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泊客中国
7348200000025

第25章 李希光: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1)

尹畅: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现在如果回首的话,你无论是跟哪个层面的、哪个圈子的人谈,大家都会谈,进步啊,发展啊,确实是节奏、脚步都很快。

李希光:其实早在60年前呢,毛泽东他就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也希望美国打开通往新中国的大门。毛泽东通过美国的记者,通过当时的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向美国政府发出信号,如果美国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这个中国就是未来的新中国,那么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更加民主的姿态对美国保持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但是非常遗憾,当时美国的国务卿杜勒斯,以及美国的总统杜鲁门,相信他周围的一些亲国民党的外交官,在新中国诞生之日,美国大使馆就从南京撤走了。这就是美国把新中国即将向西方、向美国开放的大门给关上了。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带着当时美联社驻中国的首席记者Seymour. Topping(西摩·托平)教授,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的前任主席,一块去重返了当时的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场——淮海战役战场。他说如果当时美国政府有远见,那个时候美国决定向新中国开放,中国的今天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尹畅:那世界的今天可能都是另外一个样子。

李希光:那很可能中国和美国完全并驾齐驱的。

尹畅:在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但是您一下子把这个开放的大门拉回到了1949年。

李希光:那么中国的开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中国向西方开放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方国家向中国关上了大门,但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也一直试图打破这种西方遏制中国的这样一种围堵政策,同时也一直试图改变中国“一边倒”,(倒向)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那么一直到1959年,中国跟前苏联关系崩溃。毛泽东跟周恩来,这些老一辈的领导人在极其困难的状态下,为了使中国能够独立于西方国家,更独立于前苏联,真正让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拥有自己的核武器。那么到了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到了1968年,中国爆破了第一颗氢弹;到了1970年,中国的卫星上天了,这样使西方国家觉得在这个时候,不得不向中国开放。我们要看这个问题,不是说中国向西方开放,而是西方向中国开放。那么西方向中国开放,是中国一步步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艰苦奋斗迎来的。到了196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遏制、壁垒,冲出西方大门,冲出西方的长城,然后,走向了中国,跟中国握手了。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上天了,同时,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困境,在这个时候呢,中国和美国就通过秘密谈判,通过两个美国的盟友,帮助美国打开了通向中国的大门,或者是中国通向美国的大门。因为我们要讲这个中国的对外开放,首先要谈的是中美关系,撇开中美关系,没有什么所谓西方向中国开放,或者是中国向西方开放的这回事情。当时,美国最好的盟友就是罗马尼亚的总统齐奥塞斯库。那么,毛泽东就决定,请齐奥塞斯库作为中美之间的一个沟通桥梁。而美国总统尼克松,也信任齐奥塞斯库,就在1971年的时候,由齐奥塞斯库率领一个代表团来到了中国。齐奥塞斯库是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也是罗马尼亚共和国的总统。齐奥塞斯库来,是中美之间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再有一个就是,美国人到中国的渠道。美国人怎么过来?那最好的渠道就是,由美国或者中国高级官员在两国首都见面。那么从哪个渠道走呢?那最好的空中走廊呢就是通过巴基斯坦。也是同一年,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叶海亚·汗到了北京,为谁来中国铺平了道路啊?为基辛格秘密访华铺平了道路。而那个时候,如果我们要看《人民日报》,每天都是声明:“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声音。世界各国人民,就是集会、抗议、游行,“打倒美帝国主义”。而印度支那,抗美救国的战争如火如荼,捷报频传。在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从表面上看,中美在媒体上,在战场上,在打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但是,在私下里,在进行一种很亲密的接触。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在1972年首次访华铺平了道路。尼克松访华,跟毛泽东畅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们俩谈哲学,谈了很多很人性的,很人生哲理的,关于宇宙的这样一些大的话题。说明中美两国是可以接触的。而尼克松见到毛泽东呢,深深地鞠了一躬。为什么?这是一种歉意。就此,我专门采访了当时随同尼克松来华采访的那个美国记者Burnie.Kalb。Burnie.Kalb跟我是好朋友,后来是CNN的RELIABLE.SOURCES(《可靠消息来源》)的主持人,他给我讲了个故事。尼克松乘坐的美国空军一号,在飞往北京的途中,还有20分钟要降落了,乘务员说,各位,还有20分钟就要到北京的机场降落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在这个时候,尼克松没系安全带,反而把安全带解下来,从座位上站起来了,然后他移到走廊上,不停地做一个动作,把手往上抬,然后突然往前伸,好像在举枪的动作。那Burnie,这个美国记者,他在后边看到很惊讶,想,干什么呢?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尼克松练得比较熟练了,又坐下了。等这个飞机降落之后,尼克松第一个从飞机悬梯上走下来,还有好几步才能走到底下,然后就开始猛然把手掏出来,然后就这样,就这样一直从悬梯上走下去,伸着手走下去。

尹畅:要去握手。

李希光:就是,下面是周总理,他这样向周总理伸出手。周总理走到跟前跟他举手,他是从好几米之前。为什么?他觉得我应该首先把手伸向中国,应该是美国向中国敞开大门。这么多年来,美国遏制中国,围堵中国,不让中国向世界开放,美国感到歉意。他们两个一见如故。而尼克松见到毛主席呢?尼克松比毛泽东高啊,但是,他跟毛主席握手的时候,尼克松真的是鞠躬,脑袋一下子鞠到这个地方,比毛泽东矮了一大头。这也是一种歉意,对不起,美国这么多年来围堵中国,不向中国开放,现在,我有一种深深的歉意,大家互相明白这么一种歉意。所以从1971年、1972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为中国的开放,终于为西方走向中国,为中国走向西方,打通了桥梁。第一大步是在60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准备向美国开放,不想搞“一边倒”的亲苏政策,但是美国拒绝我们,后来毛泽东一怒之下写了篇文章,叫《别了,司徒雷登》。那我们就“别了”,我不再跟你来往,这是一句气话。在我的记忆中,我那个时候是一心地就想读书,但我必须要工作两年,才有资格去被推荐作为工农兵学员来上大学。就是到农村,到内蒙古草原,到新疆,黑龙江建设兵团,到云南建设兵团,那些地方名额比较多。再有一个在煤矿,煤矿采掘第一线当煤矿工人。那我就决定当煤矿工人。但是我在Coal. mine(煤矿)期间,我还每天在梦想读书。下班,晚上,凌晨三四点钟起来学,唯一可以自学的就是外语。我一定要把在煤矿工作的10个小时也能利用上学外语。因为煤矿的衣服,工人的衣服都是很简单,外边就套一个裤子,套一个衣服,我就把这手背上、手心上,把胳膊上全写上外语单词,这样随时呢,每天都保证是100个英文单词。早上写上,下了班的时候洗澡就洗掉了,但是已经记在脑子里了。我下井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出来读书的。你看那下井之后,被推荐的都是一些领导的孩子。而一年之后,终于出现了阳光。1977年8月8号这天,8月8号是好日子啊。

尹畅:奥运会也是8月8号。

李希光: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啊。而1977年8月8号这一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开始。1976年,那时候我还在井下,每天盼着什么时候能够见着太阳,什么时候“文革”能结束。那我那时候学外语,要听几个电台,美国之音的英文广播,莫斯科广播电台的新闻,英文节目,Radio.Moscow,还有NHK,还有朝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文广播,主要是四个广播电台。1976年的10月9号,还是8号的这天夜里,我在莫斯科的电台中听到一条英文消息,说毛泽东的妻子被抓了。我一下子神经绷紧了,绷得非常紧。那时候正好是唐山大地震之后,全国人民都要求坐在地震棚里。我也坐在地震棚里。我是一个人,那等于我每天在听敌台啊。所以我就一个人躲在……本来就很紧张,一听到毛泽东妻子被抓了,更紧张。结果还不仅她被抓,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全被抓了。这时候,我那种绷紧的神经马上就放松了。觉得希望来了。但是真的假的,我不敢相信啊。我觉得,可能吗?然后第二天早上我就找报纸看,结果报纸上还是毛主席的语录,“按既定方针办”。没有任何变化。打开收音机,还没有换。我觉得,真的假的?但是,我晚上接着又听这些“敌台”,全是这些新闻。真的。但是我不敢和任何人透露,我和我妈都不敢说。我觉得这还得了,这种话,我只能把住嘴,如果我妈一高兴,再给别人一讲,如果是假的,那我妈和我全得当作反革命抓起来。当时我就把这种喜悦,可以讲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喜悦,藏在心里。粉碎“四人帮”,人民得解放。今天很多人忘了。我们今天纪念三中全会,不纪念粉碎“四人帮”,这样做是不完整的。改革开放,不粉碎“四人帮”,怎么改革开放啊?所以我们要记得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所做的工作。后来终于中央下了文件,正式公布了“四人帮”被粉碎。这时候全国人民怎么样?全国各地人民敲锣打鼓,涌上街头庆祝啊。

尹畅:那个时候您还在井下工作吗?

李希光:我还在井下。

尹畅:看见阳光了。

李希光:这时候很高兴。

尹畅:还在背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