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认识圣经
7406000000007

第7章 篇章简介(1)

《认识圣经》融合文学性,实用性,指导性为一体,以深邃凝练的主题及优美质朴的文笔为当今时代铸就了一把开启圣经宝库,收获美好人生的钥匙。全书分为五章,介绍了圣经的历史、篇章、人物故事、寓言箴言、影响作用。

一、《创世记》

《创世记》是《圣经》第一部分,内容共计五十章。犹太人给《创世记》定名是根据希伯来文本的第一个词beres·hith,意思是“起始”,犹太教文献《塔木德》则称之为“世界创造之书”。“创世记”一词意为“起源”,最早是“七十士译本”用来指该卷书的内容。英语译本采用了这个词。其副标题“摩西的第一卷书”在希伯来原著中是没有的,是几世纪以后加上去的。

《创世记》的头几章无法置于某一历史背景之中。除了摩西的著作以外,没有任何“洪水”以前的历史文物,也没有考古的记录。“洪水”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考古学家发掘出许多文物,涉及《创世记》较后章节所记述的时期的人民、风俗、政体等。例如从《创世记》后部分我们对亚伯拉罕时代就了解得相当清楚。以色列人为奴时期的埃及历史记录可以相当准确地恢复起来。从亚伯拉罕到出埃及这段时期中,以色列人发展起高度的文明,特别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尼罗河流域。在北方,赫人强盛起来。在巴勒斯坦,居住着好战的民族,领导他们的是一些小国王。野蛮的习俗反映了所有这些民族不同于犹太教的异教信仰。

牢固的种族纽带把《创世记》先祖同上美索不达米亚和下美索不达米亚的闪米特各部族联系在一起。《创世记》详细描述了先祖在一些古代重要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如西订谷列王之战,平原诸城的毁灭以及在大饥荒时期埃及人得到保护等。《创世记》里面的人物有牧人也有战士,有市民也有游牧者,有政治家也有逃亡者,他们的故事使《创世记》的读者了解那些经常与希伯来人接触的不甚闻名的民族和远古的伟大民族。

《创世记》并没有描写产生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伟大文明。可是在先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明的存在。以色列人并不是生活在脱离社会和政治的世外桃源之中,他们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除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外,他们的文明和文化与周围的民族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在真正敬拜耶和华的人中,他们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就成了《圣经》作者视野的中心。这种显著的侧重自然令人发问:摩西创作《创世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每一个仔细研究《创世记》的人都注意到该书主题首先是叙述了上帝如何对待少数爱侍、侍奉他、忠于他的人,其次是那些离弃上帝和受他训诲的人堕落到多么深的地步。《创世记》是上帝赐给人启示的第一部永恒记录。

就教义而言,这部书也很重要,它记载了这个世界和一切生物的被造,罪的侵入,上帝救恩的应许。它告诉我们,人类拥有自由的判断力和意志。干犯上帝的律法是一切灾祸的根源。它教导我们当遵守圣安息日为休息和崇拜的日子,以及婚姻的神圣性、家庭的建立、顺从的报赏、犯罪的惩罚等。

二、《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共40章,解释了为什么约瑟时代集体下埃及、备受欢迎的以色列民族后来竟沦为奴隶,替法老用泥和草造砖建城;又介绍了他们怎样出埃及,并在去往迦南地之前,建立律法、宗教体制和详细的道德规范。

关于《出埃及记》的作者问题,是与摩西五经其他各卷,特别是与《创世记》密切相关的。因为《出埃及记》是《创世记》的续篇。《出埃及记》在证实“五经”的作者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中的某些语句指明《出埃及记》若干段落肯定系摩西所著。例如摩西奉命要把与亚玛力人之仗“写在书上”[《出埃及记》(17:14)]。这里与《民数记》(3:2)一起证明摩西有记日记的习惯。从《出埃及记》(24.4)中可以看出,摩西把《出埃及记》(20:21-23:33)中的命令写了下来这就有了“约书”[《出埃及记》(24:7)]。根据《出埃及记》(34:27)记载:是摩西写下了[《出埃及记》(34:11-26)]中的启示。《出埃及记》本身的证据就证明了摩西是其中历史和其他记录的作者。除了摩西以外,“五经”没有提到其他任何人撰写其中的任何部分。

摩西撰写《出埃及记》的主要目的就是叙述上帝奇妙地拯救他的选民摆脱奴役,以及他仁慈地屈尊与他们立约。他们屡次的背信弃义以及地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反对,都无法阻挠上帝对于他们的计划。这就是像一根金线那样贯穿于整卷书的主题。

《出埃及记》开首描述了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情况。约瑟死后,埃及朝代续有新的君王上任,以色列人的情况就每况愈下,实质为埃及人所迫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神为他的百姓预备了一位拯救者——摩西。故从《创世记》第50章到《出埃及记》第1章,其间相隔了约四百年之久。

跟着在第2章记载了摩西的家庭。摩西的母亲为了挽救摩西的性命,将婴孩摩西藏起来,后来被法老的女儿收养为儿子,在埃及王宫中受教育。摩西长大后本想为以色列人谋福利,不料却闯下大祸,结果不得不逃亡米甸旷野。在那里一住就耽搁了四十年!有一天,神的时候到了,神便在火烧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任命他回埃及去救他的同胞。在此摩西向神推辞,也承认自己对神所知有限,无力解救自己同胞的苦难,于是神便向摩西自称为“自有永有的神”(英文译作“IAmWhoIAm”,即“耶和华”一名本身的含义)。神让摩西承认他是宇宙万物之上的“自存者”,他统管人类的历史,他更是摩西的祖宗所敬奉的神,现在要施行拯救,救赎他自己的子民。

摩西便依照神的吩咐去见法老,就此展开了接而连三激烈的斗争。这一系列的斗争是耶和华与埃及术士之间的比赛(今天宣教学称此为powerencounter,即灵界力量的对抗),耶和华要惩罚法老王的刚硬,更要借灾祸证明只有他是真神,好叫以色列人知道神无所不能的作为。于是神连降下十场灾祸,直到埃及人屈服,尤其最后一祸为杀长子之灾;神命以色列人守逾越节,就是要以色列人把羊羔的血涂在门框上作记号,好叫神的审判越过以色列人的家,不降在他们身上。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这节期,纪念神对以色列人的拯救。

法老终于敌不过神,答应释放以色列人。但以色列人刚离开埃及不久,法老又后悔,并派兵追击以色列人。神再一次施展大能,使以色列人越过红海(红海原文作“芦苇海”,而非现在所称的苏伊士湾与亚丁湾的红海),埃及人追赶至海中央就被海水淹没。摩西便作歌纪念,以此歌颂神的作为。

此后数章便记载以色列人三个月内的旷野旅程,第19章第1节记载以色列人终于到达西乃的旷野,预备在此与神立约和敬拜神,这就是救赎的高峰,以色列人要认识这位本元真神耶和华,此后归向神,做他的子民,过圣洁的生活。

第19节开始,记载本书的第二个主题:神的子民的敬拜生活。在巍峨的西乃山上,神在雷轰、闪电和密云中向摩西说话。百姓看见山上的烟和火,山也在震动,他们便要求摩西代表他们与神立约,因为他们怕见神。至此西乃之约便成了以色列人一个永不磨灭的历史标记,他们成了与神立约的子民。

神于是向摩西公布他的诫命,共十个短句,刻在两块石板上。十诫的内容可概括分为两大类:第一至四诫是强调人与神的关系,如拜独一的真神,禁止敬拜其他任何偶像、不可妄称神的名和受安息日等。第五至十诫是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如孝顺、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和不可贪恋别人所拥有的(包括妻子、房产)。十条诫命并不是详细的律法规条,却包括了整个宗教、道德和社会和平所必需的基础,奠定了神的子民的信仰及法律根源。

其次便是约书。这是一部律法文集,其中简明地强调社会和家中的道德生活,对人权予以保障,内容包括奴婢之道、凶杀的处理、待盗贼之例、对困苦者的爱护、争诉的处理、守安息年和节期等。法律中彰显神的公义恩慈的特性。从此亦可了解以色列是敬服神统治的国家,并有高水准的道德和法律管治。

再下来是有关圣所的条例和各项礼仪的设立,以色列不单要守法,过道德生活,更要依照神的心意服侍神,过敬拜的生活。圣所是依照神所指示的样式建造的,一切要依神的心意,如约柜、置放陈设圣饼的桌子、灯台、幕幔、幕板、祭坛、大祭司所穿的圣衣、所佩戴之胸牌、祭司献祭时当行的礼仪、祭司当得的分、作香坛、洗濯盆、圣膏油、圣香等。这一切都不厌其烦地详加解说,力求敬拜礼仪的周密,一切要以最严谨的方式进行,敬拜神不可苟且,这是敬拜的真义。因为神是烈火,其子民当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神,敬拜神。

当摩西在山上领受神敬拜侍奉的条例时,百姓等得不耐烦,竟在山下造神像,并且行淫,故此第32-34章记载神子民的失败和所受的刑罚,反映出人天性里背叛神的潜意识和犯罪的心态,但在神的恩慈之下,经过对犯罪之人的惩治和摩西苦苦的哀求,神终于与以色列人重订盟约,饶恕了他的子民,这正是神恩待我们的写照,神有无限的忍耐恩慈,可以让意志软弱的人悔改归正,走到合神旨意的路上。

最后是圣所和其中圣物的制造。第35-40章所记载的有很多与前章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是前章描述圣所的制造,本部分为制作过程的实际记录;而且比前章更有系统和详尽的记叙。这似乎是古代惯用的方式,例如在乌加列是公元前1200年前后,存在于地中海东岸,距大马士革不远的一个叙利亚古城。20世纪早期考古发掘得到的一千五百多块刻有字母的土版,对研究希伯来文以至研究《圣经》都极有价值。发掘的文献中也有同样的现象,该文献记载的乌加列的神明指示君王(Keret)安排军事行动,也有类似重复的描述。

摩西于是照着神(耶和华)的吩咐办事,同样的话在本段中出现不下十次之多)。后来圣所依照神所指示的图样完成,并在“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帐篷就立起来”,“当时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圣所全部竣工后,神在会幕中与以色列人说话,使人可敬拜亲近神。

三、《利未记》

《利未记》共二十七章,主要记载祭司制度。祭司是由利未人担任的,《利未记》的卷名因此而来。古代希伯来学者取该卷书的第一个词,称之为Wayiqra,现代犹太学者保留了这个名称;希腊文的“七十士译本”则按书的内容称它为“利未记”。犹太教文献《塔木德》称之为“祭司法典”或“祭祀法典”。副标题“摩西的第三卷书”在希伯来原著中是没有的,为后世所加。

利未人是雅各与利亚的第三子利未的后人,负责以色列人的祭祀工作,不参与分配土地,不属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利未人对神忠心,被真神拣选作为侍奉他的支派。所有的祭司都属于利未支派,他们的工作是协助料理会幕,并向百姓讲解律法。顾名思义,《利未记》多提到有关祭司的事宜,但书中的教训也是对全体选民说的。真神要求他所有的百姓都要认识及遵行律法。

本书有五十六次提到:“耶和华对摩西说”;故犹太人认为本书是摩西自己写的。《出埃及记》的末尾提到摩西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建好会幕,《利未记》接续《出埃及记》教导以色列人如何遵守有关会幕的规矩及条例。这些律法的颁布时间和地点,书中有详细的说明:是从以色列民安营在西奈山开始。

《利未记》所涉及的时间仅三十天。《出埃及记》的结尾记载了会幕建立起来,并准备奉献。会幕是“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出埃及记》(40:17)]完工的。而《利未记》以后的《民数记》则是从“第二年二月初一日”[《民数记》(1:1)]开始记载的。中间的时间刚好一个月。在这个月中,摩西得到了《利未记》中的指示。该书所记载的事件也发生在这一个月。

神在西乃山颁布律法以后,紧接着就由摩西率众建造会幕。以色列人从山顶密布的乌云中听到上帝的声音。“所见的极其可怕,甚至摩西说,‘我甚是恐惧战兢。’”在《利未记》中,以色列人要再次听见上帝的声音,不是从山上,而是从藏有律法和施恩座的圣所之中。上帝在基路伯之间,就是赎罪的地方显示自己。圣所既代表律法又代表恩典。律法和恩典在这里相遇,救赎在这里成就。也是在这里,上帝发出了《利未记》的圣训。

《利未记》主要讲述祭司制度和圣所的崇祀。它并未囊括上帝就这些问题赐给以色列人的全部指示,因为其中有许多重要部分记在《民数记》中。然而《利未记》阐述了关于崇拜的大部分的基本原则,所以很重要,值得特别研究。

本书直接的目的就是颁布真神的律法和原则,叫以色列人生活得像神的子民,又教导他们如何过洁净的生活,以及亲近这位圣洁的真神。

《利未记》记下许多律法条文,对于子民全部的生活都有原则或律例加以管制。另一方面,在《旧约》书卷中,没有一本书像《利未记》一样,把在基督教里的救赎意义表现得那么清楚。

四、《民数记》

《民数记》共三十六章,是摩西五经的第四卷。卷名来自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Arithmoi,英文译名Numbers则转译自拉丁文Numeri。希伯来人称该卷书为Bemidbar,意为“在旷野”。

《民数记》传说为摩西所写,然而有些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信徒仍然相信“五经”系摩西所著。

本书是继《利未记》和《出埃及记》之后,记载以色列人如何在旷野40年的漂泊。以色列人在正月十五日离开埃及[《民数记》(33:3);《出埃及记》(12:2-5)],并在三月一日(新月)到达西乃旷野。到第三日,神在山上启示自己,会幕继而在第二年正月初一竖立起来[《出埃及记》(40:17)]。《民数记》的开头,是记载耶和华给摩西的一个命令,日期是第二年的二月初一。在同月的二十日,“云彩从法柜的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按站往前行,离开西乃旷野”[《民数记》(10:11-12)]。《申命记》开始时,提到第四年的十一月一日,即离西乃后的三十八年八月零十日。换句话说,《民数记》包括了三十八年九个月:这时期通常被称为旷野流浪时期。

摩西五经前几卷叙述了以色列先祖的历史,从创世一直到在埃及地为奴、出离埃及行进到西乃山,《出埃及记》就写到这里为止。《民数记》一开始,就是在西乃统计男丁,并记载了《利未记》所没有列举的一些律例,叙述了从西乃山出发,在旷野里流浪,到达摩押平原,最后又是一系列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