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清查隐田实在是一项过于艰巨的任务。因为隐田的涉及面颇广,从普通百姓到绅衿胥吏乃至朝廷大员,都有隐瞒田产的情况,所以若要全面清查,难度太大。另外,由于当时各级官吏在为官的同时,也多置有田产,在官官相护的封建时代,若清查整个官僚集团的田产,势必会引发朝野上下的不满,但若只清查民间的田产,势必又会引起整个社会对官僚集团的怨怼情绪。
基于上述原因,雍正采取了让社会各界自首隐田,既往不究的心智。这就是说,假如你有隐瞒田产逃避政府税收的行为,那么政府允许你自首,并同时不再追征你以往逃避的赋税了。虽然无论你隐瞒田产有多少年头,政府都不予追究,但你必须以自首隐田这一年起,开始以田亩实际数目向政府纳税赋。雍正还承诺,对于官吏从前失于察考的行为,朝廷也不予追究。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当时,由于官绅勾结的情形非常严重,以至于全国各地都有许多隐瞒田产的情况,假如要追究官吏以往的过失的话,势必会使他们不敢认真执行这项新政策;反会使他们竭尽全力隐瞒事实,并借此掩盖自己的劣绩。
因此,不追究各级官吏以往的过失,才能保证他们认真地执行这项新政策——既往不咎、给官吏一个自新的机会,并给隐匿田产的人一个改过的机会。
正可谓先礼后兵。自首隐田政策实施后,雍正就不客气了,他逐渐加大了打击力度,对那些拒不自首隐田,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人,按隐匿罪给予了相应的惩罚。如江西监生周作孚指控族人欺隐田地六百余亩,结果反倒查出他本人也有二百多亩田产欺隐未报。于是雍正下令没收了周作孚的隐田,同时向他追收往年的钱粮。
对于新政策实施后,仍然有官绅勾结隐瞒实情拒不上报的情况,雍正也给予了相应的惩罚。如唐县隐田多达570余顷,该县知事却隐瞒不报,结果被雍正查出后,没收了所有隐田,并追罚往年钱粮,知县本人因此也被革职查办。
全国各地自首隐田的政策实行之后,虽然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田产隐匿未报。为此,有些地方官建议实行清丈工作,即重新丈量土地。四川巡抚马会伯就曾向雍正奏称:随着人口加增,该省垦田日多,稳匿太甚,而且民间因土地纠纷所引起的诉讼也在激增,因此要求重新清丈,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可为国家财政开源。
为此雍正指出:“清丈乃系必不可行之事,视乎其人,因乎其基本斟酌万妥,然后举行一二处。”意思是说:这件事必然是行不通的,不过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细斟酌研究出完善的方案,然后尝试着搞一下试验还是可以的。
从雍正的这番话看来,他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但他仍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就是说,他有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这就跟诸葛亮的作为有些相似了。
雍正六年,雍正终于采纳了四川省的建议,派遣侍中郎高维新等前往四川具体督察办理清丈土地的工作。事实果不出雍正所料。由于地方上某些清丈官员借机勒索,受贿放卖,结果被原本就不乐意清丈的地方绅衿抓住了把柄。于是,那些地方绅衿开始借机反对,并鼓动起那些有少数隐田的地方民众共同反对清丈工作。这样,整个四川省的社会局势就动荡不安了。在垫江、万县等地还有人拉起旗帜,聚众闹事,数千人围攻清丈官员。再如忠州等地的杨成勋、王可久等绅衿也暗中运动准备聚众抗议,结果被地方官发觉,杨成勋自缢身死,同伙陈文魁、王可久、杨成禄等被缉拿归案……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在发现四川严重势态后,雍正只好停止了这项清丈土地的工作,并命四川巡抚减少了额粮较重的一些州县的田赋,及时地进行了安抚工作。”
人在为难处,不得不低头。事实证明,雍正此举是非常明智的。既然实践证明此事不可为,则及时勒马回头也不为为上上之策。虽然清丈政策以失败而告终了,但由于他及早停止了这一政策,却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局面的形成,就是说,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雍正发觉倘若固执己见,会造成不可收拾的社会局面,正所谓众怒难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不能被侵犯的。因此,雍正在自首隐田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之后,耍了个滑头,不再强人所难,来了个见好就收。雍正可谓是事理洞明、目光长远的一代智君。
智经98严父教子,能成大业
“教子成龙,人生使命,但训勉子侄辈,应端品行,惜颜面,能克绍前人之志,即为报恩矣。”
——雍正
雍正秉乘祖上教育皇子之法,对自己的儿子要求特严,继承父业成为一代英主的乾隆(弘历),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当时,目睹皇子早起治学的乾隆朝赵翼在他的文章中写道: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人,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数人(谓闲散自身人在内府供役者)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持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人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解于胸中。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因忆昔人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如前朝宫廷间逸情惰尤甚,皇子十余岁始请出阁,不过官僚训讲片刻,其余皆妇寺与居,复安望其明道理、烛事机哉?然则我朝谕教之法,岂惟历代所无,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在如此治学环境下走出来的大清皇子兼学富五车的严师指导,其根基应算是上上之选,可良莠不齐历朝如此。
雍正不好声色,后妃少,因而子女也并不算太多,即位前后二十年来他的八个后妃共给他生了十四个儿女,又多夭折,这十四个儿女中长到成年的儿子只有四个,即:齐妃李氏所生的弘时,孝圣宪皇后(原熹贵妃)钮枯禄氏格格生的弘历(乾隆),懿贵妃耿氏生的弘昼,谦妃刘氏生的弘瞻。
雍正的成年儿子,弘时最大,康熙四十三(1704年)生,雍正即位时二十岁,弘时为人放纵不法,他的祖父康熙不喜欢他。雍正也不喜欢,所以没有被封。雍正五年,雍正以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对弘时严行惩治,削除宗籍,弘时随之死亡。父子亲情,这似乎做得过份了点儿。
春秋时,卫国的公子州吁杀卫桓公自立,卫国大臣石?
之子石厚助州吁杀君。石?对其子石厚很憎恨,用计派右宰丑到那一个叫袱的地方把州吁给杀了,又派人到陈国杀了正在陈国访问的自己的儿子石厚。这件事很受到人们的赞誉。
石湫为了国家杀了自己的儿子,称之为“大义灭亲”。
雍正见自己的儿子弘时罪情严重,也行了“大义灭亲”之举,可惜在当时不被世人称颂,反倒说他太残酷。这不公平。
雍正的第三个儿子是弘昼,康熙五十年生,比乾隆小三个月。弘昼也很聪明,颇受雍正的喜爱。雍正八年,雍正派弘昼去曲阜参加文庙的修缮典礼,开始办一些政事,雍正十一年,弘昼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雍正派弘昼和弘历(乾隆),与诸大臣一起去负责苗疆事务。弘昼是雍正生前信任之人,但弘昼没有保持好晚节,在雍正死后参预朝政,极其骄横,只因为一点小事就在庙堂之上殴打顾命大臣。
雍正有四个女儿,懋嫔宋氏生长女和三女,没有长大就死了。年妃生四女,也早天。齐妃李氏,是在雍正诸妾中侍奉雍正最早的人,为雍正生第二女。该女于康熙五十一年下嫁星德,受封为郡主。享年不久,康熙年间去世,雍正继位后追封她为和硕怀恪公主。
到做时雍正已没有了女儿,就把二兄允扔第六女,十三弟允祥第四女,十弟允禄第一女养于宫中,后来都封为和硕公主。
在雍正所有的儿女中弘历是最出色的一个,传说早先康熙之所以能选雍正继承大统,与康熙钟爱弘历有很大一部分关系。弘历是康熙四十三年雍正的侧福晋李氏所生,而后弘历在祖辈严父的关爱下健康成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英主,也给雍正脸上增光不少。
古代官人绝大多数都是处世高手,用可用之人,踩可踩之梯,更有甚者,脸上傲气十足,内心虚伪无比,结果到处是陷阱。雍正则不然,虽然身为一国皇上,却力戒“傲”与“虚”。
在雍正统治的十三年中,他孜孜以求、励精图治、雷厉风行的治世态度,无疑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可资鉴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