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选择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前途。性格成功学家杨滨曾说:“生活的矛盾、冲突大部分都源自我们的性格。”那么,性格是否可以改变呢?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典型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一个较成熟的人在各种行为中,总贯穿着某一种典型的方式,这是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例如,某人不论在众人聚会的场合或是在工作中,甚至一个人在房子里,都是生气勃勃、喜欢活动的。这样,我们可以说他的性格是活泼的。如果某一日,他有点心事,因而变得沉默寡言,这只是很偶然的情形,我们不能说他的性格是沉默寡言。
因此,我们首先可以从影响性格的两大要素——环境和教育来着手优化我们的性格。
影响性格的第一要素是环境。例如同样是属多血质(活泼型)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却没有很好的教养,从小被娇纵惯了,那么,他就会形成轻浮、散漫的性格;如果他的家庭环境很困难,迫使他从小就得帮助家庭做事,应付各种各样的人物,他就会形成机智、灵敏等性格。
影响性格的第二个要素是教育。所谓教育,不一定是指学校教育,而是泛指一切的教育与影响。
例如,一个人不幸处在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让他忍受、安分,久而久之,他会养成安分守己的性格,遇到什么不幸,他也是安分守己;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去战胜困难,久而久之,他会形成乐观、坚强的性格。
那么,人的性格是否能通过改变行为来实现呢?许多人的体会是很难!比如有人对面试很恐惧,不断地坚持参加面试就一定能改变这种恐惧感吗?害怕上台演讲,不断地迫使自己去讲就能不害怕吗?缺乏自信,不断地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就能自信吗?心胸狭窄,不断地去学习宽容就能心胸开阔吗?在内心冲突的情况下能不断地坚持行动吗?
内心的冲突是性格难以转变的重要原因。如果本着朴实的纯真之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去期待性格的改变,性格反而会改变。性格就是自己做事的一种倾向性,而其根本乃是外向性与内向性。如果能坚持外向性的做法,对自己的性格、感情都能顺其自然,性格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自然地转变。
由此可见,性格的形成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相关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性格作为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们的行为将对我们的性格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以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来替代以前有缺陷的“行为方式”,直到它变为一种习惯,那我们就有了一种新的性格。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施行者,因此,我们也就成为自己性格的塑造者,同时,我们又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我们有能力改造、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的每一次行为都改造着我们的性格,随着我们的性格向着好的或者坏的方面改造,我们的命运也在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