理智才能战胜自我,而不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许,这就是居安思危的关键所在。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一条跟.“黄金分割”很类似的规律,一家成功的企业,其70%的资金应集中于某一行业,在对该行业的开发中,至少应有70%的资金应集中于某一类主导产品,而企业要形成规模抗风浪,其主打产品应力争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这条定律,是很可以提供给中国小企业老板们比照一下的。

如环宇公司由盛转衰,最终被其他企业兼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宇公司追求多元化经营,造成主营业务后续发展乏力。具体反映为产品开发不力,设想多,付诸实际少;产品旺销期间,货源不足,丢失市场;定价不合理,质量不稳定,失去信誉,等等。

环宇公司也提供了一个小企业多元化发展失败的例子。环宇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企业屡失良机。企业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这从反面说明,主营业务是何等的关键。

2.企业发展要远虑近谋

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连续性,它的现状是历史的继续,未来的开始。因此,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时,注意保持战略头脑,力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不计一时得失,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按照现实的市场要求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

深圳某服装公司,在走出创业初期的经营危机之后就下决心要在妇女流行服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十余年来,它始终围绕着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选择具体的目标市场。公司建立初期,他们根据中国女装仿欧美式样的特点专门裁剪、缝制法式流行女装。1996年,日本妇女掀起西服热,他们便专门承包、定做女式西服。当他们注意到女式西服在大城市的市场趋于饱和时,宁肯牺牲眼前的利益,决定转变产品方向,但依然选择女装。近年来,开始制作花色女式流行服装和装饰品,并逐年扩大比例。这个例子说明,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选择目标市场,公司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不断巩固反败为胜的成果,继续发展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般来说,企业在步上正轨后对公司的发展计划安排要考虑,对远虑与近谋合理综合,公司的长短期目标才能结为一体。为此,企业既要有短安排,又要有长计划。

计划有长短之分,就公司的各种计划而言,既有期限为5年或10年的长远规划,也有期限为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的生产计划,更有以日、时、分为计划单位的生产安排。

长计划是短安排的基础和前提,短安排必须有利于长计划的实现和完成。如果短期内的生产安排不合理,设备和人员不能满负荷地运转和工作,宝贵的时光就会白白地流失,久而久之,长计划就会落空又陷入败局;反之,如果近期内的生产安排得太紧,设备经常超负荷运转,员工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和学习,从表面上看,现在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但时间一长,设备由于得不到维修和保养,生产事故频繁,停机时间就会延长,员工不学习、不培训,业务素质不断下降,生产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其结果就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计划后期生产任务的完成,使公司不可避免地又落入困境。所以,短安排必须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紧或太松,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既要确保完成近期内的生产任务,又要为今后的生产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短安排影响长计划,长计划也影响短安排。短期内的生产安排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取决于长计划制定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如果长计划的各项指标定得太高,公司难以承受,短安排就必然遇到困难,甚至使短期内的生产任务无法完成,最终还会导致长计划的流产;相反,长计划的各项指标制定的太低,就无法充分调整短安排,也会由此失去科学性和严密性。

短安排适应长计划,应是积极主动的,而不应是消极被动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计划期越长,估计的因素就越多,计划就越容易偏离实际,往往今天认为符合实际的计划,明天就可能被证实是不合适的。所以,在安排短期生产任务时,要及时纠正长计划中不正确的内容,以提高长计划的准确性,使计划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各种变化,完全受长计划的约束和限制,短安排就会失去活动,失去计划期内的各种机遇。不通过短安排及时调整长计划,还可能使年度计划内的季度、月度计划衔接不上,相互脱节,影响公司的生产和经营。

因此,为处理好计划上的“长”与“短”,企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时间上就要处理好“远”与“近”的问题。既要明确远期完成什么任务,实现哪些目标,又要明确近期应完成哪些任务,实现哪些目标。

②在计划指标上还要处理好“虚”与“实”的问题。相对地说,长计划的各项指标较“虚”,短安排的各项指标较“实”,只有通过完成短安排的“实”,才能使长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使长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企业应力求长计划要“虚”中有“实”,即制定长远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发展壮大,还要充分估计公司的现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短安排也要“实”中有“虚”,即安排短期内的生产任务时,即要充分了解公司的生产能力和各种约束条件,按生产能力的大小确定某一时期的产量。

③无论是长计划,还是短安排,都不能过于保守,要解放思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开发创造力和革新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

3.最好不要惹上官司,打官司不是什么好事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那么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其经营活动就有合法经营和不合法经营之分。当企业遇到不合法的经营使自己上当受骗时,就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打官司。企业若不懂得打官司,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这样,不仅很难适应现代市场上的竞争,而且会使自己在创业活动中受到很大损失而无法追回。

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护神”,企业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懂得打官司,就能拿法律作为自己生产、经营、管理的“护身符”,不学法律,不懂打官司,企业就得不到这个“护身符”,就要遭人欺负。现在的企业应该知道,应该懂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学会打官司,对于自己来说是搞好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

法律是维护企业本身及所创办企业、公司合法权利的有力武器。国家已颁布的《企业法》、《商标法》、《公司法》、《劳动法》等等商业法律,给企业创造了一个合法经营的环境,也给经营者一定的权利,但此权往往在现阶段受到不应有的干扰,要真正完全享受这些权利,企业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抵制不合法干涉。如:对自己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等,必要时跟这些不法分子打官司。

法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企业经营什么,用什么样的人,只要符合法律就行。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内部纠纷,即使产生纠纷就要依法处理。

法律是企业处理外部经济关系的基本准则。企业在与其主体发生的供销、买卖、运输、联合等经济关系中,需要签订大量的经济合同。现代社会中许多经济纠纷都是因为合同不完善而引起的。这些合同纠纷往往给企业本身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企业也只有运用法律,通过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