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8年世界金融大危机的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力图从金融危机中快速复苏并在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这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及时将相关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而2010年是中国调结构、推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元年,其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
在危机中审时度势
发展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量的历史经验给了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在过去150多年时间里,有两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世界经济危机。一次发生在19世纪中叶,即1857年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引发了电气革命,也就是由内燃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成果之一的蒸汽机,催生出电力与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这次危机过后,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另一次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也就是1929年到1933年,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危机过后,电子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崛起,从而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世界产业结构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催生并促使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回顾过去150多年来世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发现,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大量的历史经验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我们再回头看当今现实。从已掌握的情况看,世界许多国家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举例来说,一是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提出其科技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和“智慧地球”等。二是欧盟宣布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三是英国要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优势。四是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五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与核能技术。
在中国,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高层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带领全民共克时艰,努力化解2008年大危机为机遇,不仅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而且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2008年世界金融大危机的现状看,经济运行中的最大困难,一方面是外部需求急剧减少,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很难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过去比较倚重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势必出现明显乏力的局面,而一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就会愈加突出。另一方面,中国又有相当一部分产业没有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高层重视发展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使中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更长时期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相继推出“4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基础,扩大内需市场规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开始着手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国务院连续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4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教授,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温家宝总理和与会者,就有关产业的战略方向、技术路线、发展布局、科研攻关和政策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强调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因此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着眼于提高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着眼于引发技术和产业变革。为此,必须做好战略决策储备、科技创新储备、领军人才储备、产业化储备。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首次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通信七大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蒸汽机,创造了电力与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时大幅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崛起,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有别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形成过程中。
2010年9月8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为基础,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针对中国现阶段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中国将在七大领域,重点培育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七大产业分别是: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
目前已经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等。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高速铁路、大型飞机、导航卫星、海洋工程设备等。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5、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的发现和应用。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6、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