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新课改)
7405000000008

第8章 商品与商品经济(8)

现时的英镑又叫“英镑”,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NewPence)。硬币分为半便士(halfpenny,于1985年停止流通),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1克朗(25便士,于1990年停止流通),50便士,1镑,2镑,5镑(1990年后叫克朗)。所有硬币正面皆为英国君主像,背面除铸有币值外,在不同行政区所铸的硬币铸有不同的图案。但不论硬币在哪个行政区铸造,皆全国通用。英国纸币分为1镑(于1988年停止流通),5镑,10镑,20镑和50镑,所有币值的纸币正面皆印有英国君主像,编号及币值,不同币值的纸币,背面则印有不同的英国名人像。

在英国,女王是最尊贵的象征,所以所有英镑的正面都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反面的图案则根据钱币的面值各有不同。5镑背面是英国19世纪发明家乔治·史蒂芬逊的肖像,左侧还有他发明的蒸汽火车头的图案;10镑背面是英国19世纪作家查理斯·狄更斯肖像,左侧是1836年举行的一场板球赛;20镑背面是英国19世纪物理学家、化学家麦克尔·法拉第肖像,左侧则是他在皇家学会演讲时的场景;50镑背面是英格兰银行第一任总裁约翰·霍布伦肖像,左侧是银行的看门人,后面是他的住所。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76),生于苏格兰克科底,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1751年到1764年,亚当·斯密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并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该书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代表了亚当·斯密的哲学和经济学理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础,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地方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碍,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是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斯密的接班人,包括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虽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长。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的。

除了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托马斯·马尔萨斯

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经济学家,1805年任黑利伯里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19年马尔萨斯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马尔萨斯是人口理论的创立者。1798年他发表了《人口原理》,他认为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比率增长,人口增长有经常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趋势,抑制人口增长要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他用抽象的人口规律,企图把苦难和罪恶归结为人口增加,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和贫困的真正根源。他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从有效需求不足角度论证了经济危机,但他的危机理论要说明不生产的消费阶级必须永远存在和扩大,地租要永久存在和增长,反映的是土地贵族的经济利益。他的人口理论和有效需求论都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新的形式加以发挥。

马尔萨斯的著作有《人口原理》、《地租的性质和增长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尺度,说明和例证》、《政治经济学定义》等。

TR马尔萨斯关于人口问题的根本观点:他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强大,并断言人口在无妨碍时,以1、2、4、8、16、32、……的几何级数率增长,而生活资料则以1、2、3、4、5、6……的算术级数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要限制人口增长,使二者保持平衡。他把自己的人口理论归为3个命题: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显著的抑制。③这些抑制全部归纳为道德节制、贫困和罪恶。他认为这3点是支配人类命运的“人口自然规律”的基本内容。马尔萨斯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引申出几点结论:①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②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③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④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以上结论充分体现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本质。该理论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在于抛开了社会制度,抽象地从生物属性和脱离现实的假设来说明人口规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885—1908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马歇尔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该书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以马歇尔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学派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主要著作:《对杰文斯的评论》、《关于穆勒先生的价值论》、《对外贸易的纯理论与国内价值的纯理论》、《工业经济学》、《伦敦贫民何所归》、《一般物价波动的补救措施》、《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精义》等。

“消费爱国论”

1931年在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做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腰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多做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就是主张通过鼓励扩大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个农家姑娘,装着满满一大篮子鸡蛋,准备走一段崎岖的山路到集市上去卖。别人劝告她,崎岖的山路不好走,且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又很重,万一失手就打碎了。最好分放在几个小篮里,多卖几回,虽然多走几次路,但保险得多。

个人投资的目的是获取利润,但投资是有风险的,获利的大小与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因此任何投资行为都要考虑风险的因素。分散风险的最好办法是选择多个投资项目,个人投资可把资本分别投放于各类储蓄、各种股票、各类债券、各种保险等不同“篮子”里,以避风险来获取利润。同时,投资的大小要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相符,超出自己的能力,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青蛙的不同结局

美国某大学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沸腾的油锅,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只青蛙居然奋力一跃,安然逃逸。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凉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这时,他们悄悄从锅下加热,待到青蛙觉察出水温的提高危及生命时,它却再也没有了那一跃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驱使下会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青蛙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正是竞争意识强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