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新课改)
7405000000031

第31章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5)

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他一直关注的重点。近一二十年来,全球有着某种公共养老保险体制的国家达到了166多个。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压力下,绝大多数奉行现收现付养老体制的国家均面临着社会保障支出过大、社会保障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困境。总体来讲,各国处理养老体系问题通常遵循着三种模式:一种是根本改革,即实行社会保障的完全积累制,基金管理实行完全的私有化,典型如智利;第二种是实行稳妥折中性质的改革,在保留部分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引进基金制养老计划和补充养老计划,俗称“多支柱”改革方案。采取这一方式的国家以转轨国家居多,如波兰和中国;第三种是推行“改良性质”的改革,不断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人们为养老多储蓄,这是一种以公共税收给予补贴的方案,常为最富有的国家,如美国和欧盟等所采用。寻求一条可以规避不足清偿风险和实现体制长期均衡的改革道路,是各个国家改革养老制度的共同目标。为此,担任美国社会保障研究协会主席的戴蒙德相继以“社会保障分析的基本框架”等重量文章,全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社会保障不可或缺。自养老制度诞生直至如今,阐述它存在原因的理论不断推陈出新。戴蒙德把这些理论假说划分为四类:扩大政府收入,收入再分配,纠正市场失灵和父爱主义。戴蒙德强调:与理想状态下的市场相比,现实世界有三种市场失灵或称三种市场不完全,一种是安全投资机会的缺失,一种是实际年金的缺失,一种是工作年限不确定问题。那些意图为退休积累资金的人有投资机会但却未见得能获得合理收益的组合和安全的投资回报,尤其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多元化证券投资的弱小投资者。市场的不完全或者说市场的缺失限制了为确保退休后消费水平相对不变而进行储蓄的能力。即使是共同基金也会受制于短期内个人将财富转化为年金所带来的价值巨幅波动。因此,社会保障必不可少。

2反对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近年来,普通民众对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信心不足。这一问题引起了美国公众、学术界、政界的激烈争论。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费尔德斯坦等倡导社会保障制度私有化。他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彻底改革既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未来的赤字问题,又可以提高国民储蓄率,并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戴蒙德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并无大的财政问题,只需将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指数化,并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一部分投资于股票市场即可解决未来的财务问题。他不赞成完全模仿智利模式,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3设立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NDC)。戴蒙德和米尔利斯共同参与了“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的首期研究,他们认为记账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适合中国社保体系发展的方向。他们集中讨论了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参考国际最新经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建立以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为基础的、单一的全国强制性养老金体系,同时改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率;设立记账式个人账户(NDC)而非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提高从社会统筹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等等。

马寅初

马寅初(1882—1982年),浙江嵊县人,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1906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在美国获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当选为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四、五届常务委员。

早在1957年2月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对人口问题就提出了一些看法。1957年6月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马寅初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多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盲目增长,势必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他主张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行人口普查,掌握全国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举行人口动态统计,在此基础上来确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长数字订入五年计划;

二、宣传晚婚节育采取有效的行政和经济措施,奖励节育,用征税的办法限制多育;

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普遍宣传避孕。

在此期间,社会科学理论界对人口问题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反右派斗争中,马寅初的观点受到批评,他的许多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被错误地当作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批判。这次错误的批判,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口问题的解决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马寅初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挑战商业的历史系毕业生约翰·白波

“我们成功的基础在于,以适中的价格提供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而通向优质品质和货真价实的途径,就是先人一步的发明创造,科研是我们创新以及事业的生命线。”——约翰·白波

美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以其遍布世界的产品和特有的公司形象为人熟知。约翰·白波于1995年至2002年任宝洁公司第九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他在这个有着160多年历史的公司里,从一名品牌助理做起,近40年间不断升迁,直到成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在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时候,他曾经成功地拓展海外业务,并使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一倍。白波以其令人称羡的业绩被看成是宝洁公司的“灵魂人物”。同时,他也以温和的性格为自己赢得声誉。《商业周刊》把他形容为“最乐意倾听底层声音的经理人”。他用他特有的商业理念使宝洁日益壮大。

约翰·白波是美国宾夕法尼亚波茨威尔人,196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学专业。之后的三年间,白波一直在海军中服兵役。1963年,为了享受一下做生意的感觉,白波放弃了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只身来到宝洁公司,对于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挑战。白波说他刚到公司的时候,只想干一年,但宝洁的独特魅力和那超人的商业睿智使他一直干了下来,一干就是令人惊叹的40年!

白波在宝洁的第一份工作是品牌助理,所做的产品叫Cascade——一种自动洗碗机用的洗洁精。当时的美国只有7%的家庭拥有自动洗碗机,所以他的工作极其困难。三个月后,白波提议推广新包装规格的Cascade。虽然这种包装比较大,但最近一段时间的销售额却提高了50%。当他把提议书交给副总经理后却并没有被批准。经理的问题是:“白波先生,是什么让你这么肯定这个产品会被那些每个星期才用一两次自动洗碗机的人接受呢?你的依据是什么?仅有销售额是不够的!”事后,白波的感受是:第一,我没有销售成功;第二,很让我高兴的是,领导层并不因为销售额高而陶醉,他想知道的是每一个顾客的想法。

从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历史系毕业生到宝洁全球总裁,人们看到的是白波付出时流下的汗水,看不到的则是他在商场打拼多年积累的商业睿智和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