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文先生教学童认识生僻繁难之字,他每先写下一行字,叫学生一一上去讲台指认一遍。
“王贵。”文先生如此一唤,学童甚是惊讶,左看右看:“哪来的王贵这么个学生?”
文先生这才突然想起了什么,望着王河朔,公布了更名之事,拿起笔将王河朔的新名字--王贵,写于册子上,抬头叮嘱学生改口叫“王贵”。
随后,又叫了其余的学生上去指认,学童们认下的字,多少不一,因人而异。
最后,把岳飞叫来认一遍,岳飞无不字字记得清楚。文先生教他写字,他出手就能成个。又号上一篇文章,一个时辰就叫起来背,岳飞是背书背习惯了的,站起来背得熟如沸鼎。老师赞叹道:
“你念得书。”说罢,在他书的空白处,大大写下一个奖字,将其圈上。
在教授那里得的奖字越多,岳飞背书的劲头越大。吃过晚饭,岳飞把在学校读过的书籍,从新温了一遍。次日清晨,再重新温了一遍,未尝顷刻释卷。时《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千家诗》、《杂字》、《神童》,谓之村书。入学不过数月,这些村书,背写皆不在话下。
一日,教授《论语》。这是一部备受推崇的书,开国宰相赵普曾说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待文先生讲授完毕,岳飞早已背诵如流。教授喜出望外,却装作垂头丧气的样子,无奈地摇头:
“这么难的文章你们一学便会,我站在这里还有何用呢?自愧才疏不能为人之师。乞回家转告家长,另择明师为妙。”
逗得那些小学生好不开心,大笑了起来。
放学回家,姚氏问道:
“在学校好不好?”
岳飞清脆地应了一声道:
“好得很!”
“不问也晓得,你总是这个答案。”
母子齐声笑了。
晨昏早晚,一有空闲之时,岳飞着实念诵。如是者,一年有余,学业日进。自此无书不揽,家有《左氏春秋》,岳飞取下细细翻阅,自觉触目珠琅,满心喜欢,遂极力钻研,尽心浏览。
年近残冬,一日,岳飞独坐在家内屋檐之下,朗声念诵《左氏春秋》。姚氏见岳飞背书像上了瘾似地,想到几年前岳飞说自己织绢上瘾了,姚氏便笑着回敬了岳飞一句道:
“五郎,你背书上了瘾吧?”
岳员外在傍说道:
“读圣贤书,如同面对圣贤,当存恭敬之心。不可玩笑!”
母子俩遂不好意思起来,相视一笑,吐了一下舌头,缩了一下脖子。
岳员外埋头做事,哪管他们母子尴尬,对岳飞说道:
“明日家里准备杀年猪,你我学校走一趟,请教授来家吃午饭,以感教授终年训诲之恩。”
明日,文先生受邀而至。姚氏见教授果然来了,心里高兴,她与王氏一道,挽着衣袖,洗涤器物、剖鱼、切肉、煮饭、烧菜、精心烹煮香茶、温酒,时而手执火箸拨着火炉中的火炭,忙得更欢了。
父子二人把教授请到岳飞书屋里看了。书屋正面壁上挂着《孔子像》,画中圣人孔夫子身着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情十分生动。四面墙上贴着名人戒语警句:
“人不可以无学”
“要得数百卷书在胸中,则不为人所轻诮矣”
“非读书不足以应事”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旦起须先读书三五卷”
“无事终日不离几案”
等等,都是当时流行的名训。
还有家长的期望:
“辨是非,明事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孙发达”
更有豪言壮语:
“替国家建功立业,愿青史标名不朽。”
教授看了,颇有感触,又见案头放着翻开的《左氏春秋》,道:
“就是公卿之家,也不见得有此真精神。”
岳员外谦逊道:
“哪里,哪里。”
因心里着实为儿子自豪,令岳飞背《左氏春秋》给教授听,教授吃惊道:
“《左氏春秋》写了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十八万字,如何背得?”
岳员外笑着说:
“荒僻农家,没什么藏书,就这本《左氏春秋》,他翻来覆去念诵将近一年,才将整部《左氏春秋》背下了。”
教授任意点一节《襄公十一年》,岳飞倒背如流。
教授深为岳飞可惜,暗暗想道:
“这孩儿跟我一样,不会投胎。此等英物,投到个白屋人家。”不禁失声叹惜道:
“崇宁兴学,利官不利民,此等英物,遭等闲埋没,令人扼腕。”
“这不要紧,田舍郎也是要人来做的。”
岳员外人生态度十分洒脱,教授暗暗自愧:
“此乃人生最高境界!人称我三冬饱学秀才,眼前这田舍郎,我远不能及也。”
回到堂中,岳员外陪坐陪茶。坐谈半晌,只见姚氏从厨房出来,对岳飞说道:
“你勤快的话,带弟弟去菜园给我扯把大蒜来。”
文先生吃了一惊:
“哪有大人这样吩咐小孩办事的?大人一声命令,小孩不去也得去。想必只此两子,大有溺爱之意。”
不大会儿,酒肉整整齐齐摆上桌来,宾主围坐欢饮,姚氏在餐桌旁候着,忙着倒酒、添菜。教授不见岳飞兄弟取食鱼肉,一味夹食素菜,问道:
“是不喜鱼肉,还是吃斋?”
原来岳家有条家规:除非年节,子弟未冠者,禁食荤腥。此条家规,为的是让孩子养成节衣缩食的生活习惯。
文先生极口称赞道:
“只此两子,爱子如宝。却不事姑息,督之最严。真乃严父贤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