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使徒保罗传
7401000000033

第33章 保罗的影响(1)

§§§第一节 对基督教的影响

保罗对基督教发展的影响有三点:A.他作为传教士所获得的巨大成功;B.他的书信是构成《新约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C.他在发展基督教神学中所起的作用。

在《新约全书》的二十七部书中,至少有十四部被认为是保罗所作。即使现代学者认为这些书中有四、五部实际上是其他人写的,也可以看出保罗显然是《新约全书》惟一重要的作者。

保罗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的思想包括如下内容:耶稣不仅是一位开明的人类先知,而且实际上还是一位神。耶稣由于我们犯了罪行而捐躯献身,他的受难挽救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不能通过按照《圣经》上的训谕办事而得到解救,而只能通过接受耶稣而得到解救;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耶稣,他的罪行就会得到宽恕。保罗还阐明了原罪说。

由于只遵守法规并不能得到解救,所以保罗坚持认为改信基督教的人没有必要接受犹太教的饮食限制,没有必要遵循“摩西律法”的礼拜式,甚至也没有必要行割礼(犹太男婴命名时下身动手术的礼仪)。早期的基督教领袖当中有几个在这一点上与保罗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如果他们的观点占了上风的话,看来基督教就不会如此迅速地传遍整个罗马帝国。

保罗从未结婚,虽然这似乎无法证明,但是他显然从未与女人发生过性关系。由于他的关于性和女人的观点编入了《圣经》,因此对后来人们的观点有着显著的影响。他有关这方面最著名的格言[《圣经新世界译本·哥林多人前书》(7:8—9)]是:“我对没有结婚的人和寡妇说,他们像我一样安于现状就好了。可是如果他们不能自制,就应该结婚,因为与其欲火焚身,不如结婚好了。”

保罗有关妇女应有什么地位的思想也十分鲜明。他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的顺从,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管辖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前提摩太书》(2:10—13)]。”类似的思想在《哥林多人前书》(11:3—9)中也许表达得更有力量。保罗无疑是在这样的段落表达了他的许多时代人已经坚持的一种观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耶稣似乎没有作过类似的说明。

基督教由一种犹太派教转变成为一种世界宗教,保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要比其他任何人都大。自从那时以来的所有这些世纪中,他的耶稣神性和惟有信仰才能获得释罪的中心思想一直是基督教思想的基础。后来,包括奥古斯丁、阿奎奈、路德和加尔文在内的所有基督教神学家都深受他著作的影响。实际上保罗思想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致于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把他而不是耶稣看作是基督教的主要创立人,看来这种观点未免太过于偏激。但是保罗的影响即使不能与耶稣相等同,也远大于任何其他基督教思想家。

§§§第二节 历史评价

保罗是第一个去外邦传播福音的基督徒,是世界上第一位穿梭外交家。他被历史学家公认是对于早期基督教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使徒,可称为基督教的第一个神学家。基督教在希腊、罗马的迅速传播,与保罗的多次远行传道密切相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帖撒罗尼迦后书》、《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提多书》、《腓立门书》等为其所撰,被称为“保罗书信”,构成了《新约全书》的主要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的重要文献。保罗被称“圣”是因为梵蒂冈天主教将他封“圣”,但新教则通常称他为“使徒保罗”。

保罗的一生将自己全部奉献给上帝的一生。他走到哪里,便把福音带到哪里,无论是生是死,都是为了彰显基督。难怪他能充满自信地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保罗靠着圣灵的能力,终于完成了神所托负他的使命。

保罗扬名于世的功业,不在于他作为犹太教徒,而在于他作为一名原始基督教的社会活动家和宗教神学家。

保罗作为原始基督教的社会活动家,其主要贡献是:宣传捍卫了原始基督教思想。他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不仅使西方人了解认识了基督教,而且使基督教信仰植根于西方社会,并成为西方古代以及中世纪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进而使基督教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并作用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

保罗的广泛社会活动沟通了古代东西方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用一神信仰代替了西方各民族多神信仰和多神崇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从而,也奠定了近代西方意识形态的主体形式和基督教文化的基础。

保罗作为原始基督教的神学家,其主要贡献是:适应新形势,做出新变通。通过与各地基督教公社的书信往来,及时解答了《旧约全书》无法解答的新问题,广泛论述了信仰、神学等重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原始基督教神学思想。由其13封书信集成的“保罗书信”,不仅成为《新约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人研究原始基督教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保罗作为神学家的历史作用,正如隐吉(Inge)指出:“假如没有保罗,基督教将变成怎样,我们也不堪设想了。我们更不能像现在这样断定说,欧洲是基督教的欧洲了”。此话虽有夸大,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保罗作为神学家,其神学思想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在物质与精神二者关系上,保罗重精神,轻物质

在社会生活方面,保罗重天国,轻尘世。认为人是原质构成的,原质分为精神原质和物质原质两大类。精神原质优于物质原质,一个人正是这两类原质的综合体。保罗根据他所提出的“原质”说,便把世人划分为三种类型:A.属于精神类型的人,这种人天资聪颖,精神原质胜于物质原质,受上帝所宠爱,但是,人数甚少。B.属于心理类型的,这种人精神原质与物质原质等量齐观,既可变好,也可变坏。若要博得上帝的宠爱,必须克已奉教,依靠神的引导和基督教组织的帮助。多数人属于这种类型,是基督教争取的主要对象所在。C.属于物质类型的人,这种人重物质享乐,追求世俗生活,为了满足一已私欲,屡屡犯过失,难于改邪归正,“甚至是不可救赎的”。保罗为使人确信,精神优胜于物质,灵魂优于肉体,公开声称“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而在于公义、和平和圣灵所给的喜乐”。

(2)在基督教组织建设方面,罗保提出了一个等级有序的组织方案

具体内容是:“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牧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其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能说方言”的。告诫信徒对教会公社的称颂,“多用单数,少用多数”。其用意在于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即宇宙之大,统统在全智全能的上帝掌握之下,地上的众多基督教公社再多也无一不在上帝管辖之中,统统归属于天国这一总教会。地上的众多基督教公社,只是天国总教会的分支。这其中蕴藏着一种若明若暗的世界大一统思想。这为欧洲中世纪教阶制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神学理论模式。

(3)对钱、财、权的神学解释

保罗鼓励信徒,为教会捐献财物越多越好,捐钱越多,上帝愈喜,并把这种捐献行为称做是“多种多收”。反复强调“少种少收,多种多收这话是真的”。至于教徒捐献的钱财是怎么来的,保罗却只字不提,避而不谈。保罗对金钱使用目的的解释间接反映了他所代表的中产阶级渴望发财致富的利益和要求。多捐是为了多收的主张,实质是为富人控制教产张目。

保罗对当权者予以迎合与妥协。他指出“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令”。“在上有权柄的人,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上帝的,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任命的,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纳税”。做到“信从基督”又“服从法律”。从保罗对当权者的态度上看,恰恰反映了他所代表的中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不敢触犯现存的社会制度。正在把原始基督教改造成统治阶级可以利用的宗教。由此可见,保罗确实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人物。

§§§第三节 人物评价

1.保罗——谦卑的人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神的恩典永远够用。

《圣经》中最伟大的属灵人物,他们生命里必有一个共通的特性,那就是“谦卑”。真正、完全、彻底、绝对的谦卑。保罗这位大使徒,神手中的杰作,主特别拣选的器皿,拥有各种才干、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智慧和上帝的恩赐。他是教会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人。

除了耶稣之外,没有人像使徒保罗那样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即使在他未成为基督徒之前,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意味深长的。他在司提反死后对基督徒的迫害,反而使教会开始顺服基督的最后命令:把福音传向地极。保罗受教于最有声望的迦玛列门下,他的意向和努力都是真诚的。他是一个好法赛人,熟悉《圣经》,又真心相信基督教会危害到犹太教,故他毫不留情地迫害基督徒。

保罗拿着文书前往大马士革捉拿基督徒。途中,主耶稣亲自向他显现,他便生活在痛悔的谦卑中,将斗志转移到传播福音上。一方面是因为从前逼迫主的经历,使他不断认清自己的渺小,“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教会。”“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这些话都是发自他的肺腑心肠。另一方面是主教导他谦卑,主留下“一根刺”在他身上,允许撒旦的差役攻击他,免得他过于自高,也让他明白:真正的谦卑来自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和困苦。

因为借着这些才能彰显主的能力和刚强。保罗的一生就是活在这种光景之下,使他能谦卑跟随服事主。因为自卑的,必升为高。

几个世纪以来,基督徒都在猜测:到底保罗所谓的“一根刺”指的是什么。是不是学者认为的眼疾、疟疾、羊疯癫、痢疾之类的肠胃病,还是其他疾病?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令保罗极其痛苦,以致三番四次祈求神移去。

保罗的祈求未蒙应允,但幸亏他及时了解到在这身体软弱背后所隐藏的祝福。这根“刺”使他学会谦卑,让他更加倚靠神,重新塑造他的性格,让他成为其他基督徒的宝贵典范。

你是否正面对痛苦,希望神移去?也许你正陷入钱财拮据、久病不愈、重创伤残、遭人诬陷、亲人反目、骨肉疏离或工作危机的困境中。即或如此,不要忘记神完全清楚你的感受。倚靠他,相信这根刺可以令你更倚靠神,也更显明他的大能。

2.保罗——最伟大的宣教士

有人说真正的伟人愈久愈显出他的伟大。无疑,保罗更是如此。两千年来的考验,不断地显出他的价值和不凡。

通常认为保罗热心传道事工的基本原因是他曾在大马士革的路上遇见基督。不过,也有人持一种与此不同的意见。麦基福教授(Prof McGiffert)写着:“保罗就是在悔改以前也希望做一个传道士,而不只做一个拉比。他要奉献他的生命宣传真正的公义,推翻任何足以阻止公义进展的事,并推翻任何足以阻止人民个别实践律法的事”。悔改没有消灭他这种传道的热心,只有更为加强,并转变其方向。

保罗——基督教第一个传教士,一面借着教导,一面以身作则,为世世代代立下了传道事业成功的原则。他比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宣教士更接近神所定的标准。基督在他身上掌握了一个最适当的器皿,为天国的利益而热心献上,其他的宣教士为福音开启了一个大陆,保罗却开启了全世界。

斯皮尔(R.E.Speer)在对保罗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保罗的罗马公民身份使他在游行布道时得着许多便利,他不必像今日的宣教士所遭遇的两种困难。那时,没有我们今天所意识到的领土以外的领土。那时也没有所谓异域的土地。保罗所到各处都是在他自己的政府统领之下。他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去,也不是以外国人的身份工作,或服从外国的法律制度。他在罗马帝国的世界到处为家。当他在腓立比或耶路撒冷上诉罗马时,也不是对一个外国的政府上诉。他的工作实际上是本地的传福音工作,是在他自己的国旗之下完成的。

其实,保罗是在他自己的文化界域中工作。他与他传福音的对象之间,没有社会上或经济上的鸿沟。19世纪的基督教把西方高高地提到东方之上。当然,无论如何东方与西方都有很大的距离。宣教士常常遭遇大不相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消费标准、观念和传统等。保罗则不必跨越像我们一样的鸿沟。他到他本国公民中间去,在一个统一的大帝国里,从来没有产生过今日传道士的难题,例如自给自养、差会与地方教会之间的关系、差会金钱的使用等等。保罗传道当然有他自己的困难和当时的各种限制,不过有许多方面却不是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困难。”

(1)呼召

保罗的呼召是那么特别,那么分明,丝毫没有错误。他在耶路撒冷作证说:“主向我说,你去罢,我要差你远远地往外邦人那里去”。亚拿尼亚以又了解又恐惧的心情欢迎这位逼迫者进入基督的教会。“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神又加上一个附则,提及他要完成毕生事工所必须受的训练:“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受许多的苦难”。

他的蒙召没有使他成为一个宣教士,却为他的宣教热情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他作基督的宣教士,以代替法利赛主义的宣教士。他不再为律法效忠,而为支配他的基督的福音而尽忠。渐渐地,他发现这呼召不是神在他生命中所定的新目的,乃是神在他出世以前所预备的计划的高峰。他为他的生命和他的事业所定的渐进的目的已开始显明起来。

(2)训练

保罗在宗教上和知识上的训练都得着一种得天独厚的机会。然而,当这些训练尚未发挥最大的作用以前,必须先镇压他的气焰而不减损他的热情,若要达到这目的,必须先有一段退隐和孤单的时期,他生命中的革命来得如此突然,如何彻底,以致他需要时间重新整理他的思路,重新编排他的神学思想。

斯皮尔说:“保罗因新的使命而光奋,但他没有立刻投身新的工作里。他先去做长时间的静静思想。逼迫的狂热情绪尚没有完全冲去他总代表的可能性。借着神智慧和安静之灵的引导,他先有一个时期作内心的准备。当他开始工作时,自然便有了信息——不假借,而是直接地新鲜地从神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