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7332000000038

第38章 幽默的沟通艺术(1)

63.与朋友恢复关系法

交往是与朋友恢复关系的惟一方法。没有交往,就没有朋友关系的恢复。一般说来,朋友关系的疏远、破裂,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方法、技巧上的原因。在思想认识上,主要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意义,不识得交往是人类的共同要求,交往对人生的裨益。不管个人是否真的意识到,或是否心甘情愿,人们都是相互依存、彼此依恋、永不停顿地交往着的。一切企图离群索居、“脱俗”、“出世”的人们,最终都不得不违反其初衷。在方法和技巧上,主要是没有很好地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正确的交往方法,把朋友关系搞得很僵;甚至破裂。

64.交往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交往是实现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依赖的基础和条件。交往不仅仅是人们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的交换,使大家各得其所,形成社会物质交换过程,而且,更为普遍发生的是人们之间信息的相互传递,思想的相互启迪,情感的相互感染,行为的相互模仿,这就构成了所谓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形形色色的,有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也有疏远冲突的人际关系。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交往双方心理相容性高,彼此间吸引力大,思想上相似程度强,情感上依恋得紧,行为上相同、合作、利人和献身。疏远冲突的人际关系是:交往双方心理不相容,彼此间排斥力大,思想上分歧多,情感上对立严重,往往发生利己、侵犯和攻击行为。一般说来,人都是希望和追求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防止和避免那种疏远冲突的人际关系。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追求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的共同本性。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国民中都占一定优势地位的需要却是社交需要。这就是说,在发达国家中,除了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在国民中占优势以外,把社交需要作为优势需要的人数相当可观。在不发达国家中,除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国民中占优势以外,社交需要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由此可见,不论社会条件如何,人们都是需要交往的,通过交往去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同他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

古今中外,人类总是为着实现生活富裕和人际关系和谐而努力奋斗。中国农民战争的领袖,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五四”运动的先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导师,虽然由于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所提出的具体战斗纲领、口号和策略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纲领中,都具有两个相同的特点:一是要实现大局的富裕,国家的富强,摆脱贫穷和落后。二是要实现人们之间的权利相等,关系和谐。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和谐和生活富裕是古今中外人类为之努力奋斗的两个最终的价值目标。

和谐与富裕是相辅相成的。贫困和落后往往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争斗、侵犯、攻击、以至相互残杀、毁灭,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利益所驱使。正因为如此,要实现真正的和谐、民主、平等自由,就必须不断生产和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提高全社会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实现富裕和富强,提高生产和创造效率,又必须发挥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家通过努力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就需要创造出一个人际和谐、心理相容、行为相同、团结合作的社会环境。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攻击、侵犯和残杀,只能压抑、束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和谐是实现富裕的条件。舍弃和谐求富裕,只能导致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困。舍弃和谐平等求效率,只能导致少数人有高效率,而多数人处于低效率状态。

因此,人际和谐是人类社会进步最终的价值目标。人们在各个实践领域中所标榜出来的口号,如经济利益分配中所提倡的公平,政治权利分配中所提倡的民主和平等,任何评价中所提倡的公正,各种竞争活动中所提倡的机会均等,都是从人际和谐这一总价值目标里派生出来的。它们是人类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发展和谐人际关系必要的反映。

65.交往增进人们的相互理解

交往对人生是非常有益的。首先,交往能给人以理解。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理解,同时他也需要去理解别人。“理解万岁”不仅是年轻战士从边疆发出来的呼声,而且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心愿。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们之间需要理解的地方更多了,理解需要的满足对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迫切了。第一,高度技术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很容易使人变得陌生起来。应当承认,高技术给生产带来了高效率,给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同时也使高技术条件下的人,对机器的依赖和关系加强了。科学技术迫使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用于认识新机器,适应新技术。人们制造了机器人,反过来机器人又把人们指挥得团团转,无形之中就削弱了人对自己同伴的联系、依赖和认识,使人们之间变得更加陌生和疏远起来,甚至使亲生父子、师生和同事之间也很少有共同语言,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

第二,高度科学化的社会组织,很容易在人们之间设置各种各样的理解障碍。大家都知道,科学化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也有利于人们优势和特长的发挥,但是社会分工的专门化和社会组织的大一体化,迫使人们更加依赖和关注组织,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揣度和理解组织新决策、新结构,以适应组织的急剧变革和发展,这就不得不削弱人们对自己的同事和伙伴的接触和交往,使人们之间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和难以沟通了。

第三,职业流动经常化、人际关系实际化,迫使人们不断地面对陌生的交往对象和环境。大家知道,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生产高度技术化,必然引起人们职业流动的经常化,这就使得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不断地突破依据地缘、学缘和业缘所构成稳定的社交网络,而被迫进入持续的变动不定的状态,经常要从头开始,经常要急急忙忙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陌生的人们,一方面是互不理解,另一方面则更希求于互相理解。

第四,价值观的多元化,很容易导致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的急剧变革,不断地向传统的价值体系提出挑战。一元化的价值体系已经打破,人们所持的价值观念就日益转向多元化。价值观念取向不同的人们,不仅在对人、对事的理解和评价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在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父子危机、家庭破裂,信仰不同的组织,五花八门的主义、学说等等,所有这一切,都给人们的理解和沟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人们要想超越这些障碍,惟一的办法、可靠的手段,就是进行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的过程,就是交往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体验、行为相同的过程。只有通过交往,我们才有可能去观察别人、分析别人、体验别人。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我们才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理想和信念。也只有通过交往,我们才能够把握别人的性格、气质和才能。同时,也只有通过交往,别人才能够认识、理解、体验和把握你自己。不经过交往,人们之间要达到真正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一句话,没有交往,就没有理解。

66.交往能给人以友爱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不仅有情绪、情感的活动过程,而且它影响着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人们还需要积极的情感体验,尤其需要友谊和爱情。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对友谊和爱情的需求,绝不亚于对食物和营养的需求。没有充足的食物和营养,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的人,其身体的发育和生理功能肯定会受到损害,以致发生疾病,同样,一个人若得不到他人的关心、体贴、温暖、同情和友爱,长久地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那他在心理上肯定也会受到损害,甚至发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变态。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非遗传性精神病患者,多是由于其遭受挫折之后,没有及时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同情而发病的。青少年中的人格变态者,多是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到父母、老师等人的冷落、处罚、虐待,长期无人关心、疼爱才发生变态的。另一方面,许多的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得到了充分的母爱而成功的,而有的则是不仅得到充分的母爱,而且还得到了充分的父爱。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对友爱等情感的需要是更加突出、更加迫切了。众所周知,现代文明的重大成就在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消费主义普遍地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鼓励,使一般人在物质方面都能得到相对的满足。人们不仅不能再忍受“衣不遮体,饥肠出应”的贫困和耻辱,达到温饱水平,而且自信可以过上更加富足充实、更加体面的日子。物质生活的满足必然导致人们需求取向的变化。达到温饱或小康水平的人们开始全面考虑自己生活的质量,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第一次真切感到了情感生活的反差、贫困和不尽人意。有一些人已经感到了情感饥饿,处于时抓待哺的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物质利益、政治权利和各种机会的分配是通过人与人直接或间接地竞争而实现的。长期地全面地激烈竞争,冲击着往日弥漫于人际间温情脉脉的关心、同情和友爱。从而使得同事之情、师生之谊,甚至父子之爱也日益淡薄,随即被冷漠、嫉妒和敌意取代。

人们需要什么,社会就会提供什么。为了满足人们情感生活的需要,情感生活的服务行业就应运而生,舞厅、咖啡馆和形形色色的俱乐部、夜总会等服务机构雨后春笋般地耸立了出来。情感市场的迅速形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顾客。首先来到这种市场的顾客是在情感方面感到饥饿的年轻人,继之而来的是那些离退闲居,找不到情感寄托的老年人。当然,什么时候,也少不了那些在激烈竞争中挣得大把大把钞票的这个“家”那个“家”们。至于一般的人们,虽然还没有勇气和条件去情感市场采购自己需要的情感,但是也多已冲出封闭的自我,就地方便地去寻找友谊。当今的世界,包括我们中国,好像处处是人们交换的舞台。在这些舞台上,人们不只交换着商品、地位和权力,而且交换着感情。感情的交换已经和将要修达到一切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