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细品趣味语文
7354500000006

第6章 幽默诗文(5)

教师故意以“得”谐“德”,加上“我吃得,你舍不得”说成七德,以嘲主人之吝啬,这种措词法称为“异类并列”。

■李调元诗咏麻雀

清代,李调元一次去江西主考,公毕回京时,州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席间,州官受举子们的邀请,站起来说道:“久闻主考大人才高盖世,诗追李杜,今日请即席赋诗一首以壮行色,如何?”

李调元请州官命题。这时正有麻雀在屋檐间跳叫,州官便指着说道:“请咏麻雀。”李调元略一思索,便慢慢念出第一句:

一窝两窝三四窝,

众人一听,无不掩口。李调元又慢慢念道:

五窝六窝七八窝,

有人再也忍不住,笑着问:“主考大人,这也是诗吗?”

李调元毫不理睬,接着吟道:

食尽皇王千钟粟,

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两句一出,众人无不惊讶,都觉得如异峰突起,有起死回生之妙,同时又觉得讽刺辛辣,因此个个都很难堪。

■讽竹

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岁寒三友”来作为松竹梅的别号,郑板桥有《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特别对竹极力赞美。

有人却不喜欢竹子,做《讽竹》诗云:

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善钻缝,腰柔惯鞠躬。

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

文人多爱此,想来声气同。

■琵琶果

莫延韩拜访袁太冲,见他家桌上有帖,写“琵琶四斤”,相与大笑,另一客屠赤水恰好也到,问因何而笑,屠听后一边笑一边说:

枇杷不是火琵琶,

袁接着说:

只为当年识字差。

莫再接道: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咏针讽独眼

蒲松龄曾经得罪过王大官人,王大官人的独眼管家便出鬼主意借请客为名来羞辱他。

这一次,王大官人把蒲松龄让到了上座。独眼管家斟酒,先从上座开始,可偏偏把蒲松龄闪下,还把壶嘴儿朝着他,在以前这是最忌讳的。

王大官人好像没看见一样,端起酒杯来说:“蒲先生,喝呀!”酒杯里没有酒怎么喝呢?

蒲松龄却笑着说:“大家先别喝酒,我先说个笑话助助兴吧。临来时,家里的正缝衣裳。现以针为题做首诗。”

说完念道:

一头尖尖一头扁,扁头只有一个眼。

独眼只把衣衫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你们说这事可笑不可笑?”这一问,大家不禁一齐朝独眼管家望去,忍不住都笑了起来。王大官人只得把独眼管家打发走了。

■桃花诗

唐代诗人崔护,年轻时英俊出众。有一年清明,独游桃花盛开的都城南庄,见一美貌姑娘,便向她讨水喝。当崔护辞别时,姑娘送他出门,眉目间暗含不舍之情。

次年清明,崔护又独自游到那里,想起那位姑娘,径往寻找,见门已反锁,十分惋惜,便在门上题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位姑娘从外面回来,见了题在门上的诗,入门而病,卧床不起,求医问药均不见效。数日后,崔护又去找她,进到房内,姑娘见了,病马上就好了。姑娘的父亲大喜,于是就将她嫁给了崔护。

■“一”的情趣

清代名臣张伯竹禀性刚正,极恨收受贿赂,他写有一篇《禁止馈送檄》,其中不乏警世的名句: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张伯竹足足用了8个“一”字,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禁馈意志。一位公正廉洁的古代清官形象跃然纸上,给人深刻的印象。

■两句九悲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是杜甫的七律《登高》中的著名诗句。这两句诗的妙处何在呢?前人对其深刻剖析,认为它有“悲意”九层:

他乡做客,难返故里,一可悲,

经常做客,漂泊无定,二可悲,

万里做客,长期流落,三可悲,

时逢秋天,万物萧索,四可悲,

重阳佳节,登台无酒,五可悲,

亲朋寥落,独自登台,六可悲,

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七可悲,

年过半百,人近寿终,八可悲,

忧国忧民,壮志未酬,九可悲。

两句话,十几个字,却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怎能不令人称赞,千古流传!

■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有一个地方官为了取悦皇帝,以实现升官发财的美梦,派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人到京城长安进贡珍禽天鹅。路经沔阳时,他好心给天鹅洗去一路风尘,不料偶一失慎,竟让天鹅飞跑了,只落下一根小小的鹅毛。

倒霉的缅伯高垂头丧气而又无可奈何,只好带着这根鹅毛进京。因为怕皇帝震怒,降下罪来,他就做了一首打油诗,连同鹅毛一起呈上。那首打油诗写得非常有趣:

将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

沔阳失珍禽,奴才哭号号。

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皇帝看了这首诗,觉得情真意切,将一个朴素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不但未加责罚,反而给他一些赏金作为酬劳。后来,缅伯高的打油诗一流传,便形成了一句成语: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鹭鸶冤却我偷鱼

相传明朝时候,苏州有个月舟和尚,明明没有作奸犯科,却出人意料地被一场奸污官司所羁绊。长洲某知县听说这和尚能做诗,就命其以《鹤》为题做一首好诗。月舟和尚提笔写道:

素身洁白顶圆珠,曾伴山人入太虚。

昨夜藕花池畔过,鹭鸶冤却我偷鱼。

知县看后,知道他负屈含冤,便将其从牢中释放。

和尚以诗鸣冤,借鹤口“鹭鸶冤却我偷鱼”遥指自己清白无辜,却身负不白之冤,是借题发挥,运用了双关的表现手法。

■元好问妹巧拒婚

金代诗人元好问有个妹妹,容貌秀美,且工于做诗,只是潜心修道。当时宰相张平章慕名欲来求婚。

元好问告诉他,如果妹妹首肯则无妨。张大喜,直接去找其妹,适逢她在修补天花板,知张来意,委婉地以诗拒婚,吟道:

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

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

张知其不肯,只好悻悻而归。

此诗一语双关,明赶燕子,暗拒张郎,委婉而留有情面。

■情诗谢客

新中国成立前,著名作家端木蕻良住在桂林,他在门口贴一诗:

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

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教到西厢。

此诗表面上似乎仅在倾诉儿女私情,实则有“谢绝来访”之意。它暗含的意思是:主人潜心于写作,登门打扰者请于门外止步。这种谢客方式,委婉含蓄,高明得很。

■病僧诗

过去出家人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平时吃斋、念佛、练功自不必说,到了晚年,若是生了病,更是没人理睬,那景象是很惨的。

唐朝末年,有个和尚病得很重,寺里把他的住所挪到附近一个破房子里。他十分伤心,在门上写了四句诗:

枕有思乡泪,门无问疾人。

尘埋床下履,风动架头巾。

有个当官的恰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诗,很可怜他,让寺里的和尚带他回寺治疗。

后来,这个当官的又升了大官,来到京城,将此事说给皇上听。于是,朝廷颁布一条命令,让普天之下所有的寺庙,都设置“延寿寮”,专门为和尚养病用。

■我侬词

相传元代书画家赵子昂一度喜新厌旧,想休妻另娶。其妻得知后,便做一首《我侬词》对他进行规劝。词曰:

我侬两个,忒煞情多!譬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忽然喜欢啊,将他来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那其间,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

此词采用了比喻、反复的表现手法,想象丰富,有巧妙的构思,写得情意绵绵,不由得负心汉不动情。

■半字谣

熊益民先生号斤酒山人,曾写有《半字谣》,传世诗曰:

半自忘形半自醉,半倒半歪举大杯。半半痴迷半半傻,半诉半笑半半啼。半齐不整无小节,半生散淡了无期。

新歌老戏各半唱,清风半袖袖渐肥。半桶浅水半知解,半做工来半做诗。半枝秃笔写山水,半枝秃笔写别离。

半斤米饭半天饱,半包烟卷半天吹。半怕酸来半怕苦,半喜辣来半喜甜。为人不会半装笑,不敢妄自半欺言。

何苦哈腰半垂首,怀抱琵琶半遮颜。半世韶光如梦过,未得逍遥半日闲。半烟半酒随歌舞,半似懵懂半似癫。

《半字谣》中的“半”字共有40个之多,写作者自身性格、情趣、喜好……游戏人生,语句谲奇,全在“半”字的反反复复。

■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朝时,青年诗人朱庆馀渴望从政,带着自己的诗稿拜见身为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张籍赏识他,选其佳作26首,广为推荐。

在临试前几日,朱庆馀创作了一首《闺意献张水部》,献给张藉,诗曰: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一见此诗,对他的用意顿时明了,就酬和了一首,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后朱庆馀果然高中,名满京城给人以后生可畏之感。

朱庆馀的这一首是“喻体诗”。诗以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自比新娘将拜见公婆,把张水部比作新郎。意思是向张水部请教,自己的作品会不会被主考官所赏识。

张籍所答一首亦是“喻体诗”,把朱庆馀比作美貌的“越女”,称赞他的作品“敌万金”。张籍的眼力是非凡的,后来朱庆馀果然一举得中,从此进入仕途。

■清廉自白

明代刘应麟,字芝阳,江西鄱阳湖人。在江苏巡抚任上告老还乡。他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体恤百姓。临走时,在巡抚衙门墙上写了一首诗,作为清正廉明的自白:

来时行李去时装,

午夜青天一炷香。

描得海图留幕府,

不将山水带还乡。

诗的大意是:我来时带来什么,走时也只带走什么,这事是有天可以作证的。我连画的海图都留下,熟悉的山水我也不带走。

■拆字入俗语

蜀人杜渭江曾任麻城令,一日宴请乡绅,有梅西野提出,要拆字入俗语二句,作韵语助兴,梅自云:

单奚也是奚,加点也是溪。

除却溪边点,加鸟便成雞。

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雞。

座上有毛石崖云:

年青也是青,加点也是清。

除却清边点,加心便为情。

火烧舐马路,落得做人情。

杜渭江答云:

单相也是相,加点也是湘。

除却湘边点,加雨却为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谢赠金腿

清代诗人陈斗泉机智幽默。一次,有位朋友将一块金华火腿馈赠给他,这块火腿由于存放时间太长,甚是坚硬,刀砍不入,水煮不烂,牙啃不动。

陈斗泉枉担了受惠的虚名,却没得到半点好处,还得感谢这位朋友,心中愤然不平,于是做诗致谢道: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至一缸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与旧相识

一妓女已从良,却有旧相识约她欢会,妓赠一扇,在扇面上画了几支柳枝,并题诗云:

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任君笑。

而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寄衣

有个叫叶正甫的人在京城久居不返,其妻刘氏给他寄寒衣,附以诗云:

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冬得一过。

岁岁寄郎身上服,丝丝是妾手中活。

剪声自觉和肠断,针脚那能抵泪多。

长短只依先去体,不知肥瘦近如何?

■词女之夫

宋代文坛名士赵明诚,一次外出归家后闷闷不乐,食欲不振,形体日渐消瘦,父亲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梦中见一人对我言道:

言与司合,安上已脱,

芝麻除草麻,芙蓉开新花。

他的父亲听了大笑,猜出儿子说的是“词女之夫”四个字。因为赵明诚认识女词人李清照,双方一见钟情,但在封建社会里婚姻是不得自由的,因而忧郁成病。他父亲当即允了这门亲事。

■“一”字曲

元代有人写过一支散曲,写的是人生凄苦: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全曲用了22个“一”字,而不见重复,写法很奇特。

■欲留清白与儿孙

明代弘治时,有名士张文渊曾做诗教子孙云:

老去不嫌粳半粥,饥未曾吃菜混沌。

好饭好羹非不爱,欲留淡泊与儿孙。

凿开石窦通泉脉,播种梅花入瓦盆。

浑紫浑红非不爱,欲留清白与儿孙。

■临终诗

明代有武官吴东升,杭州人,80岁去世,临终做诗训子孙曰:

嘱咐儿孙送我终,衣裳棺木莫丰隆。

停尸只好径旬外,出殡须行马蹄中。

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嗜何功?

掘坑埋了平生事,休信出家吉与凶。

■嫁女

某翁有爱女出嫁,做诗送之云:

汝年十七去从夫,几句良言要听吾。

比似弟兄和妯娌,如同父母事翁姑。

重重姻妊原非偶,薄薄壮奋胜似无。

一做人家贤媳妇,千金难买此称呼。

■咏雨伞

陈细怪是清末湖北蕲州有名的怪才,他成亲后没几个月,便要冒雨出远门。当时正值梅雨季节,妻子张氏难分难舍,便撑了把伞,冒雨送丈夫,一程又一程。

一路上,小两口有说不尽的离别话。待到分手的时候,妻子看到陈细怪撑的伞沿儿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好似人的断肠泪,不禁触动诗心,遂以雨伞为题,做了一首五言绝句,为丈夫送别:

害得相思病,身体瘦如柴。

巴到团圆时,却又泪满腮。

诗中的意思是说,当伞撑开以后,每根伞骨都分离了,圆圆的张开着,流着相思泪。张氏是举人的女儿,很有才情,咏物抒怀,诗作缠绵多情,生动传神之至。

陈细怪听后十分感动,也以雨伞为题,做了一首七言绝句,与爱妻话别:

偶因一语蒙抬举,反被多情又别离。

送得郎君归去也,倚门独自泪淋漓。

诗中有两个谐音字,一个是“语”(雨)字,一个是“情”(晴)字。诗的大意是说,伞啊,因为下雨你才受到人的抬举,因为天晴你才与人别离。爱妻啊,你送别我回去之后,千万别像靠在门边的雨伞一样淌太多的泪水呀!

陈细怪也是托物抒情,诗做得更加生动传神,幽默有趣。

■生来不变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生来不变色”视为“无价宝”,他写了一个童话,说百鸟仙子请客,来的是白鸭、白鹅、白鸡,只有乌鸦是黑的,白鸭等嘲笑它,乌鸦也想变成白色,百鸟仙子对它说:

身上一根毛,好比那仙草。

生来不更色,便是无价宝。

莫学丑姑娘,爱搽雪花膏。

黑白不均匀,越擦越糟糕。

白的固不坏,黑的也很好。

你若爱你黑,自然无烦恼。

■戒子

张总戎善吟诗,尝做《戒子》诗,传诵一时。诗云:

银灯剔尽自问自,富贵荣华有几家?

富日难消头上雪,黄金都是眼前花。

时来言语风行草,追去田园水搏沙。

寄语儿曹须努力,各人寻个活生涯。

■君恨我生早

一位老秀才在乡间迷路,到一家借宿,主人不肯开门,老秀才再三相求,才有一少妇开门迎客,一老一少谈得十分投机,少妇乃寡居,知老秀才也是鳏居后,大有以身相许之意。秀才做诗道: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恨君生迟,君恨我生早。

■淘金和选美

诗话是一种评论诗人、诗作、诗派以及记录诗人故事的著作。诗人的诗句一旦被摘入诗话并获得好评,就能扬名天下,甚至流芳百世了。

清代性灵诗派的祖师爷袁枚准备编纂《随园诗话》,以宣传他的诗学观点,消息一出,顿时热闹非凡。一方面许多人走后门,套近乎,企图将自己的诗句塞进《随园诗话》,另一方面袁枚也借此广结善缘。

袁枚中过进士,当过知县,又是诗文大家,交游甚广。有位翰林做诗喜欢标新立异,而且自视甚高,他是袁枚多年的好友,凭交情,《随园诗话》要摘录他的诗句自不待言。可是这位翰林公的诗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偏偏丑人多作怪,他的诗集竟有四十几卷之多。

袁枚是个老滑头,交情是要讲的,但摘录佳诗隽句的苦差事却不愿干,按照“有事弟子服其劳”的古训,把选诗的差事派给了门生周午塘。

周午塘忙得天昏地暗,而收效甚微,就以淘金为喻,写诗向老师诉苦:

何苦老词坛,篇篇别调弹。

披沙三万斤,捡得寸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