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7331200000010

第10章

贾岛也是中唐诗人,早年做过和尚,后来还俗,做过些小官。他的诗和孟郊齐名,被称为“郊寒岛瘦”。他写诗写得很苦很累,被称为“苦吟诗人”,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想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正在想是用“推”字好呢,还是用“敲”字好,一边想着,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车驾,韩愈是当时的大诗人,任河南尹,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帮着他考虑,最后定下来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修改文章叫做“推敲”。

剑jiàn客kè①

〔唐tánɡ〕贾jiǎ岛dǎo

十shí年nián磨mó一yī剑jiàn,霜shuānɡ刃rèn②未wèi曾cénɡ试shì。今jīn日rì把bǎ示shì君jūn,谁shuí有yǒu不bù平pínɡ事shì。

注释

①剑客:精于剑术的侠客。②霜刃:像霜一样寒光闪闪的锋刃。

诗意

十年磨一剑:花了十年的功夫磨出一把宝剑。霜刃未曾试:剑刃锋利无比。今日把试君:今天拿来看看。谁有不平事:告诉我,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题解

本诗刻画了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剑客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慷慨豪爽的性格和除暴安良的愿望,显然,“剑”又是才能的比喻,“剑客”又是诗人的形象,诗的弦外之言是:真才实学未能施展,宏誓大愿未能实现,但愿有朝一日,能够大干一番。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写出此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便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的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背景知识

贾岛(公元779-843年),字阆仙,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早年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几次考进士都没有中。唐文宗时做过遂州长江(今四川省蓬溪县)主簿等小官。他的诗,以清奇凄苦着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作诗刻苦求工,诗风清淡朴素。

帮你朗读

此诗韵脚为试、事,押的是i韵。

延伸阅读

阮籍和贾岛两人都怀才不遇,满腹牢骚,又蔑视权贵。两人一方面在创作上求新求异,一方面在行为上也标新立异,引人注目。阮籍狂放不羁,贾岛孤高怪癖。.在当时都被认为怪异。“阮籍气,贾岛气”中的这个气字就是指他们身上那种不合时俗,孤高自赏的怪异的气质。现在也用来形容脾气古怪,恃才放旷,目中无人。

枫fēnɡ桥qiáo① 夜yè泊bó②

〔唐tánɡ〕张zhānɡ继jì

月yuè落luò乌wū啼tí③霜shuānɡ满mǎn天tiān,江jiānɡ枫fēnɡ渔yú火huǒ对duì愁chóu眠mián。姑ɡū苏sū④城chénɡ外wài寒hán山shān寺sì⑤,夜yè半bàn钟zhōnɡ声shēnɡ到dào客kè船chuán。

注释

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②泊:停船。③乌啼:乌鸦鸣叫。④姑苏:即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⑤寒山寺:枫桥西面一里处的一座寺庙,唐初着名诗僧寒山曾住于此,故称寒山寺。

诗意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月落夜深,寒霜满天,偶尔传来几声乌鸦凄凉的鸣叫声。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伴随着愁绪满怀、难以成眠的旅人。姑苏城外,寒山古寺中的半夜钟声,悠扬舒缓,在静夜中传到了客船里,似乎一声声撞击在旅人的心头。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朝亦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背景知识

张继,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高仲武谓其累代词伯,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今编诗一卷。

有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最为着名。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天、眠、船。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寒山寺内有寒山、拾得的塑像。相传二人是唐代异僧。寒山原称寒山子,曾隐居浙江天台翠屏山,善于作诗。拾得原是孤儿,由天台山国清寺名僧丰干收养,长大后做了和尚。民间传说他们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身,后被人识破,乘鹤飞去。

山shān行xínɡ

〔唐tánɡ〕杜dù牧mù

远yuǎn上shànɡ寒hán山shān石shí径jìnɡ① 斜xiá,白bái云yún生shēnɡ处chù有yǒu人rén家jiā。停tínɡ车chē坐zuò②爱ài枫fēnɡ林lín晚wǎn,霜shuānɡ叶yè③红hónɡ于yú二èr月yuè花huā。

注释

①石径:石头铺成的山路。②坐:因为,由于。③霜叶:秋天经霜的红色枫叶。

诗意

诗人在深秋时节出游,来到寒冷萧条的山前,只见一条石路弯弯曲曲地通向山顶,远处白云生起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见三两户人家。天色渐晚,可诗人却顾不上驱车返回,因为他已经深深地被这枫林晚景所吸引了,在夕阳的映照下,枫叶如火,它的红艳美丽,竟超过了二月的春花。

赏析

古人对季节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秋天,万物凋零,特别容易引发人的伤感情绪,所以历代流传下来的悲秋之作很多。但杜牧这首诗却赞美了秋天的美、秋天的可爱。前两句所描写的山径、白云、人家,是画面的远景、衬托,而后两句中的枫林霜叶则是画面的近景、主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诗人对秋色美的歌颂集中在火红的枫叶上,它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体现出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朗俊拔之气。

背景知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斜、家、花。押的是ɑ韵。古代斜读xiá。

延伸阅读

晚唐政治黑暗,社会动荡,这个时期的诗歌成就比不上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盛唐,不过晚唐也还有两位大诗人,有趣的是他们也是一位姓李,一位姓杜,被人们称为“小李杜”,他们就是李商隐和杜牧。杜牧的祖父做过宰相,他自己在地方和朝廷也都担任过不小的官职。他最擅长写七言绝句,和李白、王昌龄一起,被看做是唐代最优秀的三位绝句诗人。

清qīnɡ明mínɡ

〔唐tánɡ〕杜dù牧mù

清qīnɡ明mínɡ时shí节jié雨yǔ纷fēn纷fēn,路lù上shànɡ行xíng人rén欲yù断duàn魂hún①。借jiè问wèn②酒jiǔ家jiā何hé处chù有yǒu,牧mù童tónɡ遥yáo指zhǐ杏xìnɡ花huā村cūn。

注释

①断魂:形容十分伤感悲哀。②借问:请问。

诗意

清明时节,正是春雨连绵的时候,一位旅途上心情不好的行人,想要借酒消愁,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牧童指了指远方杏花正开放的那个小村庄。

赏析

这是杜牧传诵最广的一首诗歌。古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去郊外踏青扫墓的风俗,而清明前后天气多变,也容易下雨。第二句中的“行人”,字面的意思是说走在路上的人,可究竟是些什么人呢?为什么心情不好呢?这些作者都没讲,让我们去猜测。有可能是那些在外奔波、风尘仆仆的游子,也可能是那些祭奠亲人后扫墓归来的人,也可能就是作者自己。第三句问何处有酒家,问谁呢?到第四句看到“牧童”两字,才知道原来问的是牧童。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和读者似乎都一块沿着牧童的小手向前看去,眼前一亮:在那粉红艳丽的杏花林间,一座小村庄若隐若现。诗到这里就结束,行人怎样欣喜地加快脚步走向村庄、怎样进入酒家、怎样喝酒、心情怎样变得好了些等等,这些就不讲了,又留下了很多余地让我们去联想,去回味,这就叫含蓄。这首小诗,没有一个难懂的字,没用一个典故,景象清新生动,情绪由低沉转向开朗,意境优美,语言通俗而富有注释,读起来琅琅上口。

背景知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魂、村。押的是un韵。

延伸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着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至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江jiānɡ 南nán 春chūn

〔唐tánɡ〕杜dù牧mù

千qiān里lǐ莺yīnɡ啼tí绿lǜ映yìnɡ红hónɡ①,水shuǐ村cūn②山shān郭ɡuō③酒jiǔ旗qí④风fēnɡ。南nán朝cháo⑤四sì百bǎi八bā十shí⑥ 寺sì⑦,多duō少shǎo楼lóu台tái烟yān雨yǔ中zhōnɡ。

注释

①绿映红:绿树红花互相辉映。②水村:水边的村庄。③山郭:依山的城市。④酒旗:酒店门口挂的布招牌。⑤南朝:东晋之后、隋朝之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公元420~589年),其京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南朝。⑥四百八十:这不是实指,只是表示很多的一种说法。⑦寺:寺庙。

诗意

千里江南,到处鸟语花香,黄莺在快乐地歌唱,绿树映着红花,一片迷人的春景。水村山城,处处酒旗招展,美酒飘香。下雨了,南朝时建造的千百座金碧辉煌的佛寺楼台,全都笼罩在迷蒙的江南烟雨之中。

赏析

这是一幅江南春景的美丽图画。前两句写风和日丽的景色,“莺啼”是声音,“绿映红”是颜色,迎风飘荡的“酒旗”是动态,作者没有说,读者却可以想象到酒香的是味道,短短的两句诗,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而且这不是某一个地方,而是整个千里江南大地,怎不令人心醉神迷!后两句换了个角度,转写江南的雨景,这种雨不是夏天的暴雨,也不是秋冬时的寒雨,而是春天特有的蒙蒙细雨,细得像轻烟薄雾一般。烟雨中,隐隐约约露出的佛寺楼台,显得那么缥缥缈缈,朦朦胧胧,这江南独有的美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前两句明朗绚丽的色彩形成了对照。因此,小朋友写作文也要像这样,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或者描写颜色、声音、味道,静态的、动态的;或者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来作对照,这样写出来的景物不就很形象,很生动了吗?

背景知识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红、风、中。押的是ong/eng韵。

延伸阅读

南朝中的梁朝,有个皇帝叫梁武帝,他特别信奉佛教,到处建筑寺庙。他曾经三次舍身到寺庙中去做和尚,朝廷大臣没办法,只好每次拿出大笔的钱财去赎他回来。梁武帝醉心佛教,不理朝政,晚年被叛军包围在皇宫中,活活饿死了,佛教并没能保佑他万寿无疆。

乐lè 游yóu 原yuán①

〔唐tánɡ〕李lǐ商shānɡ隐yǐn

向xiànɡ晚wǎn②意yì不bú适shì ③,驱qū④车chē登dēnɡ古ɡǔ原yuán。夕xī阳yánɡ无wú限xiàn好hǎo,只zhǐ是shì近jìn黄huánɡ昏hūn。

注释

①乐游原:长安城东南的一处名胜,地势高而开阔。②向晚:傍晚。③不适:不舒服,这里指心情不愉快。④驱:驱赶。

诗意

一天傍晚,我心绪不佳,驾车来到郊外的乐游原散心。夕阳在绚烂晚霞的映衬下,发出夺目的光采,显得格外美丽,只可惜时近黄昏,太阳就要下山去了。

赏析

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登高望远往往可以排忧解闷。诗人来到乐游原,看见美丽的夕阳,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但已近黄昏,这种美好转眼就会消逝,这又让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感叹之中。也许他由这夕阳想到了自己的身世,时光飞驰,而自己还没有做出一番事业,怎不心焦?也许他想到的是国家的衰落,此时的大唐帝国也像这夕阳一样,已日薄西山,怎不令人忧虑?诗歌的格调是比较感伤的,但它表达了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所以特别容易引发人的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同时,后人也常常从李商隐的这首诗中引申出新的意思:虽然已经黄昏,但毕竟夕阳还是散发出了耀眼的光采,人生也是这样,少年、青年虽然令人羡慕,但只要把握时光,人生的晚年同样也可以非常灿烂。

现在人们常用“夕阳红”来表达老年人老而有为、发挥余热的意思。

背景知识

李商隐(公元812-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一生都寄人篱下,怀才不遇。他擅长写骈体文和诗歌,诗以七律最出名。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原、昏。押的是ɑn/un韵。

延伸阅读

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乐游原实际上是由于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三级阶地上的梁状高地。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樱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马mǎ诗shī

〔唐tánɡ〕李lǐ贺hè

大dà漠mò① 沙shā如rú雪xuě,燕yān山shān月yuè似sì钩ɡōu②。何hé当dānɡ金jīn络luò脑nǎo③,快kuài走zǒu踏tà清qīnɡ秋qiū。

注释

①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②钩:一种弯形的兵器。③络脑:即络头。

诗意

在燕山大漠里,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