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万年历
7382000000023

第23章 中华古文化探源(1)

一、五行学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类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信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地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之源泉。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算,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辛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水各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序干支五行属相

1甲子金鼠

2乙丑金牛

3丙寅火虎

4丁卯火兔

5戊辰木龙

6己巳木蛇

7庚午土马

8辛未土羊

9壬申金猴

10癸酉金鸡

11甲戌火狗

12乙亥火猪

13丙子水鼠

14丁丑水牛

15戊寅土虎

16己卯土兔

17庚辰金龙

18辛巳金蛇

19壬午木马

20癸未木羊

21甲申水猴

22乙酉水鸡

23丙戌土狗

24丁亥土猪

25戊子火鼠

26己丑火牛

27庚寅木虎

28辛卯木兔

29壬辰水龙

30癸巳水蛇

31甲午金马

32乙未金羊

33丙申火猴

34丁酉火鸡

35戊戌木狗

36己亥木猪

37庚子土鼠

38辛丑土牛

39壬寅金虎

40癸卯金兔

41甲辰火龙

42乙巳火蛇

43丙午水马

44丁未水羊

45戊申土猴

46己酉土鸡

47庚戌金狗

48辛亥金猪

49壬子木鼠

50癸丑木牛

51甲寅水虎

52乙卯水兔

53丙辰土龙

54丁巳土蛇

55戊午火马

56己未火羊

57庚申木猴

58辛酉木鸡

59壬戌水狗

60癸亥水猪

二、太极八卦

神秘的太极图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像。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意,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的阴阳而言:“干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现在太极图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的设计是那么的完美无缺。一个简单的图案却几乎包括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

太极图又被叫做阴阳鱼,它的构图就像一白一黑两条鱼相互缠绕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圆。这个圆指的就是宇宙。黑白相对,就揭示了一个真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就有坏,有阳就有阴。这两条鱼又带有旋转的动感,表明事物都是在运动的。在白鱼中有一点黑色,在黑鱼中有一点白色,白鱼被叫做老阳,黑眼睛叫做少阴;黑鱼被叫做老阴,白眼睛叫做少阳。这又揭示了一个真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两条鱼首尾相接,正好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年来关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是先有阳还是先有阴,其实这个图案告诉我们,阴是阳根,阳为阴根,阴阳互根。而它的一周,正好是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轨道,就是我们古代天文学中说的黄道。黑鱼最宽的地方就是冬至那一天,这天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然后白天慢慢变长,直到夏至那天。黑鱼刚过最宽的地方,就看见白鱼的一点尾巴。这其实又揭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物极必反。任何事物走到极点都会走向反面。

太极图起源很早,据传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圆圈内画有“S”形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今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唐《真元妙品经》有太极先天图与周制的相似。太极图是认识道的规律,解释剖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整体观。《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以至无穷大,回归无穷小。所以,提出了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学说。

太极阴阳,是宇宙间无穷无尽大大小小一切物体最原始、最初态、最根本的变化规律。因此,古代论述太极阴阳的专著较多。北宋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邵雍认为:“心为太极”,著有《心学》。张载则借太极著《正蒙·参西》。南宋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著有《朱子语类》、《太极图说解》。明王延相把太极看作天地,著有《太极辩》等。道家、武家、医家都有太极名著。教功传法的讲:太极阴阳,宇宙之道。练功者按此修炼,达到与大自然相对吻合之际,储能、产药、凝聚精华之时,形神吻合心身统一高度有序化时,在腹部丹田处,手上劳官穴,印堂天目穴能看到一幅幅美丽运转变化的太极图。是真是假,是意想还是客观的生理反应呢?一般人尚不能理解,科技、医学界的人士更是否定之,认为是想象、构思、心理作用的结果,不科学。

从古到今,太极阴阳论道谈理较多,就差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客观的太极图加以澄清。即使是《老子》也只是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太极图与道一样,恍恍惚惚,时隐时现,正如苏轼《题西林壁》诗喻庐山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天八卦图

古代流传有伏羲先天八卦图,这属于先易的范围。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

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像。先天八卦图,坤震离兑居左,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干巽坎艮居右,干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周易说卦传》中将干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