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谜语趣话
7347600000022

第22章 灯谜历史故事(21)

那天,苏平走累了,就想找一家饭馆休息一下。只见在剑门关的集市上,家家都挂着“剑门豆腐”的招牌,据说当地的豆腐很好吃,这主要得益于剑门的水。

苏平便随便选了一个餐馆,进去坐下了。店老板很热情,苏平点了一个“麻辣豆腐”,一个“油炸豆腐”和四两老酒。一会儿,酒菜就都上齐了。苏平细细品味着酒菜,心中好不惬意。一时兴起,就叫来店老板,让他提供笔墨纸砚,提笔写道:

传得淮南术最佳,

皮肤揭尽见精华。

一轮磨上流琼液,

百沸汤中滚雪花。

瓦缸浸来蟾有影,

金刀剖破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识得,

名在僧家与道家。

店家和餐馆里的客人看后,都称赞是好诗。有个秀才说道:“这不仅是首诗,还是则诗谜。”众人恍然大悟,猜过后,又一次竖起大拇指。

不良之人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原名李进忠。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他耗费民财数千万,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魏忠贤自缢而亡。

当时,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测字高手,是福建惠安人郑仰田。魏忠贤听说他测字很灵,便命人把他召到家中。

郑仰田到魏府后,魏忠贤故意写了一个“囚”字,想看看郑仰田怎么测。郑仰田看了一眼这个“囚”字,说:“‘囚’字,外面的‘口’字表示国家的疆域,里边是掌握这个国家的‘人’,合起来就是说您一个人掌握国家大权,也就是当国一人。”魏忠贤一听,非常高兴。

魏忠贤又写了一个“饥”字,郑仰田细看了一下,说:“看这个字,这是个不良之人,但也是个不凡之人。”魏忠贤听后,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好直言,便问道:“先生怎么知道?”郑仰田解释说:“这个‘饥’字的左边是‘食’,看起来很像‘良’,却又不是‘良’,实在是不良之人;右边连着的‘几’很像‘凡’,却少了一点,所以是‘不凡’之人。”

魏忠贤本来是不相信测字的,但是听了郑仰田的一番话,心里又觉得很准,他无话可说,就很快把郑仰田打发走了。

上下有土方成卦

冯梦龙(1574-1646),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狂士”,他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称为《三言》流传于世,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还编了一本《智囊》,共十部二十八卷,受到世人的喜爱。他同时又是一位制谜和猜谜的妙手。

有一次,冯梦龙来到吴江,和当地才子叶仲韶一起在街头漫步,见一个卦摊前面围满了人。他灵机一动,便对叶仲韶说:“素闻才子文思敏捷,解诗破谜如洪炉点雪,易如反掌,我今天出个谜儿当面请教。”说完就吟道:

上无一片瓦,下无一席地。

腰间挂个葫芦,口吐阴阳怪气。

叶仲韶稍微沉思了片刻,拱拱手说:“学士大人,触景生情,妙哉妙哉!”说着用手指了指那个卦摊。说:“这个字要靠上下两块土方能成卦,是这样吗?”冯梦龙点点头说道:“君有此才,金榜必能高中。”

后来,冯梦龙把这个即兴之作编人了《黄山谜》一书,流传至今。

(谜底大揭密:卜)

有面无口爱吃喝

冯梦龙以他的《三言》闻名于世,同时,他对歌谣、谜语也很有造诣,他以歌谣体写了一本谜语专著叫《黄山谜》,是中国谜史上的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

冯梦龙从小好读书,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试科举上。然而他的科举道路却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因热恋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对苏州的茶坊酒楼下层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他从此醉心于野史小说、俚曲、民谣,终日在家著述。他的书童在他的薰陶下,经常同他对歌猜谜。

一年春天,一位多年未见老友前来拜访。冯梦龙约他到后花园赏花小叙。二人携手来到花园,冯梦龙转身招呼书童说:“快去厅里取一件东西来。”书童拱手问:“不知先生要取何物?”冯梦龙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说道:

有面无口,有脚无手,

又好吃肉,又好喝酒。

书童一听,说了声:“晓得了!”转身便走。不一会儿,他与另一家童把一张小桌子抬到花园里来。冯梦龙又说:“你再把草木之间人请来。”客人听了,还以为另外还有客人要请,却见书童端着一壶茶送到桌子上。客人才明白过来。这原来又是一个谜。

(谜底大揭密:桌子、茶)

夫妻共商多字谜

明朝的时候,有个举人叫维明,他的妻子徐氏也是一位多才的女子。元宵节的夜晚,夫妻二人在家中对月饮酒。徐氏说:“我说一个字谜你猜,猜不出罚酒三杯。”维明说:“夫人请讲。”徐氏便开口说道:

闭朱户才郎远去,

閮庭坐月落长空。

阁虚悬各自去了,

问消息口信无踪。

维明想了想便说:“这是个‘门’字,对不对?”

徐氏点了点头,说道:“夫君果然高才”。维明说:“我也说个谜你猜,猜不中,也罚酒三杯。”便接着吟道:

颠倒不自由,

哄鱼儿上钧,

两人便把一人丢,

可惜心不应口,

要成就终难成就,

一点儿巴不到头,

欲问平康把八字推求,

薄幸人藏头十分露丑,

任他人去,恨悠悠,

兴发时抛却了弓鞋难绣。(每句猜一字。)

因为句子太多,听了后头记不清前头,徐氏一时猜不出个头绪,正在忙乱的时候,维明叉催着说:“猜不出就要罚酒了!”急得徐氏满脸通红,怎知越急越猜不出。维明不忍看着夫人着急的样子,便提示一声:“这样的谜语,听起来很复杂,其实虚张声势,虚词颇多,只要抓住要害,猜出一两个字,其他几个字,不用猜也就预料出来了。”

徐氏一听之下便得到启发,于是要求丈夫先把第一句再说一遍。维明再念第一句时,便故意把“颠倒”和“自由”的“由”字念得特别重些,徐氏听出门道来了,心领神会,便恍然大悟。然后又一句一句地推测,都猜出来了。维明说:“那还得一句一句地说出个道理来才算猜对,否则只是蒙对的,还要受罚。”于是徐氏便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说,果然甚妙。维明说:“这不能算是你全猜对的,不罚三杯,只罚一杯,我陪你共饮一杯吧。”夫妻二人举起酒杯共同饮了一杯,又一起拍手大笑起来。

(谜底大揭密:天干十支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射谜赢得落汤鸡

明朝末年,有位叫黄周星的学者,是当时著名的戏曲作家,字九烟,又字景明,改字景虞,号圃庵、而庵,别署笑仓子、笑仓道人、汰沃主人、将就主人等,晚年变名黄人,字略似,别署半非道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官至户部主事。明亡以后,隐居湖州,以诗文著述为事。他爱好灯谜,首创“酒令体”灯谜,谜面为诗词,谜味淳厚。著有《刍狗斋集》《廋词四十笺》。他本姓黄,幼年时为湘潭周氏养大,故名黄周星。

有一天,他在为养父周氏庆寿的宴会上,提出以大家轮流出谜互相猜射,以代酒令。众人因他是谜界的高手,又是东道主,便请他先出谜。他就先出了一则谜语:

忽而冷,忽而热,

冷时头上暖烘烘,

热时耳边声戚戚。

并说明这是分扣谜,隐三国人名一,谁能射中便会用“落汤鸡”作为报酬。席间有一位射手推敲了片刻,对这个谜面和这个酬法都拍手叫绝。他便起立说道:“这是‘貂蝉’。”他解释说:貂蝉本来是古时的一种帽子,冷的时候,戴貂皮帽,头上就暖烘烘;天热的时候,蝉就呜叫,所以耳边声戚戚。”

黄周星称赞道:“贤兄真属高才,受敬‘落汤鸡’无愧!”大家正担心黄周星要泼他一盆冷水时,但见黄周星斟了满满一大杯酒献给了猜者,猜者举酒—饮而尽。原来“落汤鸡”也是个谜,鸡为酉,汤为水,酉加水,是一个“酒”字。

纸花匠巧寄家书

明朝崇祯年间,在湖广沔阳州一带,有一个名叫继儿的年轻纸花匠。他出身贫寒,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是靠着周围邻居的接济才长大成人。他没读过书,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却学得一手剪纸花的好手艺。他心灵手巧,做纸花活总是现做现卖,客等货成。时间一长,他的名气就大了起来,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兴旺,成为湖广远近闻名的最精巧能干的纸花匠。

有一年湖广大旱,颗粒无收,人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继儿的纸花生意也萧条起来。继儿看着空空的店铺愁得没办法,正巧他的妻子杏子从刚由浙江贩牛回来的邻居牛经纪那里得知浙江一带盛行纸花生意,就劝继儿远去江浙一带碰碰运气。夫妻俩商量好大小细节,准备妥当,继儿就别了妻子杏子,到浙江去了。

继儿到了浙江之后,发现这里物阜民丰,人们的生活很富足。他在浙江做纸花生意,很快就有了名气,打开了销路,三年之间赚了不少钱。时间一长他便惦念起在家的妻子。他很想回家看看,可又舍不得这里的好生意。要捎钱回去又苦于没有可靠的人选,因此心中感觉十分苦闷,于是时常到酒店里饮酒消愁。

一天,在阳春酒楼里忽然遇到了又来浙江贩牛的牛经纪,他在请牛经纪喝过酒之后,便把一百吊钱和一封家书交给牛经纪,托他交给杏子。牛经纪知道继儿夫妻俩都不识字,要看看这封家书是怎么写的。他回到家中将信拆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张黄纸上贴着剪的4只斑鸠,8只八哥,还有两只鹦鹉口衔两件小孩衣服,一个坛子,除此之外一个字也没有。他不禁暗笑这个目不识丁的剪花匠人竞把自己卖不出去的剪花样子贴起来当家信,当真太土气了,也真蠢笨得可以。突然之间又想他这次来浙江贩牛,遇上牛瘟,亏了本,正好可以从继儿交给他的一百吊钱中拿出些来用用,料想他那同样不识字的妻子也不知道究竟给她带回多少钱来。

牛经纪回到家,专程赶到了继儿家中把在浙江遇到继儿的情形告诉给杏子,并把那封家书和50吊钱交给了她。杏子打开家书一看,又抬头看了看牛经纪,便开口问道:“牛老板,家书上写的是捎给我100吊钱,你怎么只给我50吊啊?”牛经纪一听,心里暗暗吃惊,便又拿过家书来仔细看过,还是没有一个字,便说:“想必是你看错了吧,这上面并没有写明是100吊钱啊。”杏子笑着说道:“这4只斑鸠,正是四丸三十六,这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加在一起不正是100吊吗?”牛经纪才恍然大悟,不过还不死心,又问杏子:“这两只鹦鹉口含两件小衣服是啥数呢?”杏子笑道:“两只鹦鹉正是二五一十,这是说用10吊钱给孩子添置两件衣服”,又指着那口坛子说:“还剩下的90吊钱,让我放到坛子里存起来。”牛经纪这才红着脸却又心服口服地把另外50吊钱又交给了杏子。

灯谜巧射《牡丹亭》

明朝末年,正当李自成起事之时,尚炯奉了李自成之命,来访问牛金星。这牛金星,字聚明,陂北里大牛庄(今石桥乡)人,后迁居县城。这天正是元宵节,二人不期在灯市上相遇。二人边叙别情,边看花灯。在一个转角处,看见一则灯谜:

挑灯闲看《牡丹亭》

——打《滕王阁序》中的一句

牛金星说:“这谜面不是从钱塘妓女冯小青的诗里来的吗?”尚炯问:“冯小青是哪里人呢?”牛金星说:“这冯小青是扬州人,自幼沦落烟花,能诗善画,极负才名。16岁时被一个叫姓冯的有钱人纳为妾,冯的妻子嫉妒而凶悍,对小青百般欺凌,将她软禁在孤山佛舍之中,小青忧郁难禁,苦从心来,写了一首诗: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尚炯听了,感触于小青遭遇的不幸,叹息了一声又问:“这谜底与小青的事有关系吗?”牛金星沉思了一下说:“依我看来,似乎不必从小青的事上去寻思路,单从谜面上就可以猜到谜底的。你想:《牡丹亭》是谁写的?”尚炯说:“是汤显祖啊。”牛金星一拍大腿说:“对,这就不远了,汤显祖是临川人,他的《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世称‘临川四梦’。”尚炯说:“看来你已经猜着了。”牛金星说:“不错!”设谜者拱手说:“先生猜对了,真是高才。”便将一把湘妃竹骨的折扇赠给他。

(谜底大揭密:光照临川之笔)

牛不出头催客行

尚炯在灯市口遇到了牛金星之后,两人经过长谈,尚炯更判定牛金星是个人才,他更坚定了要请他出山的想法。于是他便向牛金星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劝说牛金星随他一起到李阎王的营里去,共同辅佐闯王以成大事。牛金星虽然心有所动,但是心中仍然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向尚炯表示容他好好想想,明天请尚炯到他家来,到时候两人再商量一下。

第二天,尚炯早早地便亲自到牛金星家里去拜访。不料,牛金星家里人说他一早就出门去了,并不在家中。尚炯想,本来约好了今天来再商量的,怎么会不在家呢?他想了一下,便在他的门口写了一个“午”字就回去了。

牛金星躲在内室之中听家人禀报,知道尚炯已走,便走出内室到门口一看,只见尚炯在门上留下了一个“午”字。他望了望太阳,约摸只有巳时光景,还不到午时,心中纳闷起来,莫非他午时还要来吗?再仔细想想,他忽然明白了:“这是尚炯在点破我的心思,分明是在嘲笑我不肯出头。”想到此中关节,牛金星不觉心中有些惭愧。人家一片赤诚相待,自己却一再推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他便在晚间亲自跑到尚炯的寓所进行解释。后来尚炯终于把他说服,随他一起出京去见闯王。

汤显祖破谜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钗记》等。汤显祖年幼时就聪明好学,少年时代便能应对如流。由于他博览诗词与乐府歌行,涉猎于百家,21岁考取了江西乡试的第八名举人。

重阳时节,这位临川才子去拜谢考官张岳,应邀同往新建县的西山云峰寺登游。考官张岳见文质彬彬的汤显祖,正在池旁照影搔首,灵机一动,说:“汤才子,本官今天饶有雅兴,想再考考你。”接着,考官张岳便摇头晃脑地吟了几句小诗:

半边大,半边小,

半边奔腾半边跳。

半边奔驰疆场上,

半边偷偷把人咬。

文思敏捷的汤显祖听后一笑,从禅房中向住持和尚借来爱国诗人屈原的名篇,指了指封面,然后诙谐地说:“学台大人适才所制‘文虎’,藏在此中。”

张岳注目一看,知道汤显祖已经猜中谜底,连连赞叹:“真不愧临川才子啊,果然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谜底大揭密:骚)

汤显祖射谜求宿

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先后四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但连连落第,只得设馆教学,靠教书谋生。

有一次,汤显祖从丰城回家,途中突然下起大雨,汤显祖正路过一豪门,便叩门欲到他家避雨。

这富户有七个儿孙,请了一位饱学之士在家中开课。那老学究见汤显祖突然进屋避雨,便瓮声瓮气地问:“请问君从何来?”汤显祖即拱手施礼说:

细撒一阵雨,彳亍两脚泥,

临川汤若士,丰城教书归。

老学究见是同行,欲试其才便起身让坐,出联求对:

牡丹花开,七子满堂皆春色。

汤显祖当即应对:

梧桐叶落,一根光棍打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