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柔胜绝学:在紧要关头急流勇退
第一节眼光放远,别人看一省我看一国
【曾国藩语录】
论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析微茫。
【曾国藩剪影】
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细节上的小事也能影响事情的发展,但是远远不及大的形势来得重要。所以,想要成大事,就一定要留心大局,从大处着眼,然后借势生风。否则,就算有千条妙计,也难有作为。
曾国藩开始创立湘军的时候,没有任何实权,也没有军饷,兵力发展得十分缓慢。为此,曾国藩很是着急。为了得到朝廷的封官,他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始终不能如愿。
转眼间,曾国藩建湘军,镇压太平军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尽管也曾立下不少战功,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与官职擦肩而过。在为父亲守丧期间,曾国藩曾向清政府要督抚的位置,但是也遭到了拒绝。
1860年是个不平静的年头。这一年,太平军斗志激昂,越战越勇,到处都充斥着清军兵败的消息。这给曾国藩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大清需要曾国藩,就一定会给湘军一个妥善的安置。
果然,几天以后,清廷下旨,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曾国藩从此可以名副其实地大干一场了。
尽管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可是曾国藩丝毫不敢大意。在转战沙场的途中,也常常打听朝中的消息,对于朝中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得十分敏感,因为朝廷中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湘军的利益和未来。
胡林翼和曾国藩是在攻占了安庆之后一个星期才知道咸丰帝驾崩的消息的。专制统治的时代里,消息本来就很封闭,再加上交通不发达,所以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个月以后,曾国藩还全然不知。
后来,朝廷下旨,重新任命曾国藩的职位,他才在诏书上看到八位顾命大臣遇难的消息。此时,曾国藩一点也不敢大意,他分析了朝廷的形势,才找到了行动的重点和方向。他马上给慈禧太后回复,让她对湘军放心。
曾国藩的举动,赢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从此湘军成了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一个做大事的人,必须要深谋远虑。只有看得深远,才能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时候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在别人不能谋取到利益的地方赚取利益。只有在大局上赢得了主动权,才能在应对措施上做到万无一失。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事情不管不问。其实,只有看清了社会的发展方向,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可是,如果我们一直闭塞消息,不愿意跟别人沟通,那么到最后,我们也只能守着自己的一小块领域,而不能有大作为。
【经典妙用】
从大处着眼,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能
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从大局出发,从大处着眼,才能将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蔺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之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蔺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到蔺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将军如此以大局为重,我实在是惭愧,还希望将军能够原谅我的鄙陋。”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共同为赵国的强大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像廉颇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只从自已的角度出发,什么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而不为大局着想。可是,很多时候只有兼顾大局的利益,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如同我们在公司里做事,如果公司的利益受损了,那么直接受影响的是我们个人。
所以,不要总是只看到自己,只有把目光投放在高远处,我们才能更加明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