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02

第2章 汉高祖刘邦

在秦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涌现了一个与项羽齐名的英雄。他为推翻秦朝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手下有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在他们的辅佐下,他击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他就是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或前247—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出身农家,早年当过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他废除严刑苛法,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因此受到热烈的拥护。同年,项羽引兵入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准备消灭刘邦。刘邦自知不敌项羽,于是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且大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皇位,建立西汉王朝。

刘邦

刘邦称帝后,为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凡是因饥饿自卖为奴婢者,一律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回家,豁免其徭役;继续推行秦朝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中央集权。他认为秦朝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9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人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朝灭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西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天七夜。后采用陈平的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箭射中,后病重不起而去世。

什么是“约法三章”?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将关中百姓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这就是“约法三章”的来历。

“鸿门宴”有什么典故吗?

公元前206年,刘邦依照楚怀王“谁先进入咸阳,谁就为关中王”的约定,抢先攻进关中,带兵10万驻军霸上,企图称王关中。项羽率兵40万进驻鸿门,决定消灭刘邦。刘邦自知兵力悬殊,不敢和项羽决战,只好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

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命项庄舞剑,想乘机刺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多次以身掩护。后来,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斥责项羽,刘邦才得以乘机脱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大开眼界

刘邦当上皇帝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他分析了自己夺得天下的原因,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千万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位杰出人才,我能任用他们,就夺得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