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使徒保罗传
7401000000011

第11章 保罗第三次传道(1)

§§§第一节 传道哥林多

保罗没有在雅典等他的弟兄西拉和提摩太,而是留话叫他们跟来,自己则马上前往哥林多去了。在这里,他进入了一个与雅典完全不同的工作园地。他遇见的不是好奇而爱批评的哲学学派的弟子,而是一个大商业中心中忙碌流动的人群。街道上满是希腊人、犹太人、罗马人以及来自各地的外客。这些人都在殷勤地从事商业或寻找娱乐,很少考虑日常生活以外的事。

在公元1世纪,哥林多不仅是希腊,而且是欧洲和小亚细亚地区的主要都市。它位于两个海之间的狭长地带,控制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其地位极其重要。一大块山岩骤然耸立于平原之上,高出海平线以上两千英尺,形成了哥林多及其两个海港的天然屏障。哥林多的繁荣一度领先于雅典。哥林多和雅典这两个城市都曾饱经沧桑。哥林多从废墟中兴起,远远超过了过去的繁荣,而雅典却未能达到其过去的繁华。雅典被公认为艺术和学术中心,而哥林多则是政府和贸易的所在地。

这个大商埠直通罗马城,从水路和陆路到达帖撒罗尼迦、以弗所、亚力山大和安提阿也很方便。所以这里提供了传播福音的便利。福音一旦在哥林多扎下根来,就很容易传住世界各地。

然而,使徒保罗在开展工作时处处遇到严重的障碍。全城的居民几乎都迷信敬拜偶像。最受人崇敬的乃是维纳斯女神,而敬拜这女神要雇用许多淫荡的妇女,以吸引普遍淫恶的信徒。就是在异教人看来,哥林多人也是以极端邪淫而著称的。

当时哥林多的犹太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犹太人原来曾得到当局的好感,受到不少照顾。但是有一段时间,他们变得傲慢和狂妄起来。他们在拒绝和钉死了耶稣基督之后,就随从自己昏暗的悟性公开显露出对统治者的嫉妒和仇恨,自豪地吹嘘将有一位犹太人的王带着大能力来到世上,他将推翻一切敌人,建立庞大的王国。就是因着这种糊涂的信念,他们拒绝了救主。那致使他们迫害上帝儿子的同样恶毒的精神使他们反叛罗马政府,他们不断制造动乱、造反,直至因为他们悖逆的行为而被赶出罗马。许多犹太人在哥林多找到了栖身之地。

侨居在这里的犹太人中,有些并没参与他们同胞所做的那些错误行为。这些人中有亚居拉和百基拉,他们两人是夫妻后来成为著名的基督徒。保罗既了解他们的为人,就投奔了他们。保罗从小就已学会制造帐棚的手艺,帐棚在温暖的气候中是很有用处的。所以保罗就做帐棚谋生。

上帝曾借着他的仆人摩西教导希伯来人训练自己的儿女养成劳动的习惯。他们把懒惰看作大罪。每一个儿女都要学会一种手艺。在必要时可借以谋生。凡疏忽这样做的人被视为远离了上帝的训诲。劳动被认为是高尚的,要教导孩子们把宗教和事业结合起来。在基督的时代,即使有钱的犹太人,也要遵循这古老的习惯。

保罗受过高深的教育,他的天赋和口才为人钦佩不已。他的同胞曾选他为公会议员。他是一名才华出众的拉比,但是如果他没有学会一种有用的手艺,他的教育就不算是完美的。保罗很高兴自己能用手艺自力更生,屡次声称自己用双手供给自己的需要。当他来到陌生的城市时,他不愿意靠任何人供给。他把所有的经济都用来推进基督的圣工之后,仍靠手艺谋生。

在耶稣的门徒中,没有人比保罗更热忱、更积极、更克己的了。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师之一。他远渡重洋,到处奔波,直到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人都从他口中听到了十字架的故事。他有火一般的热情,要借着救主的爱让将亡的人认识真理。他全神贯注于传道工作,但也坐下来从事卑微的手艺,使自己不致成为贫穷教会的负担。他虽然建立起许多教会,却拒绝他们的供养,惟恐人们怀疑他是为得利而传福音,因而影响到他福音执事的功能和成效。他要设法去除仇敌令人误解他的借口,使他所传的信息不致失去力量。

作为一个福音工人,保罗本来可以要求得到供给,而不必自力更生。但他愿意放弃这个权利。他身体非常虚弱,却还要白天从事圣工,晚上劳动。他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以便供给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保罗为基督教传道工作提供了基督教的最高范例。他把教导人与他的工作结合起来。当他和同行们一起劳动的时候,他就指教他们得救之道,从而接触到一些用其他方式所接触不到的人。

传道人若认为自己在基督的圣工上遇到较大的困难和陷入穷乏之时,他们就可以想像保罗做工的情景:当这个蒙上帝特选的人裁剪帆布的时候,他借此所赚来的饮食乃是他作为使徒在传道工作上本来应得的工价。一遇到责任的召唤,他就要应付最强烈的反对者,止息他们狂傲自夸的话,然后继续去从事他卑微的手艺。他的热诚和勤劳对于在基督圣工中懒惰和贪图自私的安逸乃是有力的谴责。任何造福人类推进上帝圣工的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

保罗在哥林多传福音所用的方法和他在雅典传道的方法不同。在雅典他曾设法使自己的传道法适应听众的心理。他花很多时间去探讨自然宗教,用逻辑应付逻辑,用科学应付科学。但后来他回顾自己在雅典传扬基督所花的时间、所做的工作,发现并没有结出多少果子,故此决定今后要采取另一种方法。他决心避免复杂的辩证和议论,而尽量向罪人传讲基督救恩的道理。他在致哥林多弟兄的信中,描述了他在他们中间做工的方法。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上帝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他被钉了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害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

使徒在这里采用了引人从错谬的无知和黑暗转向真光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传道人愿意在这方面更加紧密地效法保罗,那么他们的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所有的传道人都首先洁净心灵和生活,与上天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教导就会有感服人心的更大能力。

基督在世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都警觉起来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因为他影响到了哪里,哪里的宗教就不安全了。探子不断地跟在耶稣的后面,要从他的言行中找出把柄来控告他。保罗也遇到同样反对的精神和盲目的偏见。他先在犹太人的会堂里讲道,他根据摩西和众先知的著作进行辩论,讲到基督在古时所严厉处罚的罪恶,讲到怨言和悖逆乃是招致上帝不喜悦他选民的最可悲的罪孽。

他向听众说明仪文律法的表号和象征都如何应验在基督身上——他的被钉,他作祭司以及他在圣所的工作。他在天上圣所的工作从犹太的历史上反映出来。基督作为弥赛亚,乃是一切祭牲所预表的真体。使徒根据预言和犹太人所希冀的,证明弥赛亚是从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后裔出来。于是他追溯耶稣的家谱,从诗人大卫到先祖亚伯拉罕。他根据《圣经》从众圣先知的见证中证明所应许之弥赛亚的性质和工作以及他在地上所受的接待和遭遇。然后再指明这些预言都在耶稣的生活、工作和牺牲上应验了,所以他就是世界的救赎主。

他用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福音无非是希伯来信仰的发展。基督的到来是先施恩给那个仰望他来临作为犹太教制度的实现和光荣的民族。使徒然后尽量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悔改拒绝基督的罪,才能救他们的国家免遭迫在眉睫的毁灭。他斥责他们根本不懂这些经文的意义,而这些经文正是他们自夸完全理解的。他揭露他们贪爱世俗,喜好地位、名誉、炫耀和他们无度的自私自利。

但哥林多的犹太人闭眼不看保罗所提出的那么清楚的证据,不肯听他的劝言。他们把拒绝基督的精神也迁怒在保罗身上。若不是上帝保护他的仆人,使他可以继续向外邦人传播福音,他们就要把他害死了。

“他们不断地抗拒、毁谤,于是保罗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与我无关。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于是,保罗就离开那里,到了一个人的家中,这人名叫提多犹士都,是敬拜上帝的,他的家靠近会堂。这时西拉和提摩太已经过来帮助保罗,于是他们一同向外邦人传播福音。

保罗没有要求自己和悔改信主的人去遵守犹太人的仪式和习惯以及他们形形色色的礼节和祭祀,因为他认识到上帝儿子的死已经为此做了充分的最后贡献。带来更清晰的真光和知识的时代已经来到。虽然早期的教育并没有使他看见这光,反而使他苦毒地反对上帝的圣工,然而基督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对他的显示改变了他整个人生的方向。他的性格和工作突出地显示了他神圣之主的品格和工作。他的教导引导人度过更活跃的属灵生活,使相信的人能脱离一切仪式。

使徒并没有用口才来哗众取宠,也没有用哲学的理论去说服人,因为这样做并不能触动人的心。他传扬基督的十字架,不是靠雄辩的口才,而是靠上帝的恩典和能力;他的话感动了众人。“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哥林多人听了,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并接受使徒的洗礼。”

犹太人对使徒所怀的仇恨这时更加剧烈了。基利司布的悔改和受洗非但没有使那些顽固的人感悟到自己的不是,反而使他们恼羞成怒。他们提不出什么理由说保罗不是在传真理,由于没有这样的证据,他们就采取欺骗和恶毒攻击的手段。

他们亵渎真理和拿撒勒人耶稣的圣名。你们在盲目的愤怒之下,不以任何辱骂为太卑鄙,不以任何手段为太可耻。他们不能不承认基督曾显过神迹,但他们说他是靠撒旦的能力做出来的;他们竟敢悍然宣称保罗所作所为的奇事也是出于撒旦的能力。

保罗在哥林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在那腐败的城市中耳闻目睹的情况几乎使他丧失信心了。他甚至怀疑,用那里所找到的材料来建设教会究竟是不是正确的。他在外邦人中所见到的堕落状况,在犹太人中所遭受的藐视和侮辱,使他精神上非常痛苦。他觉得哥林多是个很有问题的工作园地,决定离开它。

当他正打算离开该城到一个更有希望的工作园地去时,一天晚上,主在异象中向他显现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保罗在哥林多一共住了一年半,将上帝的道传授予给他们。

保罗所致力的并不限于作公开的演讲,因为有许多人是不能用这种方法去接近的。他也用了不少工夫在挨家拜访的工作上,借此使自己得以在家庭范围内与人作亲密的来往。他拜访患病和忧伤的人,安慰受苦的人,并扶持受压迫的人。凡他所说所行的,无不尊耶稣的名为大。他就是这样地工作,“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他战兢的是惟恐自己的教导会显出人的印记,而不能彰显神的印记。

后来保罗说:“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上帝奥秘的智慧,就是上帝在万世以后,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如《圣经》上所记:‘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上帝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上帝深奥的事也参透了。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就这样,除了上帝的灵,也没有人知道上帝的事。”

保罗原是很有口才的演说家。在他悔改之前,他常乞灵于滔滔的雄辩来感动他的听众。但是现在他放弃这一切了。保罗不再寻章摘句、甘言饰词、徒然供人欣赏、引人入胜,但设法运用简明的话语,使重要的真理深入人心。鼓舌如簧的说理或许能令人感奋狂喜,但用这种方法传讲真理,往往不能供给所需要的食粮,得加强并坚固信徒以应付人生的斗争。那正在挣扎中的人的迫切需要以及当前的考验,这些都必须根据基督教的基本原理,用纯正切实的教导来应付。

保罗在哥林多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成效的。许多人离弃了偶像的崇拜转而事奉永生的上帝,并有一个大教会投在基督的旌旗之下。有一些是从外邦最放荡的人中拯救出来的,结果却成为上帝的怜悯和基督宝血洗净罪恶的功能之足资纪念的功业了。

保罗在宣讲基督的工作中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激起了那些不信主的犹太人更坚决的反对。他们同心合意,大吵大闹,把保罗拉到公堂。当时是迦流做亚该亚的方伯。犹太人希望政府当局能像过去几次一样偏袒他们,于是他们大声疾呼地控告保罗说:“这个人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上帝。”

当时犹太人的宗教受着罗马权势的保护,所以那些告保罗的人认为:他们若能将违犯宗教律法的罪名加在他的头上,就很可能会将他交给他们去审问判决。他们希望这样将他置于死地。但迦流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极厌恶告状的犹太人的偏执和自以为是;不肯受理他们控告的事。当保罗准备开口为自己辩护时,迦流告诉他没有辩护的必要。他对那些怒气汹汹的原告说:“你们这些犹太人,如果是为冤枉或奸恶的事,我理当耐性听你们,但所争论的,若是关于言语、名目和你们的律法,你们自己去办吧,这样的事我不愿意审问。”于是,就把他们撵出公堂。

在场的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热切地等着要听迦流的判决,及至他认为这案件与公众利益无关而当场予以驳回时,犹太人只得狼狈而愤怒地退出。迦流果断的措施使一般原来支持犹太人的喧闹的群众看清了事实的真相。自从保罗在欧洲开始工作以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暴徒转过来支持他;他们当着方伯的面,凶狠狠地攻击那些带头控告保罗的人,方伯也没有加以干涉。“众人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这些事迦流都不管。”这样基督教就获得一次显著的胜利。

于是,保罗没有再受任何约束,继续传上帝的道。

保罗在哥林多待了一年半之后,就向好友道别。他想赶回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时间有限,不得不赶路。他登上一艘船,来到以弗所。

他在以弗所停留不久。当地的犹太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不过为了赶在逾越节之前抵达京城,他不得不心领他们的好意,但他答应会回来看望他们。

保罗继续走海路,到了恺撒利亚,然后改走陆路到耶路撒冷。他这一年在京城过逾越节。我们不知道他在耶路撒冷停留了多久。总之,他又出门了,这回是回到安提阿,他启程的地方。

§§§第二节 以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