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实用健身方法手册:权威专家健康讲座
7382600000019

第19章 操练健身篇(1)

室内仿生健身法

1.猫学虎行

跪姿俯卧,两臂前伸位于头颈部两侧。

(1)两臂屈肘,滑移至胸前,臀部上翘(重心移向臀位),状似“猫耸”,静止3~5秒。

(2)两肘再向前移动(与肩垂直),并用直臂撑起上体(掌心撑地),两腿随即从跑姿换为站姿。两掌和两脚交替向前爬行,模拟猫、虎蹑足行走(久练后,要改用手指撑地,递增爬行难度)。共2~3组,每组爬行30~40秒。作用:爬行练习益于周身血液分流均衡,防治老年性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和脊柱畸形。

2.甲虫蜷身

仰卧,两手放松位于体侧。两腿伸直、并拢。

(1)两腿屈膝上举(两手抱膝与臀位呈直角)。

(2)还原。

(3)上体仰卧起坐至45度。

(4)两腿屈膝上举(抱膝)与上体仰起同时进行(力求膝部触及胸位),状似甲虫(俗称“西瓜虫”)团身曲蜷还原成仰卧。共两组,每组8~10次。作用:防治老年性“圆背”和缓解脊柱畸形,增进腰背肌伸展和韧柔性。

3.老牛碾转

仰卧,两腿并拢,两臂屈肘(掌心撑地)放在腰侧。动作:两掌蹬地,直臂撑起上体,腹部挺凸(与胸部连成水面);脚踵撑地,两眼平视脚趾;两手掌撑着地面,顺时针方向环绕旋转(脚踵不可离移走动),状似“老牛”在磨坊中碾轧米谷;顺、逆方面重复5~6次。作用:增进腹直肌和发展拇长伸肌、尺侧腕伸肌、三角肌肌力。

常练站桩健身法

站桩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非常显著的健身法。站桩就是通过静止的站立使人像深扎在地下的桩那样稳固。它以静求动,养气练气,使气清而平和,气血在周身活而畅达。站桩时的入静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发挥自身固有的调整和修复内脏的功能,使功能紊乱变为正常有序。站桩对神经、血液循环、消化等系统的疾病防治效果尤为显著。正因为如此,它被人喜爱,在国内广为流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强体健身法。

站桩的操练方式有调身、调心和调息等三种:

1.调身

(1)抱球式。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头部正直,似有线上提,似顶非顶;下颏微收;舌自然置放,不抵上腭;双眼轻轻闭合;双肩自然下垂,不可耸肩;双手慢慢移至胸前,高与肩平,距离约30厘米,手心向内呈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曲,两手约离两三拳远,腋下虚空,胸背自然垂直,心窝微收;伸腰沉胯,臀部略向后坐;双膝微曲,不过足尖;足心自然涵虚,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应在自然中逐步形成,最终达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势。

(2)扶按式。保持上述抱球式,而后两手翻掌,手心向下,缓缓下降到与腰带同高的位置,两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手掌似乎轻轻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重心稍偏前掌,身体略前倾。

(3)休息式。同抱球式,只是两臂自然背于身后,两手背腕关节置于腰髋部,双手五指自然分开,如各握一小纸球状。

2.调心

(1)抱球式。设想胸前怀抱一个极薄的纸球,若用力抱,纸球会瘪;若无心抱,则纸球会飘去。要求似用力而非用力,纸球既不会瘪也不会跑掉。注意当以双手臂和胸腹来感受这个球的存在,用意念而不用力。

(2)扶按式。设想双手扶按漂浮在水中的木板,稍觉用力按时,身体略有向上伸拔之意,木板则下沉;双臂放松不用力时,木板浮起,身体似略向下坐和回缩,随手下的木板起浮,体会周身的伸缩吞吐之势。注意这一切仍须用意念而不用力去做,不可露于外形。

(3)休息式。设想身处海边,两脚如踩在松软的沙滩上,全身沐浴于温暖的阳光下,微风吹拂,心旷神怡。双手所抓的纸球既不紧也不松,抓之用意念不用力。

3.调息

无论取上述何种姿势,均要求自然呼吸。既不提气,也不沉气。可以鼻呼鼻吸,也可以鼻吸口呼或口鼻同时呼吸。久而久之,呼吸自然达到深长柔细,也会自然形成腹式呼吸,此过程不可人为造作,要自然形成。

叩击运动健身法

一、叩击的作用

叩是敲击。叩击法就是通过敲击、拍打等以求健身的方法,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法,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已被推拿术吸收,成为推拿中的拍击类手法。叩击法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又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有自己的理论和手法,内容很丰富,像健身中的砸腹背、穴位叩击法,以及武术各门派中的排打功等,从大的范围讲,都属于叩击法一类。

仅就健身而言,叩击法健身原理是:人身上有12条正经、8条奇经、12条经别、15条别络,以及无数条浮络和孙络。这些经络纵横交错,联络人体各个器官,它不仅由表及里,贯通上下左右,把人体联络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还靠它运行气血来供养和护卫人体内外所有的器官。在这些经络上,有360多个经穴,它们是经络上的枢纽,是气血出入和聚结之处,它们也属于一定的经脉和一定的脏腑。叩击法就是对身体一定部位进行反复叩击、拍打、摩擦等,来刺激、震动、激发经络和经穴,使其畅通、气血旺盛。可以促进高级神经系统对其他系统的调节作用,更好地发挥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抗御疾病的能力。

二、叩击的方法

一般讲全身上下各经络和经穴都可叩击,有的在筋骨之间的经络或经穴可通过对外部的叩击传导到那里。叩击常用拳、掌、指或用特制的细布袋,里边装上米或豆类、黄沙等,按一定部位和方法进行拍打。

1.叩击两臂

右手松握拳,拇指屈在食指侧(虎口处)成四平拳,左臂放松,略向左前抬起,右拳用拳心从肩向手沿左臂外侧,一拳一拳向下叩击,一直到手指,约排叩9~12次。以这个办法再从手指开始,向上至肩排叩9~12次;然后用右掌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反复摩擦数次或数十次至发热为止;手臂外旋,用同样方法叩击手臂内侧,但手法要比叩击外侧轻,叩击后也摩擦数次或数十次;叩击右臂则用左臂;叩击要一拳挨一拳按顺序向下或向上排击,要使臂的内外侧均匀接触到,叩击不宜太快,轻重快慢适宜,以感到舒适为准。如用布袋拍打,开始宜轻,逐渐适应后再稍用力。指尖也可用布袋拍打。局部叩击时不要憋气,可自然呼吸。

2.叩击肩、背、胸、腹

(1)两脚左右开步站立,与肩同宽,两臂在腿外侧放松自然下垂,双手为掌。右臂屈肘,从身右侧经身前,从左肩上向左肩后部悠起,用掌心拍打;与此同时,左臂也屈肘,向身体右侧肋下拍打,左右两臂动作要协调一致,手臂要极大放松,这样击打才自然柔软,好像鞭子一样。两臂击打后右手顺势落下甩到身后,然后交换做,即左掌拍打右肩背后,右掌拍打身体左侧肋部。两臂顺势甩到身后,两臂同时屈肘,由后向前平抱,左臂在上拍打右肩,右臂在下拍打左腋下。做时两臂必须放松,用鞭劲。顺势双手甩至身后,再由后向前平抱式拍打,这时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交换。前后两种抽打法共做4次,然后再从头开始,循环做。

(2)砸腹背。开步站立,双手轻轻握拳,手臂放松,随腰身左右转动,双拳交替叩击前腹后背,好像前砸肚脐及其附近,后砸命门(即肚脐在背后相对位置)。

(3)用双拳的拳背叩击腰背部。即用双拳由尾闾骨沿中线向上双拳交替叩击,直到极点两臂抬不上为止,然后再向回叩击,反复进行;双拳离开中脊各半拳,从臀部开始向上叩击至极点,再向回叩击,如此反复进行。叩击后再用双掌摩擦,至发热为止。

(4)双拳用拳心由颈下的天突穴沿正中向下叩打,一直到小腹下的曲骨穴,上下反复叩击,从中线离开两拳相距一拳,由锁骨下开始向下排出,一直叩击至两大腿根部,上下反复叩击。叩击后按原叩击路线,从上至下按摩十数次至发热。注意:前边胸腹,特别是心脏区、胃腹区叩击要轻、缓适度。

3.叩击下肢

双手握拳,用拳轮为力点(即小指外缘),从两大腿根的胯部,沿腿正前面一拳一拳向下叩击,一直叩击到脚面为止,上下反复叩,叩击膝关节时腿稍屈。用同样办法叩击腿后部,叩击时用拳背为力点,上下反复叩击,叩击时与前俯相配合,叩击后按叩击路线顺序摩擦十数次至发热。叩击双腿左右两侧,双拳用拳轮为力点,由大腿根部双拳向一条腿的内外两侧同时叩击,一拳挨一拳,一直叩击到脚踝部两侧,这样上下反复叩击。左右腿相同。叩击后沿叩击方向和顺序上下摩擦发热。

运肩运动健身法

1.耸沉法

两脚左右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肩同时向上耸起,落下恢复原状,再耸起、再落下,如此反复做。注意不要缩头,两肩尽量保持松、活。

2.拢张法

站姿同前,胸部收缩,两肩前拢;然后恢复原状,如此反复做;恢复原状时胸向前挺,两肩同时向后张。

3.转抡法

屈小臂,双肘抬平,两拳在胸前相对,相距约15厘米左右;然后两肘在左右两侧同时由后向前划圆,这样带动肩关节也做圆周运动,可做10余次;然后再向相反的方向划圆,也做10余次。两肘也可以一先一后划圆。

4.抡臂法

双脚左右开立,双手自然下垂,右臂向前向上悠起,与此同时左转腰,左臂由下向上悠起,一直向上至头顶,两臂伸直,掌心相对,然后腰右转;两臂同时由上经前、经后悠下,两臂在身两侧各划一个立圆。如此反复做。做时两臂要直、贴身,两臂所划的两个立圆应平行,其中转腰是做好这一动作的关键。以上是双抡臂法。单抡臂法较容易,即从身后向上向前抡或从身前向上向后抡。抡时臂不要弯曲,肩关节放松。

5.压肩法

双手扶窗台或相当于窗台高的物体,两臂伸直,相距肩宽,俯身低头,然后上体一起一伏压双肩;或脚距墙15厘米,手臂伸直,贴耳向上竖起,平贴在墙上,手心向墙,上体向墙一起一伏压肩关节。

通过运肩活动,不仅肩关节得到锻炼,而且由于三角肌和胸大肌等肌肉的牵连,还可使整个上臂、肩胛骨、锁骨、胸骨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从而增加了肩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运腕运动健身法

1.旋腕

两手十指交叉在一起,掌根不贴在一起,留有空隙;然后交叉的双手同时由里向外旋手腕,做10次;再由外向里旋腕10次。

2.摇腕

两手屈肘抬至胸前,小臂竖起,双手成掌,十指左右相对,掌心向内,拇指在上,腕部放松;然后向前向胸部呈半扇形甩动,做10次;然后再把双掌掌心朝外,上下呈半扇形甩动10次。

双手抬至胸前,距离同肩宽,小臂竖起,双掌掌心朝下,屈腕自然放松,然后两掌做左右横向甩动10次。

3.叩腕

双手半握拳,两手的腕部相互叩击,先叩击腕内侧,然后叩击腕外侧;腕的内外正是内关穴和外关穴附近,震动刺激这一带,对防治上肢肩臂麻痹、疼痛有一定作用。

手与腕是一个互相衔接的整体,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经络等相互贯通。一般来说,腕关节处气血不易通过,只有加强锻炼,才能使经络畅通,手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物质而红润、细嫩,不易衰老。腕部的锻炼可增强手腕及手部的抗病能力,能预防手指麻木、骨质增生、腱鞘炎等疾病。

运指运动健身法

1.擦手背法。右手手心交迭在左手手背上,两手指朝相反的方向,两掌平伸;然后用右手掌摩擦左掌的掌背,两掌同时向袖口方向运动。摩擦速度要均匀,连擦10次;然后换左手掌擦右掌背。

2.互搓指侧法。两掌掌心朝下,十指交叉,互搓10次。

3.旋拧手指法。用一手的拇指、食指捻动另一手各指关节四周,可搓捻、旋拧,做10次。两手交替进行。

4.双手并用法。总是使用一只手只能刺激支配该手的大脑的一侧。喜欢用右手的人要多锻炼左手,如用左手提物、关门窗等;爱用左手的人应多锻炼右手,要尽可能双手并用。

5.使手指灵活法。要使手指尖能从事一些比较灵活精细的活动,如拼装小型塑料模型,摆弄小玩具,用小刀削铅笔等。

6.使指关节柔韧法。这对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益有利。如伸屈手指、悬肘写字作画、织毛线衣等。

7.使手指皮肤更加敏感法。皮肤触觉不敏感就意味着大脑感觉中枢的迟钝,所以应让手指经常接受冷热刺激,如用冷、热水洗手等。

8.使手指活动多样化法。总是用单调的方法会减少手指灵活性,限制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可进行各种形式的手指活动,必要时也可用健身球来活动手指。

运指擦手可以改善手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手部功能,保持手的灵活性,同时可以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运足运动健身法

具体做法是:

(1)双腿并拢,双足足尖着地,停几秒钟后,身体重心慢慢移至足跟上。

(2)提起左足划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各划3~4圈;提起右足划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划3~4圈。

(3)在室内来回走一两趟后,用足跟站立,将身体重心慢慢移至足尖。重复3~5次。

(4)来回走步(同上)后,用足尖站立,将身体重心慢慢移至足跟;然后用两脚掌着地,足尖向外,再使足尖向内?重复3~5次。

(5)用足跟走步,先用足跟内侧,后用足跟外侧,共约1~2分钟。

常练此法,可以通过全身经络的作用,使身体强壮,抵抗力增强。

晃海运动健身法

晃海是一种自我保健运动,通过练晃海,可使练功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运动,推动经络全面正常运行,使气血调和,增强内脏的功能。实践证明,此法对一些常见慢性病,尤其对失眠多梦、胃肠功能紊乱等,疗效显著。

练习时,安静平坐或盘腿坐均可。双手放在两膝盖上方,放的位置以舒适、放松为度。头正、身直、鼻对脐,松静自然地静坐片刻;然后轻轻地放松身体,先向右俯身,继而向左旋转、舒身、上起,转一整圈,归于原位;接着就向左俯身,向右旋转、舒身、上起,转一整圈,归于原化。左、右各转18~36圈。最后复归原式,静坐片刻。

八式运动健身法

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脚跟与肩同宽。

(1)双龙出海。两手向前平伸,掌心朝下,缓缓上提至肩高,并徐徐深吸气。

(2)二虎潜藏。两掌掌心朝上,双手向后收回,至腋中线向后展开,头后仰至最大限度,并徐徐呼气;手向后展开时注意不要挺胸,使胸锁关节向外展开。做此动作时以有酸痛感为好。

(3)直冲霄汉。双手前移至胸前,合掌,右大拇指压在左大拇指上,然后渐渐上举至头顶。双肘关节要尽量伸直,手上举时将双足尖跪起至最大限度,徐徐吸气。

(4)海底明堂。双手合掌,徐徐下降,至枕后再经耳后,分掌直至胸前;然后对指反掌(掌心向下)下按,头部同时向上后仰至最大限度;然后缓缓弯腰,循序渐进,力求双掌按至地面。徐徐呼气。

(5)怀中抱月。弯腰渐起,以掌向前,向两侧划一圈,反掌(并伴徐徐吸气);然后收手至胸前,双手对指反掌,手心向上,伴缓缓呼气。

(6)仰举天苍。双手掌心朝上,慢慢上举至最大限度,双肘关节尽量伸直,如双掌顶千斤;头上仰,目视掌背(伴徐徐吸气);随后双手分掌,缓缓下降至身体两侧(伴徐徐呼气)。

(7)三盘落地。双手向前平举至肩高,手心向前,然后屈膝下蹲(伴徐徐吸气)。此动作要求双手与躯干、躯干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尽量呈直角。

(8)顺手牵羊。反手缓缓站起,双手自然下垂。徐徐呼气。

八式健身法融汇了八段锦、易筋经等传统外动气功的精华,不仅对筋骨关节有良好作用,而且对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疾患也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