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27

第27章 清太祖努尔哈赤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机扩展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在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女真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1559—1626年),爱新觉罗氏,大金(后金)开国君主。他出生在建州女真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觉昌安为建州左卫都指挥,父亲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10岁时,母亲病逝,由于继母对他不好,便与弟弟舒尔哈齐寄养在外祖父王杲家里。王杲对努尔哈赤非常好,教他骑马射箭、汉语文化等。

万历二年(1574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杲屯寨。努尔哈赤和弟弟因此做了俘虏。努尔哈赤用汉语请求赐死,李成梁不但没杀他,而且还把他留在身边做书童。每逢征战,努尔哈赤都冲锋在前,屡屡立下战功,因而颇受李成梁的赏识。

努尔哈赤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在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发兵征讨王杲的儿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这次混战中被误杀。噩耗传来,努尔哈赤悲痛万分。他受命回建州袭父职,任建州左卫指挥。为了替祖、父报仇,他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打败了仇敌尼堪外兰,攻占图伦城,首先控制了整个苏克素护部。然后用了30多年的时间,东伐西讨,南征北战,统一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全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大部,从而结束了自元、明以来女真社会长期分裂和动乱不安的局面。

随着女真各部走向统一,人口增多,地域扩大,努尔哈赤根据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等方面采取许多改革措施。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以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语音创制满文,称为老满文,作为本民族文字开始应用推广。四十三年,又在原有女真狩猎的“牛录”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八旗制度。把全体人民分隶各旗牛录统辖之下,成为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自此公开与明抗衡。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统兵攻陷明抚顺、清河等地,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天命六年,相继攻占沈阳、辽阳等70余城,辽河以东尽为后金所有。天命十一年正月,努尔哈赤乘明辽东经略高第放弃关外、退守关内之机,率领大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被宁远守将袁崇焕击败,损失惨重。这是努尔哈赤对明战争以来第一次遭受挫败,他满怀愤恨返回沈阳。七月身患毒疽,八月十一日病死。

牛录是什么意思?

牛录在女真语中为“大箭”,后来演变为八旗的基本单位。女真人在狩猎时,将每十个人编为一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首领,而组员必须送一只箭给首领,所以牛录就成为兵制的单位,其首领称为牛录额真。

八旗是指哪八旗?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又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大开眼界

满文分为老满文、新满文两种,老满文又称“无圈点老满文”,于1599年仿蒙古文创制,1632年进行了改造,成为新满文,或称“有圈点满文”。老满文仅使用30余年,留下的文献不多,最著名的是《满文老档》等后金时期的档案,还有一些碑铭、木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