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生儿育女早知道
7350900000019

第19章 胎教与婴儿喂养(2)

5.冷淡型的母亲

这一类母亲的丈夫、亲属、朋友等都很盼望她生孩子,而她本人却无意识地拒绝生育。这种情况下出生的孩子大多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6.双重型的母亲

这类母亲以种种理由(如工作繁忙,收入微薄,不具备做母亲的条件等)拒绝生育。但心理测试表明,她无意识地希望妊娠。这样,胎儿不断地捕捉着母亲杂乱的情感,出生时容易难产,出生后大多感觉迟钝、体弱无力。

由此可见,要想得到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在生命孕育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培养、关心和爱护,让未出世的宝宝在腹中即得到爱的滋润,促使其正常地发育、茁壮地成长。

这份关爱更重要地表现于母亲对胎儿的态度。热爱并关注胎儿,期盼他的出世,积极克服怀孕带来的烦恼,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这是胎教最根本的基础。

母体与胎儿行为的沟通

行为也是一种语言,只不过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由于胎儿尚不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发生在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这种行为信息的传递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观察发现,每当胎儿感到不适、不安或意识到危险临近时,就会拳打脚踢向母亲报警。据报道,一位妊娠7个月的孕妇突然感到腹中的胎儿猛烈地冲撞自己,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经医生诊断,结果是前置胎盘,这很容易导致胎盘与子宫分离,引起大出血。可见,胎儿已感到即将降临的危险,于是不得不竭尽全力通知他的母亲。

另一方面,当孕妇因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活动、长途跋涉以及繁重的家务等引起极度疲劳,或者因种种原因造成巨大的烦恼、气愤和不安时,也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胎儿,波及胎儿的健康和发育,严重时甚至使胎儿感到无法忍受而发生流产、死产等意外情况。

因此,未来的母亲应重视孕期保健,注意分析来自胎儿的行为信息,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

培养胎儿的习惯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其实,早在胎儿时期,一个人的某些习惯就已基本养成。胎儿的生活习惯在母亲腹内受到母亲本身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继承下来。

这是经过科学家实践证明了的事实。瑞典医生曾对新生儿的睡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在其母亲怀孕后几个月内由其母亲的睡眠所决定的。

如果把孕妇分为早起型和晚睡型两种类型,结果发现,早起型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其妈妈一样的早起习惯,而晚睡型母亲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妈妈一样喜欢晚睡。

由此可见,母亲的习惯将直接影响胎儿的习惯。如果母亲本身生活无规律、习惯不良,那么从怀孕起就要从自身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便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子女。

2 如何进行胎教

抚摩胎教

胎儿的触感发育较早。研究表明,两个月的眙儿即可对细、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

胎儿接收到的皮肤刺激主要来自子宫的自动收缩。子宫每分钟一次的规律性自动收缩,使胎儿皮肤产生紧缩与松弛,这是一种非常舒服的皮肤刺激,同时还能促进脑部发育。

平时,胎儿在子宫里摇动双脚,羊水也跟着晃动起来。羊水一晃动,胎儿的皮肤就感受到了羊水动荡的刺激,这也是一种良性刺激。

当然,不是任何皮肤刺激都能对胎儿产生良性影响,长时间地搭乘颠簸的交通工具、行走于崎岖的道路上,这种剧烈的晃动传递给胎儿的皮肤,会造成胎儿的痛苦。

可见,适当的皮肤刺激可以促进胎儿的成长。孕妇本人或者丈夫用手在孕妇的腹壁轻轻地抚摩胎儿,以引起胎儿触觉上的刺激,从而达到促进胎儿的感觉神经及大脑的发育的目的,这被称为抚摩胎教。抚摩胎教可以在妊娠20周后开始。

进行抚摩胎教时,孕妇应躺在床上,放松腹部肌肉,用双手在腹部顺着一个方向用手指轻轻地按着胎儿。可在临睡前进行,每次5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做5分钟,可连做2~3次。

在进行抚摩训练时,孕妇多能感到胎动次数增加。

抚摩胎教可以在胎教音乐播放后进行,也可以在抚摩时结合有节奏的音乐,随着缓慢的音乐抚摩效果更好。

到了6~7个月,母亲已能分辨出胎儿的头背时,抚摩应从胎儿头部开始,然后沿着背部到臀部至肢体,轻柔有序。父亲也可以用手轻轻地抚摩妻子隆起的腹部,边摸边与胎儿对话,让胎儿也感受到父亲的慈爱。

经过抚摩训练出生的婴儿反应比较灵敏,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动作的养成都比较早。但是抚摩胎儿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如孕妇有早期宫缩就不能采用,以免引起流产。如果胎儿躁动不安、胎动频繁时,便应立即停止,以免发生脐带缠绕等意外事故。

怎样与胎儿对话

胎儿的听觉器官发育相当早,胎龄3周时,形成听小囊,进而向耳蜗分化。听觉神经是从第6周开始到第22周逐渐发育完成的。内耳听觉感受器于胎龄15~20周分化完成,开始有听觉,至25周几乎接近成年人,至28周时则对音响刺激具有充分的反应能力。

当孕妇与胎儿说悄悄话时,胎儿会一直很有耐心地侧耳细听,而且还能记住妈妈的声音。因为,胎龄4个月时,胎儿脑中便完成了“海马”部分的生长发育,这是记忆声音的地方。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在向包括妈妈在内的女性声音方向接近时,能精确地把头朝向妈妈的方向,这是胎儿能记忆妈妈声音的一种证明。

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脏搏动声,一旦娩出,便会感到陌生不安而易哭闹。当母亲用左手抱起婴儿,贴近左胸壁靠近心脏时,婴儿听到了所熟悉的心音时,便会安静下来。

可见,胎儿也在聆听世界。如果父母能通过与胎儿的对话,让胎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爱的呼唤,这对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有益的胎教手段。

与胎儿之间的对话,可从怀孕3~4个月时开始,每天定时刺激胎儿,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一分钟足够。随着妊娠的进展,每天还可适当增加对话次数。

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觉,你或你的家人做了什么,想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想,都可以用语言讲给胎儿听。这不仅是母子共同体验生活节奏的一个方法,使母子间的纽带更牢固,而且能培养胎儿对外界的感受力和思考力。

母亲也可以到书店选择那些色彩丰富、富于幻想、通俗易懂的幼儿画册做教材,将画册中每页所展示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递给胎儿,以促进胎儿心灵的健康成长。

应该特别提醒未来的父亲,父亲对胎儿讲话,不仅安慰胎儿,还会安慰母亲。研究发现,胎儿更喜欢听父亲的谈话。父亲或者说男性的声音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父亲的声音带磁性、低沉浑厚,使胎儿更感到安全有依靠,胎儿出生后会对父亲有深厚的感情。

同胎儿说话,是父爱的具体表现,使胎儿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到父爱的温暖,这对胎儿的心智发育十分有益。每天清晨起床时,可以摸摸妻子的腹部,告诉胎儿:“你早,小宝宝。”

下班回家时也可以贴近妻子的腹部说:“宝宝,爸爸回来了。”

晚上,可以早点上床,躺在妻子身边,告诉妻子和胎儿今天发生的逸闻趣事。其实,同胎儿谈话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要你有耐心,胎儿是很乐于同爸爸谈话的。

与胎儿说话时,可以将手放在妻子的腹部,这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孕妇来说,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舒畅的事情;对胎儿而言,也会感觉到:“爸爸要和我说话啦!”

父亲除了常与胎儿对话外,还可念一些童谣、诗歌给胎儿听。这样不仅能加深父子之间的感情,更能促进胎儿出生以后在语言乃至智力方面的发展。

当然,也可以给胎儿取个亲切动听的乳名,并经常隔着腹壁呼唤。天长日久,胎儿便会将父母的呼唤铭记于心,感受着父母的爱。而且,胎儿出生后会对父母的呼唤作出良好的反应,当其哭闹时,呼唤他的乳名,便会安静下来。

音乐胎教方法

世界上的一切声音中,音乐是最美妙的。据研究证实,音乐由于速度、节拍、旋律的变化,能起到调节人体节律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音乐能渗人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的幻觉,唤起平时被抑制的记忆。常听音乐的胎儿长大后情感丰富,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生理学家认为,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出一些有益于健康的物质,以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作用,从而可以改善胎盘的供血状况,使胎儿更健康地成长。

可见,让胎儿听音乐可以给胎儿留下和谐而又深刻的印象,是一个增进智力及身体健康的好办法。因此,应该让胎儿在音乐声中健康幸福地出生和成长。常用的音乐胎教法有以下几种:

1.哼歌“谐振”法

孕妇每天可以哼唱几首曲子,要轻轻哼唱,而不必放声大唱。最好选择抒情曲或轻歌,也可唱些“小宝宝,快睡觉”等类似摇篮曲的歌。唱时心情舒畅,富于感情,如同面对你亲爱的宝宝,倾诉一腔柔爱和衷肠。这时,母亲可想象胎儿正在静听你的歌声,从而达到母子心音的“谐振”。

2.音乐熏陶法

母亲最好每天多次欣赏音乐名曲,如《舂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江南好》等传统名曲。在欣赏音乐中,借曲移情,浮想联翩,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在芭蕉绿雨的幽谷。在这时如醉如痴,旁若无人,如同进入美妙无比的仙境,神驰魂荡,遐思悠悠。

当然,如果父母会弹奏钢琴、拉小提琴或是会演奏其他乐器,这时不妨自己每天演奏一些轻松愉快的曲子。在这样的气氛中,父母和胎儿之间会更加和谐融洽。

3.器物灌输法

可准备一架微型扩音器,将扩音器放置于孕妇腹部。乐声响时,不断移动(要轻)扩音器,将优美的乐曲透过母腹的隔层,源源不断地灌输给胎儿。每一次可播放两三支乐曲,既要让胎儿欣赏音乐美感,又要防止胎儿听得过于疲乏,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灌输效果。

4.母教子“唱”法

胎儿有听觉,但胎儿毕竟不能唱。母亲应充分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你腹中的胎儿神奇地张开小嘴,跟着你的音律和谐地唱起来。

母亲可先练音符的发音,或较简单的乐谱,这样可使胎儿容易学容易记,一教即会。比如:1234567,7654321,反复轻唱若干遍,每唱完一个音符,等待几秒钟,这几秒钟即是胎儿复唱的时间,而后再依次进行。

你的胎宝宝喜欢什么音乐

不同类型的音乐能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交响乐、摇滚乐以及迪斯科等类型的乐曲,其音量较大,节奏紧张激烈,声音刺耳嘈杂,可使胎儿躁动不安,引起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因此,未来的母亲应从腹内胎儿的健康着想,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音乐。比如,为胎动频繁的胎儿侧重选一些缓慢、柔和的曲子,为胎动比较弱的胎儿侧重选择一些轻松活泼、节奏感强的乐曲。下面是乐曲的大概分组及产生的作用,可供参考。

1.催眠

如二胡曲《二泉映月》、筝曲《渔舟唱晚》,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这类作品具有轻盈灵巧的旋律,美妙活泼的节奏,因而又具有安详柔和的情调。

2.镇静

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琴曲《平沙落雁》等。这类作品优美细致,音乐柔和平缓,带有诗情画意。

3.舒心

如《江南好》、《春风得意》等。

4.解除忧郁

如《喜洋洋》、《春天来丁》和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等。

这类作品使人联想到春天,仿佛看到春天穿着美丽的衣裳,同我们欢聚在一起,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

5.消除疲劳

如《假日的海滩》、《锦上添花》、《矫健的步伐》和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乐曲《水上音乐》等。这类作品清丽柔美、抒情明朗。

6.振奋精神

如《娱乐升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等。这类作品曲调激越,旋律变动较快,引人向上。

7.促进食欲

如《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孕月不同,胎教音乐不同

在怀孕的不同时期,需要选择不同的胎教音乐。

1.1—3个月的孕早期

胎儿的器官正在逐步形成,孕妇往往会感到不适,胃口不佳,甚至恶心呕吐。此时,可听一些抒情、优美的曲子,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舒曼的《梦幻曲》

等。这样可使孕妇分散注意力,使早孕带来的不适随着优美的音乐而缓解或消除。

2.4~7个月的孕中期

这个时间段内胎儿发育很快,活动增多,孕妇可与胎儿一起听一些活泼欢乐的音乐,如圆舞曲等,对于陶冶孕妇情操、促进胎儿发育大有益处。

3.8~10个月的孕晚期

胎儿已逐渐成熟,由于不久将分娩,准妈妈在欣喜之余,会感到紧张和担心。此时,胎教音乐可选择轻松动听的曲子,如肖邦的《降E大调小夜曲》、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等,使准妈妈的心灵得到安慰,心情放松,使胎儿有更良好的生长环境。

怎样给胎儿唱歌

如果母亲能亲自给胎儿唱歌,将会收到比单纯听音乐更为令人满意的胎教效果。

一方面,母亲在自己的歌声中陶冶了性情,获得了良好的胎教心境;另一方面,母亲在唱歌时产生愉快的心情,身体运动又十分和谐,使胎儿能从中得到感情上和感觉上的双重满足。这一点,是任何形式的音乐所无法取代的。

有的孕妇认为自己“五音不全”,没有“音乐细胞”,不能给胎儿唱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唱歌这件事看得过于专业。要知道,给胎儿唱歌并不是登台表演,并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天赋,要的只是母亲对胎儿的一片深情。你带着浓浓的母爱哼唱出的一个个音符,在胎儿听来,一定是十分悦耳动听的。

所以,未来的妈妈在工作之余,不妨经常哼唱一些自己喜爱的歌曲,把自己愉快的心情通过歌声传送给胎儿,使胎儿分享你喜悦的心情。唱的时候尽量使声音往上腭部集中,把字咬清楚,唱得甜甜的,你的胎儿一定会非常欢迎。

父亲对胎儿唱歌虽然其声音传给胎儿不如母亲那样直接,但也有良好的作用。

做父亲的不妨利用晚上入睡前的时间,轻轻地为胎儿哼唱一些歌曲,使胎儿熟悉父亲的声音,这对于培养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大有益处的。

怎样给胎儿讲故事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生活在母亲子宫里的胎儿是个能听、能看、能感觉的小生命。母亲对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过某种途径,巧妙地转化为教育要素而直接作用于胎儿。所以,作为母亲应不失时机地加强与胎儿之间的交流,对他施以良性刺激,以丰富胎儿的精神世界。

给胎儿讲故事就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胎教内容,它可以丰富胎儿的精神世界。这是因为讲故事时,母亲把腹内的胎儿当成一个大孩子,娓娓动听地诉说,亲切的语言将通过声波的振动传递给胎儿,使胎儿不断地接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变化的氛围中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