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私了——法庭外的荒唐闹剧
7379100000024

第24章 私了=官了(1)

【案例】

"海鸥"私下破产银行怒拒贷款

总厂资金周转不灵,主办银行又停止一切贷款,怎么办呢?

总厂请来了市经委的高手一起来出谋划策,想出一个高招。市府有关官员也极力赞同。于是,海鸥厂悄悄破了一回产。大力发展中国的相机工业是世纪末的呼唤目前,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生产知名品牌的相机: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和韩国。

德国是最初相机神话的诞生地,其光学性能优良的莱卡、哈苏、莱禄相机被视为世界顶级相机,所以50年代前的市场一直为德国所独占,而美国只生产档次稍低的柯达、宝丽金等相机。

日本相机最初的崛起,是起源于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为德国大量做零部件。就是在做这种零部件的过程中,日本人最后偷到了德国技术,又加上自己的电子技术,最终生产出了自己的世界品牌。与德国的"量少货精"不同,日本人的尼康、佳能走的是"货精、量多"的路线,一下子就占领了欧美的大部分市场。从此,日本偷掉了德国的相机神话。

同样,韩国也利用相同的办法偷来了日本的技术。开始时为日本品牌相机生产零部件,最后创下了自己的品牌。

海鸥照相机公司副总经理、海鸥相机制造厂厂长周文亮,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活"流传"到了中国,现在是宣传中国国有相机工业的大好时候了。

目前全世界相机年销售额达到了150亿美金,而全世界每年销售的7000万台相机中,竟有4000万台以上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制造。当年日本人为推销自己的相机,打开德国的相机对美国人说:看,里面的部件都印着madeinJapan,那么你们为什么不买日本相机呢?今天,中国是否也到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呢?

目前,海鸥厂为世界十大相机生产公司生产零部件和组装相机。美能达相机的大部分产品和美国威达镜头都在中国海鸥厂生产组装。

由于中国劳动力廉价,1992年,已亏损多年的美能达公司把办工厂的目光投向中国。仅以美能达2453"傻瓜机"为例。日本人把零部件全部从日本运到中国海鸥厂,在中国组装再远洋运回日本销售,这巨额的运输费算上,也仅为日本原产相机价格的1/3。美能达公司通过此举一下子扭转了全公司的亏损。原来,美能达公司先在马来西亚合资建厂,11年了,相机生产却没有什么起色,日本人感到很不满意,再加上近几年来经济滑坡,美能达公司连年亏损,于是,美能达公司把目光瞄准了拥有5000名经验老到的工人的海鸥厂。合资3个月后,日本人就表示,生产技术超过了马来西亚人,海鸥厂的产业工人是中国相机劳动力精华所在。目前,美能达公司从较先进的70W×700机型到普通的机型已可以全部在海鸥厂生产。仅以DF300为例,海鸥产品比日本产品价廉500元。目前,美能达DF300已全部由中国制造,中国面临的是真正的相机神话的到来。

1994年上半年,海鸥厂出资45%与美能达公司合资建立上海美能达光学有限公司,尽管产品全部标美能达商标,但是"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不拿品牌合资的合资厂。"然而,由于这些产品实际大部分零部件是海鸥相机厂生产,所以一旦有新产品零部件改进,海鸥厂也同样把这些新技术转化到自己的产品上,于是美能达公司出新产品,海鸥厂也随之新品迭出。

周文亮厂长,这位80年代复旦毕业的经济硕士深情地说:"这正是我们不愿把海鸥品牌扔掉、卖掉的所在。当年在海鸥最困难的时候,1992年我们一下子走掉了3位副厂长,而我们这些人像傻子一样留了下来,正是盼着这一天。用市场换技术,真正做我们海鸥的先进产品。同样的机型,美能达可能一个月卖不掉500台,可只要换上海鸥牌子,可以卖掉上千台,这是因为咱们中国老百姓相信我们!相信我们的牌子实惠、实在!"

海鸥厂有心投入大量股资去引进自动对焦技术,去追加合资厂的投资比例以获得控制权,让美能达的技术流人海鸥厂。海鸥人认为,目前要拯球海鸥相机只有扩大品牌、扩大规模,这需要追加1亿多的投资。

可要命的是,海鸥厂资金周转不灵,不仅自动对焦技术引进资金上级单位没法解决,连合资厂追加投资也没有着落,这是最要命的。结果在合资厂,日方不断追回投资,中方已从45%股份降到22%,眼看中日方斗争日益加剧,合资厂控制权即将旁落。

真正急人的是,主办行工商行松江支行停止对海鸥的一切贷款。为什么?

海鸥厂悄悄破了一回产谁都没有想到,生产海鸥牌相机的上海照相机总厂会破产。

从1991年开始,海鸥相机仅国内销售额就迅猛上升,从1994年9021万元增至1995年的1.5亿元,创下了历史纪录。

不过,上海照相机总厂领导们的心中有块心病:1985年为引进美能达DF300生产线,向国内银行借了1000万美金贷款,由于汇率调整,这1000万美金的贷款到1996年眨眨眼就由3000万人民币变成1亿多,上海照相机总厂每年光利息就要付2000万元人民币。

加上至今还令上海照相机厂的领导做恶梦的1989年:走私相机突然像洪水一样涌了出来,海鸥像遭了灾的村落,显出了无比的凄凉景像。正品要交100%的关税,走私只要交10%的"交通费",谁愿买正品呢?1989年第一季度,海鸥所有的相机还要凭票供应,大家排着队,伸长脖子等着买。可到了第二季度,卖一台135相机还需外搭一台120相机。第三季度形势就惨了,一台135相机搭上3-5台120相机还卖不出去。第四季度具有点让人感到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曾经一度为中国人民骄傲的海鸥120相机售价仅为30元,连生产皮套的本钱还收不回来11990年海鸥销售额下降了400万,从2000万利润(1988年)跌入冰窟窿里,利润为零,还大面积亏损。全国34个照相机厂全面崩溃,只剩下海鸥、凤凰和甘光。海鸥、凤凰数亿亏损,甘光则只能靠拿补助苦苦支撑。

1996年10月,尽管海鸥销售额回升,但账面亏损已达1.5亿,账面负债3.03亿,而整个厂设备资产评估可达5个亿,远没达到资不抵债的程度。可当听说上海市政府已下达30亿破产基金额度时,上海照相机厂的领导一拍脑袋,硬是想出了一个高招:对了,干嘛不破一回产呢?

大家集思广益,目的很单纯:免掉银行债务,挽救咱们中国唯一的135相机品牌,也是中国唯一的大规模相机生产厂家。上海照相机总厂请来了上海经委的高手一起来出谋划策,市府有关官员也极力赞同,因为海鸥已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轻工名牌了,必须想一个分立破产的锦囊妙计。

海鸥照相机公司华东区销售经理应衔峰告诉记者,这个妙计其实很简单,上海照相机总厂分裂出海鸥相机公司,然后宣布上海照相机总厂破产,债务全免,海鸥相机公司接收全部老厂5000名职工,拿政府拨给每位员工的3万元安置费,总共1.5亿作为注册资金和购买金,购买全部原上海照相机总厂设备,把上海照相机总厂改名为海鸥照相机厂。

负责代表总经理刘立喜,接受记者采访的副总经理周文亮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这一次假破产,其中肯定有许多不合规的,但我们手续倒是全的,我们把老厂一部分资金转到新厂注册资金,就这么成了,主要目的是为免去银行债务。整个破产过程从立案至法院宣告破产只有18天,效率可谓超常!"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资产保全部副总经理叶国培称,当时在召开的各部门的破产协议会上,某政府官员指着银行人士说:你们就不用多说了,今天破也得破,不破也得破!

1996年10月,上海照相机总厂正式破产。一伙好心人,为了一个好的愿望,共同办了一桩有违法规和经济规律的事。

他们这样对贷款不负责任,我们当然不贷。

海鸥要发展,就需要资金投入;可资金不够,就需要贷款。因为有了一次假破产,银行说什么也不给贷了。

银行有自己的理由,假若破产,大量的债务一笔勾销,一口气憋在心头,怎能甘心?加之,海鸥照相机公司由于资产负债比例不好,信用级评为2B级,按规定,当然停止一切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

据松江支行信贷科长季宪称:"海鸥厂资金使用情况对银行不透明,有一次年终审贷,我们发现一大批"傻瓜机"积压在仓库,一问才知,他们用150万贷款自己生产"傻瓜机",由于技术不过关,卖不出去,全完了。这事连声招呼都不跟我们打,我们去问,他们那边一句话传过来:"就算交了一次学费吧!"把我们肺都气炸了……"

银行人士表示海鸥公司的领导们很能干,但对银行资金运用这么草率表示难以接受。何况现在老账未还,新贷款又欠上了利息。

海鸥公司领导则悻悻然地对记者说:"当年海鸥红火时,他们银行从中得益那么多,现在海鸥不景气了,他们就不支持了,怎么能只为利润才贷款呢?我们对供货厂家的钱从来不欠,就冲着银行这么不支持我们,我们目前资金又这么困难,只好欠他们利息啦。"

不管怎么说,技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全部停止,这无疑断了海鸥公司的奶,要他们的命。海鸥每年将有1000万资金的缺口。当然这也是假破产种下的恶果,这一点是一心想帮助海鸥的市政府领导和海鸥厂领导所未曾想到的。

海鸥公司想出办法:改橄榄型为哑铃型,学日本公司,自己度难关海鸥公司只好打落牙自己往下吞,有苦还说不出。

但是,就是在这种前后交困的情况下,还是给他们想出了办法。以往海鸥公司像个橄榄型,两头是科研、销售,中间是生产、资金,这样的安排往往造成积压严重,货销不出去。如今变成了哑铃型,把大量资金花在科研、销售上,加速资金回笼。

同时海鸥决定学日本厂家的做法,在全国广泛寻找"傻瓜机"生产厂家,只要产品符合海鸥标准就订协议,允许他们的产品打海鸥牌子。这下子,这些名不见经传、质量不错的产品销售不断上升,而海鸥一分钱不花又获利颇多。

由于销售上去了,每月销售部向厂里注入1100万资金,同时海鸥通过自己的房产公司每年可把几幢大厦的收益约500万注人生产厂,海鸥就是这样开始了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倒也奇怪,停止银行贷款后,海鸥倒开始重视起资金运用来。每一笔钱用得不再大手大脚,海鸥终于变得精明强干起来。如今的海鸥,每月的利润已达200万。

海鸥公司目前每月销售收入22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照相机50万台。由于销售工作做得好,销售公司信用等级被评为A级,海鸥销售公司从而取得了工行静安支行的贷款。

在海鸥厂深入采访中,一位生产官员倒提出了和周文亮不同的观点:纵观世界,生产相机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有必要为了面子,维持下去吗?

相机是高精技术产业。仅以一颗螺丝钉为例,尼康相机往往有几家螺丝厂可供他们选择,为他们生产螺丝钉。由于竞争激烈,价格可以压得很低;而海鸥只能找一家工厂定点做,成本惊人,照相机工业需要许多工业的配套,而中国其它工业上不去,相机工业振兴从何谈起?海鸥生产美能达型号的DF300已经10年多了,可是这个日本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产品的关键集成块芯片技术终究掌握不了,结果尽管海鸥DF300国产化率已达85%,价格却被控制在日本人手中。海鸥曾花了150万搞科研专攻这个芯片,但产品合格率只有97%,价格还比日本货贵,只好又去购买日本货。这样下去谈何进步?这位悲观论者为我们揭示了海鸥厂的另一面。

所谓旁观者清。不妨让我们听听银行对海鸥前景的看法。

工行松江支行信贷科长季宪认为:假破产免去了银行债务对企业是一利,同时假破产不能关门走人,必须全部接收老职员对企业又是一大包袱。其实生产海鸥相机,一半的职工就够了,现在人浮于事,又不能裁员。从海鸥方面了解到的确如此,全厂总共5000名职工,其实只需要2000名即可完成海鸥相机的生产。

不过,目前海鸥厂正在实行"311"计划,即留下3000名职工生产海鸥,抽1000名职工做第三产业,另抽1000名去搞合资。目前,这一有开创性的计划正在艰难进行之中。

银行人士还称:中国的相机工业整个在走下坡路,凤凰靠大地测量仪分公司来支撑,相机厂则亏损上亿;甘光则干脆退了相机行业;海鸥是因为开发美能达技术的DF300相机,从而人为打了一针强心剂,才维持到现在。如果再不真正裁员,再不把眼光投向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海鸥厂看样子还得再破一次产。

最后这位银行人士终于忍不住说:"我看海鸥需要真正破产,组成小规模的厂,才有希望可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海鸥厂的发展之路,是否在一次真正的破产呢?

(作者:白道义)

【点评】

我们走的是一条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破产法和有关企业法早已为企业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法律上讲,海鸥厂还远没到破产的地步,但海鸥厂的领导却想到一条假破产真逃债的主意,并得到了某政府领导的强有力帮助。可以说,他们都考虑到了相机工业存在的重要性,但忽略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应该如何发展的客观规律。银行也是企业,海鸥逃了债,银行却被挖了墙脚。贷款不还,谁还敢贷?海鸥后来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说明。

【案例】

公安局袭击法院政法委出面私了

深夜,守护在医院父亲病床边的县公安局长,被市法院的一群法警强行铐走。为了报复,公安局出动大批干警攻打法院,于是出现了公安局与法院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这件事怎样"摆平"呢?这时,政法委出面了……

1995年5月11日,在邵阳发生了公安干警冲击中级人民法院事件,影响极其恶劣。而后是双方相互的指责和上头的"严肃查处"。可惜吃一堑并未长一智,往后竟是一个又一个更加严重的案件和事件。

下面便是有关邵阳"5.11事件"的"投诉"材料。其中,公安方面的材料主要有:

新宁县(邵阳市下属县)公安局局长蒋重友1995年5月14日的《我的控诉》(简称"公1");

新宁县公安局5月15日的《关于强烈要求将严重践踏法律、非法拘禁我县公安局长、人大代表及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非法搜查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报告》(简称"公2"):

用"邵阳市公安局"公文信笺打印并加盖了市公安局印鉴,于5月18日发出的《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部分干部藐视法律,非法绑架新宁县公安局长、围攻殴打公安干警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关于"5.11"事件有关情况的汇报》(简称"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