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28

第28章 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帝王。他继承父亲努尔哈赤的基业后,对内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积极用兵,开拓疆土。他的这些举措为清王朝的统治政权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

皇太极继位之初,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于天聪四年(1630年)将阿敏终身幽禁,天聪五年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天聪六年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同时,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建立由满汉知识分子组成的文馆以协助其推行汉化。又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皇太极天聪十年,又将文馆扩充为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经济上,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是有碍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准重新兴建,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在军事上,皇太极继续与明朝进行战争,天聪三年(1629年)亲率大军进攻明朝,直逼燕京城下,施反间计除掉了明朝最得力的抗金主将袁崇焕;天聪元年(1627年)侵入朝鲜;天聪九年(1635年)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将漠南蒙古收服到自己麾下。由于皇太极采取上述措施,使后金政权逐渐巩固。

皇太极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采取招降收买政策,量才录用,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从此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进攻。自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之战。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大败明军。崇德七年二月,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这一座孤城。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在宫中猝然病死,葬于沈阳昭陵。

什么是内三院?

内三院是清代内阁前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枢要机构。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在盛京设立文馆,命人翻译汉字书籍及记注本朝得失。天聪十年,改文馆为内三院,称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国史院掌管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管起草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管解释古今政事得失,向皇帝和皇子进讲,并教诸亲王等。

贝勒是什么爵位?

贝勒,满语音译,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其尤尊者称和硕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年),定封爵,置贝勒于亲王、郡王之下。崇德年以前的贝勒,实即后来的亲王。

大开眼界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把“金”改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