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隐曾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做过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僚,此时妻子留在长安。这期间诗人有一天收到妻子从中原寄来的信,信中询问他何时归来。他面对妻子的询问却不知如何回答。望着窗外丝丝细雨,他情不自禁地构想起和妻子团圆的情景。于是他要把此情此景记下来寄给远方的妻子以慰藉妻子,同时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注释
此题一作《夜雨寄内》。内,内人,指妻子。
夜雨:雨夜。
寄北:寄信给在此北方的妻子。北,这里指位于巴山以北的长安。
君:寄与此诗的人。这里指诗人的妻子。
归期:回家的日期。
未有期:指诗人对回家的日期判断不准。
巴山:四川东部有大、小巴山,此处泛指巴东一带。
涨秋池:指因秋雨池塘水涨。涨,水量增加。
何当:何时,带有一种愿望。
共:共同。此处指与妻子一起。
剪:这里指剪去烛芯上已燃过的芯。
却话:再告诉你,再谈论。却,回头;话,谈论。
今释
今夜,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的水也涨满了,我收到妻子从长安寄来的信,信中她问我何时能回到长安,对此我很茫然,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回去与妻子团聚。我希望回家的那一天快点到来,到时我要与妻子共同剪去蜡烛上的烛花,让灯光明亮起来,然后再告诉她在巴山时我收到她的信的那天晚上的雨景和那晚我对她的思念之情。
名家评点
何焯《李义山诗集辑评》评此诗风格:“水精如意玉连环。”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中说:“如此作法,笔势非常矫健,且可省却许多语言,诗家谓之顿挫者是也。”
桂馥在《札朴》中说此诗:“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意最婉曲。”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说:“清窄如话,一气循环,绝句中最为擅胜。”
屈复《玉溪生诗意》说:“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
赏析
这是一篇寄给妻子的诗。诗篇起句先从妻子来信写起,突出信中的“问归期”,体现了妻子对诗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而“未有期”三个字道出了诗人仕途的艰辛与坎坷,体现了诗人有家不能归的抑郁之情,次句诗人宕开一笔,描写了当晚的环境,衬托了诗人身居他乡孤独想家的心情。三四两句诗人通过设想将来与妻子团聚抒写了他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全诗内容简单,却构思新奇独特,别开生面,情深味浓,是李商隐诸多诗篇中最具特色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