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艺术全书
7350800000021

第21章 激励为上策(1)

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管理者,并不一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要想获得成功,他必须要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激励下属去冲锋陷阵。

6.1 激励别人必先激励自己

管理者的最高境界,在于让被管理者了解团队的目标,并且激发他们的工作热忱,而自动自发、无怨无悔,共同达成任务。简单地说,管理的奥妙在于如何“激励”下属,鼓舞他们为自己和组织奋斗不懈。

“激励”是一种仍未被大量开发的一项潜能。大多数的管理者终其一生只运用了约不到10%的激励才华。因此,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激励的潜能,才是已身为和正准备成为管理者的人们不得不省思、正视的重要课题。

优秀的激励者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他相当熟谙“要在激励别人前先激励自己”的道理,他懂得随时鞭策、砥砺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为人表率。因此,你若不懂得如何激励自己,你就很难成为一位成功的激励者。建议你在学会如何激励自己的工作团队之前,一定先要完成“了解激励自己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题目。

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很快找到激励他人的因素,让你从中悟得激励的意义,并获得各种有效的激励要领。

一位好的管理者非得以身作则不可。做好并做对每件事情,这样才能身先士卒,引爆“激励”下属们的干劲,率领他们更有效率地工作,进而受到下属爱戴和崇拜。

永远走在下属的前头,上行下效,自然就上下同心,气氛俱起,大家一起实现目标,“激励”就变得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永远记住:拥有管理者的头衔、权力,并不能使你自动成为一位领袖人物。你必须相信“激励”的魔力和魅力,学习更多、更有效的激励才能,并加以实践,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管理者。

一位好的管理者,每天都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做“激励”这件事。

如果我们不经常激励下属,关怀、照顾他们,纵然我们拥有极为尖端的科技设备,一流的行销策略、产品,充裕可观的资金,……也很难保证我们能在市场上扬名,赢得赞不绝口的声誉。惟有通过娴熟系统化的激励方案,一有机会就做“激励”这件事,这样才能让大家乐意追随你,打一场漂漂亮亮的胜仗。

有位专家将“激励”比喻成一把宝刀,有刀刃,也有刀背,用得正确,用对地方,用对时机,效果很好,反之则可能伤到自己,危及组织。因此,管理者更需抱持着恭敬虔诚的态度,用心学习正确的激励之道。

6.2 激励下属达到预期的目标

激励下属达到预期目标,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

要想让下属为所订的目标努力,你应该竭尽所能为下属做好几件事情:

☆让工作内容更有丰富性、娱乐性和挑战性,而且要求高品质的表现。

☆下属不是机器,应协助他们了解工作对整个团队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使下属完全明白你对他们的期望,当他们达到你们双方决定的标准时,确实能再得到你的激励。

☆努力程度、工作成果和报酬奖赏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性。

☆先信赖自己有无限的激励潜能。激励起源于“信赖”,确使自己能激励自己,同时拥有及培育为数可观的优秀下属,大家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实现自己和组织赋予的目标。

☆显露出你的精神。在互动过程中,时时刻刻表现出热情、坚持不懈完成目标的决心和毅力,用你的积极行为来鼓舞下属,让下属们受到你精神的感召,认同你的角色,去自发性地增强工作动机及责任感。

☆支持上级或组织所订的目标。下属们也会看样学样,全力支持你,并接受你的领导与指挥。

☆订定目标时,应就下属的能力、水准与完成任务的难易度,做合理、公平的考量。

☆信赖你的下属。被信赖的下属,都会心甘情愿地为信任他们的管理者赴汤蹈火。记住,你要在行动、言词上处处表现出你信赖他们的诚意。

☆因人不同而激励方法也跟着不同。每位下属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不要误认他们的期待、需求完全一致,否则,你会徒劳无功。从实证显示,对某位员工堪称极佳的激励方法,可能对另一位员工完全失效,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因素兼顾。赞美、表扬、精神上支持、鼓舞是激发下属斗志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如能和金钱、奖金、红利等物质上的奖励,环环相扣,最能紧扣人们的心弦,使他们全力奋发地投入工作。

6.3 激励很重要

缺乏适当的激励是员工不好好表现的原因。对领导者而言,激励即使不是一种口头禅,也往往由于误解激励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

管理者不了解激励的真义,没有花时间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那么嘴巴上说说,却缺乏真正的有效措施。这种空口说白话的激励,实际上不能激励下属好好地工作。

有些人认为刺激、鼓舞或开一些空头支票来描述未来的远景,便等于激励。有些人以为诚恳或坦诚就是激励,于是把这些与激励有关的东西当做激励看待,结果也没有适当的激励。更有些人用施压力来激励,短暂地提高绩效,便自以为得计。

当然,也有些人知而不行,认为激励不激励都一样。却不知,因为员工缺乏激励体制,大家都不好好表现,以致业绩不佳。

业绩不佳的理由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其中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所以缺乏激励成为大家指责的对象之一。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动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不激励的管理者,下属懒洋洋,管理者自己也不好受。

缺乏激励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例如士气低落;员工流动率过大;彼此之间漠不关心,没有人情味;大家厌烦工作,生产力降低;不用心、不专心,到处制造浪费;一动不如一静,抵制革新。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业绩不佳的可怕结果。

6.4 信任是最大的精神激励

一位担任组织部长的同志,不止一次地谈过颇受启发的一件事:他找一位下级干部谈话,问曰:在基层工作你感到最大的欣慰是什么?这位干部脱口而出:“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组织上的信任。

给几个奖金固然高兴,但只是高兴一阵子;组织上信任而激发的劲头才是长久的;金钱有价,信任无价”。听此言,这位组织部长久久未语,他联想到:面前的这位是自己的下级,自己呢,又是上级的下级。自己的工作何尝不是苦辣酸甜均有呢?什么奖励能比得上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与支持重要呢?听过这位组织部长的感慨,笔者也联想了一番:三国时的孙策,十几岁统帅千军万马,横扫江东,几年的时间,干出了别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干出的事业,他在用人上靠的是什么呢?最值得称道的,不也是信任二字吗?他以对下级的最大信任,换取了下级的最大忠勇。这一点,无论如何该说一说。

孙策的父亲孙坚阵亡时,孙策虚岁正好十八。“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过了三年,他又找到袁术要回了父亲的旧部。袁术对年青英俊的孙策十分好感,不住地说:我的儿子要像他这样,死了也无遗恨。在袁术帐下干了一段,孙策感到难成大业,于是就渡过长江,开辟新地,与袁术分道扬镳。对于孙策在江东的用人,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性情十分豁达,什么话也能听进去,赢得了人们的欢心拥戴,跟他的人个个尽力,即使战死,还感到荣兴。

太史慈,是孙策创业时立功颇丰的一员大将。孙策重用太史慈,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其充分信任下级,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髯,·臂善射,弦不虚发”,年仅20岁时,就以智挫州吏而知名,后以冒死救孔融而声名大振。太史慈的同乡、扬州刺史刘繇,先孙策一步到江东称霸。太史慈本想凭着老乡的关系,到刘繇那里一展身手。有人对刘繇说:太史慈是个有本事的人,应任他为大将军。你猜刘繇说什么?“我若用子仪(太史慈),许子将不当笑我邪?”(许子将,当时名人,喜欢评论人物,每月更换,被称为“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怕用太史慈为大将被人笑话。正在这时,孙策率兵杀奔而来,刘繇派太史慈前往侦察。太史慈一见孙策,气不打一处来,跃马挺枪与孙策大战。孙策假装刺马,顺手抓住了太史慈的戟,太史慈则一把抓下了孙策的头盔。英雄相搏,不分胜负,各自罢兵。太史慈跟着刘繇,跑到芜湖,不久,被孙策大兵所俘。孙策一见太史慈,赶紧给他松了绑,握住他的手说:“还记得咱俩在神亭打仗的事吧?要是那时你抓住我该怎么处理?”太史慈冷冷地说:“这事不好估计。”孙策闻听此言,竟爽朗大笑:“今天这事就算啦,咱们一块干吧!”当即下令将太史慈的兵马全部还给,并拜他为“折冲中郎将”。

刘繇被孙策杀得大败,一万多兵马逃散各方。孙策果敢地决定,派太史慈去招纳刘繇的旧部。身边的人们都对孙策说:“这个决定太危险,太史慈一去,不回来了怎么办?”孙策说:“太史慈不是那种人,你们放心好了。”亲自为太史慈设宴送行,握住他的手问:“何时能完成任务?”太史慈说:“不过两个月。”话是这么说,可除孙策外,大家的心都悬着。过了五十多天,太史慈果然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了孙营。

孙策得到太史慈,曹操十分眼红,直想把他弄到手,可惜为时已晚。孙权继承兄业,坚信太史慈不动摇。太史慈直到临死之日。

还满怀深情地说,孙氏兄弟待我这么诚实,可我干得太少了。

孔老夫子有云:“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论语》)管绿荫说过,“信用二字,能助人之成功,乃无形之资本”。(《名人名言词典》)古人将信任、信用看得如此重要,是有深刻道理的。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如果上下左右之间没有充分的信任,那是很危险的。

时下用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激励原则。其中精神激励的核心,也不外乎一个信字。上下左右有信任感,有信誉感,才能激而励之。重视物质激励没有错,谁不食人间烟火呢?现在的问题,是对精神激励研究得太少了。研究精神激励,对领导者来说,当首先研究信任。信任,乃是最大的精神激励。还是那位干部讲得好:奖金再多也有价,充分信任价无比。苦点累点算什么,只要上级理解自己,信赖自己,比什么都舒服。作为上级的同志,如有兴趣找下级谈谈此论,敢保无人说你这是精神万能。

6.5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激励方法

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整,产生合理的行为。员工自我调整的方向,如果朝向企业的目标,所产生的行为,即属合理。

年龄愈大,个性愈难改变。强制某人改变行为,不如设法让他自行调整。常言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们很不容易改变一个人。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顺着他的个性,增加一些东西,使其自己改变行为。

所增加的东西,称为激励的诱因。每一个人的诱因都不相同,必须个别了解之后分别认清。把每一个人都当成独立的一个人看待,是管理者应有的正确心态。

由于激励的诱因不同,激励的方法也不相同,对某甲有效的,对某乙未必有效。而且时间改变,方法也要跟着有所调整。

员工自己充实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本事。公司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使具有实力的员工,得以好好地表现。然而,有本事的员工,肯不肯表现,会不会好好地表现呢?这就牵涉到激励的问题。

在有本事的员工身上,加上一些东西,使其调整自己的行为,亦即好好地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这加上去的一些东西,叫做激励。良好业绩是本事与激励的乘积。本事指员工应该具备的条件,亦即做人做事的本领。激励是公司在工作机会之外,必须提供的某些因素,用以激发员工努力的意志。业绩则是员工受到激励应有的良好表现。员工的本事是否符合工作的需要,这是甄选时就应该明确辨识的。从应征者的喜爱、态度、专业、人际技巧以及沟通能力,来判断其做人做事的本领。

常见的情况是:新进人员都十分卖力,可惜一段时间过后,便逐渐降低努力的程度,然后保持不被开除的水准。原本希望新人新血输入带来新气象。不料新人被旧人同化,依然旧习性。

可见有本事的人,必须给予有效的激励,才能人尽其才。有本事却没使出来,是公司的损失,造成人才的浪费。但是,公司常常用同一的方式来激励不同的人才,实际上收效不大。最好能够针对不同的需求,分别给予合理的激励,以提高工作效率。

6.6 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激励在公司里,虽然能使员工努力向上,业绩显著提高,但什么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如果运用得不当,它就会给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使自己的意图起到相反的作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好心办坏事。”所以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先例

激励固然不可墨守成规,却应该权宜应变,以求制宜。然而,激励最怕任意树立先例,恐怕以后大家跟进,招致无以为继,那就悔不当初了。

管理者为了表示自己有魄力,未经深思熟虑,就慨然应允。话说出口,又碍于情面,认为不便失信于人,因此明知有些不对,也会将错就错,因而铸成更大的错误。

有魄力并非信口胡说,有魄力是指既然决定,就要坚持到底。

所以决定之前,必须慎思明辨,才不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管理者喜欢随心所欲,下属就会制造一些情况,让管理者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兴奋中满口答应,事后悔恨不已。

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树立先例,这是培养制度化观念,确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求新求变,应该遵守合法程序。

2激励不可采用运动方式

许多人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激励。形成一阵风,吹过就算了。

一番热闹光景,转瞬成空。不论什么运动都是形式。而形式化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最没有效用。

中国人注重实质,惟有在平常状态中去激励,使大家养成习惯,才能保持下去。凡是运动,多半有人倡导。此人密切注意,大家不得不热烈响应;此人注意力转移,运动就将停息。运动的形成,不是自己要显示实力,有本领掀起一种运动,便是存心求速成,似乎一运动就有成果。运动不可能特久,屡试不爽。更令人厌烦的是,少数人为了讨好管理者,造成一种运动,大家不敢不跟着走,内心则十分反感。

3激励不可趁机大张旗鼓

好不容易拿一些钱出来激励,就要弄得热热闹闹,让大家全都知道,花钱才有代价,这种大张旗鼓的心理,常常造成激励的反效果。

劳动节奖励优良员工,等于在宣布除了这些优良员工以外,都不是优良的员工。这边热热闹闹,外面的人,并不加以理会。大张旗鼓,如果不能引起大众的关心,效果相当有限。万一惹得大家厌烦,否定大张旗鼓的对象,认为是一种“表演”,那就更加无效了。

4激励不可偷偷摸摸

激励固然不可大张旗鼓,惹得不相关的人反感。激励也不可以偷偷摸摸,让第三者觉得鬼鬼祟祟,怀疑是否有见不得人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