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4节大学时比学习,社会里靠博弈
博弈在大学时代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这样专业的词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都算是比较难懂的了。大多数人认为似乎博弈和自己是没关系的。然而博弈与生活关系密切,它可以解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朋友、婚姻、工作,等等。即使是身边的琐事都是博弈论的应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吸烟伤肺,不吸烟伤心,烟民是选择抽烟还是不抽烟,这就需要进行权衡。如果这个烟民非单身贵族,而是有妻子或女友,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形成博弈。这也就是,博弈者的身边充斥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其他博弈者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决策结果。
再比如,有7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又没有任何容器称量。怎么办呢?这样的小事只要运用博弈就非常好解决。他们是怎么把博弈运用到这件事情上的呢?
大家试验了这样一些方法: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选举一位人格尚属上乘的人主持分粥,还能维持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会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类似的情况政府机构比比皆是!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像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
怎么样?以博弈解决喝粥问题,最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喝粥。这就是博弈在生活中的妙用。
博弈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博弈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以及如何与对手互动。人生正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请看下面的例子: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主管,为人比较正直,说话也比较直白,经常不注意方式、场合。有一次,小王部门刚好空出一个经理的职位,本来小王是最有希望晋升的,这件事也让小王高兴了好一阵子,没想到,老板却把小王叫到办公室,说这个职位准备以外聘的方式填补,暂不考虑内部员工的升迁。小王顿时犹如被泼了一瓢冷水,不悦的情绪立刻表现出来,虽然没有对老板说什么,但在私下里却牢骚满腹。因为这个职位在公司除了小王,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了,小王在这家公司的业绩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颇得下属的爱戴和佩服。
小王实在不理解老板的想法!他准备跟老板好好争取一下,于是小王又找到老板,并陈述自己的功绩,可老板还是坚持己见。小王有点愤怒,一气之下,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他觉得凭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老板是不会同意的。没想到,老板居然同意了。第二天,新经理的职位被和小王地位一样,却没有小王能力强的小李担当了。其实当天老板也对小李说了与小王同样的话,但小李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没有任何的抱怨。结果小王由于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把升迁的机会拱手让给了他人。
在上述案例中,小王和老板之间就是一场博弈,是一场职场的博弈,也是一次人际关系的互动。老板对小王说的话正是要看小王的选择,他要根据小王的选择,再做出自己的判断。结果小王牢骚满腹,惹得老板不满,好机会自然落不到他身上。
小王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人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博弈,所以做出每个策略之前都要考虑结果。
人的一生,本身就可以看成是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我们时刻都在决策着,比如选择什么专业、报考什么学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开展一项研究、如何打理生意、该和谁合作、做不做兼职、要不要换工作,甚至要不要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要不要孩子,等等,而这些只不过是人生决策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而已,其他平常的决策更是数不胜数。
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你并不是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的身边充斥着和你一样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你的选择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这就需要你的博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