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曾经说过:“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况的事情。”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已经习惯的规则并非能适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环境,而且这种种规矩法则长期沿袭下来,就会扎根在人的头脑中,成为一种陈腐的观念,阻碍我们的进步。所以,我们要灵活变化,不必总是机械地严格按规矩办事,不必时时刻刻考虑社会环境的限制。
对很多成功者来说,观念不仅要正确,而且还要超前。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这样的成功者往往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他们的成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2004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直播“十大最具活力的城市”颁奖仪式。温州是获奖城市之一。
电视上有嘉宾说温州是“无中生有”的城市,温州人善于分工,善于合力,以小见大,以小搏大。温州人不仅敢为天下先,还很团结。
温州没有低压器、鞋业、服装、汽车配件等生产资源,但他们能“无中生有”地形成产业。温州无木却成为木材之乡,无布却成为服装之乡,无皮却成为皮革之乡。
探究温州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温州的发展模式是:“两头在外,无中生有。”投入在外,资金、种子、技术由外部提供;市场在外,外商包销,直接进入沿海发达地区市场。“两头在外”,使“无中生有”成为现实,这样本地没有某种资源也可以创造某种产品,开发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第一流的生产基地,这就是零资源经济。零资源经济就是要利用本地资本——智力资源,充分开发当地没有的或稀少的物质资源,抓住在外的两头,一头资源、一头需求,形成“无中生有”的产地。这就打破了那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狭隘的资源经济。
未来是无法估量的黑箱,再聪明的人也难看透彻。所以不要有太多瞻前顾后的思考,因为思考越多,越没有前途。知识越多,思考越多;思考越多,顾虑越多;顾虑越多,担忧越多;担忧越多,胆量越小;胆量越小,决策越少,更不敢走在他人之前。“无中生有”需要胆量,当然这胆量绝不是莽胆,而是有眼光的胆量。
“无中生有”在这里是一个褒义词,绝不是原来人们诽谤别人的无中生有的卑鄙做法和“莫须有”的罪名。
无国界、全球化、地球村,不管人才多远,资源多远,有眼光、有领先的观念,会策划,会整合,你的资源就是我的,人才也会变成我的,为我所用,为全球共享,尤其在文化上。依靠现代资讯,我们进入了完全可以“无中生有”的时代,这“无中生有”也可以说是虚拟经济、无形资产的另一种解释。这“无中生有”可以说源于思维敢于跳槽的思维无边界。当然,这种“无中生有”也需要敏锐的眼光,更需要超前的观念,否则就只能是空谈、空想。
一位主攻现代宇宙学的物理学家说:“有一古老的看法认为‘无中不能生有’。量子物理学似乎已在这一论断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空间原来竟是从无中生出来的……”“第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无,因为第一事件就是没有它之前的事件。”
199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这样一项成果:在计算机里用模拟的化学物质做化学实验。这一颇具前瞻性的实验是由来已久的计算机虚幻世界创造的奇迹之一。这个虚幻的世界,既可以是科学假想,又可以是纯主观的任意假想。因此,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做实验、搞设计、玩游戏,甚至可以策划与指挥一次世界大战。它们自然是虚幻的,但一旦得到证实、认可和决定付诸实施,它们也就成了真的。目前已有不少新产品是在虚幻的世界经过各种试验和检测后才问世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所采取的几次军事侵略行动,也是预先在计算机上演示过的。目前这个虚幻世界正在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以致有人把未来社会称为“虚幻社会”。上海外滩观光隧道中有一个项目叫音乐梦幻世界,十几个人戴好耳机后,室内关灯,让人们进入现实声音和纯主观的任意假想声音混合而成的音乐世界。
要走“无中生有”的路,就要有超前的观念,观念领先一步,成就才能胜人一筹。有人对鲁迅的名言做了一下更改:“无路处本来就是创新的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要走“无中生有”的路,就要有新方法,搭别人的车走自己的路,或借用别人的路行自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