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7331200000011

第11章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注释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背景知识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钩、秋,押ou/iu韵。

延伸阅读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文人,把自己的家庭背景详细交待给礼部后,还要求考生五人一联保,联保的人或是亲戚故旧,或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或居住地相邻的。如果有品行不端、行为不孝顺、仗势欺人等情况隐瞒不举报的,联保的人三年内不准报考。

而李贺字长吉,他父亲的名字为“晋肃”,“晋”与“进”同音,倘若李贺登第,成了前进士,不就触犯了父亲的名字吗?因此,李贺被迫退出考试。

蜂fēnɡ

〔唐tánɡ〕罗luó隐yǐn

不bú论lùn平pínɡ地dì与yǔ山shān尖jiān① , 无wú限xiàn风fēnɡ光ɡuānɡ尽jìn被bèi占zhān。 采cǎi得dé百bǎi花huā成chénɡ蜜mì后hòu, 为wèi谁shuí辛xīn苦kǔ为wèi谁shuí甜tián?

注释

①山尖:山峰。

诗意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往往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动物故事”的诗。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给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龆,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着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首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背景知识

罗隐(公元833-909年),字昭谏,新登(今浙江新登)人。咸通元年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所作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句休”。黄巢起义后,避乱归乡。晚年依吴越王钱戮,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职。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尖、占、甜,押an(ian/an)韵。

延伸阅读

传说大诗人罗隐少时家贫,以乞讨为生,一日寒冬腊月,天下起鹅毛大雪,罗隐急忙躲到一酒楼下。楼上县官、财主和秀才正在饮酒,见天降大雪,县官诗兴大发,吟到:“大雪纷纷落地”。秀才道:“都是皇家瑞气。”财主见状,急忙道:“再下三年何妨?”此时,罗隐在门楼下饥寒交迫,冻得瑟瑟发抖,闻言非常气愤,不禁高声接到:“放你娘的狗屁!”这句呐喊真是穷苦百姓的心声啊。

江jiānɡ上shànɡ渔yú者zhě①

〔北běi 宋sònɡ〕范fàn仲zhònɡ淹yān

江jiānɡ上shànɡ往wǎnɡ来lái人rén,但dàn②爱ài鲈lú鱼yú③美měi。君jūn看kàn一yī叶yè舟zhōu,出chū没mò风fēnɡ波bō里lǐ。

注释

①渔者:打鱼人,渔夫。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鳞细、味道鲜美的鱼。

诗意

江边来来往往的买鱼人,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根本没想过捕鱼的艰难。你看那江面上一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起伏动荡,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那些捕鱼人是多么的辛苦啊!

赏析

这首诗和前面李绅的《悯农》诗比较相似,都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盘中餐来自农民的汗水,而可口的鲈鱼,也是来自渔民的辛劳,除此之外,还要冒着极大的危险,出没风波中,才能捕到。渔民为什么要冒这样的危险呢?当然是为生活所迫。所以吃着鲜美鲈鱼的人们啊,你们真应该多多怜惜渔民的辛苦。诗中饱含了作者对渔民的关切之心,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其中深刻的寓意更值得人们去思索。

背景知识

范仲淹(公元969-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美、里。押的是i韵。古代美的韵是和i一样的。

延伸阅读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但他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有一次,皇帝仪仗队声势浩大地经过他的家,他都不去看热闹,还对跑来邀请他一道去看的同学说:“将来会看到的!”果然,不久,他考中了进士,进入朝廷。他关心国事,推动政治改革,在西北边塞带兵防御西夏,连敌人都很尊敬他,不敢侵犯。他写的《岳阳楼记》中最有名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多么广阔博爱的胸怀啊!

泊bó船chuán瓜ɡuā洲zhōu

〔北běi 宋sònɡ〕王wánɡ安ān石shí

京jīnɡ口kǒu瓜ɡuā洲zhōu①一yī水shuǐ间jiān,钟zhōnɡ山shān②只zhǐ隔ɡé数shù重chónɡ山shān。春chūn风fēnɡ又yòu绿lǜ江jiānɡ南nán岸àn,明mínɡ月yuè何hé时shí照zhào我wǒ还huái?

注释

①瓜洲:长江上的一个着名渡口,在江苏扬州西南,南岸就是京口,即现在的镇江市。唐宋时是南北交通要道。②钟山:即南京紫金山,在南京市东面。

诗意

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距离家乡所在的钟山,也不过只隔了数重山。即将北去京城,回头看见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不由得发出了慨叹:什么时候我才能够在这明月的照映下,再返回家园呢?

赏析

王安石晚年住在金陵(今江苏南京)钟山,自号半山老人。他晚年的绝句诗精深华妙,一点也不比唐代人逊色。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被召回到朝廷任宰相,路经瓜洲,停船过夜时写的。作者从金陵来到京口,渡江至瓜洲,再转入大运河,北上去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这天晚上,月色非常明亮,诗人遥望江对岸的京口,又想到了位于钟山的家园,不禁无限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隐含有自己重新被任用的欣喜,而“明月何时照我还”,又隐含了自己辞官归家的心愿,作者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不过这首诗最为人传诵的还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在这里,春回大地,江南草长,绿遍江岸的美景,诗人只用一个“绿”字,就神采全出,它是个颜色字,但在这里做动词用,让我们感觉到春天的飘动,变化,非常生动。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间、山、还。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在风景优美的紫金山上,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它是我国最着名的天文台之一。紫金山天文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天文台,始建于1934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修复了损坏的天文仪器,并先后增置了色球望远镜、定天镜、双筒折射望远镜、施密特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先进的天文仪器,可以进行恒星、小行星、彗星和人造卫星的观测与研究,以及对太阳的常规观测,研究太阳的活动规律并作出太阳活动预报。紫金山天文台还是中国历算的权威机构,负责编算和出版每年的《中国天文年历》、《航海天文历》等历书工作。

书shū① 湖hú阴yīn先xiān生shēnɡ②壁bì

〔北běi 宋sònɡ〕王wánɡ安ān石shí

茅máo檐yán长chánɡ扫sǎo净jìnɡ无wú苔tái,花huā木mù成chénɡ畦qí③手shǒu自zì栽zāi。一yī水shuǐ护hù田tián将jiānɡ绿lǜ绕rào,两liǎnɡ山shān排pái闼tà④送sònɡ青qīnɡ来lái。

注释

①书:写。②湖阴先生:名叫杨德逢,是王安石在金陵时的邻居和朋友。③畦:经过修整的田地。④排闼:推开门,闼:门。

诗意

主人经常打扫屋檐庭院,到处都整洁干净,连苔藓都没有。院中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种类很多,长得整整齐齐。庭院外,一条溪水弯弯曲曲,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门外两座青山扑面相迎,像是要把深翠欲滴的山色,推门送到人的面前来。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住在金陵(今南京)时所作。一天,他去拜访湖阴先生,看见庭院的清幽和院外的田园美景,让他生出了这般悠远飘逸的情致。前两句写院内的清静幽雅,是为了突出主人高雅的品性。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水绕农田,曲折生姿,在诗人眼中看来,就像是一位慈爱的母亲,伸展双臂,护着自己的孩子,而门外青山,山势若奔,又像是热情的朋友,要把满目的青翠,送到主人跟前。这两句既写出了山水的形态,又把它们比拟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形象,写出了山水的灵秀之气。虽没有直接写主人,但湖阴先生的人品和情趣,完全可以想见了。所以呀,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多用拟人的手法,多用比喻句,这样文章才更有趣生动、吸引人。

背景知识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王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苔、栽、来。押的是ɑi韵。

延伸阅读

王安石大力主张变法,想要改变北宋贫穷软弱的局面,但有些措施不够慎重,受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任用的人又不很得力,变法最终失败。晚年退隐后,他居住在金陵,每天除了读书之外,有空就骑着毛驴出门,到处走走,其实他内心还是很苦闷的。66岁那年,他推行的法令被朝廷全部废除,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久,一代文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就在愤懑中去世了。

元yuán日rì①

〔北běi 宋sònɡ〕王wánɡ安ān石shí

爆bào竹zhú ②声shēnɡ中zhōnɡ一yī岁suì除chú ③, 春chūn风fēnɡ送sònɡ暖nuǎn入rù屠tú苏sū ④。 千qiān门mén万wàn户hù曈tóng曈tóng⑤日rì, 总zǒnɡ把bǎ新xīn桃táo ⑥换huàn旧jiù符fú。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③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④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⑤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⑥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诗意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已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庆新春到处是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抱负。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背景知识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官至宰相,辞官后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为除、苏、符,押u韵。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