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生儿育女早知道
7350900000018

第18章 胎教与婴儿喂养(1)

1 教育从胎儿开始

胎教的好处

提到尚未露面的胎儿,未来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健健康康的。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孩子呢?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这样理解对吗?

其实,这种看法不全面。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健壮的身体,只有同时具备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的孩子,才能称为健康的孩子。

所以说,为了养育好下一代,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胎教就是从怀孕早期开始,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有意识地给予胎儿良好的刺激,使孩子具有更好的先天素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一个过程。

胎教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人曾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尝行忠孝友爱、慈良之事,则生子聪明,才智、贤德过人也。”

近年来,随着围产期医学的兴起和胎儿医学的开发,人们对于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了胎儿种种令人吃惊的能力,这就构成了胎教的科学基础。

未来的父母不仅要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还应重视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培养。因为,孕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胎儿未来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在保证胎儿充足的营养、良好的环境以及有益的胎教手段的同时,孕妇还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奋发进取,使腹中的胎儿充分感应到这种健康有益的心理环境,给其幼小的心灵打下一定的烙印,为其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事实证明,利用胎儿生理上的发育特点实施胎教,可以有规律地刺激胎儿的听觉,发展胎儿的触觉、震动觉,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促进大脑的健康发育,为出生后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胎教对培育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而且,受过胎教的胎儿自出生起就有与众不同的良好表现。

1.胎教有利于分娩

接受过胎教的胎儿平安分娩的可能性非常大。通过胎教,母亲和胎儿的交流进行得很好,母亲希望“平安分娩”,而分娩时胎儿会转动身体把头对准产道最宽的部位生出来。

2.胎教使婴儿更易抚养

经过胎教的胎儿出生后两三个月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婴儿,他不会无缘无故地哭,不会使母亲为难,除非是尿布湿了或肚子饿了;不会“脾气暴躁”,也不会“晚上哭闹’。

经过胎教的孩子人际关系比较好。例如,这些孩子几乎不吵架,不抢玩具,而且能体谅别人的心情,显得比别的孩子乖,善解人意,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3.受过胎教的孩子爱学习

受过胎教的孩子显得对学习很有兴趣,好奇心特别强。有的幼儿当父亲一看报时,就在后面聚精会神地看,似乎对文字特别感兴趣。

受过胎教生下的婴儿,往往出生五个月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学会说话比普通婴儿要早两三个月,而且,其爬行、走路也比一般婴儿早。

当这些婴儿听到曾在母亲腹中听过的音乐时,会表示出十分浓厚的兴趣。因此,受过胎教生下来的孩子也非常爱好音乐。

胎教的环境

胎教应该从受孕前开始。在优良的条件下受孕是胎教的起点,所以,父母应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并选择最佳受孕年龄与受孕时机。此外,父母双方应在孕前及孕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较好的营养物质,保证没有先天遗传的缺陷和使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

胎教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使胎儿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即“优境养胎”。胎儿所生活的环境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母亲的身体是胎儿生活的内环境;母亲生活的环境,包括父亲的生活环境和父亲的影响,是胎儿生活的外环境。

母亲身体健康,有丰富的营养供应,按时作息,经常进行有益的运动,不轻易用药更不乱用药,精力旺盛,情绪愉快,这对胎儿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母亲的修养、兴趣、爱好、职业,以及母亲与父亲的融洽爱情关系,都是能影响胎儿生存的外环境。高尚的情趣、豁达的心胸、成功的事业、丰富的生活、真挚热烈的爱情,都会使胎儿的外环境稳定,胎儿虽未出世,但会感受到未来的幸福。

胎教的内容

胎教的实质是以胎儿的生理发育为基础,有计划地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方面的刺激,对胎儿开展积极教育,促进其脑细胞的增殖,为其智力发育奠定基础。

合理、适当地进行胎教能训练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能预先为胎儿形成强健的体魄、优良的品德、坚毅的性格打下基础。其内容包括三部分:听音乐、练“体操”、和胎儿对话。

1.听音乐

怀孕5个月之后,胎儿对声音就相当敏感了;怀孕6~7个月,大脑沟回增多,且基本定型,这为音乐胎教奠定了基础。

胎儿对音乐十分敏感,他们喜欢轻松愉快的乐曲,这些音乐可以使胎儿烦躁的心情稳定,心率正常,相反,摇滚乐和噪音使胎儿焦虑不安,心跳加快。

进行音乐胎教时,将录音机的耳麦放在孕妇的腹部,每天播放音乐数次,每次15分钟一30分钟。在音乐胎教中长大的胎儿大都聪明伶俐。

2.练“体操”

练“体操”能帮助胎儿锻炼身体,其具体做法是由父亲和母亲用手轻轻触摸胎儿。每次可以触摸20分钟左右,最好在晚上睡前进行。

3.和胎儿对话

和胎儿对话是沟通父母与胎儿之间感情的有利桥梁,它可以与触摸胎儿同时进行。父母一边摸胎儿,一面轻声和胎儿“交谈”,这样胎儿可以熟悉自己的父母。

胎教不可操之过急

实施胎教时,为使胎儿真正受益,孕妇必须掌握胎教的正确方法,在实施胎教的过程中,严格按胎教的方法进行,不可自以为是。

父母想把孩子培养得更出色一些,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进行胎教时,不能过于心切。有时期望值过高,反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进行语言胎教时,长时间将耳机放在腹部,会造成胎儿烦躁。胎儿生下来以后,变得十分神经质,以致对语言有一种反感和敌视态度。听音乐时,也不能没完没了地听,若连孕妇本人都感到疲惫不堪,胎儿的感觉也绝对不会好。

另外,实施胎教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热情很高便频繁进行,有时却隔很长时间,这难以和胎儿建立起联系,长久地、有规律地进行,才能使胎儿领会到其中的含意,并积极地响应。孕妇的生活要有规律,这是胎教最起码的要求。

总之,实施胎教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曝十寒”。孕妇要有信心和恒心,每次胎教的内容须按一定规律进行,按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胎教获得成功。

母爱是胎教的基础

对于胎儿来讲,母爱是至关重要的。母亲以自己的身体和血液孕育了胎儿。

为了创造良好的孕育环境,母亲应该不断增加营养,锻炼身体,避免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在十个月的等待过程中,母亲倾听着胎儿的蠕动,关注着胎儿的成长,祈求着胎儿的平安,精心周到地疼爱、照料着腹中的生命,最后又忍受着痛苦的煎熬把胎儿降生到了人世间。

在整个孕育过程中,母亲与对胎儿之间的母子亲情使意识萌发中的胎儿捕捉到爱的信息,并转入胎教机制,为胎儿形成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优良性格打下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年轻女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胎儿作为自己的附属晶,缺乏正确和足够的母爱。因此,这样的母亲往往接收不到来自腹内胎儿的信息,错过了与胎儿之间情感交流的难得时机。这样的母亲怎能孕育出一个具有爱心的孩子呢?

因此,在妊娠的每一天孕妇都应倾注博大的母爱,仔细捕捉来自胎儿的每一个信息,以一颗充满母爱的心,浇灌萌芽中的小生命。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胎教基础。

父亲在胎教中的作用

准父亲应认识到,胎教不是准妈妈的专利,妊娠期间妻子和胎儿的身心状态,以及胎儿的发育过程,都与自己的全力支持分不开。协助妻子作好胎教也是自己分内的事。

首先,夫妻一起精心选定了受孕的最佳时机,并以最佳状态参与了造就新生命的全部过程,奠定了胎教的基础。之后,丈夫又在制造有益的胎教氛围、创造良好的胎教环境以及调节孕妇的胎教情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妊娠期间,丈夫要关心、体贴怀孕的妻子,挤出时间多陪陪妻子。除了帮助妻子操持家务,减轻体力劳动外,还要妥善安排好饮食,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如果妇女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足,后代不仅体质差,而且胚胎细胞数目以及核糖核酸的含量也比正常低,从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智力。因此,做父亲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做好后勤,以保证母子身体健康。

在妊娠早期,丈夫要多引导妻子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多有一些美好的想法,多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妻子因妊娠反应,难免忧郁烦恼,此时丈夫千万不能计较妻子的“无明之火”,应在精神上多安抚和宽慰妻子,逗妻子开心。也可以与妻子一起重温恋爱时的情景,使妻子心里充满爱意和甜蜜。妻子的这种情感会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在一片爱心中茁壮成长。

妊娠中期,丈夫除了让妻子多看一些能激发母子隋感的书籍或影视片外,还要多与妻子谈谈胎儿的情况,以增进胎儿与父母的‘隋感交流,从而使胎/哽健康地成长。

妊娠晚期,有些孕妇可能忙着准备

宝宝将要使用的物品,放松了胎教训练。这时丈夫要提醒孕妇坚持胎教,告诉胎儿外面的大干世界,给胎儿以信心,使胎儿愉快地降生。

平时,应帮助妻子听胎心、数胎动、量体重,完成孕期保健卡的记录项目,特别要节制性生活,在妊娠的头三个月和临产前的三个月切不可性交,以免引起流产、早产或感染等。

胎儿是夫妻爱情的结晶,丈夫要关心、体贴妻子,使妻子在怀孕期间保持愉快的心情。有资料显示,丈夫陪同妻子一起来医院作超声波检查,可以增进感情,建立良性互动。当他们亲眼看到屏幕上的小宝宝会招手、会打哈欠,想必会更珍惜这个小生命。

因此,丈夫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及时、准确地进入角色,积极支持妻子为胎教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并主动参与进去,用博大深厚的父爱滋润、培育未来的小宝宝。

夫妻感情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内外环境,父母双方均应对胎儿担负起关心、教育的责任。妻子是直接责任者,丈夫则是间接责任者,他通过对妻子的体贴照顾而影响胎儿。

夫妻感情融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优生和胎教的重要因素。在幸福和谐的家庭中,胎儿会安然舒畅地在母腹内顺利成长,生下的孩子往往健康聪明。

反之,夫妻感情不和睦,彼此间长期的精神刺激,过度的紧张、忧愁、抑郁,会导致孕妇神经中枢活动障碍,引起内分泌、代谢过程等发生紊乱,影响到胎儿的健康成长。

现已证实,在怀孕早期,夫妻之间经常争吵,孕妇情绪波动太大,可引起胎儿兔唇、腭裂等畸形的发生,并能影响出生后婴儿情绪的稳定。在怀孕晚期,如果夫妻感情不和,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改变胎动次数,影响胎儿的身心发育,而且婴儿出生后往往烦躁不安、易受惊吓、哭闹不止、不爱睡觉、经常吐奶、频繁排便、明显消瘦,严重时甚至可危及孩子的生命。

因此,男女双方从婚后到受孕,乃至整个怀孕期间,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注重培养双方的感情,不要为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互不相让。只有夫妻真心相爱,心心相印,胎教才会成功。

母体与胎儿生理信息的传递

孕妇是胎儿与母体的复合体,母体与胎儿之间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母体与胎儿的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对方,二者之间最早发生的沟通莫过于生理信息的传递。这种生理信息的传递分为两个方面:

1.胎儿方面

胎儿的存在是妊娠生理现象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与先决条件。胎儿的存在促进了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并使母体发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增大、基础代谢加快、激素活动增加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增强等。

胎盘分泌的一系列激素也在维持妊娠的正常进行。简而言之,胎儿能够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他在积极地促使身体分泌一些物质,协助母亲维持自己的生命。

2.母体方面

母体通过自身的变化对胎儿的生存产生影响。如母亲遭受不安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使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再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当母亲有嗜烟、酗酒、滥用药物、暴饮暴食以及遭受外伤等情况时,可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发生有害的变化,进而使胎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胎动异常、心动过速等。

从胎儿到母体,再从母体到胎儿,母体与胎儿之间就是这样传递着彼此的生理信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一个对孕妇产生影响的外界因素和孕妇自身的因素,都会通过孕妇内分泌、激素以及相应化学物质的变化由胎盘而传达至胎儿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生理信息传递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传递内容。

母体与胎儿情感信息的传递

尽管人们目前对胎儿如何理解母亲的情感变化还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胎儿与母亲之间的情感是可以沟通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

1.梦境方式

胎儿能够通过母亲的梦,向母亲传递信息。这一点乍看起来有点荒诞可笑,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孕妇的梦恰恰是她在清醒状态下的情绪和思维的反映。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

2.神经—内分泌方式

母亲的情感状态,如期望胎儿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以及紧张、恐惧、不安等信息可通过神经一内分泌等方式传递给胎儿,对胎儿产生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比如说,当母亲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畅时,这种信息便很快地传递给胎儿,使他感觉到母亲恬静的心情,随之安静下来。而当母亲生气、愤怒、烦躁时,胎儿则迅速捕捉到来自母亲的情感变化信息,变得躁动不安。据说一些不明原因的流产,正是由于母亲的情绪剧烈变化而造成的。

因为,胎儿在6个月以后便开始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并能把感觉转换为情绪。随着胎儿的成长,理解母亲情感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渐渐地也就能够理解母亲的情感和需求了。

法国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对2000名妇女进行了妊娠分娩调查,结果表明,怀孕期间母亲对胎儿的态度,将对胎儿出生时和出生后心理及生理上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3.理想型的母亲

这类母亲乐于妊娠,对将来分娩怀有美好的期望,并不乏成功的信心。这样,她们在分娩时就仅有轻微的痛苦,生下的孩子的精神和躯体均健康。

4.拒绝型的母亲

这类母亲不希望妊娠,并且在妊娠期间不注意卫生及对胎儿的保护。结果,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比例较高。而且,婴儿在长大后易患疾病,精神异常的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