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耒若牛,速耒若马,而牛马为人所用,因人有智也。”智谋只有人有,动物没有,然而并非人人都有智谋。
雍正耒以权取胜,柬以钱取胜,而是以智取胜,做到人上人,赢得天下君,堪称用智高手。
智经23以柔克刚,凝聚群体
“留神用才为要,否则误事。”
——雍正
人才是做事的根本,智慧又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雍正靠智慧扫荡险恶,靠智谋赢得天下,智谋才是人生之宝!
雍正在用人方面,自有其智慧之道,就是要以智才为第一。
康熙在位时,他的众皇子在争储过程中,看起来第一个倒霉的是允?,细细想来,是有一番原因的。
允?接二连三的倒霉,表面上看是因为运气不好,但实质上他一次再次的落败,却主要源于个性中的柔弱无能。
正因为懦弱,所以允?才密行奸险企图谋害二阿哥,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他才拉帮结派试图借助众人的势力谋求储位。因此,即使允?真能当上皇帝,也肯定是个守成的、建树不大的君主。
而雍正就不同,雍正虽然也暗中拉帮结派,但他手下的人却必须服从他的命令。雍正虽然也向人施恩,但同时他还懂得如何对手下人施威。这样,在雍正身边,才环绕起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小集体,而这样的小集体才是最有凝聚力的。
此外,雍正的办事作风是既认真负责,又雷厉风行。他主张奖惩分明,对违法者不循私情,该惩治的,绝不宽容。
他的这一主张,既显示了作为一国之王的必备素质,同时也恰与允?的循情枉法拢络人心形成鲜明的对照。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办事,雍正的这一帝王之资后来也多有明证,如康熙时太监曹之璜索诈官员银两,且肆意横行,因赶打抬夫致使棺木落地一案发生后,雍正授命审理此案,他以大不敬罪将其议斩、监侯待刑。又如,康熙在痛责与允?结党的鄂伦岱等人时,一旁的雍正就曾说:父皇身体刚好,不值得跟这种人生气。对乱臣贼子,自有国法。若把他们交给我,立刻就把他们按律诛杀了。再比如康熙五十:
年,前朝顺治皇帝的淑妃病逝后,康熙发现办理丧事的官员行事草率,就命雍正查办。雍正立即奏报:这件事是工部和光禄寺承办的,因此工部尚书满笃、侍郎马进泰、光禄寺卿马良、以及负责兼理此事的内务府总管赫奕和署部理事马齐应对此事负责。结果,这几个人都受到了康熙的处分。
从以上这几件事来看,在雍正的办事作风中的确透露出一种严肃执法的精神和不循私情的魄力。为此,他的手下戴铎曾拿雍正与允?做了个比较,称:“允?柔弱无为,不及雍正聪明天纵、才德兼全、恩威并进、大有作为。”从事实上看,戴铎这番话还是客观的。
雍正此时此刻尽管在夺储斗争中成绩显著,但他一点也不掉以轻心,因为其他皇子的党羽们仍在四处活动,以观后效。
康熙此时对雍正的信任度大大提高,也在静眼旁观时局的发展,而此时的雍正,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这就是三阿哥允社。
允祉不仅有年长的优势,为人也颇老成持重,因此,颇受康熙喜爱。
而月允祉喜欢读书和钻研学问,学识非常渊博。同时,在储位斗争中,他又表现得相对中立,因此被封为减亲王。
康熙自然知道允祉学识渊博,所以特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允?复废的第二年,康熙特命允祉修建蒙养斋,并命他召集全国各地的学者编著《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
等书。
众所周知,康熙是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学识非常广博,又极力主张仁政爱民。因此,他与三阿哥允祉在许多方面见解相似,这就使父子之间关系较为融洽。特别是到了康熙晚年,由于众阿哥争取储位的斗争把康熙搞得焦头烂额,导致他与众阿哥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渐至老境的康熙便自然地把目光投向允祉了。
正因为允祉恰恰能投其所好,康熙开始委以允祉重任,每次巡游,也都将允祉带在身边。于是,允祉的大红大紫成了雍正的又一威胁。那么,雍正又是怎样击败允祉的呢?
先看看允祉的情况;首先,允祉自始至终没被康熙抓住过把柄。在储位争夺中,他几乎表现了完全中立的立场,因此,康熙非常相信他。第二,允?、允?、允?都曾触怒过康熙,被康熙拿到过把柄,而允祉在康熙心目中却接近完人。第三,也正是最重要的一点,允祉善于使用怀柔政策,不时利用和睦的家庭气氛来软化康熙,给了康熙一个善解人意和与世尤争的良好形象。
然而,允祉毕竟不是完人,他也有不可避免的性格缺陷。那就是,缺乏政治影响力。此外,由于允祉对手下缺乏约束,致使有些人打着他的旗号四处招摇,这其中有个叫孟光伟的,就打着允祉的旗号,到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广西等省活动,并代表允祉向川抚年羹尧、江西巡抚佟国瓤等人赠送礼物,而这些外任大员在收到礼物后,自然要回赠大批的布帛银两马匹等物。孟光伟就是靠这种子段大发横财的。此事后来被康熙察知,斩处了孟光伟。佟国瓤因此事牵连被革职,午羹尧被革职留任。
这件事发生后,康熙虽然没布处罚允祉,但却对他约束控制部下的能力打上了一问号。当然,康熙还是喜欢允祉的。但他认为,大清王朝的皇位,应该找一个“坚固可托”
的皇子来继承。
允祉逃过这场政治上的浩劫也是侥幸,是因康熙对他宠爱有加,通过这次事件,他在康熙心中的政治地位随之厂降,使康熙不得不把他排除在继位之外。但康熙为立储之事也犯难了。此时,雍正看出厂父王的心事,他把自己的爱子弘历放在康熙身边,而这个聪颖过人又颇有勇谋而又俊逸的弘历,使康熙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老人总是喜欢小孩子的,康熙也不例外。当他第一次见到弘历时,就喜欢上了这个英俊少年。祖孙二人颇为投缘。
同时,弘历聪明灵异也使康熙感到后继有人,于是大悦。随即带弘历人宫,随侍左右,以享天伦之乐。
此后,有—次康熙带弘历去打猎,祖孙二人当场射杀了头狗熊,当时,康熙要弘历再补一枪,枪响之后,倒地的黑熊突然跃起,向弘历扑来,在这种危险的场面下,少年弘历却不慌不惧,灵活的躲开厂狗熊的致命一击。随后,由做爷爷的康熙补厂—枪,弘历才得以脱险。
这件事发生后,康熙更加喜欢这个孙子厂。并在公开场合讲,弘历比他福气大。(果然,弘历在:卜五岁的时候,继承厂雍汇的皇位,成为乾隆皇帝。此乃后话。
雍正这张皇孙牌,打得非常高妙。他不但借此拉近了与康熙的关系。同时还等于向康熙暗示厂大清王朝是后继有人的。也就是说,只要雍正继承皇位,那么,弘历有—天也会顺理成章继承大统。
有种推测就认为,康熙之所以让雍正继位,就是看好了皇孙弘历。当然,这只是一种臆测。
雍正在夺储斗争中用刚柔相济的政治手腕第一步赢得了一个大满贯的胜利,这取决厂他的智谋,更取决厂他的为人处事有其独到之处,以人为本是他处事的原则,他也正是运用此招而取胜之。
智经24别出心裁,稳固皇位
“朕非施恩与你一人,而是令天下贪夫要廉,懦夫要立。”
——雍正
在争取到皇位之后,雍正也在绞尽脑汁考虑治国稳固之计,除在用人上有绝招外,还要令天下贪夫要廉,懦大要立。
町想而知,雍正在回首争储过程中的种种险情还是心有余悸,具体如下:
对于皇子们米说,被选出征是天赐的良机。谁都渴望得到这个建功立业、树威立信的机遇。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不仅不要和政敌们勾心斗角,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稳坐第一把交椅;而且一旦拥兵在外,手握兵权,实力就会大增,再也不用每大提心吊胆,防备被别的皇子的暗杀。假如旦发生什么不测,也可以相机而动,立不败之地。
所以争夺这个职位就成为康熙未年阿哥党们较量的一个焦点。
可以说:雍正在处理允?和其他人,如允?、允?、允?、允祉等人的问题上,的确有假公济私的倾向。而假公济私虽不值得提倡,却也应该被看做雍正的心智之一。即巧借公正的名誉,达到自己剪除异己的目的。
我们知道,雍正即位之际,允?正在西北用兵,撑握着兵权。那么,如何削夺他的兵权呢?于是,雍正采用了“先下手为强”的智谋。
当时,雍正说:皇考的丧事,若允?不能亲临,恐怕内心不安。因此,还是让他急速回京吧。
从表面上看,雍正这番话是为允?着想,实际上却是为了削夺其兵权。在调回允?的同时,雍正随即命辅国公延信赶赴甘州军营,接骨厂允?的帅印,并命川陕总督年羹尧协助延信处理西北军务。
由此可见?允?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回京奔丧的。当时,他投有发动兵变挥师南下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
一是受到年羹尧川陕军队的牵制,使他不敢冒然行动;二是因为雍正已任命允?为总理事务府大臣,这必然会使允榍觉得雍正没有加害他们党振的居心,因而失于防范。另外,由于雍正当时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也使允?觉得自己出师无名,如果冒然采取了行动,反会招致朝野大多数人的声讨。
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雍正当时所采取的怀柔策略是相当高明的。即利用允?这枚具有号召力的香饵,钓回厂允?这条手握重兵的大鱼,为最终除掉心腹大患先迈出关建性的第一步。
果然,允?这条大鱼很不情愿地上钩了。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交出兵权,匆忙赶回京都奔丧。在尚未到达时候,他先用公文向雍正请示,是先去景山寿皇殿拜谒康熙灵枢,还是先去庆贺新皇帝的登基?当然,明眼人—眼就可看见,允?这是存心给雍正出难题,如果雍正要他先去拜谒康熙灵柩,他就大闹灵堂,给这个新皇帝一个下马威,让其难堪;如果雍正要他先去庆贺新皇登基,无论是以什么借口,他都可以抓住雍正不孝的把柄,违抗其命令。雍正此时心中有数,允?又是在出新招让他这个皇兄为难。
雍正当然不会卜当命他先拜谒梓宫,于是他就直接奔赴奉皇殿,在其父灵柩前哭拜。当时雍正也在那里,允?望见了,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本来自己大有希望坐汀山。
想不到今日却屈为臣下。但君臣之份既已决定了,他也万般无奈,只好含愤忍辱,远远地给皇兄叩头,不过胸中却实在是怨愤难平,所以无论如何电不向新皇帝表示祝贺和亲近。
雍正为了表示自己气量宽宏,大度能容,于是便向前去将就他,但他还是不动弹。当时在场侍卫的蒙占人拉锡看见出现这样的僵局,赶忙拉着他走向前去,然而一等到离开皇帝,允?就破口责骂拉锯。他还到雍下面前士告状,控诉拉锯无礼,他说:“我是皂卜的弟弟,拉锡只是一个掳获来的下贱人,如果我有什么不是之处,求皇上处分,我如果没有不是之处,求皇上将拉锅正法,以正国体。”
不难看出,允?这样做表面上是在攻击拉锡,实际上却是把矛头指向了雍正,允?此言正中雍正的下怀。雍正恰好借此发难,严厉地斥责他并削去丁他的亲王爵位,将其降为贝勒。
雍正元年三、四月之交,雍正送康熙灵枢至遵化县景德镇陵亨殿,并J:此时传旨训诫允?,允?很不服气。传旨的允?怕把事情闹人了,使允?处境更加恶化,就劝他顺着接受,允?这才不情愿地接受厂。遵化的事情完毕以后,雍正返驾回京,而留下允?看守景陵,这实际上就是把允沼囚禁起来了。雍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允?和允?党人分开,使其不便互相联络,商议对策,事事被动,只能听其随,乙所欲地加以惩治。
众听周知,允?与雍正原是同胞兄弟。雍正的做法使他的生母乌雅氏也无话可说厂,尽管她心中气愤,但现在雍正是皇帝,一山不能藏二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她心里再有一百个不情愿,也无可奈何。至于雍正的脾性乌雅民是最清楚不过丁的,而她最牵肠挂肚、寝食难安是生怕他们兄弟闹得骨肉相残的境地。乌雅氏总共有三个儿子,即皇四于雍正、皇六子允祚、皇十四子允?其中皇六子允祚在六岁时即短命夭折。她生的老四和十四子都为康熙帝所重视,两人都有坐上龙廷的可能,对于她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这两个儿子又是势不两立的冤家,互相忌妒和仇视。作为他们的生母,遇到这种无法兼顾的情况,她的内心自然痛苦不堪,身体也就容易生病。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她于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得病,第二天就去世厂。她从生病到去世,前后才不过十几个小时,这实在是暴卒。皇太后逝世后,雍正颁发了一道喻旨,其中说:贝子允?“无知狂悖,气傲心高,但朕为了安慰皂妣皂太后在天之灵,着晋封允?为郡王。如果他从此能改过自新,朕自然会不断地对他施加思泽;如果他继续作恶,不知改悔,那么为了维护国法,朕也不得不将他治罪。”这情理兼顾的一番言词,使全天下的人都不由心悦诚服。
在雍正内心里,他很清楚他这个刚登上皇位的兄长在好些方面都比这个弟弟逊色,特别是康熙晚年他的嗣位呼声之高,影响力之大,在他夺取大将军之职时更是雍正无法与之匹敌的。如果不对允?加以压制的话,整个局面就难以驭驾,这才是他之所以处置允?的真正动机。
智经25看破人心,方胜大臣
“看清对于的牌,保住自己的牌,此为打牌要素。对大臣也必须看破人心,方胜大臣。”
——雍正
为人处事要以心智为第一,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雍正对他的大臣要求其办事于练,眼光明察,才能善谋政事。
前面谈到雍正对允?采取拉拢的政策,主要是因为允?
最有才能和号召力,又是反对派的领袖。要想扳倒他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雍正采取提拔允?的手段,目的是麻痹自己的丰要对手,使其不致于做出过激举动,为巩固好自己政权打基础。作为手有实权的皇帝,当然他这样做还是大计中的先声,是巩固皇权计划中的一部分。
接下来,雍正就拿允?开刀。因为允?是允?的忠实追随者,雍正觉得允?“文才武略,一上可取”,是乃父“不足数计之子”,所以雍正把第一个矛头指向了他。
对于允?来说,雍正的继位,使他大为失望。据《清世宗录》记载:圣祖仁皇帝(即康熙)仙逝时,雍正在哀痛哭泣,允?却突然跑到皇上面前,傲慢无礼地在康熙的尸体前对坐着,没有一点做臣子的礼节……当在灵前举哀时,允?
却一滴眼泪也没有。当雍正问他时,他却公然与雍正争辩……因此,允?的种种无礼行为也是招致雍正憎恶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允?的生母也为雍正所厌弃。据史料记载,当康熙的遗体要送往景山寿皇殿停放时,允?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奔向灵堂。她原来很受康熙的宠爱,—向不知礼让,竟然径自跑到了雍正之母德妃的前面。雍正见了自然很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