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17

第17章 宋太宗赵匡义

赵匡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也是“陈桥兵变”的主谋之一,在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拥立有功,受到宋太祖的器重,其地位也日渐显赫。不过,赵匡义的即位却是一个谜。

赵匡义(939—997年),又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炅。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并升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今浙江建德县东)防御使。后任中书令,加封晋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太祖去世,他于同月即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太平兴国二年下令取消所有节度使所领支郡,各州均直属中央;继续将各地节度使调至开封,解除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虚衔。

宋太宗大大扩充科举取士名额,每科录取人数由太祖时的数十人猛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又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为保存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宋太宗赵匡义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他曾用政治和军事手段企图消灭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党项拓跋部势力,也没有成功。在位后期,镇压了四川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太平兴国四年,赵匡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北)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辽兵紧追,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两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至道二年(996年)秋,赵匡义的箭伤又复发。次年,赵匡义病死,葬于永熙陵。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哪些地方?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指后晋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改称为辽)的位于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16个州。这16个州分别是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怎么回事?

北宋初,川峡地区的土地大多被官僚、豪强、寺观霸占。许多农民沦为客户(包括旁户),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宋太宗即位后,川峡天灾频仍,饿殍无数,民不聊生。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在青城(今四川都江堰西)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附近农民纷纷响应,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一举攻下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战死,李顺继为首领。次年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李顺称大蜀王。宋廷震恐,派大军前往镇压,攻陷成都,李顺遇害。余部坚持战斗,直到至道元年(995年)失败。

大开眼界

宋太宗为人宽容。据《宋史》记载:有一次,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在北园侍奉宋太宗宴饮。孔守正大醉,与王荣在太宗面前议论边塞战功的事,一时愤怒争吵而失态。左右侍臣请求把他们治罪,太宗没有答应。第二天,两人一起到殿廷请罪。太宗说:“朕也喝得大醉,不记得发生过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