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7331200000012

第12章

传说王安石年轻赴京赶考时,半路上遇见一个富户人家在用对诗的方法选女婿。许多人围在那里,有看热闹的,有真想给人家当女婿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对上诗来的。王安石凑上去细一打听,原来,这诗的上联是小姐自己出的,求对下联。上联写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王安石心想,这位小姐还有几分文才,不觉已有几分好感。转念一想我何不试一试。他略一思索,便吟出“地满红香花连凤,凤连花香红满地”。众人齐声称好,小姐闻知,也十分满意。于是,王安石与小姐约定科考后完婚。

六liù月yuè二èr十shí七qī日rì望wànɡ湖hú楼lóu① 醉zuì书shū

〔北běi 宋sònɡ〕苏sū轼shì

黑hēi云yún翻fān墨mò未wèi遮zhē山shān,白bái雨yǔ跳tiào珠zhū乱luàn入rù船chuán。卷juǎn地dì风fēnɡ来lái忽hū吹chuī散sàn,望wànɡ湖hú楼lóu下xià水shuǐ如rú天tiān。

注释

①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上。

诗意

天上乌云翻滚,就像泼翻了墨汁,但见它沉沉地压下来,似乎比西湖边的山峰还要低。不一会儿,暴雨就落下来了,白色的雨点砸在湖面上,溅起的水滴像珍珠一样,纷纷跳入船舱中。忽然,一阵狂风卷地而起,吹走了暴雨,吹散了乌云,雨后的西湖,平坦如镜,清澈如洗,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赏析

这首诗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所作,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通判(相当于今副市长)。它写的是夏天西湖上的一场暴雨,一句一景,分写云、雨、风、水。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乌云翻滚、瓢泼大雨的壮阔,写到风卷残云、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的秀丽,描写天气的变化神速,让人目不暇接。你注意到诗里的颜色字了吗?云是“黑”的,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乌云密布、天色昏暗的场景,而雨用“白”字形容,又马上把暴雨成片成片倾泻而下的气势描绘了出来。风用“卷”字形容,既突出了其猛烈,又表现了其迅速。还有,“忽”字十分贴切地说明了暴雨来得快去得急,仿佛眨眼间就不见了。最后一句“水如天”,不仅从空间上给人以辽阔的感觉,更从视觉上,让人感觉到水天一色的清澈澄明。所以说,诗人用字极其准确,笔势起伏动荡,而仍有从容不迫的气度,的确是大家手笔!现在西湖望湖楼前还刻有此诗。

背景知识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山、船、天。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苏轼,又叫苏东波。是宋代最着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书法家、画家,在每一领域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家,享有崇高的荣誉。他生性开朗,甚至有点天真,尽管名满天下,却不摆架子,很容易接近,他曾经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农夫、乞丐聊天。在政治斗争中他屡遭打击,一直被流放到了最远的海南岛,但却始终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战胜人生的种种坎坷。他向来被看作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人的典范。

饮yǐn湖hú上shànɡ初chū晴qínɡ后hòu雨yǔ

〔北běi 宋sònɡ〕苏sū轼shì

水shuǐ光ɡuānɡ潋liàn滟yàn①晴qínɡ方fānɡ好hǎo,山shān色sè空kōnɡ蒙ménɡ②雨yǔ亦yì奇qí。欲yù把bǎ西xī湖hú比bǐ西xī子zǐ③,淡dàn妆zhuānɡ浓nónɡ抹mǒ④总zǒnɡ相xiānɡ宜yí⑤。

注释

①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②空蒙:烟雨茫茫的样子。③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④抹:指涂脂抹粉。⑤相宜:合适。

诗意

晴天的西湖,阳光灿烂,水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而雨天的西湖,烟雨缭绕,山色朦胧,也是神奇的美景。如果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的话,雨天如淡汝,晴天如浓妆,总是那么恰到好处的美丽。

赏析

诗人在西湖上饮宴,刚刚还是晴天,忽然就下起雨来,但这并没有减少诗人喜爱西湖美景的兴致。前两句写景,略去花草鱼鸟,直接就写湖光山色,正是突出西湖山水的秀丽。“方好”、“亦奇”,说明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景色都是多姿多态,令人陶醉。后两句运用绝妙的比喻,把西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一般比喻都是以物比人,而这里却是以人比物,以绝代佳人比天下胜景,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还揭示了西湖的风情韵致。历来描写西湖的诗词何止千百?但这两句却成为千古定评,南宋诗人武衍就说过:“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正是由于苏轼的这两句诗,“西子湖”也成了西湖的别名。

背景知识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奇、宜。押的是i韵。

延伸阅读

苏轼先后两次在杭州任职,一次是做通判,一次是做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做知州时,每天上午办公,公事处理完后,在西湖边吃饭,然后就到灵隐寺午睡,和老和尚聊聊天。不过他可不是只过悠闲日子的官员,他为杭州老百姓办了好几件事:一是在城内打了六口很深的水井,原来涨潮时城里人只能喝咸水,有了井,就有淡水喝了。二是成立了一所医院,当时叫惠民局,免费为穷苦人看病抓药。第三件事最着名,他派人疏通西湖,扩大湖面,种了很多荷花,把湖底的淤泥捞出来,筑成一道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道堤叫“苏堤”。

惠huì崇chónɡ① 《春chūn江jiānɡ晚wǎn 景jǐnɡ》

〔北běi 宋sònɡ〕苏sū轼shì

竹zhú外wài桃táo花huā三sān两liǎnɡ枝zhī,春chūn江jiānɡ水shuǐ暖nuǎn鸭yā先xiān知zhī。蒌lóu蒿hāo②满mǎn地dì芦lú芽yá③短duǎn ,正zhènɡ是shì河hé豚tún④欲yù上shànɡ时shí。

注释

①惠崇是北宋初年的一名和尚,能诗善画,苏轼的这首诗就题在他的一幅《春江晚景图》上。②蒌蒿:一种水边的野草,它的茎可以吃。③芦芽:芦笋。两者都是河豚爱吃的食物。④河豚:一种味道鲜美的鱼,但内脏有剧毒,误食会致命。

诗意

翠绿的竹林外,桃花刚刚开放了两三枝,春天来了,江水渐渐变暖,戏水的鸭子应该最先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吧。蒌蒿已是茂密满地,芦笋长得还很短,正是鲜美的河豚随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人能想见画中的风景,又要跳出画面,让人联想到画外的意境。诗里所展现的画中风景有翠竹、桃花、江水、鸭子、萎蒿、芦芽,这六样景物是可以画得出来的,但初春时节水温的冷暖、鸭子的感觉、河豚欲上,这是画中没有的,甚至是画不出来的。诗歌可以虚写,可以调动读者的想象,这就是它和画的很大不同。

背景知识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枝、知、时。押的是i韵。

延伸阅读

河豚与刀鱼、鲥鱼齐名,为长江“三鲜”,是江苏省着名的特产。河豚的种类很多,有虫纹、暗色、条纹等四十多个品种。其肉质特别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所以人们很爱吃它,大文豪苏东坡就很喜欢吃河豚。但是,河豚是有毒的,一不小心就会中毒死亡。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道美食而一命呜呼。所以有“拚死吃河豚”的说法。另外,河豚的药用价植也很高,从其肝脏、卵巢的毒素中,可提炼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巢素等名贵药材。

题tí西xī林lín壁bì

〔北běi 宋sònɡ〕苏sū轼shì

横hénɡ看kàn成chénɡ岭lǐnɡ侧cè成chénɡ峰fēnɡ,远yuǎn近jìn高ɡāo低dī各ɡè不bù同tónɡ。不bù识shí庐lú山shān真zhēn面miàn目mù,只zhǐ缘yuán①身shēn在zài此cǐ山shān中zhōnɡ。

注释

①缘:因为。

诗意

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险峻的高峰,从远看、从近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庐山的形象千姿百态,各有不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只能看到庐山的某个部分,而不能看出它的全貌真面目,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自身处在此山中。

赏析

西林寺是庐山脚下的一座寺庙,也叫乾明寺,这首诗就题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可以看作是诗人游览庐山的总结。前两句写景,勾画出庐山的雄奇之美;后两句引申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的成见,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首诗由写景到议论,过渡得非常自然,富有理趣。

背景知识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同、中。押的是ong韵。

延伸阅读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北濒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着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它的风光奇特秀丽,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绝壁、云海、瀑布是其三绝。

春chūn日rì偶ǒu成chénɡ

〔宋sònɡ〕程chénɡ颢hào

云yún淡dàn①风fēnɡ轻qīnɡ近jìn午wǔ天tiān②, 傍bànɡ花huā随suí柳liǔ③过ɡuò前qián川chuān④。时shí人rén⑤不bù识shí余yú心xīn⑥ 乐lè, 将jiānɡ谓wèi⑦偷tōu闲xián⑧学xué少shào 年nián。

注释

①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② 午天:中午时候。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依傍,靠近。随,沿着。④ 川:河流。⑤时人:当时的人。⑥ 余心:我的心。余,我。⑦将谓:就要说。 ⑧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诗意

将近中午的时候,天上飘着淡淡的云,风轻轻地吹着,我在花丛柳林间穿过,又走过了前面的小河。人们不知道我的心情多么快乐,还以为我学少年的样子,偷偷跑出来玩耍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在程颢的诗作中,这算的上是一首好诗。

背景知识

程颢(hào,公元1032-1085年),字伯淳,北宋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着名理学家。与其弟程颐同处于周敦颐门下,世称“二程”。其学说为南宋朱熹所继承发展,世称“程朱理学”。卒后世称明道先生。着有《二程全书》。

帮你朗读

诗的韵脚是天、川、年,押an韵。

延伸阅读

程颢世称“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一起,创立了“天理”学说。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味出来。” “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

夏xià日rì绝jué句jù

〔南nán 宋sònɡ〕李lǐ清qīnɡ照zhào

生shēnɡ当dānɡ作zuò人rén杰jié①,死sǐ亦yì为wéi鬼ɡuǐ雄xiónɡ②。至zhì今jīn思sī项xiànɡ羽yǔ③,不bù肯kěn过ɡuò江jiānɡ东dōnɡ。

注释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诗意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背景知识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着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着名,兼工诗文,并着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帮你朗读

此诗为五言绝句,韵脚是雄、东,押ong韵。

延伸阅读

据载: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平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示shì儿ér

〔南nán 宋sònɡ〕陆lù游yóu

死sǐ去qù元yuán知zhī①万wàn事shì空kōnɡ,但dàn②悲bēi不bú见jiàn九jiǔ州zhōu同tónɡ③。王wánɡ师shī④北běi定dìnɡ中zhōnɡ原yuán日rì,家jiā祭jì⑤无wú忘wànɡ告ɡào乃nǎi翁wēnɡ⑥。

注释

①元知:原本就知道。元,通“原”。②但:只。③九州同:指恢复中原,赶走金国人,统一全国。④王师:指南宋的军队。⑤家祭:祭祀家中祖先。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

我原本就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不应该再有什么挂念,但我最伤心的就是看不到天下统一了。国家的军队北伐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可千万别忘记,在祭奠的时候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我呀!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