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新课改)
7405000000002

第2章 商品与商品经济(2)

(2)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③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④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⑤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2纸币不等于货币

(1)从商品价值看,纸币不是货币。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货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货币本身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此相比较而言,纸币没有价值,它究竟能代替多少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要由国家规定并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2)从纸币的本质看,纸币不是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是金融货币的代表,本质上是价值符号,价值符号不能等同于价值,货币符号不是货币本身,不是真实的货币。

(3)从货币的形成过程来看,纸币不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经历了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而纸币则是由国家自觉发行的。

(4)从货币与纸币的职能看,纸币不是货币。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而纸币只能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既然纸币不能完全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纸币不是货币。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要求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在实际的交换中,存在着价格与价值不符即不等价交换现象。

(2)在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供求不平衡引起的。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与价值相符。所以,等价交换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是从总体上说的。

4认识价格的基础、形成及对价格的影响因素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的基础是价值,即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的,以市场竞争为条件,由商品生产者自行定价,定价的重要依据是供求关系,所以也称为通过供求关系形成价格。

(3)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除商品价值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货币价值的变动、纸币的发行量、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4)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能理解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5“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是否矛盾

“优质优价”与“质优价廉”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后者是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都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基本属性的反映,也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们知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直接接触到的不是商品价值,而是商品价格。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决定,同时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就生产同类商品的不同商品生产者而言,优质商品“优价”,主要有以下因素:(1)优质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生产者如果生产同类商品,材料好、做工精、科技含量高、管理科学,则生产出的优质商品会比同类的普通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因而价值大,价格高。(2)优质商品供不应求。由于优质商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市场竞争力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而在同类商品中优质就会优价。

就优质商品的生产而言,优质商品“价廉”主要有以下因素:(1)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生产优质商品的社会生产率提高,则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减小,因而优质商品的价值就会变小,其价格也相对较低。(2)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如果优质商品的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上优质商品供过于求,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因而优质商品就会“价廉”。(3)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如果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生产优质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个别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就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优质的商品。另外,有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采取薄利多销的方法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出售优质的商品。

老年玩具市场潜在购买力巨大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7岁的儿童与70岁的老人在渴望呵护、渴望关怀、渴望集体游戏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因为老年人读书看报、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而玩具能丰富老年人的娱乐内容,从而改变扑克、麻将“一统天下”的局面。

很多在老年公寓工作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老人们经常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玩具并享受玩具带来的快乐。

老人玩具前景如何?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平均有18年以上的闲暇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老化,活动范围开始缩小,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居住环境的限制,老人们不太可能长期从事场地型锻炼。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玩玩具来动手动脑,延缓思维的退化,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见,老人本身很需要适合自己生理状况的玩具。据介绍,美国市场上有40%的玩具是为成年人设计的。但在国内市场,几乎没有老人玩具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业内人士指出:玩具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该尽快转变经营意识,充分满足老年人对玩具的需求,这也可以成为玩具厂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都爱认死理儿。争论中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就打赌,正确者赢,错误者输。

打赌的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一位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在关于人类前途的问题上,埃尔里奇是悲观派,认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前途不妙。西蒙是乐观派,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类前途光明。他们俩人的这些观点代表了学术界对人类未来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这个争论事关人类的未来,因而格外受世人关注。

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赌一把。他们争论涉及的问题太多,赌什么呢?他们决定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不可再生性资源是消耗完就无法再有的资源,如石油、煤及各种矿石等。这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储藏量是有限的,越用越少,总有一天这种资源会用完。悲观派埃尔里奇的观点是,这种资源迟早会用完,这时人类的末日就快到了。这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与危机,表现为其价格大幅度上升。乐观派西蒙的观点是,这种资源不会用完枯竭,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

他们俩人选定了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然上升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

这场赌博需要的时间真长。到1990年,这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埃尔里奇输了,教授还是守信的,埃尔里奇把自己输的57607美元交给了西蒙。

规律起作用的表现是价格和供求关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当某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需求,最终也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就可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效地调节供求。这5种金属无疑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但也同任何其他资源一样由价格调节。当这5种金属越来越短缺时,其价格必定上升。但为什么现实中这5种金属越来越少,而价格反而下降,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关键在于价格上升刺激供给的作用。

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其替代品,不可再生性资源同样也有替代品。当这5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例如,铜和锡过去主要是制造各种生活用的器皿,当铜和锡的价格上升时,发明并大量生产替代铜和锡的塑料制品就是有利的。同样,铜和其他制造电线的金属价格上升也刺激了人们开发替代铜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主要以沙子为原料。这就是说,这5种金属价格的上升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当这些替代品大量生产出来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们就会用替代品取代这些金属。这时,这些金属的需求大大减少,价格自然就下降了。但在刺激替代品的开发和生产中,价格十分重要,只有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当开发和生产这些金属的替代品有利时,才能刺激这种创新活动。

替代品的开发与大量生产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促进这种技术进步的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包括专利在内的产权受到立法保护,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发明创造中获得丰厚利益。这是激励人们开发各种替代品的动力。发明者寻找和开发这5种金属的替代品——塑料或光导纤维等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这5种金属短缺问题,而是为了获利。但在他们为获利而开发这5种金属的替代品时,他们就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价格调节使发明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这就是市场调节自发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有这种机制,人类就可以生产出一切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替代品。因此,像这5种金属一样的不可再生性资源,不会枯竭,价格也不会无限上升。而且,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由于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再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正是西蒙敢于打这场赌的理论依据。他的获胜不是偶尔的运气,而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什么时候开始金额要用大写?

我们写金额票据时,除了把金额写成阿拉伯数字外,还要写上大写数字,有关这个规定的起源,要追索到明朝。

据史书记载,在朱元璋执政的明朝初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贪污案“郭桓案”。郭桓曾任户部侍郎,他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和当时全国秋粮实征总数相等。此案牵连12个政府高官,6个部的政府官员和全国许多的大地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几万人斩首示众,同时执行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财物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

正确理解金银纪念币发行量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包括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从《条例》中可以看出,纪念币是限量发行,而不是无限量发行的。由此而引出的金银纪念币的发行量,即发行的数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单一品种的发行数量,这常常为各方人士最关注、最重视;二是同一主题(同一题材)诸多品种的发行数量;三是同一年度各项目、各品种的发行数量或发行(盎司)总量,亦称年度发行计划,通常称其为“盘子”,这也为广大钱币爱好者、集藏者所关注;四是同一题材或主题,连续若干年发行,即每年发行的品种、规格、发行数量等基本不变,而每年只是更换图案或主题。

《条例》中规定了纪念币的主题、面额、图案、材质、式样、规格、发行量、发行时间等要素,但与发行量相比,人们似乎议论、关切程度要低许多。而且,金银纪念币发行量的多少有时会成为金银纪念币市场的一个“晴雨表”。

一、影响确定金银纪念币发行量的因素

如何确定金银纪念币发行数量,总的来说,在研究发行量、确定发行量的时候,不仅要对具体方式方法认真研究,还要对宏观经济政策、政府行政行为、人们心理预期、黄金等藏品的市场状况有一个综合性的思考和把握。

(一)应对经济金融形势有一个基本判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经济多极化趋势影响,金融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势头迅猛。这些变化,不仅对人们的观念带来冲击,对人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收藏领域的认识、对收藏理念的改变。另外,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的存在,就有认识上、观念上和行为上的不同。我们以往在确定发行量时,曾有这么一个误区,往往对某一特定群体、地区进行简单的算术相加,然后得出“有根有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