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第二次起飞:中国经济为什么能
7406600000011

第11章 新经济时代(2)

7、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从新兴产业所处发展阶段和推进的层次来看,预计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产值,将达到全国GDP的8%左右(4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争取达到15%左右(10万亿元以上),并在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参与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0万亿发展新兴产业引发的迷思

2010年12月5日,媒体报道称,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出资10万亿元人民币或1.5万亿美元,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这在中国市场引起轩然大波。一位参与“十二五规划”起草的人士透露,该规划大约要到2011年“两会”之前正式定稿公布。市场传言的10万亿元投资规模还不明确是否最终会写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将不是简单的政府投资支持,而是包含一揽子政策框架。

“这个匡算类似于政府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计划。”前述参与规划起草的人士解释。

所谓4万亿计划,真正由中央政府投资的规模和比例,只有1.18万亿元,不足30%。其余都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参与,包括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此次战略新兴产业的资金匡算,也是按照这种模式——“中央政府投资规模会有多少,带动多少社会资金”,做一个匡算。

实际上,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牵头制定规划的发改委已经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于中央投资资金支持的具体方式,会是一种政策和资金投资方式组合,而不是简单的政府资金投资。

一是由发改委主管的,有一个支持基金,如果企业在科技上有突破,进行大规模生产,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国家进行投入。这笔基金的规模会放大。

二是由工信部主管的,有一个企业技术改造基金,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增加或改造设备,可以向这里提出申请,支持技术改造。这种基金的规模也会扩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主要参与其中。大致上,目前该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主参与,尤其是负责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其中,科技部主要负责对重大技术、关键设备研发的支持,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示范领域的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涉及战略新兴产业的生产、制造、应用、技术标准等领域。财政部主要涉及具体的资金支持、补贴领域,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等。商务部会参与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引资,以及推动中国相关产业产品的出口、推广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则参与一些领域的调研。

在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具体支持政策上,可以对支持政策进行归类:

第一,税收支持政策。比如,对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施行税收减免政策,在享受“三免三减半”政策(符合条件企业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之后,有望继续减征企业所得税。目前中国普通企业所得税率是25%,高新技术企业税率是15%,继续减半之后,有望实施7.5%的低税率。此外,税收政策还包括,研发费用的1.5倍所得税抵扣,即如果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000万元,所得税抵扣或少缴纳1500万元。

第二,消费端补贴。包括新能源企业消费的客户端补贴、太阳能发电使用方的客户端补贴,以及企业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对应的增值税部分抵扣等。

第三,政府采购类支持政策。比如今后政府对公共企业、路灯等类似产品的采购,优先采购战略新兴产业类产品。

第四,国家对企业研发的支持。过去中国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都是设立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今后有望在企业也设立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也会有一些大型科研项目放到这里,有相关的配套资金支持。

第五,吸引人才政策。包括目前组织实施的“千人计划”等,吸引人才的主体可以是企业,由政府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

在中央和地方全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已经关注到一个倾向,就是警惕一哄而上、产生过度投资。例如,在太阳能、风能设备领域,风电设备、多晶硅等,工信部和发改委就已经在潜在过剩问题上提出了警告。

从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几乎都将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计划,江西、四川等中西部省区也着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大发展。

此外,大型商业银行也成立了战略新兴产业专门的研究跟踪小组,在产业转型的同时,进行自身信贷投放的转型。这也放大了该领域的资金供给。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全国拼图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如此重大的产业变局下,哪些地区将从中获益。

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8%左右。至此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走上了大力发展之路。之后,甚至曾传出未来5年将出资10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投资,并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就此国家发改委进行了辟谣,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空间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名录尚未公布,但实际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项目早在全国展开。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全国31个省市中,除云南、西藏和宁夏3 地暂时没有发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向,其余28个省市均已在其可以涉足的新兴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项目投资。然而由于各地资源环境及产业结构的不同,投资的重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整体分布来看,东部省份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已经领先一步,各个产业的项目投资总额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投资额度较大的项目也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并且东部省份也出现了多个地级市同时发展某产业,形成了同一产业的集聚发展。从产业覆盖率方面也可以看出,江苏、浙江和广东3个东部省份已经完成了对7大产业的全覆盖,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和福建5个东部省市完成了6个产业的覆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中共中央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稿中被调整至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未来发展空间和政策扶持力度值得期待。目前已完成近800亿元的项目投资,东部地区占据明显的先导地位,以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为代表的东部最发达地区通过一系列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及较密集的项目建设,在该产业发展中处于明显的领先位置。

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尚处于以封装、LED照明产品为主的较低层次,而且在资金来源方面很少源自内资,主要来源于台资和外资,在自主性方面较差。全国共有12个省市涉足半导体照明领域,但是仅有河南、湖南和江西3省的投资以内资为主导,其余9省市均通过招商引资等传统途径引进台资和外资企业。

新能源产业投资规模巨大,设备制造发展快于新能源应用本身。由地图可知,发展新能源及相关设备的省份高达25个,是7个新兴产业中涉及省份最多的,其规划投资总额更是高达4391亿元。在包含具体投融资规模等信息的发展项目中,13个风电及风电设备制造项目共获得了近1193亿元的投资,22个光伏太阳能项目约投资1400亿元,4个核电及核电装备制造项目的投资近1593亿元,包含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发展项目在内的7个其他新能源项目投资近204 亿元。

目前对生物和医药产业的发展投入较大的省份,多数具备较好的相关产业基础。从2009年药物生产规模来看,化学药生产大省包括河北、山东、浙江、内蒙古等。生物产业项目较为密集的省市则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要是由央企和地方国企主导,目前吉林、陕西、山东、四川、重庆、江西、浙江和广东等省市在航空设备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吉林、河北、北京、河南、四川、福建和浙江等省市均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进行了较大额的投入;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辽宁、山东和广东三个沿海省份率先获得发展。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广东、吉林、江苏和辽宁等省,主要靠地方政府推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例如广东梅州市打造的全省最大的稀土产业园、吉林市建设的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辽宁辽阳市的“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是现有汽车制造基地,故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业的多为传统汽车工业基础较好的省份,包括吉林、湖北、山东、天津、江苏、辽宁、陕西和浙江等8个省市。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仅有200多亿元的投资进入相关项目。