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举十字架
保罗在安提阿工作一个时期之后,便建议他的同工们再作一次布道行程。他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那些城市,看望一下弟兄们景况如何。”保罗和巴拿巴二人念念不忘那些新近因他们的工作而接受福音的人,渴望再见他们一面。保罗始终怀着这种挂念的心情,甚至在远离他早年工作地点的传道地区,仍然一心极欲劝勉这些信徒坚守信念,“敬畏上帝,得以成圣。”他不断地努力帮助他们成为特立独行而进步的基督徒,他信心刚强,热心炽烈,全心全意地献身给上帝,从而努力推进他的国度。
巴拿巴非常乐意和保罗同行,但他希望将其外甥马可也带去,因为马可又决定献身传道了。保罗却反对这事。他还为上次马可的离去而耿耿于怀。保罗与巴拿巴为马可的问题发生激烈的争执,最后不欢而散。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前往居比路;保罗则带着西拉去叙利亚和基利家等地传教。
保罗和西拉走遍叙利亚和基利家一带,坚固了众教会,最后来到吕高尼省的特庇和路司得。在这里保罗曾被人用石头砍打,如今他又来到这个以前他遭遇危险的地方。他急切地要知道那些过去因他的工作而接受福音的人是否经得起考验。结果他没有失望,因为他发现路司得的信徒在猛烈的反对之下仍旧坚固不移。
在这里保罗遇到了提摩太。后者曾目睹保罗初次访问路司得时所遭受的苦难。他与保罗心心相印,并渴望门路可以开启,有机会协助这位使徒的工作。
保罗的同伴西拉原是一位老练的工人,并赋有预言之灵的恩赐。但由于应做的工作如此之多,因此急需训练更多的工人去积极进行工作。保罗看出提摩太能体会到传道人之工作的神圣性质;也看出他不令因前途的苦难与逼迫而丧失信心,且乐于接受教导。然而保罗在尚未对提摩太的品格和过去生活作确实的调查之先,仍不敢训练这个没有经受过考验的青年从事传道工作。
提摩太的父亲是希利尼人,母亲是犹太人。他从小就明白《圣经》。他在家庭生活中所看到的敬虔乃是正当而合理的。他母亲和外祖母基于自己对《圣经》的信心,经常提醒他注意遵行上帝旨意所蒙受的福。这两位敬虔的妇女用以指导提摩太的标准,乃是上帝的圣言。他从她们领受的教导所含的属灵力量,保证了他言语纯洁且不受当时邪恶环境的污染。由此可见他的两位家庭教士在准备他担负重责的事上,早已与上帝合作了。
保罗看出提摩太是忠实、坚定而真诚的,因此决定带他去传道。那两位在提摩太幼年时教导他的妇女,因看到自己所抚养的孩子竟能与这位伟大的使徒亲密联合,感到非常激动。提摩太在蒙上帝拣选作教士时,还不过是一个青年;但他幼年的教育已经为他确立了人生原则,以致他有资格作保罗的助手。而且他虽然年轻,但却以基督化的谦卑精神负起自己的责任。
保罗聪明地建议提摩太接受割礼,作为一种预防的良策——这并不是因为上帝吩咐他如此行事,而是为要从犹太人心中消除一切足以反对提摩太参加圣工的借口。保罗在他的工作中必须游历许多地方且应走遍各城,并常有机会在犹太人的会堂中,就像在其他聚会场所一样传道。如果人们知道他的同工中有一位是没有受过割礼的,那么他的工作可能因犹太人的偏见固执而大受阻碍。这位使徒到处都遇到坚决的反对和剧烈的逼迫。他极愿使他的同胞也和外邦人一般能明白福音;因此,他力求在符合自己信仰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地消除一切反对的借口。他虽然在这事上颇为迁就犹太人的偏见,但他仍然相信并教导人:受割礼不受割礼算不得什么,基督的福音却是最要紧的。
保罗疼爱这“因信主”作他“真儿子”的提摩太。这位伟大的使徒时常要这个青年门徒说出实情,考问他有关《圣经》的历史;而且在他们到各地旅行的时候,他也十分用心地教导提摩太如何做有效的工作。保罗和西拉两人在他们与提摩太所有的接触上,都设法要加深那已经给予他心中的印象——那就是福音工作者任务的神圣与严肃性。
提摩太在工作中经常地请求保罗的指教和训导。他并不感情用事,却多方考虑,稳定思索,步步询问:这是耶和华的道路么?圣灵在提摩太的身上,已得到一个能受陶冶而成为神所居住之圣殿的人。
《圣经》的教导若实行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必在品格上发挥深刻而永久的影响。提摩太学习并实行了这些教导。他并没有什么特别显著的才干,但他的所做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因为他将上帝所赐的才能都用在为主服务的工作上了。他对于实验的敬虔以及所有的认识使他与其他信徒判然有别,并使他具有感化力。
凡致力于救灵工作的人必须对于上帝获得比普通努力所能得到的更深邃、更丰富、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必须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主的工作上,他们所从事的乃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业。因此他们若要以“得人”为他们工作的酬劳,就必须紧紧握住上帝,天天从万福的根源领受恩典和能力。“因为上帝救众人的恩典已经显明出来,教训我们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义、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并等候至大的上帝,和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他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
保罗和他的同伴在尚未进入新地区之前,先访问了彼西底及其附近一带业已成立的教会。“他们经过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长老所定的条规,交给门徒遵守。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都在增加。”
使徒保罗对于那些因他的工作而悔改归主的人感觉负有深重的责任。他认为最要紧的就是希望他们忠心。他说:“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他常为自己传道工作的结果而恐惧战兢。他感觉到如果他不克尽职守,而教会又不在救灵工作上与他合作,则连他自己的得救也可能要发生危险了。他知道仅靠讲道并不足以教导信徒去宣扬生命之道。他知道他们必须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一点一滴地接受教导。
保罗、西拉和提摩太访问了彼西底及其附近一带的教会后,就进入“弗吕家、加拉太一带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大力宣讲救恩的喜信。加拉太人原是沉迷于崇拜偶像,但在使徒向他们传道之后,他们就因那应许解救他们脱离罪恶奴役的信息而欢喜。保罗和他的同工宣讲了靠基督赎罪之牺牲而因信称义的道理。他们说明基督乃因看到堕落之人类的可怜无助情形而降世为人,来度一种顺从上帝律法的生活,并承当违背律法的刑罚,借以救赎人类。于是在十字架的光辉之下,许多从未认识真神上帝的人才开始了解天父慈爱的伟大。
保罗在加拉太人中的生活方式是那么的端正,以致他后来敢说:“我劝你们要像我一样。”他的嘴唇已经被从坛上取下来的红炭所沾过了,所以他能超脱肉体的软弱,并高举耶稣为罪人惟一的希望。凡听从他的人都认明他是跟过耶稣的。他赋有从上头来的能力,能用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并能攻破撒旦的堡垒。人心因他这样说明上帝在牺牲他独生子的事上所彰显的大爱而融化,许多人就询问说:我当怎样做才可以得救?
这种宣传福音的方式,乃是这位使徒在外邦人中从事传道工作的特色。他经常将髑髅地的十字架摆在他们面前。他在他晚年的经验中声明:“我们原不是传自己,乃是传基督耶稣为主;并且自己因耶稣作你们的仆人。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上帝,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上帝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我们从十字架得悉天父以无限的慈爱爱我们。保罗感叹道:“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我们还能认为奇怪吗?我们也有特权可以凭十字架夸口,并有特权将我们自己全然献与那位将他自己赐给我们的主,然后我们就可以凭那从髑髅地所放射出来照耀在我们脸上的光辉,出去将这光显示给那些仍处在黑暗中的人。
§§§第二节 腓立比城的遭遇
暮色已深,黑夜将至!特罗亚人都睡了。保罗和同伴也躺在床上,可是保罗翻来覆去睡不着。毫无疑问,他躺在床上想,下一步该怎么办。很可能他诚心祈祷,求上帝指示。
上帝在夜间让他见到一个异象。
特罗亚坐落在地中海边,海的对面是马其顿。异象中保罗看见一个马其顿人对他说:“请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马其顿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属于欧洲大陆。
保罗知道主借着这异象回应他的祈祷,上帝指示他下一步该往哪里去。
这时,在欧洲居住的当地人多数是异教徒,犹太人很少,现在保罗要前往信奉异教的国家传福音。异象非常清楚,情况又这么迫切,保罗一点儿都不怀疑,知道是上帝指出这条未知之路。
第二天清早,保罗把夜间的异象告诉西拉和提摩太,他们三人决定立刻前往马其顿。
他们急忙到港口打听有没有船到马其顿去。不久,他们就在海上翻腾,一上一下的。将来不知道会怎样,但是他们不怕,知道他们是按上帝的旨意而行。
一路顺风,第二天,他们就抵达马其顿。上了岸,站在异邦的土地上。他们开步往前走,非常勇敢,没多久,就到了腓立比,另外一个海港尼亚波利,离腓立比不算远。
四个陌生人进了城。当地居民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们,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来帮助他们的。他们不认识创造天地的上帝,他们只知崇拜偶像。但是上帝还是差遣人来帮助他们,救他们脱离异教黑暗的势力。
说有“四个人”,第四个人是谁呢?一位叫路加的,在特罗亚加入他们的行列。路加是个医生。看来保罗身体不大健壮,现在有路加可以一路照顾他。
腓立比是马其顿的省会,附近有一条河,犹太人和信犹太教的外邦人经常到河边祷告。腓立比似乎没有犹太会堂。为什么呢?有人认为腓立比的犹太人太少,人数不够;有人认为腓立比的政府不许可。总之,犹太人在城外河边聚会,进行宗教活动。
这几个传道人在安息日到河边去。他们找到几个妇女,并向她们传福音。其中一位非常用心听,一个字都不错过。当她听见她也有得救的机会时,眼中充满了眼泪。这个女人是谁呢?《圣经》说,她叫吕底亚,是个卖紫色布的商人。她生在一个异教徒的家庭,长大后接触到犹太人,开始听说以色列人大能的上帝,哎呀!她真想敬拜这位上帝,因此她相信了犹太人的宗教。《圣经》说,她素来敬拜上帝。她知道她先前所拜的偶像不能帮助她,所以对这位永生的上帝产生了敬畏心。
吕底亚听到耶稣为了让她的百姓得永生,死在十字架上,她借着主赐给她得救的信心,信奉了耶稣。这时一种奇妙的平安和喜乐充满了她的心。跟着,她也受了洗。对她而言,洗礼不单是个仪式。不,不是,因为她实在相信耶稣的血能洗净她的罪恶。
“请到我家住,好吗?”她邀请这四个人。宣教士们似乎没有马上答应。《圣经》说,她强留他们。意思就是说,她再三请求,他们才答应。于是,保罗、西拉、提摩太和路加跟吕底亚回家。吕底亚把他们尊为贵宾。现在有上帝的爱充满她的心,她自然也爱上帝的仆人。上帝就这样照顾宣教士们的日常所需。吕底亚是欧洲第一个信主的异教徒,这真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吗?
腓立比城内有一所相当具规模的监狱,犯大罪和犯小罪的都关在里面。关在监牢里的人,有好多人成天无所事事,只知叹息。
走进这所乌烟瘴气的建筑物。看守的人用大锁牢牢地锁上后边的铁门。犯人无论有多大能耐,也别想逃走。万一不小心有人越狱成功,狱卒则要按规矩被处死。监狱最里面的一间牢房,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有一阵阵的霉味。有两个犯人关在这儿。
他们不能坐着,两腿上锁着木枷,木枷的中间有一个洞,正好夹住踝子骨,他们无法移动自己的脚,只能躺在又冷又硬的地上。这个姿势很难受,没多久,就忍受不了了。
这是一种刑罚,通常最重刑犯才受这种罪。当他们受刑的时候,一般来说都会痛苦地呻吟。
现在,这两个犯人躺在满屋子霉味的监牢,他们的双脚锁在木枷里受罪。
夜深了。看守的人查过房,知道没人越狱,安心地睡了。但是,这两个犯人却无法入眠,躺卧的姿势太难受了,疼得厉害。
这两个人是谁呢?是杀人犯或是强盗呢?都不是。他们原来是保罗和西拉!他们怎么会在这儿呢?腓立比城有一个可怜的女孩,被鬼所附。这鬼是个不洁的、邪恶的灵。《圣经》说:“她被污鬼所附。”借着这个污鬼,她能行法术,能预知将来。许多人信她,她因此赚了很多钱。但她不能保留这些钱,她是个女仆。她的主人们分摊她赚的钱,然而他们对她无情无义,只想利用她,借着她发横财。
有一天,这个被鬼附的女孩看见保罗和他的同伴。她立刻跟随他们,大声喊叫:“这些人是至高上帝的仆人,他们要将救恩之道传给我们。”
腓立比人不认识这四个人,魔鬼却认识他们是至高上帝的仆人,并让这个女仆讲这些话。一连几日,她天天跟着保罗他们,一路喊叫。
保罗听了,就生发怜悯的心,一直挂念这个可怜的女孩。《圣经》说,保罗厌烦,这并不是说保罗生女孩的气,而是那邪恶的灵让他感到讨厌。他用不着魔鬼帮忙。
保罗忽然转身,严肃地说“我奉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从她身上出来。”
他没有责备女孩,他责备的是附在女孩身上的魔鬼。那鬼当时就出来了,因为保罗是凭着信心说这话。
女孩站在那儿完全好了。她不再被鬼所附。这时她心中只有说不出的感谢。可是她再也不能行法术了,鬼已经离开她了,非走不可。
从此,她不能再帮人算命,自然也就赚不了钱。她的主人们很生气,说不定她还遭了一顿毒打,可是无济于事。她把经过告诉她的主人们,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
这些残酷的主人们听了,就把气转向保罗和他的同伴。他们不但不为女仆脱离魔鬼的辖制而高兴,反而发怒。他们不但不为此欢欣,反而要报复,认为都是这些陌生人的错,让他们无利可图。他们的损失很大,他们不能就这样算了。这些陌生人为什么要打扰这个女孩,真是岂有此理?
他们诬告这些陌生人。还煽动老百姓起来反对这四个忠心的传道人,毁谤他们,说他们是捣乱者。《圣经》告诉我们说,他们诬告说:“这些人原是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可想而知,从此腓立比人对犹太人不会有好感。
老百姓相信这些谎言,他们的态度变成敌视,紧握拳头,出言不善。情况越来越糟,结果闹到市长那里。他把保罗和西拉关进监牢。看来当时提摩太和路加不在场,否则也会一并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