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首
7331200000003

第3章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中过进士,在朝廷和地方上都做过官,喜欢喝酒,晚年和大诗人杜甫有交往。王翰才华很高,他有位朋友叫杜华,家里打算搬家,杜母崔夫人就跟杜华说:“我希望搬去和王翰做邻居,你可以经常向他学习,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可见王翰在当时非常有名气。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杯、催、回。押的是ui韵。

延伸阅读

王翰少年时就有放荡不羁的习性。考取进士大概是在公元710年。当时并州(今太原)有位长史叫张嘉贞很欣赏他的才气,总是对他“礼接甚厚”,他也就时常不好意思,为这位张大人写了不少乐府词曲,还请他吃饭喝酒,亲自在酒席上又唱又跳,一是表达谢忱之意,二是显示自己的才华。当时到并州来接替张嘉贞任长史的张说,也领略了王翰的才华,且也对他推崇倍至。不久,张说升任三品的兵部尚书,也没忘了提拔王翰。后王翰因狂妄自大被贬仙州别驾,到任后,他整天邀文人墨客饮酒赋诗,知名的文士祖咏、杜华等人也都是他的座上客。杜华的母亲崔氏特别羡慕王翰的才华,常对儿子说,“我听过古代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我看咱们还是搬家去和王翰做邻居吧,你只要能和王翰在一起,我心里就踏实了。”可见王翰在当时很有名气。

出chū塞sài

〔唐tánɡ〕王wánɡ昌chānɡ龄línɡ

秦qín时shí明mínɡ月yuè汉hàn时shí关ɡuān,万wàn里lǐ长chánɡ征zhēnɡ人rén未wèi还huán。但dàn使shǐ① 龙lónɡ城chénɡ②飞fēi将jiānɡ③在zài ,不bú教jiào胡hú马mǎ④度dù阴yīn山shān ⑤。

注释

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即卢龙城,在今河北卢龙县,李广曾在此驻军。③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连敌人都称他为“飞将军”。④胡马: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⑤阴山: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汉代常有匈奴军队由此入侵。

诗意

明月照边关的景象,自秦汉以来,一直如此。战争始终不息,出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如果汉代飞将军李广还在这里镇守,一定不会让敌人的军队越过阴山。

赏析

这也是非常着名的边塞诗,前两句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在修辞上叫做“互文”手法,实际上就是说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这样写造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历史感,概括了千年以来边境不宁、战乱不息、将士们万里出征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后两句以怀念李广揭示边塞不宁的原因是将领无能,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出镇边塞,卫国戍边。

这首诗极为精炼,短短二十八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辽阔的空间展示,有征人的边愁、家中亲人的想念,有对士兵的同情和对边关无能将领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的盼望,还有诗人自己跃跃欲试、报国卫边的渴望。含蕴丰富,格调高昂,令人神思飞越,遐想千古,被后人评为唐代七言绝句诗中的极品。

背景知识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着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关、还、山。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就是汉代着名的将军李广。李广非常有胆略,有一次他出门打猎,晚上回来时看见路旁草间有一头老虎,他毫不畏惧,张弓搭箭,一箭射去,射中了老虎的脑袋。他让手下的士兵去把老虎抬过来,结果土兵们发现那竟然不是老虎,而是块坚硬的大石头,箭已经深深地扎在石头里面了。李广后来又拿了枝箭射过去,却再也射不进石头了。这说明人在危急的时候,往往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芙fú蓉rónɡ楼lóu① 送sònɡ辛xīn渐jiàn②

〔唐tánɡ〕王wánɡ昌chānɡ龄línɡ

寒hán雨yǔ③连lián江jiānɡ夜yè入rù吴wú④,平pínɡ明mínɡ⑤送sònɡ客kè楚chǔ山shān孤ɡū。洛luò阳yánɡ亲qīn友yǒu如rú相xiānɡ问wèn,一yī片piàn冰bīnɡ心xīn在zài玉yù壶hú⑥。

注释

①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②辛渐:诗人的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③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④吴:指江苏镇江一带地方,古时曾建立吴国,下句的楚也指这里,因为这里也曾经是楚国的疆土。镇江,古代叫润州。⑤平明:天亮的时候。⑥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说,(我的心)像在玉制的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决不会因为在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诗意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俗的玷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把作者心中的无限愤慨不平,通过“冰心”、“玉壶”的形象表达出来。

首句写连绵的秋雨使吴地江天一色,以“连”和“入”两个动词来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迷蒙的烟雨渲染出离别时的黯淡气氛,也曲传了诗人此时凄清的心境。次句既写第二天清晨送客时眼中所见,也写出了送客时的心中所感,作者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以浩浩江水写分别的离愁思念,而只选取“楚山孤”这一画面入诗,是由于他此时此刻感受最强烈的是离开了朋友时的孤寂。三四句笔锋一转,从凄清孤寂中振起,传话友人回到洛阳后告慰那儿的亲友,说自己在贬所一如既往,本性如玉壶一样冰清玉洁,为人和为官都高洁清廉。此诗写景从大处着墨,画面浩渺开阔,抒情又细腻含蓄,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胸臆,更使全诗显得空灵蕴藉。

背景知识

王昌龄(约公元689~约756年),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属陕西)人。一作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开元进士,后为江宁丞,晚年遭贬,乱世弃官居江夏,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诗作中以绝句成就最高。有《王昌龄集》。

帮你朗读

此诗的韵脚为吴、孤、萓。

延伸阅读

古书记载,王昌龄性情孤傲,遭世人非议,一生官运不顺。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

从cónɡ 军jūn 行xínɡ

〔唐tánɡ〕王wánɡ昌chānɡ龄línɡ

青qīnɡ海hǎi①长chánɡ云yún②暗àn雪xuě山shān③,孤ɡū城chénɡ④遥yáo望wànɡ玉yù门mén关ɡuān。黄huánɡ沙shā百bǎi战zhàn穿chuān⑤金jīn甲jiǎ⑥,不bú破pò楼lóu兰lán⑦ 终zhōnɡ不bù还huái。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②长云:连续不断的云层。③雪山:即祁连山。④孤城:指玉门关。⑤穿:磨穿。⑥金甲:铁甲。⑦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诗意

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密布,使连绵起伏的雪山都好像暗了下来;雪山边上矗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城池,与军事要塞玉门关遥遥相对。戍边战士在黄沙漫漫的边关身经百战,连铁甲都磨穿了,但是他们不畏艰辛,仍然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回还!”

赏析

这首诗是着名的边塞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关地理形势,交代了战士戍边的艰苦环境和责任重大。当时,唐代西、北方有两个强敌,一个是吐蕃,一个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因此,戍守这里的战士责任重大。而这里,远离中原,环境恶劣,战士们的生活相当艰苦孤寂。第三、四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坚定地说:“不破楼兰终不还!”可见这些战士多么崇高伟大!

背景知识

王昌龄(公元690-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和当时着名的诗人几乎都有交游,孟浩然、李白、岑参、常建等都存有赠他的诗篇。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山、关、还。押的是ɑn韵。

延伸阅读

祁连山为古代匈奴语,意思是 “天山”,极言其山峰高耸入天际。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皱断层山脉,长900~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山上的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的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

鹿lù柴zhài①

〔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空kōnɡ山shān不bú见jiàn人rén,但dàn闻wén②人rén语yǔ响xiǎnɡ。返fǎn景jǐnɡ③入rù深shēn林lín,复fù④照zhào青qīnɡ苔tái上shànɡ。

注释

①鹿柴王维住在辋川时,创作了二十首五言绝句,描写山中的景色,这首《鹿柴》是其中的第四首,鹿柴,就是辋川的一个地名。②闻:听见。③返景:落日返照的光线。景,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都和“影”一样,指日光。④复:又。

诗意

空旷的山间,看不见人,偶尔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更显出了山中的寂静。夕阳的余光照入深林,照在青苔上,更突出了林间的幽暗。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作者在山间观察到的黄昏景象。前两句从声音的角度写。诗人要表达的是山中的寂静,但他不去写如何寂静,而是反过来用“人语响”来衬托整个环境的安静。在山间,由于整体上都是安静的,有了一点点“人语响”,反而可以更显出寂静来。后面两句手法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色彩的角度来写,要表达的是深林中的幽暗,诗人也不去写如何伸手不见五指,只是说一抹余辉照入深林,斑驳的树影照映在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突出了。诗人对色彩、声音的特殊敏感,也反映于他高超的绘画和音乐水平,所以宋代的苏东坡讲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而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

背景知识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诗作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响、上。押的是ɑng韵。

延伸阅读

王维是盛唐时代着名的诗人,多才多艺,不但诗写得好,还擅长绘画,音乐。一天,有人拿了一幅画请他鉴赏,画上有一群人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在演奏音乐,别人看了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只有王维看了之后,微笑着说:“好!好!”大家问他好在哪里,王维说它画的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一首着名的大型歌舞曲)中第三段的第一拍。其他人都很惊奇,就找来一群乐工演奏这首乐曲,当演奏到第三段第一拍时,果然,乐工们的手势动作、乐器的位置、人的神情,都与画上的一模一样。

九jiǔ月yuè九jiǔ日rì忆yì山shān东dōnɡ兄xiōnɡ弟dì

〔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独dú在zài异yì乡xiānɡ为wéi异yì客kè,每měi逢fénɡ佳jiā节jié倍bèi①思sī亲qīn。遥yáo知zhī兄xiōnɡ弟dì登dēnɡ高ɡāo处chù,遍biàn插chā茱zhū萸yú②少shǎo一yī人rén。

注释

①倍:加倍,更加。②茱萸:一种植物,有浓烈的香气,古人认为佩带它可以邪避灾。

诗意

诗人独自在异乡漂泊,每逢佳节来临就更加怀念故乡的亲人。现在又是重阳节了,遥想家中兄弟们又要结伴去登高饮酒,每人都佩带了一枝茱萸,可最后还多了一枝,这少的一人就是诗人啊!

赏析

王维年少时就写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据说就是他十七岁时所作的。题目中的“山东”指的可不是现在的山东省,唐代人把陕西华山以东,都称为山东。王维的家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华山以东,故称。诗人这时可能在京城长安求学,前两句写在异乡过节的感受,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达了自己内心强烈的孤独感,这种感受在平时可能还不太觉得,而每到佳节之时就会爆发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过节总要全家团圆在一起,看见别人一家团团圆圆,自己却还在异乡漂泊,当然就更加思念故乡、思念家中的亲人了。这种感受,人人都可以体验得到,诗人也只是用平平常常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但一经写出,就成了最能表现思乡感情的名言警句,千古传颂。后两句,如果只是继续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中亲人,那就缺乏新意了,作者却通过想象,说家中的兄弟们是如何惦记自己的。自己不能回故乡参与聚会,当然是一种遗憾,而正因为缺了自己一人,兄弟们也会感到不能团聚的遗憾。这就显得曲折委婉,也更情深意厚、真实而亲切。

背景知识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诗作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帮你朗读

这首诗的韵脚是亲、人。押的是in/en韵。

延伸阅读

农历的九月九日,古代称之为重阳节,你知道为什么叫“重阳节”吗?古人认为2、4、6、8、10这些数字是阴数,而1、3、5、7、9这些数字是阳数,9是最大的阳数,所以九月九日两个阳数重合,就叫“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都有出门登高的习俗,还要喝菊花酒。我们现在把这一天也定为老人节。王维的兄弟中最有名的叫王缙,后来做了宰相。

鸟niǎo 鸣mínɡ 涧jiàn ①

〔唐tánɡ〕王wánɡ维wéi

人rén闲xián②桂ɡuì花huā落luò,夜yè静jìnɡ春chūn山shān空kōnɡ。月yuè出chū惊jīng山shān鸟niǎo,时shí③鸣mínɡ春chūn涧jiàn中zhōnɡ。

注释

①鸟鸣涧这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皇甫岳是王维的朋友,鸟鸣涧是皇甫岳的别墅云溪中的一处景致。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②闲:安静。③时:时而,偶尔。

诗意

诗人内心闲静,在春天寂静无声的山谷中感受到桂花轻轻地落下。一片静谧之中,月亮悄悄地升起,月光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只听见它们的啼叫声在山谷中回响。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