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亘古一智帝雍正智经108章
7361400000038

第38章 为政多务实,富国妥民心——以人为本的韬略(4)

在北方大面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什大事。这件事自雍正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雍正的这一突出贡献,才使世上有了黑龙江和天津小站等着名的稻米品牌。同时,推广水田种植的作法,也给北方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加速了农业的发展步伐。

与推广水田种植相配套的工程是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因为只有相应的水利工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北方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习惯。同时,水灾也是威胁当时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雍正指出:水利事业“关系民生,必须一劳永逸,务要工程坚固,不得吝惜钱粮”。

这就是说,兴修水利是关系国计民牛的百年大计,因此不能舍不得花钱花力,一定要把这些工程修筑坚固,不能搞“且腐涪下程”;雍正的这一看法,既表现了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防患于未然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他高屋建瓴的政治家气度。雍正在兴修水利之初,就提出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但必须把水利工程修筑坚固的措施。、在他的领导下,黄河、淮河、永定河、子牙河、卫河、淀河以及钱塘江等地的堤防都得以妥善的加固。同时,在修筑浙江海塘堤坝时,雍正再一次强调:”如果工程永固,可保民生,即费帑千万,在所不惜。”

修筑堤坝不但能有效地防止水灾,同时控渠引水还可以灌溉农田。这的确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雍正三年,直隶总督李维钧奏报准备在保定控渠引水,兴修水利,以便扩大水田种植面积。

在得到李维钧的奏报后,雍正当时对这一提议没有采纳。

因为雍正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君主,李维钧在提出这一建议后,雍正立即指出:“此事必通盘将地之高下、水之去来,明白绘画审视,斟酌而后定。”

这就是说,雍正赞成兴修水利,但他不赞成李维钧的盲目行动。他主张审慎,先作调查研究,以了解河水的来龙去脉,地势高低,然后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由于雍正的审慎,李维钩的建议当时未被采纳。次年,直隶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这一灾难的发生,促使雍正下决心早日根除直隶地区的水患。

他派怡亲王允祥、大学土朱轼率领一千人等,进行了一冬一春的实地勘察之后,允祥等人绘制出了一张详实的水域图。雍正看后,赞扬他们“于直隶地方东南西三面数千里之广,俱身履其地,不惮烦劳,凡巨细川流,莫不穷究竟委,相度周详,且因地制宜,准今酌古,曲尽筹画,以期有益于民生”。

雍正这是在称赞允样等人,不怕辛劳,跋涉了数千里,对山川河流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相度地势、四地制宜地细心规划,才产生了这张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规划图。

既然这项计划是切实可行的,雍正立即拍板决定,即刻动手根除直隶水患。为此成立了营田水利府,下辖四个营田局。允祥、朱轼被委派主抓此项工作。

雍正的办事作风多是雷厉风行的,为加快工程的进度,他接受了朱轼的四项建议:

一、鼓励私人参加这项工程,即民生可自行营田兴修水利,并照出力的多寡,给以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职——这就是说,私人不但可以从兴修水利中得到现实利益,同时,由于他们的贡献突出,政府还可以奖给一定的官爵。这一计划的被批准,可说是别出心裁。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许多人囚官爵的诱惑积极投入到这项工程中来了。

二、对于这些效力的民众,要视其完成工程量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官职——也就是说,我可以给你们封官儿,但必须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只有贡献突出,才能做更大的官儿。这就杜绝了某些人投机取巧的路子,使人人奋勇,个个争光。

三、对于降级、降职的原政府官员,能到这里来效力的,仟务完成后可以官复原职——也就是说,给从前犯了错误的人—个官复原职的机会和途径,这次仍;只要表现好,可以恢复你原有的职务。可谓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了兴办水利的社会潜力。

四、对于流徙以上的罪犯来效力者,准子减等——这就是说,对那些被叛流放罪的犯人,可以不必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只要愿意来这里好好千活,就:可以减免刑级。

四招别具匠心的措施,不但充分调动了民间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大部分民众出资兴修水利,还减轻了政府大量的财政负担,—缓解丁政府当时财政拮据的状况。因此,他的这一策略,再次收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智经88先紧后松,士民一体

“勤慎从事,不可累民,不可草草行事。”

——雍正

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为了整肃吏治、士风和民俗。雍正年间,开始了大规模开展清理积欠赋税的运动。重点放在富庶的江南地区。

江南历来是富庶之地,是清政府的“钱袋子”,备受上面重视,赋税历年来都很重。

因为赋税超重,积欠的也就越多。如不主动清理的话,日积月累,数目惊人。

江苏巡抚张楷向雍正报告说:从康熙五十年到雍正元年的12年间,汀苏全省积欠的赋银就达到881万两。接近汀苏3年的赋银总数!

积欠之厉害,町想而知,雍正得知后极为恼火,认为这是江苏省吏治腐败、民风颓唐透顶的表现。因此下定决心要用非常手段来整饬江苏的士俗民风。

雍正特派户都侍郎王玑、刑部侍郎彭维新,率领众多的候补州县官分赴江苏各地清查。

这些官员们到地方上以后,强令欠户一定要在短期之内还清多年的所有积欠。还清的就在门口用红笔写明“清查”

二字,不能还清的一律投入监狱,直到还清为止。

一时间,江苏省人心惶惶,监狱里人满为患,全省上下陷入一种恐怖的气氛之中。

雍正是深谙民众心理的一个帝王,他的本意并不是搞税收恐怖,也并不在于大把大把地抓人或杀人。他只想借此来改变“江苏吏治民风颓蔽已极”的现状。顺便也多收点银两,以充实国库。

先给众人一个下马威,然后,再视情况不同,分别处理。即是平常所说的“先紧后松”。这似乎是强人执政风格的一种;雍正也不例外。

看到人心惶惶,社会不稳,雍正开始网开面,下令暂时停征积欠,先把积欠的不同种类、性质分清楚,再作处理也不迟。

积欠中有些是由于地方官员私自侵占,装入自己腰包的,有些是下面小胥吏或者赋税的承包人侵蚀的,最后才是民间拖欠的。

经过3年的调杳发现,自康熙五十年至雍正四年之间,江苏一省共积欠赋税1010万两,这其中,官员贪污浸占与贫民积欠大约各占一半。

雍正命令属于官员贪污侵占部分的,必须在十年之内连带征收,直至交齐。是民间欠交的,缓延至在20年以内交齐。

为此,雍正还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时按时交完积欠的人民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

吸取了清查亏空的经验,雍正要求属于官吏和绅衿侵蚀的,只追究其个人责任,不再株连其他人。而民间所欠,则依法追交。

两年以后,雍正再次重申了绅衿只能免自己一人丁粮差役的政策,强调子孙和家族成员不能规避。为适应这项方针,雍正还制定了—些具体的政策。

在这些政策中,尤以士民一体当差影响最大,效果也最为显著。十民一体当差,言下之意就是无论是士族还是平民,都一视同仁服差役。

雍正元年,河南巩素知县张可标最早发出告示,命令“生员与百姓一体当差”。此举引起众多监生的普遍不满,群起而闹事。

雍正经过调查之后,将闹事者绳之以法。惩治他们工要是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但是,坚持贯彻执行士民体当差的政策,也是雍正作此处理的—太原因。

雍正二年,河南封邱县令唐绥祖因为筑黄河堤防,需要动用民工,因此制定出按照田地数量来出上的办法:每—百亩田出一个人工。凡有田者一律出工,绅衿电不例外。真正是“绅衬庶民一律当差”。

当时的河南巡抚田文镜对唐绥祖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将情况报告给雍正。

除了士民一体当差以外,雍正还对一些拖欠粮赋的绅衿严惩不贷,严禁绅衿包纳钱粮以及抗粮不交。

这轮政策施行中,雍正也惯常地抓了一些反面典型,以儆效尤。在此不再赘述。

雍正整肃地方不法绅衿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打击不法绅衿的举措来分化这个阶层,制止他们与地方官员互相勾结,但并不是简单地与他们为敌。

用雍正的话来说,对绅衿应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品行端正的,应当加以尊敬,作为四方百姓的表率;有一些过错的,则劝导他,让他改正过来;那些不肯改正的,就要毫不留情的严加惩罚。

因为不法绅衿的行为已经对封建统治构成直接的危害,侵犯了政府的权力,危害了平民的利益,破坏了三者之间的政治平衡。

用平均赋役的办法来缓和社会矛盾,雍正此举可称快刀斩乱麻。对广大贫民来说真是皇思浩荡。

恩威井加,双管齐下,是雍正的’—种改革方式。

先紧后松,不断开恩,也不失为一管理之道,皇者之心智。雍正对此驾轻就熟、屡试不爽。

从中可以看出,雍正不折不扣地执行新政策,知难而进,决不退缩。但雍正同时却深谙政治平衡之道在各方面斗智斗勇,去现得有刚有柔。在这—’轮改革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回过头看雍正畅快淋漓的睿智之举,是否可以得到其些启迪?

为什么官吏和绅衿会在此清查中首当其冲呢?这还得从清朝入关时谈起。

满人人关之初,按照官员的级别,优待或免除该户一定量的丁役,以示优待。除此之外,为了表示对读书人的尊重,清政府也免除士人本身的差役和乱七八糟的一切杂办。

由于官员与士人享有法定的免役权,地方官在收税时,对他们也就另眼相看,以耗羡为例,地方官经常不是按田粮向地方绅富征收火耗,而是把耗羡银转到贫民身上。让贫民扛起本应由绅衿们承担的额外负担,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官吏施政过程中给于绅衬的不成文的特权。

绅衿在地方上白行抢夺权力,其不法行径多种多样:出入官署,包揽讼词;欺压小民,横行乡里;无视国法,抗交钱粮丁赋;或者将别人的土地挂在名下,免除杂役从中渔利等等。雍正对此深为痛恨:“种种卑污之事,难以悉数。”

绅衿的种种不法行为,不可避免地同政府的职能与权力发生冲突,造成封建政府权力的失灵。同时又与地方官虽勾结,鱼肉百姓,腐蚀官僚队伍,造成社会吏治败坏。

具体在赋役问题上,由于绅衿应有的徭没负担落到厂平民百姓的头上。百姓对此也极为不满,双方矛盾尖锐,难以调和。

政府、绅衿、平民三者的矛盾,最终的矛头都集中在绅衿身上。为了保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中央政府必须同这些不法绅衿作斗争。

雍正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他在寻找一种解决不法绅衿的根本办法。

雍正二年二月,雍正下令革除绅衿头上的“儒户”、“宦户”名号,让他们在名义上与一般老百姓一样,取消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并且,严令禁止绅衿把宗族、姻亲的田产挂靠名下,以免除杂役负扣的行为,不准绅衿拖欠钱粮,严禁绅衿逃避了粮和差役。

同众多改革政策出台时一样,雍正一再强调:“如敢抗顽,即行重处。”

雍正深知地方官容易与绅衿抱成一团,共同采取对策应付中央的决定,对政策的执行极其不利。

因此,雍正特地告诫地方官僚:如果你们还有人对此政策的执行瞻前顾后,采取措施不得力或犹豫不决的话,一旦被人检举揭发,必将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