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7331200000001

第1章

江jiānɡ南nán

〔汉hàn乐yuè府fǔ〕

江jiānɡ南nán可kě采cǎi莲lián,莲lián叶yè何hé①田tián田tián②。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间jiān,鱼yú戏xì莲lián 叶yè东dōnɡ,

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西xī,鱼yú戏xì莲lián叶yè南nán,

鱼yú戏xì③莲lián叶yè北běi④。

注释

①何:多么。②田田:这里指荷叶相接,十分茂盛。③戏:戏耍。

诗意

又是江南采摘莲子的季节,层层莲叶互相覆盖;像一片碧绿的海洋,轻灵的鱼儿,在莲叶间追逐嬉戏。

它们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在莲叶的缝隙间,忽隐忽现。

赏析

这首诗属于汉乐府《相和歌辞》,是一首一人唱,多人配合的歌辞。诗的后五句每句只改变一个字,正表明了这种唱和的特点,而且这种反复的吟唱,更增加了诗的音乐感和表现力。诗中描绘了江南荷花的丰茂盛美,以及鱼儿在荷叶间自由自在嬉戏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采莲人的愉快心情。

现在人们常吟作:江南夏秋好采莲,莲叶团团圆又圆,鱼儿嬉戏莲叶间。看:鱼儿嬉戏在莲叶的东边,鱼儿嬉戏在莲叶的西边,鱼儿嬉戏在莲叶的南边,鱼儿嬉戏在莲叶的北边。

这是一首抒情民歌,语言质朴,格调清新。借鱼儿嬉戏来表现采莲人的欢乐,使得整首小诗生动、简明、欢快,充满情趣。

背景知识

汉武帝时期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它的职责是制定乐谱,收集歌词,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就把凡是由乐府机构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都叫做乐府诗,简称“乐府”。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莲、田、间、南、押ian/an韵。

延伸阅读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着的《乐府诗集》中。

长chánɡ 歌ɡē 行xínɡ

〔汉hàn乐yuè府fǔ〕

青qīnɡ青qīnɡ园yuán中zhōnɡ葵kuí①,朝zhāo露lù待dài日rì②曦xī。阳yánɡ春chūn布bù③德dé泽zé④,万wàn物wù生shēnɡ光ɡuānɡ辉huī。常chánɡ恐kǒnɡ秋qiū节jié至zhì,焜kūn黄huánɡ⑤华huá⑥叶yè衰shuāi。百bǎi川chuān东dōnɡ到dào海hǎi,何hé时shí复fù西xī归ɡuī。少shào壮zhuànɡ不bù努nǔ力lì,老lǎo大dà徒tú⑦伤shānɡ悲bēi。

注释

①葵:指冬葵,一种蔬菜。②待日:晒干。③布:散布,撒满。④德泽:恩泽。⑤黄:枯黄。⑥华:同“花”。⑦徒:白白地。

诗意

园子里葵菜的叶子青青,它上面晶莹的露珠等到太阳升起就晒干消失了。春天把希望撒满大地,万物都生机勃勃,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来到,叶子枯黄,花儿凋谢。时间就像众多河流流向大海,一去不回,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珍惜光阴、及时努力,年纪大了,就后悔莫及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说理诗。它从眼前所见的葵叶上的露珠,联想到大自然的植物生命短暂;从春天万物生长,想到秋天来临,万物凋零,并由大自然的生命交替联想到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最后揭示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哲理,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及早奋发。诗中的“恐”字非常生动贴切,把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忧虑警醒细腻地表现了出来。

背景知识

汉武帝时期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它的职责是制定乐谱,收集歌词,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就把凡是由乐府机构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诗歌,都叫做乐府诗,简称“乐府”。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曦、辉、衰、归、悲。押的是i/ui/ei韵。古代衰的读音为cuī。

延伸阅读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智慧大师老子,在其所着《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这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美妙而又多么准确的比喻啊:人世间道德风尚的最高准则,就像那“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水滋润养育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它是无私奉献的象征)所象征的境界!稍晚于老子的孔子,在一个日朗风清的日子,带领着他的得意弟子,徘徊于一条河边,指着一江奔腾的流水,也发出了无限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和生命就像水一样不停地运动,一去不回啊。

敕chì 勒lè 歌ɡē

〔北běi朝cháo民mín歌ɡē〕

敕chì勒lè川chuān,阴yīn山shān下xià。

天tiān似sì穹qiónɡ庐lú① ,笼lǒnɡ盖ɡài四sì野yě。

天tiān苍cānɡ苍cānɡ,野yě茫mánɡ茫mánɡ。

风fēnɡ吹chuī草cǎo低dī见xiàn②牛niú羊yánɡ 。

注释

①穹庐:草原游牧民族用的圆顶帐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蒙古包。②见:这里读xiàn,同“现”,是露出、显现的意思。

诗意

辽阔的敕勒川,延伸在雄伟的阴山脚下。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笼罩着无边无际的原野。放眼遥望,天色苍苍,原野茫茫,风儿吹低了牧草,露出成群的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牧歌,用粗犷豪迈的声调,唱出了牧民对家乡草原的赞美和热爱。前面六句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描写空旷辽阔的草原景象,画面是静止的。而最后一句,充满了动感,牧草的茂盛、牛羊的肥壮,显现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和草原特有的野性。动静相映成趣。诗歌语言虽然浅显,却有着豪爽的气势、雄壮的音调,这种明朗刚健的诗歌风格,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个性。

背景知识

北朝民歌,产生于黄河流域,歌辞的作者主要是鲜卑族,也有氐、羌、汉族的人民。歌辞有的是用汉语,有的是用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后被译为汉语。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着名。歌辞的主要内容,有的反映战争和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如《木兰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有的描写北方特有的风光景色(如《敕勒歌》)。它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豪放;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和七言古体及杂言体,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北朝民歌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帮你朗读

这首诗前四句的韵脚是下、野,押的是ɑ韵。后三句韵脚是苍、茫、羊,押的是ɑng韵。

延伸阅读

敕勒,古代北方鲜卑族的一个游牧部落,南北朝的时候生活于朔州(现在山西北部)一带。诗中的敕勒川,应该是他们所住草原上的地名或河流名,具体在哪儿,现在就不知道了。阴山也是山名,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这首诗本是敕勒族的民歌,当时流传很广,但最初是用鲜卑语演唱的,后来北朝的东魏(南北朝时,北方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国家)丞相高欢叫人把它译成汉语来演唱,以鼓舞士气。

七qī 步bù 诗shī

〔三sān国ɡuó〕曹cáo植zhí

煮zhǔ豆dòu燃rán①豆dòu萁qí②,豆dòu在zài釜fǔ ③中zhōnɡ泣qì ④。本běn是shì同tónɡ根ɡēn生shēnɡ,相xiānɡ煎jiān⑤何hé⑥太tài急jí?

注释

①燃:烧。②豆萁:豆子的秸秆、豆秸。③釜:古代的一种炊具。④泣:小声哭。⑤煎:煎熬折磨。⑥何:为何,为什么。

诗意

煮豆子时秸杆在下面燃烧,豆子在锅里不停哭泣。咱们本来是同一条根上所生,你对我的迫害为什么这么急切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一个故事。

全诗用浅显生动的比喻,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曹丕;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呢!他不懂得,在封建统治集团里,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

背景知识

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很有才华,颇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世子。到他的兄长曹丕继位后,他受排挤、迫害,始终被软禁,年仅41岁就郁郁而死。他的诗歌语言精练,词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曹子建集》。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萁、泣、急,押i韵。

咏yǒnɡ鹅é

〔唐tánɡ〕骆luò宾bīn王wánɡ

鹅é,鹅é,鹅é,曲qū项xiànɡ ①向xiànɡ天tiān歌ɡē。白bái毛máo浮fú绿lǜ水shuǐ,红hónɡ掌zhǎnɡ拨bō清qīnɡ波bō。

注释

①曲项:弯着脖子。项:脖子的后部,这里指代脖子。

诗意

鹅,鹅,鹅,鹅儿高昂着脖颈,朝着天空唱起了欢快的歌。它们那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池水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赏析

天真自然,是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它以儿童的眼光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地描写了大白鹅的形状、声音、颜色,开头连用三个“鹅”字,让我们感觉到了儿童欣喜欢呼的神态。然后写鹅的声音,把它高亢洪亮的叫声比拟为歌声,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后面两句写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用了四个与颜色有关的字眼:白、绿、红、清,色彩显得非常明丽,对仗也极其工整凝练。语言浅显,明白如话,生动逼真,情趣盎然,充满了童年的纯真美好。简单就是美,这首诗便是一个恰当的例子。

背景知识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是初唐时着名的文学家,和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在京城长安做过一些小官,跟随军队去过边塞,担任过浙江临海县丞,都很不得志,便弃官而去。后来武则天篡位,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他写了一篇檄文,号召天下人都一起来反对武则天。这篇文章写得很漂亮,武则天看到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钦佩骆宾王的才华,说:这么好的人才,怎么宰相不重用他呢?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鹅、歌、波。押的是o韵。鹅、歌在古代韵母是o。

延伸阅读

晋朝王羲之爱鹅,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鹅走起路来不急不徐;游起泳来悠闲自在,王羲之爱鹅,也喜欢养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从鹅的体态姿势、行走姿态上和游泳姿势中,体会出自然就是美的精神以及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令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王羲之爱鹅出了名。在他居住的兰亭,他特意建造了一口池塘养鹅,后来干脆取名“鹅池”。池边建有碑亭,石碑刻着“鹅池”两字,字体雄浑,笔力遒劲。人们看了赞叹不绝。提起这块石碑,又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拿着羊毫毛笔正在写“鹅池”两个字。刚写完“鹅”字时,忽然朝廷的大臣拿着圣旨来到王羲之的家里。王羲之只好停下笔来,整衣出去接旨。在一旁看王羲之写字的王献之,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他看见父亲只写好了一个“鹅”字,“池”字还没写,就顺手提笔一挥,在后接着写了一个“池”字。两字是如此相似,如此和谐,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更是成了千古佳话。

咏yǒnɡ柳liǔ①

〔唐tánɡ〕 贺hè知zhī章zhānɡ

碧bì玉yù②妆zhuānɡ③成chénɡ一yī树shù④高ɡāo, 万wàn条tiáo垂chuí下xià绿lǜ丝sī绦tāo⑤。 不bù知zhī细xì叶yè谁shuí裁cái⑥出chū, 二èr月yuè⑦春chūn风fēnɡ似sì⑧剪jiǎn刀dāo。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⑧ 似:好像,如同。

诗意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题解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背景知识

贺知章(公元659-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人。少时以文章诗词知名。唐武周证圣元年(695年)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入丽正殿书院撰修典籍,后转太常少卿。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不久,又为太子右庶子,充侍读。二十六年,调任工部侍郎,不久,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天宝三 年(744年),患病之后请度为道土,告老还乡。不久寿终。唐肃宗称其“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蕴昆岗之良玉。”赠礼部尚书。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存诗19首录入《全唐诗》。工书法,尤擅草隶,当世称重。贺知章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到日本的《孝经》草书。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好饮酒,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称“醉八仙”。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高、绦、刀,押ao韵。

延伸阅读

名句赏析--“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风fēnɡ

〔唐tánɡ〕李lǐ峤qiáo

解jiě落luò三sān秋qiū①叶yè,能nénɡ开kāi二èr月yuè②花huā。过ɡuò江jiānɡ千qiān尺chǐ浪lànɡ,入rù竹zhú万wàn竿ɡān斜xiá。

注释

①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②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题解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飞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扬扬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