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调各方利益,谋求和谐发展中沧浪区还通过积极构建打、防、控、管、治五位一体的社会“大防控”格局,建立关口前移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立了区、街道两级调处中心和区、街道、社区三级72个调委会、38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并率先践行法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和纪调对接的“五大对接机制”。全区从事专兼职调解员1000余人,调解信息员1600人,通过完善“区长热线”和公众监督两大热线,完善社区投诉督察和矛盾调处两大中心,把维护稳定的着力点放在社区,将矛盾和困难解决在基层,使人民群众在安全稳定中感受和谐幸福,从而形成了一个大调解的格局。2009年,沧浪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建成率均在90%以上。探索吸毒人员社会化管理,市级“无毒社区”创建达标率100%。现在,沧浪区又在胥江街道试点建立户楼长制度,每个楼道设一楼长,负责本楼道日常的安全监督、法制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并及时与社区、民警保持联系,确保小区的安全。这一群防群治队伍网络的新举措有效消除了防范的盲点,将综合治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最末端。2010年该项工作将在全区普遍推广,进一步增强基层维护稳定和治安防范的工作活力。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司法实践和探索,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沧浪区作为省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示范区按照“教育为主、管理为善、成效为旨”的工作思路,自主研发首创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平台,以GPS定位系统代替铁窗冷墙,对辖区内近百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动态监管,用信息化代替了监狱的四面墙。该区还通过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矫治,以改造心灵来重塑人格,帮助矫正对象在情感和心理上顺利回归社会。工作开展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5名改造表现突出的社区矫正对象获得了减刑,并不断涌现出矫正对象勇擒歹徒、帮助贫困学子、救助落水老人、捐赠遗体等感人事迹。社区矫正经验引来央视关注,200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摄制组专程赶赴沧浪区,就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
沧浪区在建设幸福社区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设施、参与健康互动、拥有健康人群”作为目标,以苏州市健康社区指导评估指标为标准(详见附录十)扎实开展健康社区创建,悉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2003年沧浪区就成立了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沧浪区健康城市建设部门职责分工》、《沧浪区2003—2010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行动计划》,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评估考核奖励制度、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健康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制度等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机制。2008年投入1364万元,继续实施对居民常用药品进行政府补贴以及“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医疗救助,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全面推行社区团队服务和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整合健康教育、妇保、儿保及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资源,增设母婴保健项目,建设沧浪区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中心,计划完成2000名外来务工育龄妇女的免费体检工作。制定“世代服务”工作规范,推动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区生育文化园建设,弘扬富有沧浪特色的生育文化。
苏州市在《关于加快健康城市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开展‘细胞工程’建设的要求。全面开展建设健康社区、家庭、学校、企业、机关、医院、市场、园林、宾馆、饭店和商场等工作。“细胞工程”是健康城市建设重点和基础。沧浪区从试点入手,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推进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得了成效。在健康社区建设中,各社区注重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社区特点,找准突破口,投资1136万元,为居民提供药品补贴和集预防、保健、计生技术指导、康复、健康教育、医疗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其他各项服务功能,改善了社区的卫生环境。沧浪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撤并、改建、扩建、新建等几轮改建的方式,逐步形成了体系完整、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目前,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以及沧浪区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中心都积极投入到了先进服务单位的创建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区现有市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这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框架的建立,使卫生资源的配置重心向基层下移,提高了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可及性,满足了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得到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具特色,居家监护、双向转诊、中医进社区等特色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喜爱。通过小区环境的改造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争创一居一品,建设特色健康社区,为健康社区进一步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使居民身体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沧浪区开展了“投资健康、享受健康”主题系列活动,深化健康城市创建。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严格卫生监督执法,取缔22家非法行医机构,净化医疗服务市场。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为5300多名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普查服务。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实施“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制度。出资7681.32万元,一次性奖励21337名持“独生子女证”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投资健康、享受健康”主题系列活动,深化健康城市创建。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开展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科学饮食、全民健身等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居民和企业员工的健康意识,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在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市场、健康宾馆、健康饭店、健康企业、健康商场和健康园林建设中,沧浪区所属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把健康理念融入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创造健康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人性化服务,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改善员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建设特色健康单位。“细胞工程”的开展,必须按照“突出健康、以人为本,明确重点、科学规划,持续改进、协调发展,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组织、部门共建、行业促进、群众参与,形成基础调查、预期指标、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梯度递增、科学评价的循环,不断创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把社区和单位建成居住者舒心、创业者向往,以及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新型单位。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渗透进单位、社区、家庭的管理、建设、发展中,为“和谐沧浪、幸福社区”奠定健康基础。
五、确立“文化沧浪”模式深化社会文明程度
国务院在对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将苏州定位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确,文化是苏州最大的魅力之所在,面临新挑战时适时在2003年提出了“经济强区、文化立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全新道路,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文化立区”的三大模式之一。沧浪区是苏州最古老的城区,全市几乎所有的重点名居、古宅、学校、医院、新闻、园林、图书馆、博物馆、特色街道都集中在沧浪区。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沉淀,构成了沧浪区独特的文化优势,“文化沧浪”也应运而生。“文化沧浪”是该区近年来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而提出的全新发展目标,也是沧浪区经济发展中形成的鲜明特色。这个“新”并不在其名称,而在于对文化内涵和功能的独到理解,在于另辟蹊径、矢志创新的不懈努力。打造“文化沧浪”品牌是沧浪区的“立区之本”、“兴区之源”。与众不同的是,沧浪所立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的概念,综合性的概念,是指城市功能的再造,并由城市的功能、环境、人文精神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品味,是城市特质与市民生活品质,是城市形象,在打造和策划“文化沧浪”的品牌时,立足大文化的宽宏视野,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文化沧浪”的品牌效应,而是把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平台和大载体,作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加快“两个率先”的战略举措。沧浪区作为一个古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智力型产业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如果说现代服务业和智力型产业是沧浪区在实现‘两个率先’中的两个翅膀,那么,文化就是沧浪实现腾飞的引擎。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凝聚力、竞争力和辐射力,沧浪区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通过打造“文化沧浪”品牌,吸引有文化的居民到沧浪区安家,有文化的企业来沧浪创业,有文化的职工到沧浪就业,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发展以智力型产业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文化含量。在着力构筑现代服务业和智力型产业两大产业平台中,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创意产业”、“设计产业”以及方兴未艾的“娱乐经济”、“假日经济”、“休闲经济”,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使之成为沧浪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文化与旅游、商贸融合,提升特色街区的文化品位。依托文化特色发展经济,根据区域内不同街区的文化特色,形成了凤凰街餐饮、十全街的旅游休闲、乌鹊桥的电脑、养育巷的装饰装演、胥江路的汽配等特色街区,还有以全国仅存的水陆城门——盘门三景为中心的南门商业贸旅游区。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运用古城文化的元素,以蛇门、南门客运码头、胥门接官厅三个水陆码头为节点,将南门商贸区纳入文化旅游专线,形成文化旅游项目的水陆环流。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娱乐经济”、“假日经济”、“休闲经济”活动,增添了传统餐饮和休闲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通过打造环古城河“文化水廊”和规划建设南门商贸区,将人文景观加以开发和利用,让古胥门、水陆盘门、觅渡揽月等文化遗存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展现古城的精细秀美,集中体现苏州的特有韵味。
“文化沧浪”的实施,也使社区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沧浪区在社区建设中,无论街道、居委会、家庭等都主动呼应着“文化沧浪”为促进邻里交流,改变城区居民相互隔绝冷漠的状况,沧浪区提出实施“金乡邻”活动。全区50%的社区建立了“家庭文化建设促进会”,经常开展各种高雅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琴棋书画、音乐歌舞等开展得生动活泼,文化开始走出家庭,步入企业,迈向社区,有力地推动了市民对文化品味的新追求,全区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近年来,沧浪区共投入数千万巨资,对街道、居委会、古建筑、广场公园、教育设施进行了改造。沧浪区提出的“文化沧浪”的大文化的思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是对文化乃至经济资源的一种重新定位和整合。事实上,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活动活跃、人口文化素质很高的地区,很难说不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地区。在建设“和谐沧浪,幸福社区”的过程中,在“文化立区”理念的指导下,沧浪区依靠人文环境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积极发掘历史文化中厚重的人文力量,将在辖区内生成的优秀的传统积淀,如伍子胥的居安思危精神,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况锺的万事民为先精神,章太炎的求新思辩精神,叶圣陶、金圣叹的重问好学精神等非物质遗产整理出版成《文化沧浪》丛书、《沧浪文存》、《沧浪诗选》等文献资料,并在全区两万多名青少年中开展“读文化沧浪书,做文明沧浪人”的活动。为了将散落在社区的故居名宅、遗存古迹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并赋予其时代的特征,使其成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广阔舞台,沧浪区十分注重发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修缮了曹沧洲祠、陶园等一批古建筑,并用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五”期间,投入了300万元将占地1500平方米的著名的历史人物况锺故居况公祠装饰一新,内设古戏台、茶室、书画院、棋苑等设施,作为吴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和区级文化活动中心,每周都举行戏曲演出。胥江民间艺术团、南门艺术团、公园霓裳表演团迅速成长为苏州市十佳优秀业余团队。
2003年5月,全国首家社区民间收藏博物馆在沧浪区胥虹社区建成。旨在以藏品为载体,用藏品当物证,让藏品作引导,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参与。此外道前社区科技文化馆、网狮社会文化名人陈列馆、滚绣坊社会才艺馆、桃园明清家具陈列馆和锦帆路社区动漫画陈列馆、圆通美术馆、葑门街道玉兰广场、极地科普馆等一大批社区文化场所既保护了文化遗存,又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其成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的广阔舞台,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上层次、上品位。沧浪区在官太尉河畔修复了诗人袁学澜故居,重修了定慧寺,将贯穿街坊中部的定慧寺巷改造成独具明清建筑风格的苏州民俗风情街,使整条街区的古文化得到发扬,文化含量得到极大丰富。
建设“文化沧浪”就必须要深入挖掘“文化沧浪”工作内涵,为此,沧浪区开展了“文化沧浪”大型宣传活动。精心组织“市民音乐厅”,开展古胥门元宵灯会、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艺术节、第十四届沧浪文化艺术节等文化主题活动。扶持了胥江民间艺术团、南门艺术团、公园霓裳表演团、沧浪乐团等苏州市十佳优秀业余团队。“吴韵今风”艺术团在首届全国社区健康舞汇演中获得金奖、特等奖两项大奖。全区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复审。档案馆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