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大的校长们
7350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北大是中国学术和文化的象征。短的说,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长的说,如果按汉朝太学为源头来计算,就达几千年了。

一直被誉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乃至在亚洲大学中也名列前茅。她深厚的文化沉淀、严谨的学术传统,造就了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大师。他们渊博的学识,杰出的才智,无私无畏的独立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精神魅力。他们的个人品质与风范让人高山仰止,在世俗中总能坚守灵魂的阵地。可以说,北大一直是一代又一代学子衷心向往的圣地。

因此,主宰这所最高学府的校长绝不能是平常之辈。远一点来看,北大历届校长都是著名的学者,他们不仅是北大校长,而且是某一时期知识界的代表人物,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思想潮流和社会趋势。比如,孙家鼐与百日维新,严复与《天演论》,蔡元培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胡适的主张白话文,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几乎囊括了每一次中国自由和民主的发端。

他们是一群精神火种的播撒者,在他们的星火薪传下,北大一直绵延着不熄的文明之光。这不同于父母繁衍后代那种物质的遗传,而是人类灵魂的塑造与远播。北大日久弥新,历尽几次劫难,奈有数任校长以擎天之力挽狂澜于既倒,许景澄的不惧牺牲,蔡元培的大胆革新,蒋梦麟的心力交瘁,陆平的坎坷艰难,周培源的矢志不渝,等等。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

从某种程度讲,校长不应该只是权力的符号,而应该是学术或文化的代表。清华老校长、我国杰出的现代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早在1931年就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进一步说,大学者没有好的校长,难有大师存在也。校长应该是精神和文化的代表,从北大校长身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这种意义的折射。

北大有一段校长空白,不是校长辞职,就是无人适合,甚至不被后人承认。而且,北大曾经闹了一阵独立。不过,诚如一位伟人所说,北大是常新的,这也正是希望的地方。所以,在北大当校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并不是所有北大校长就一定能够做出举世公认的成就,不少由于客观环境步履维艰。

因此,编撰本书不是一些人物的堆砌,而是遴选其中一批精萃,将他们最闪光之处放之于社会。他们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主义,以及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季羡林先生在一本书的序中说道:“每一个大师都是一座丰碑。这些丰碑就代表着学术的进步,是学术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从这个意义来讲,本书中每一位校长更是丰碑中的丰碑,他们为北大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遗产。

最后,真诚祝愿本书能够抛砖引玉,让广大关心中国教育的读者得到真正的感悟,并对人生带来一定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