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7381000000026

第26章 长寿秘诀(1)

百岁寿星长寿秘诀

探索我国古今百岁寿星健康长寿的实践经验,发现有如下共同规律,似可称之为“长寿秘诀”。现以百岁寿星为例,并用现代科学——加以论证。

适应环境顺时调摄

中医学第一部经典《黄帝内经》总结上古百岁寿星的第一条经验就是“法于阴阳”。这里,阴阳是指自然环境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所以古今百岁寿星的首条秘诀就是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顺适四时气候的变化而采取各种有效的调摄方法。

古人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那里盛产菊花,谷中之水味甘,当地居民皆饮谷中之水,无不老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在《水经注》中也说:“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邑长年。”《明一统志》记载更详:“其水重于渚水,傍生甘菊,水极甘馨。有数十家惟饮此水,寿至百岁以上。”但迁往它处的甘谷人,离开了甘谷,就没一个活到百岁的了。说明地理环境确与长寿密切相关,因而有长寿村、长寿地区。如中国广西合浦县在古代就是个长寿之乡。这里森林密布、古木参天、飞禽走兽、鱼虾珠贝,竞相生长,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所以自古合浦寿星多。北宋文学家苏东坡(1037—201)

在《记合浦老人语》中说:余在合浦有老人来访,年81岁,有兄弟三人,长者92岁,次者90岁。还有一位叫刘景的,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活到118岁无疾而终。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廉州府志》记载,当时合浦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七位。1982年人口普查,合浦县85万人中就有13位百岁老人。

正因为环境与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所以中国古代寺院、道观,总是选建在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住在这种环境里的道士、和尚,历来多百岁寿星。如唐代广东罗浮山道士轩辕集、善坛观道士陈曙、龙虎山道士陈允升等,均是当时著名的百岁寿星。宋代华山道士丁少微、贞定观道士稣澄隐、明代青州道士刘野夫、杨州道士杨汝贞等,都是年逾百岁的老寿星。寺院中的和尚也多百岁寿星,如唐朝及五代的著名高僧百岁寿星就有日照、慧昭、菩提流志、宝思维、仪晏等。

探索当今百岁老人长寿的因素,也说明环境与健康长寿关系十分重要。中国当今百岁老人大多生活在农村。

农村天阔地广,极多山不高而常绿,水不深而澄清,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方。尤其从中国西北、西南到南方,基本上形成个长寿地带。其中广西都安县的板升乡,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这里仅2万人口中百岁寿星就达23人之多。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号称长寿王国的外高加索地区,每10居民中的百岁老人亚美尼亚24人、格鲁吉亚29人、阿塞拜疆48人。而板升乡按每10万人口计,百岁老人就达115人之多,居世界之冠。

板升乡坐落在万山丛中,《里的山不甚高,一般在海拔1000~1500公尺,山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四季常绿。百岁老人住在山腰以上者较多,半山者次之,山腰以下者较少。这里虽属亚热带,但山上却气候宜人。据板升乡气象站1959年记录,全年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4℃(12月),六月份平均气温是26.2℃。

全年平均气温是17.8℃,全年降雨量是1455公厘,六月份为381.4公厘,十月份为1.1公厘,六一八月份降雨量较多,这对炎热的夏季气温产生了调节作用。山上的住屋是用竹、术搭成的楼房,乾燥、通风,人都住在楼上,避免了潮湿。屋旁广植林木果树,有小菜园。环境幽静安静,没污染,没噪音,绿树成荫,河水常清,有利于健康长寿。

地处江西南昌市郊赣江之滨的杨村,是当今世界上六个长寿村之一。这个村有四十多户人家,355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30%,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8人,全村人平均寿命近80岁。

这里景色秀丽,绿树成荫。全村共有各种树木二万多棵,平均每人七十多棵。农舍几乎全部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春天桃红柳绿,夏秋浓荫敝日,冬天松竹长青。

由于杨村濒临赣江,鱼肥虾美,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断,瓜果品种繁多,人们天天吃青纳鲜。

杨村优美的环境,并非得天独厚,全在人工绿化。那上万株树木,成片的果林,是人们自己栽种的。

大片的绿色植物能调节气候,虽然南昌市夏天气候炎热难当,这里却凉爽宜人,人是离不开氧气的。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制造厂。一公顷阔叶林每天能放出氧气730公斤,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净化空气1800立方公尺。绿色植物能灭菌解毒。许多植物都能分泌出杀死细菌的挥发性物质,如松树在夜间会放出一种杀菌力很强的“臭氧”;桉树、柠檬、樟树、桦木、白杨等能分泌大量的芳香杀菌素,杀灭多种致病细菌。凡是绿化好的地方,该地空气中病毒病菌就显著减少。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就不易生病。绿色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松树林每天可以从一立方公尺空气中吸收20毫克二氧化硫;一公顷垂柳在生长季节即每月可吸收10公斤二氧化硫。有人认为80%的癌症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

老年气管炎、哮喘,大都由二氧化硫气体加冷空气刺激引起。绿化环境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危害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绿色植物还有吸尘防噪音的作用。植物的叶面多有细绒毛,可分泌出黏性脂类或汁液,所以能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绿化区含尘量比非绿化区少50%。绿色植物对神经系统及大脑皮层、视网膜组织有调节作用,能使脉搏均匀、血压平稳、视力增强。绿色林荫处,空气阴离子多。据测定,在森林中空气阴离子是城市市区的几十至几百倍。吸人这种空气阴离子,使人头脑清爽、精神振奋。空气阴离子又叫“空气维生素”,还有人管它叫“空气长寿素”,有镇静、镇痛、止咳、解痉和利尿作用,对高血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老年病有一定防治效果。在森林中散步、打太极拳,对防治老年慢性病有辅助作用!现在称之为“森林疗法”。所以居住在绿化好的农村,等于接受天然的森林疗养。

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健康长寿;加上人工的绿化和美化,就能创造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城市自然环境虽然远远不如农村,但现在的城里人也明白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所以很多人都亲自动手美化净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如在庭院栽花种草,保持住所清洁卫生。

成都百岁老人大多有爱花、种花的嗜好。房前屋后,遍植花草。成都虽不像广州有“花城”之名,但历史上就有“蓉城”之称。早年大街小巷芙蓉斗艳,近年被万紫千红的奇花异草所取代。花不仅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还能陶冶人的精神。

103岁的丁世雄老人,退休后就一心扑在花园里,成了“种花迷”。在他的小花园里,栽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春天的报春花、玉兰花;夏天的凤仙花、美人蕉;秋天的万寿菊、丹桂;冬天的山茶花、红梅。还有名贵的君子兰、牡丹、昙花、米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硕果累累的金桔。真可与成都市青羊官的花卉比美了。

丁世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美化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和噪音干扰,所以他虽103岁高龄,仍精神焕发、红光满面、耳聪目明。

太原市100岁的裴付氏也是个爱花如命的老寿星。北国的冬天,天寒地冻,冰封雪盖难见一片绿叶。在裴老太的庭院里却是满园春色。裴老太三十多岁死了丈夫,就开始养花,她过去靠帮人洗衣维生,拖着三个孩子,生活清苦,但再苦再累她都要养花,是花给了她安慰,给了她快乐,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七十多年来,她一天也没断过为花浇水培土,修枝施肥。一听说哪里有好花,再远也要去看看。前不久(已103周岁了)她还从五六里外抱回一盆花来。她用勤劳的双手,把春天留在她的庭院里,自己也保住了青春。老人至今精干俐落,动作灵活,简直像个年轻人。

花,被称为“天然的保健医生”。天竺花的芬芳,有镇静、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的作用。卧室里放两盆天竺花,会使人很快进入梦乡。茉莉花香,可以理气解闷,令人心情舒畅。荷花、玫瑰的清香,还可预防冠心病的发作。栀子花的香味,能清肝利胆,防治肝炎和胆囊炎一类的疾病。丁香花的香气,能净化空气、杀灭细菌。实验证明,其杀菌力比石碳酸强五倍。丁香花做成香囊悬挂在室内或佩戴在身上,对肺结核和慢性胃肠炎等病,有一定防治效果。夜来香浓郁的香味,能使蚊虫纷纷坠地,确保人夏天安然乘凉,还可预防疟疾。

此外,很多花可以直接入药治病,如金银花能清热消炎,夏枯花可明目降压,扁豆花芳香醒脾(开胃)等等。古时还有吃菊花长寿之说。

更有趣的是,花还会为人报时:牵牛花凌晨四时张开喇叭,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就最爱牵牛花,因为牵牛花会催他早早起床练功。芍药花七点钟露出笑脸,荷花九点开瓣,玉兰花十点钟怒放。最讲信用的是待育花,早上七点半准时同你见面。

千姿百态、香翠欲滴的花草,令人视野开阔,心情舒畅,大有益于身心健康和长寿,所以有人说“乐花者寿”。

中国城市百岁老人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他们住的庭院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室内收拾得整整齐齐,而且大多数是亲自动手。成都市100岁的老太太唐盛芸,每天打扫三次庭院,室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广州107岁的老人李英,人称“干净太婆”。她每天三次温水擦身,每次四十分钟。长期如此,已成习惯。所以爱清洁、讲卫生也是百岁老人生病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古养生家尤其强调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养生,这方面有不少专论和专著,都是讲适应四季气候变化的养生方法。认为适应气候变化而养生,就能健康长寿,反之,就会出现各种病状造成短寿。现综合各家的论述,介绍古寿星春夏秋冬的具体养生法,以供今人借鉴。

春季养生法:春阳初升,草木萌发。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老年人的旧病易为春气引动复发。天气寒暖不一,老人不可顿去棉衣,应一重渐减一重。老人身体虚弱,易感风寒邪气,所以宜时备夹衣,遇冷穿上,遇热即去。

春日融和,不可昏昏沉沉终日闷坐在家以生抑郁。郊外百花争妍,杨柳吐绿,应去园林山水之处春游。踏青香堤、泛舟湖面、高歌起舞,听鸟鸣于茂林,使心境恬愉,以畅生机。

夏季养生法:夏季赤日炎炎,暑气逼人。老人体虚气弱,难以将养,应乘清晨凉爽,闻鸡起舞,呼吸吐纳,练拳导引。炎暑之时,不可在檐下、过廊、弄堂、破窗处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宜在虚堂净室、水亭林荫、洁净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静息,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烦热。所谓“避暑有妙法,不在林泉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即“心静自然凉”。

老人脾胃之阳不足,夏月勿吃冰饮凉,生冷油腻都当禁忌,否则上吐下泻,戕伐生机,速其衰疲。可饮绿豆汤、乌梅饮,以解暑止渴。

老人不宜星月下露宿,睡时不可当风,不宜令人揭风,否则从皮毛侵入,会导致手足麻木不遂。避免在烈日曝晒下劳作、行走,谨防中暑。

秋季养生法:秋季气候转凉,昼夜温差悬殊,老人难以适应,旧病既易复发,又易添加新病。应随时增减衣服,活动筋骨,按摩导引,以健体防病。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宜漫步郊外,或登高望景,或临水赋诗,或停车枫林,或采菊东篱,或弄琴放歌,以广生情趣。切不可因秋风落叶而生垂暮之感,要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慨。

秋风燥气,老人血枯津燥,每致大便秘结。宜吃芝麻、蜂蜜等柔润食物,以养血滋液,润肠通便。但忌黏硬生冷,防止秋痢发生。

冬季养生法:冬季气候寒冷,冰天雪地。老人宜早睡晚起,以待旭日东升,去寒就温。衣服逐渐加厚,寒甚亦加棉衣。不宜见冷即棉毛厚里,再冷则无法抵御。不宜终日围炉烘烤。卧室生炉,尤须透气,严防煤气中毒。

冬月活动筋骨切忌闭门静坐。宜在日光下练拳舞剑,吐纳导引,或培土花木,或观雪赏梅。这些户外活动可使人浑身舒暖,老怀春意,充满朝气。若心如死灰,蜷卧曲坐,更难抵挡寒气。

冬天老人适宜吃温热熟软食物,但忌大辛大热的药物大补。因老人冬季内热外寒,大热之品助内热,反酿生热病。只可适当温补,早晚可饮药酒一小杯,以活血御寒。

以上四季养生法,都是古人因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而采取的适应性措施,除注意表、食、住、行外,着重强调了“养神”,即始终要求心情愉快、精神乐观、积极向上。往重“养神”,强调精神心理因素,这正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为了能怡情悦志,所以一年四季都主张旅游郊外,观山望水。可见古人已认识到旅游是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重要养生方法,有利于健康长寿。宋代(公元960—1279年)常州有位名叫尤时泰的,皇帝封他为国子监主簿。他却因做官会影响他的旅游养生,而拒不赴任。他一年四季遍游名山大川,活到120岁,“无疾而终”。

旅游养生也是人们寻求优美的生存环境的举措之一。古代因长期游历名山大川而获享遐龄被人称为神仙者甚多。如先秦时百岁寿星陆通、葛由,汉代服合、文宾,晋代王烈、吕恭,唐代的宋玄白、许腊、邓通微、马自然等,他们一生多在游历名山胜景中度过。餐风饮雪、日晒夜露,使得他们身强体健,益寿延年。

现代研究,清新环境里的阳光、雪水、露水,都有防治疾病的作用。真可谓“人间妙药天上来”。美国有专家研究,由于日照不足,全世界至少有五百万人患悲哀症或精神抑郁症。只要多拜会太阳大夫,这些病就可不药而愈。研究人员还发现,每天晒太阳十分钟,就可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日本专家还将阳光用光导纤维直接引导到癌变部位杀死癌细胞,称为“阳光杀癌法”。雪水,《本草纲目》记载,“解一切者,治天行时气瘟疫”。现在发现饮用雪水,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十分有效。露水,古有饮甘露可延年之说,所以汉武帝就用承露盘专取露水饮用。现在研究,露水中含有植物渗出的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几乎不含重水,所以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现代工业发达了,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被严重污染。不少人提出“归真返璞”、“回归自然”,从古今百岁寿星的经验来看,的确是有道理的。

动劳适度锻炼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