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的猜测,它在近代得到学人的重视:“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本世纪80年代有学者经过多种方法多方验证此说,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这类宫闱秘事,要确证论定,实在难有过硬资料,不过可以从几个方面下手分析。
雍正早就对道家的药石感兴趣,雍邸时作《烧丹》诗: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他推崇紫阳真人,为之重建道院,特别赞赏的是真人“发明金丹之要”。表明他对道家丹药的强烈兴趣。他平时爱吃丹药既济丹,四年(1726年),赐鄂尔泰服食,受赐,者服用一个月后奏报“大有功效”,并云:“旧服药方,有人参鹿茸,无金鱼鳔,今仍以参汤送之,亦与方药无碍。”雍正告诉他:“此方实佳,若于此药相对,朕又添一重宽念矣。仍于秋石兼用作引,不尤当乎?”要他将儒医与道医之药并用不悖。雍正还把既济丹赐给田文镜,说自己正在服用它,没有间断。又说这种药“性不涉寒热温凉,征其效亦不在攻击疾病,惟补益元气,是乃专功。”原来他常服它,并非治疗某种疾病,专用作弥补元气,人们服丹药,总有所顾忌,怕与身体不投,所以雍正要田文镜放心:“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
表明他研究丹药药性。
雍正在宫中养着道士,原是为着治病,有的是用药石,有的用其他手段,如贾士芳则是念咒,行按摩术。娄近垣为雍正设醮祷祈除崇,此人“颇不喜言炼气修真之法”,不是炼药石的。他很得雍正的青睐,封为妙应真人,雍正密令督抚推荐懂医药的道家,就是要“修炼养生之人”。为雍正炼丹的是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为炼火之说”,在圆明园内修炼。雍正和道士接近,极其希望道士给他治病、健身,对道家的丹药持欣赏态度,这些情况说明他有可能食丹药中毒而死。
雍正死亡的第三天,新君乾隆下令驱逐道士张太虚,这是与雍正之死是否有关的耐人寻味的事情。
雍正事出仓皇,乾隆帝继位,百务待理,竟把驱逐道士当作要务,实令人费解。如果纯粹出于厌恶道士,本可从容解退,如若仅此之由,必令臣下认为他即位首先挑剔乃父毛病,这对其统治不利,他不会这么干。然则或有大故,有可能是乃父食用道士丹药致死,给雍正造成不得善终的恶名,因恨而逐之。此种大恨本可致王定乾等于死地,但若丧期间杀人,倒使事态滋大,引人议论,反为不美,故逐出而严加管束。
关于雍正的死因,现在看来,有三种可能和说法:一是如同官书所载,因病而亡,但它对暴死的异状未作解释,令人疑窦丛生。在病死说法中有学者认为雍正是中风而死去的,这是很可能的,是值得重视的说法。二为剑客所刺,此无稽之谈,经不起辩驳。三是死于丹药中毒,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谳。留下一段传奇,待后人评说。
智经108一心为政,不好声色
“朕生平不言过头话,不做过头事,不存不足心,万事皆有度。”
——雍正
雍正的“勤政”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无人可比的,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由于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处理政务上,以至在其它方面如出巡、玩乐、女色等,就相对地节制了,在他的修身要诀里,他认为自己一生没有做过过头的事,没有说过没道理的话,没有存过不良之心,这是一般的人所无法企盼的修身至境。
每一位封建帝王,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汉元帝时,嫔妃多得连挨个儿看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叫画工把嫔妃的像画下来,拣俊的召幸,有的嫔妃进皇宫时青春年少,花样年华,可到两鬓华发,残花凋零时,连的面都见不上,实在是一种罪孽,唐皇宫也有“后宫粉黛三千人”的语句,可想当时嫔妃如云的盛况。
然而,作为大清的雍正,并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共有八个后妃,嫡妻那拉氏:原步军统领费扬古之女,康熙时册封为雍亲王妃。雍正即位,立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病死,谥为孝敬皇后;李氏:雍正为皇子时为侧福晋(偏房妻子),雍正即位后被封为齐妃;钮祜禄氏:康熙四十四年人雍正贝勒府,为格格,康熙五十八年生弘历(乾隆),雍正即位后封为熹贵妃,乾隆继位后封为皇太后四十余年;耿氏:雍正即位后封裕妃;年氏:年羹尧的妹妹,雍正元年封为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她病危时,雍正加封她为皇贵妃,随即死去;刘氏:初为贵人,雍正即位后封为谦嫔;宋氏:
初为格格,后被封为懋嫔;武氏:为宁嫔。
然而,这八位后妃都很难见上雍正一面,有个燕北老人在他的书中陈述当时雍正的私生活时写道:
“世宗(雍正)肃俭勤学靡有声色侍御之好,福晋(雍正嫡妻那拉氏)别居,进见有时,会夏被时疾,御者多不乐往,孝圣(乾隆生母)奉妃命,旦夕服事唯谨,连五六旬,疾不愈,遂得留侍,生高宗(乾隆)焉”。大意是说雍正当皇子时为人持重,勤奋好学,但不大热心于男女之事。他的正妻单独住在一处房子里,不经召见是不能和他在一起住的;雍正夏天时生了病,其他人不乐意(或不敢)去服侍他。那时钮祜禄氏还是个格格,奉福晋(当时已被康熙帝册封为雍亲王妃)的命令一天到晚谨慎地伺候了一两个月之久,病还没有好,于是就干脆住下来伺候雍正,这样才怀上了弘历(乾隆)。这样一来,钮祜录氏也就有了多接触雍亲王的机会,怀孕也就合情合理,并因怀孕生子而改变了地位,由格格变成了贵妃。
此事说明了雍正生活上不好声色。中国的历史上的,极少有不好声色的,雍正可算得首屈一指的不爱好声色的皇帝。)早在夏商周三代的社制规定:
天子娶九女,诸侯娶七女,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只有庶人匹夫匹妇,不得有妾,实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雍正娶八女,按汉族古礼还差一个,在婚姻方面没有学汉族和蒙古族的陋俗。
中国的社会,自周朝的祖先姜螈始,规定了国人的婚姻制度,她按女子的生理因素规定女子只准有一个丈夫,使中国的社会走向父系氏族社会,以至于今。但是姜螈始的婚姻制度不完善,没有规定男人是不是也应只有一个媳妇,至使中国的社会走向了一夫多妻制,以致影响到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男人尚有多妻者。
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意思是:“完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像喜欢美色那样喜欢美德的人。”雍正不爱色,这可能是他节制得好,起初他热衷于皇位的继承,即位后又热衷于国家的治理,这使得他的生活富有政治色彩,冲淡了他的浪漫色调和色欲。
孔子说:“食色,性也。”意思是说,贪色,是人的本性使然。其实中国历朝的大多爱色。隋朝的隋文帝爱色。《资治通鉴》上讲:孤独皇后生性妒忌,后宫的妃嫔都不敢进御侍夜。北周尉迟迥的孙女长得非常漂亮,被选人宫中,隋文帝在仁寿宫见到她后非常喜欢,她因此得到了文帝的宠幸。
孤独皇后趁隋文帝坐朝听政的时候,就暗中派人杀害了她。
为此,隋文帝大为愤怒,单骑从皇宫后苑出门,也不走正路,一直跑人了山谷中二十余里远的地方。
如此种种历史上男人好色的故事不胜枚举,连在现代流行音乐里不是也有这么一句词“爱江山,更爱美人”吗?他这就说明一个哲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贪色,要是贪色。这“江山”你就没资格去爱了。
雍正执政十三年,是他人生睿智的集中体现——非常注重自我修养的丈夫气概、注重办事的实际效应,强调要有自我悔过的意识、要求勤学多问、希望能以民为本、告诫官吏不要用权力去贪图虚名,这些都是雍正所具备的基本品质。
实际上,我们应该从雍正的心智中得到以下体会:
不是因为你有了官位,就不平庸;相反,正是因为你有了官位而无业绩,才更显得平庸。百姓平庸是正常的,而官人平庸则是异常的。雍正把一生的目标放在“培养”二字上,养成了一种开阔的心态和气量,令朝臣折服不已。
在今天这样一个凭睿智创天下的时代,雍正带给我们的睿智心经,足以让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