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蒋介石宋美龄在重庆的日子
7384300000041

第41章 爱恨交织美国情(2)

宋美龄在美国的朋友比在中国的还多,好多大学时的同学、朋友听说她来到美国,都纷纷前来看望,还有不少人为她举办接风洗尘晚宴。鲜花、音乐、舞会、牛排,这一切曾经对宋美龄来说很有吸引力,但在战争的凶神吞吃着自己的祖国之际,她无暇享受这一切,她万万没有想到面对世界战争,美国国民竟然能安于现状,只要美国国土不卷入战争,他们就无动于衷。宋美龄暗下决心,她一定要向美国人民竭尽全力进行宣传,宁愿自己多讲多跑,也要唤起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同情和援助。

她的宣传活动开始并没有得到她的朋友的重视,可是不久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认和同情。她的一位女友在听了她的演讲和宣传后,在《纽约时报》抢先发表了一篇《支持中国正义战争》的署名文章。

曾几何时,在这个美丽的国家,宋美龄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留学生,而今天,她作为中国4万万人口大国的“第一夫人”、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要职头衔,出现在这个国家,她自觉有一种无比的骄傲和兴奋,然而使她不满足的是,高傲的美国在处处都显示了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罗斯福总统以国会事务繁忙为由,迟迟没有约定会见的时期。宋美龄深深地感到祖国的落后就必然会导致别人的藐视,她在兴奋之余,也未免有些伤感。

3.会晤罗斯福

半个月后,她终于等到了与罗斯福总统会见的日期。

宋美龄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7日清晨,白宫。

建成于1792年的白宫,是除华盛顿总统外其余历届总统的官邸,是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的象征。它那规整的建筑物内部,布置得像宫殿一般,墙角爬满了长青藤。它那主楼的顶端,终年飘扬着一面星条旗,表明了它那显赫的权力中心的位置。

在白宫西翼的椭圆形办公室内,穿着礼服的宋美龄焦急地等候着总统的召见。坐在宋美龄对面几张扶手椅上的,除了白宫办公厅主任外,还有航空部和国防部(当时也称战争部)的几位头面人物,你一言我一语地闲扯。

(1943年宋美龄访美时成为罗斯福“最可爱的贵宾”)

总统罗斯福被贴身警卫推进了椭圆形办公室。只见他仪表堂堂,白发修饰得完美无缺,浅绿色的双目明亮而温和,尽管坐在轮椅上,腰板却挺得直直的,显得极有自信和尊严。

办公厅主任点点头,那些警卫便无声无息地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房门。

宋美龄见罗斯福进来,立即起身迎上前,把一束早已准备好的鲜花献了上去,继而在老人的脸上吻了一下。

罗斯福笑着说:“夫人,我迟到了,应该检讨!”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而不是您。”宋美龄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此话怎说?”罗斯福略一愣怔,等待着宋美龄的下文。

“本来嘛,我应该早来看您,只是忙于国内抗日事务,耽搁了启程的时间。若不是介石催促,恐怕今天还来不到这里呢!”宋美龄言语中对罗斯福一语双关。

罗斯福挥手示意宋美龄坐下,直截了当地说:“我很想了解你们中国的情况,正好你来了,可以当面谈谈。至于还有什么要求,我的官员先生都在,你也可以提出来研究,不必客气。”

“那好。”宋美龄的英语水平比汉语还要好,她向总统和在座的官员通报了近两年来的中国风云变幻的形势,从介绍中国四方割据军阀谈起,讲到蒋介石如何结束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讲着讲着,她已完全脱离开事先工作人员为她准备的提纲,遇到总统感兴趣的问题时,善于察言观色的宋美龄还能即兴描述一番。

“那好,那好!蒋先生还是很有办法的!”罗斯福总统接着问:“哦,日本对中国入侵情况怎么样?你也谈谈。”

“我也正想谈这个问题。”宋美龄接着说,“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九一八”事变以来,它便加紧了对中国的入侵掠夺,现在每天日本都有上百架飞机盘旋在中国上空,轰炸中国的城镇,残杀中国人民。可是贵国作为它的贸易伙伴,对它的战略物资供应有增无减,逐年递增。”宋美龄说到这里,掏出一片纸条,念道:“据统计,1935年日本从贵国进口物资,钢占91%,汽车及零配件占90%,石油及其他燃料占70%,生铁占47%,废钢铁占63%,机械及各种机床占46%。”

这时,椭圆形办公室鸦雀无声,只有福八恩时钟走动的“嗒嗒”声。宋美龄报出的一连串数字,使大家感到一种隐隐的不安。

罗斯福的办公厅主任这时插话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输往日本的战略物资,也基本保持着这样的水平,有的品种还略有偏高。这些数字表明,日本人谋求同我国改善关系的要求是迫切的,离开了我国雄厚的物力,他们的战争一天也维持不下去,我跟野村大使的谈话结果,得出的也是这么个印象。”

罗斯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命令秘书说:“这些数字很重要。你们把近3年我国对日本国出口物资统计上来交给我。”他又接着说:“两年前,希特勒曾对欧洲人亲口许下诺言,说他要维持整整一代人的和平……算了,不去提它了,我也天真地上了当。我希望这一次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哦,我想听听俄国佬的态度如何?有些时候,赤色分子的行动很有参考价值。美龄,你再接着给我谈谈。”

“好!”在总统面前,宋美龄表现出一种东方女性的温柔美。她理了理腮边的短发,抑扬顿挫地说:“最近,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向苏俄提出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目的是减轻满洲边境的压力,以便将其精锐的关东军主力调进长城以内,投入华中战线作战。另一方面,假若缔约成功,苏俄也可以将其屯集在西伯利亚的预备兵团投入西线战场,加强其正面防御。”

宋美龄一边说着,一边注意观察在座诸公的表情。她果断地说:“令人费解的是,苏俄同中国订立了类似条约,却断然拒绝了日本的请求。”

听了宋美龄一席话,罗斯福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办公桌的台面,半晌没有说话。他对日本人是反感的,他也没弄清是日本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沉思了一会儿后,罗斯福自言自语地说:

“野村差不多有两年没给我写信了。最后那封信是他从日本海军省发来的,他说他一直盼着同我重温旧谊。我过去认识他,我只听说过他是海军方面的专家,没想到他会到这里来当大使。”

他咳嗽了一声后,扭头吩咐办公厅主任说:“您得慢慢去摸野村的底牌。我想这里面必有圈套,而美国人民不允许我们再中圈套。我看欧洲和亚洲的风势越刮越大,说不定有一天会刮到我们这块乐土上来的。”

说完,他又把话题一转,“美龄,你接着谈,你这次来有什么要求?”很显然他对宋美龄谈的一切很感兴趣。

“困兽犹斗。日军是决不会自动承认失败的。他们每天有数百架飞机向我们前线投下数千吨炮弹,妄图挽救危局。中国的制空虽有盟军的援助,但还难以和日军抗衡。因此,中国士兵的伤亡每天都在增加。后方医院爆满,许多伤员不得不在露天场院里等待手术和治疗。很多伤员由于缺医少药而牺牲了。临来前,我到了一个后方医院视察过,那里有100多位伤员至今没有床位,有4位伤员痛苦地呼唤着我的名字而死去,那情景看了真让人难过。”

说到这里,宋美龄用丝质手绢揩了揩湿润的眼角,接着说:“我这次来没有别的目的,只想把这些严峻的形势通报给您,以便贵国采取应有的防范措施,给强盗以惩罚。”宋美龄侃侃而谈:“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国已着手成立航空委员会,驱逐日本的侵扰。我受中国航空委员会委托,来这里一是解决飞机援助问题,二是给中国已有的破烂飞机请‘郎中’问题。我想贵国政府如果豁亮大度的话,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要现钱是拿不出,日后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两位部长先生,你们看呢?”身为总统的罗斯福,并不急于表态,这也许是他领导方式的一种高超艺术。

“总统先生,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咱们得冒着同日本人翻脸的风险,调兵遣将来支持这项道义性的措施?”国防部长抛了一颗探路石。

罗斯福没有马上回答国防部长的提问,而是慢慢地抬起手臂,让两只拳头抵在一起,说:“举个例子吧,你们可以看见,我的两只手是势均力敌的,谁也压服不了谁。为什么呢?因为这双手的肌肉、骨头、血管乃至神经,都是相等的。白宫的东楼和西楼是对称的,它们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规模也是相同的。轮船的左右甲板宽窄也是相等的,失去平衡,就有翻船的危险。”

沉默片刻后,罗斯福接着说:“我的观点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要保持我们这个世界的平衡,双方力量的消长也必须保持平衡。自不待言,我现在是倾向于向中国提供有限的援助。请放心,作为中国的盟国,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尽管满足贵国的要求有些困难,但是比起在前线用生命和鲜血同日本人作战的中国官兵来说,这些困难算不了什么。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虽然我是一国之总统,但不能我一人说了算,还要征求国会的意见,这点希望你能谅解。今天,你讲得很好,我心悦诚服。我想,你如果能再用使我心悦诚服的话演讲给国会议员听的话,国会议员们那里也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听了这句话,宋美龄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高兴地说:“我也邀请诸公,带着夫人参加今晚我的答谢晚宴。”

“好!”“好!”“好!”椭圆形办公室里传出一阵朗朗笑声。

对宋美龄同罗斯福总统会谈的情况,霍普金斯写了一份备忘录,备忘录中说道:

蒋介石夫人请我在星期六下午去看她,我同她谈了一个半小时。她说,她同总统的谈话很顺利,她认为她明天同总统的讨论就将圆满地结束她的会谈了,然而我觉得她对这次访问一点也不觉得愉快。她一直坚持应为那里的第十五航空队及时地弄到飞机,并对我说:“我们不要无法兑现的诺言。总统已经告诉我飞机派到那里去的,他不能使我和委员长失望。”她接着纵谈了她对战后世界的看法,其中的首要重点是我们可以确信,中国将在和平会议上同我们站在一道。这是由于中国信任罗斯福同他的政策,并愿意出于这种信任而预先做出许诺。

备忘录中还说:“星期天上午,我把我同蒋介石夫人的谈话情况告诉了总统,并说她希望当天能对总统推心置腹,把一切都告诉他。”待罗斯福再次同宋美龄会谈后,霍普金斯去问罗斯福,罗斯福告诉霍普金斯,这次会谈“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宋美龄对这次访问“总的情况感到颇为满意”。

二、宋美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活动

(美国众议院议长雷朋向议员们介绍宋美龄)

1.登上美国国会讲坛

宋美龄除了抓住一切机会,会见美国头面人外,还在美国各地巡游,呼吁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从2月18日至4月4日,她先后在美国众议院、参议院、纽约市政厅、纽约麦迪逊广场、魏斯里安大学、芝加哥运动场、旧金山市政厅和洛杉矶好莱坞等处正式发表了七次演讲。

1943年2月18日12时13分。美国国会讲坛。

宋美龄身着深绿色的中式旗袍,披着亮色的披肩,一头柔和的黑发风雅地盘在颈后,她佩戴着价值连城的宝石,纤指上涂着红指甲油,脚上穿着透明统袜和轻便高跟鞋,庄重大方、风采动人。在副总统亨利·华莱士带领下步上讲坛。在亨利·华莱士作了简单的开场白后,宋美龄便开始了演讲。

她习惯性地扫视了一下台下的听众,以纯正的美国口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她的演讲在《蒋夫人思想言论集》中均有记载。宋美龄的开场白得体而有力:

无论何时,余得向贵国国会致词,实属荣幸,尤在今日,余得向一庄严伟大之团体,对于世界命运之形成有绝大影响如贵院者致词,尤属特别荣幸。余向贵国国会演说,实际上即系向美国人民演说。贵国第七十七届国会,从代表美国人民之资格,对侵略者宣战,已尽其人民所信托之义务与责任。此为人民代表之一部分职责,早已在1941年履行。诸君当前之要务,乃其协助争取胜利,并创建与维护一种永久之和平。俾此次遭受侵略者之一切牺牲与痛苦,具有意义。

紧接着,宋美龄谈了自己此次来美的目的及其印象:

在未申论本题以前,愿将关于余此次行程略述一二。余自祖国来至贵邦,长途跋涉,观感深切,趣味浓厚。以言余之祖国,则流血牺牲,肩荷抗战之负担,不屈不挠,已逾五年有半。显然,余并不拟申述中国对于共同努力,从残酷与暴行中解放人类所尽之贡献。余试将此行所得之印象,略向诸君陈述。

余首愿确告诸君,美国人民对于分布全球各国之美国作战壮士实足以自豪。余尤念及远处异域偏僻区站,生活至感寂寥之贵国壮士。盖此辈任务,既不能有显赫之表演,亦无振作精神之战事,而系日复一日,仅奉命担负其例行任务,如守卫防御工事,并准备抵抗敌方可能之蠢动而已。有人会谓,亲临阵地,出死入生,犹易于日复一日担任低微单调之工作,余之经验亦复证实此言。然而后一种工作,对于抗战之获胜,正与前一种同属为要。贵国若干部队,驻扎在遥远隔绝地点,非平常交通所能到达。贵国若干壮士,必须用临时赶筑之机场,飞行海面,经数百小时之久,发搜寻敌方之潜艇,往往一无所遇,废然而返。

贵国此辈健儿,以及其他壮士,均系作单调乏味之守候,日复一日之守候。但余曾告彼等,真正之爱国心乃在具有能忠诚执行日常任务之士气与体力,庶使在最后结果中最弱之一环,亦即为最强之一环。

贵国士兵,已确实表现,能沉着坚毅忍受思乡之苦,忍受热带之干燥与酷热,并能保持其准备随时作战之强健身体与精神。彼辈亦属此次战争中无名英雄之列。凡足减轻其烦闷,振奋其精神之一切可能措施均应一一采取。此项神圣责任,自在诸君。就美国军队之饮食而言,固较任何他国军队之饮食为优,但此非谓彼等可长此专恃罐头食物,而健康上不至感受任何影响也。以上所举,殆为战争中之轻微困苦,若一念及世界上许多地方尚有饥馑横行,则更觉上述困苦之为轻微。虽然,天下事亦有难言者,扰人心灵使人烦闷者,往往并非为生存之主要问题,而系琐细之刺激,尤其是在单调无聊生活中所受之琐细刺激,足以令人性情暴躁,心魂欲裂。

余在此次行程中所获之第二印象,即美国不仅为民主制度之烘炉,而且为民主主义之胚胎。余参观各地时,曾于数处晤见贵国空军根据地飞行服务人员,在此辈人员中余即发现有为德、意、法、波、捷及其它国籍人民迁往美国后所生之第一代后裔,其中数人,乡音之重,殊难言喻。然而彼辈因其同远征在外,悉数为美国人,悉数忠心于共同之理想,悉数为同一目的而奋斗,悉数为同一崇高宗旨而精诚团结,既不彼此猜疑,亦不互相争竞。此一事实,益加强余向所抱持之信念与信仰,即对于共同原则之忠心,可以泯灭种族之差异,而且各种理想之相同,乃是对于种族分歧最强之溶解剂。

然后,宋美龄还赞扬了美国先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开发新大陆所做的贡献,并希望今日美国人民继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