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7349900000041

第41章 疏通引导 化瘀解惑(4)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宗旨,出于公心、好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缺点、错误,发扬优点、长处,共同总结经验教训,不仅有利于同志们的进步,而且有利共同事业的发展。批评不仅要有良好的动机,而且要讲求方法方式。《中国青年报》署名文章,提出如下“十则批评艺术”:1.寓批评于尊重之中;2.寓批评于表扬之中;3.寓批评于谈心之中;4.寓批评于谅解之中;5.寓批评于自责之中;6.寓批评于关怀之中;7.寓批评于希望之中;8.寓批评于玩笑之中;9.寓批评于幽默之中;10.寓批评于激励之中。

(十六)以迂为直,另辟蹊径

“直”与“迂”是辩证的统一,思想工作也可分“直”与“迂”。前者是对受教育者开门见山,“打开窗子说亮话”。但有时遇到难点,直来直去会“顶牛”,造成僵局。这时可以通过迂回曲折的方法,可以收到启人深思、令人顿悟的效果。战国时期,“触詟说赵太后”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触警成功的运用迂回的方法,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作为人质出使了齐国。解放初,陈毅在上海任市长,他的岳父到上海要求给安排工作。陈毅不同意,但开始直来直去怎么也讲不通,后来绕了个大圈子,国民党一对照,老人家自己就想通了,高高兴兴地回了老家。

(十七)巧于幽默,沁人心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能没有幽默的,心理学、生理学实验证明:凡是伴随着一定活动的任何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都能使这种活动强化;而不愉快的情绪则会抑制这种活动。领导者不能总是一讲话就摆出一副冷峻严肃的面孔,用刻板枯燥的语言把自己所要阐述的道理弄得令人听而生厌。幽默能给人以轻松、诙谐与优美,它赋予真理耐人寻味,它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荒谬。斯大林在批评季诺维也夫的教条主义倾向时,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克里木海陆军起义的时候,起义的士兵向社会民主党人请示,社会民主党人遂召开代表会议来讨论这个问题。他们拿出《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寻找马克思有关克里木起义的指示,但是没有找到。于是,他们又翻阅马克思、恩格斯的其它著作,还是没有找到有关指示。怎么办呢?社会民主党只好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能领导起义,也不能给予任何指示。克里木海陆军的起义就这样失败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条主义的荒谬,使人们在大笑之余,对教条主义的弊端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十八)暗示引导,含蓄提示

暗示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加以影响的过程。暗示是由于利用正面的、直接的手段不易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法。暗示除了采用语言形式外,还可用手势、表情、动作等。暗示往往比正面说教和命令的效果要好。例如,周六干部劳动,厂长不用喊,穿上劳动服一走,别的干部也就自动跟上了,这就是暗示的作用。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成语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都可归结为暗示的作用。

(十九)实践锻炼,磨砺意志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磨炼,才能真正造就人才,我国明代文人洪应明写道:“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特别是对于年轻的领导者来说,更应自觉、主动、积极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在艰难的环境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二十)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把思想教育包含在娱乐活动之中。不仅要上大课、听报告,而且要广泛开展赛球、下棋、看电影和电视、讲故事、学唱歌曲、欣赏美术作品等娱乐活动。这可以调节、丰富业余生活,使人们精神愉快,使大家在美的享受和欢乐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激励斗志。

(二十一)宽容大度,心悦诚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有的员工寻衅发难或犯有过错时,除了进行必要批评外,宽容大度是一种高明而有效的说服方式。《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表现出高姿态,晓之大义。使廉颇身背荆杖、律己自责。保定胶片厂一职工被调换工作心里感到憋气,一扬脖喝了半斤白酒,大撤酒疯,跑到车间没说几句话抡起大巴掌向张主任就扇,旁边有人拉了他一下,巴掌打在张主任拿的茶缸上。事后这个职工心情紧张不安,以为非得蹲几天派出所不可。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张主任还是一如既往,和和气气跟他说话,只字不提“处分”二字。他终于悔恨交加,写了检讨书双手交给了张主任。

(二十二)主动谈心,交流思想

通过谈心,相互知心,相互理解、谅解,有利于增强团结,工作上会更加协调。开展谈心活动,重要的是相互尊重,以诚相见。谈心方式常见的有:询问式、讲评式、讨论式、论理式、征求式等。

(二十三)惠抚安慰,化瘀解惑

对于某些积怨过多或有困难,或感到受到歧视、不公平待遇,或体弱多病等同志,要特别给以关照,主动登门访谈,虚心听其倾诉。对他们的困难,要给以同情,并尽力帮助;如果他们在精神上受到创伤,应给以安慰,如果是领导者的责任,要主动自我批评和承担责任。这可以起到化瘀解惑,消除积怨或忧虑的作用。

(二十四)舆论宣传,形成风气

无论在一个组织或整个社会,要重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一个单位可利用黑板报、壁报、广播、会议、小报,在社会上可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社会舆论等形式。社会舆论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十五)抓好中间,促进两头

实践表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存在先进、中间和后进,但总是“两头小,中间大”。思想教育工作,要着眼于大多数。做好中间层的思想教育,有利于整个队伍的建设,中间层的一部分人向先进层转化,不仅有利于扩大先进面,推动先进更先进,而且对后进层震动大,能促使后进层向先进层转化。

(二十六)评比竞赛,激励上进

通过考查、评比、确定等级,是利用人们上进心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评比前要有明确的标准、要求;评比中要以事实为依据,纵横比较,全面衡量,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通过竞赛、竞争,优胜劣败,也是一种激励、鼓舞人们上进、积极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十七)参与管理,尊重职工

只有积极主动、诚心诚意地通过各种形式吸收职工参与各级管理工作,才能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职工们对各级管理工作有发言权,他们就感觉受到尊重,就会产生自豪感,而不是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被指使的对象。他们满足了自尊的需要,心情舒畅,就会把集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精心去做。

(二十八)压力适当,催人奋进

管理心理学上的压力是指人对不能适应的情境要求的心理体验。人虽然会产生各种压力,但适应能力却提高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在成长、发展中,压力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日本是个岛国,土地少、人口多、资源贫乏,但激起了日本民族的危机感,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十几年前就一跃成了世界上的第二经济大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十分激烈,有效的领导者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善于把组织(如企业)的压力传递给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让他们共同承担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有的思想教育学者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危机激励法。

(二十九)环境美好,潜移默化

人的思想、行为受周围环境的重要影响。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心灵净化,进取向上。光是空洞的说教,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的。有些大学在课堂上讲的是马列主义,但下了课进入食堂买饭,乱哄哄,谁的个子高、胳膊长、力气大,谁就先打上饭,这怎么能育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来呢?!因此,有效的领导者,应努力创造一个让组织成员高兴、满意的环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公正、团结、礼让、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建立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清洁卫生、无噪声无污染、安全可靠、有条不紊的工作环境。为此许多单位提出了“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口号。

(三十)规范行为,养成习惯

规范行为是指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风气,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秩序,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行为。在一个组织内,良好的行为、作风一旦形成了日常的习惯,就会产生无形的巨大力量,就会提高这个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有效地完成组织整体的目标任务。

另外,还有培养训练、参观学习、领导示范、座谈讨论、领导对话、感化行为、形象熏陶等方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