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新课改)
7405000000009

第9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而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社会成员之间是平等劳动、走向共富的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是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我国生产关系的性质和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一思想政治备课素材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我国不能建立整齐划一的公有制,而应当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经济。它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

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所有制经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关键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整体比较落后,而且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不仅公有制经济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样要鼓励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重点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二是国家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会有所上升。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主要指公有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除了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制度为主体,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水平的过分悬殊,防止两极分化,逐渐实现共同富裕。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必然会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第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所有者凭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获得自己的相应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第四,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分配政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此知识点与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结合起来理解。

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受到损害,其他方面也难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这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来讲的。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阶段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这是从市场经济的功能来讲的。这要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其一,市场经济就是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的资源配置起根本、主要的作用。所谓资源配置就是将有限的资源在无限性的不同需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其二,市场只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即根本的、主要的作用,而不能起全面的、惟一的作用。因为市场自身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这是根本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在竞争当中形成的。因此,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竞争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尽快调整供求关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所以,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然,竞争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的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越是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越是完善。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连在一起。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要求市场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这些特征也正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表现,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我国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它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因此,它不仅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有其独特的特征。

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同居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结合在一起。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对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所以,防止两极分化,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既存在利益上的差别,又存在着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同时由于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占支配地位,因而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再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所以,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相应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并且市场自身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就使得国家宏观调控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